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尊重一下动物长者?
图片来源:Pixabay
原作 JONATHAN BALCOMBE(动物行为学专业博士,科学作家)
翻译 阿金
编辑 魏潇
7 月 31 日是我母亲的 88 岁生日。根据最新发现,在地球某处,很可能有一条鱼同样也在这一天正好 88 岁。
这条鱼可能是条鲷鱼。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沿着澳大利亚西海岸和印度洋查戈斯群岛(Chagos Archipelago)捕获了三个种类的 476 条鲷鱼,其中 11 条已经超过 60 岁。一条白斑笛鲷(Lutjanus bohar)79 岁,另一条斑点羽鳃笛鲷(Macolor macularis)81 岁。
上:白斑笛鲷 下:斑点羽鳃笛。来源:
Hectonichus- Own work, CC BY-SA 3.0; matthew lee - Flickr: Layang-Layang diving, CC BY 2.0
它们是目前科学界已知最年长的热带礁石栖息鱼类,但也不是这些物种的罕见长寿例子。仅仅采集了 11 条样本就发现了 81 岁的斑点羽鳃笛鲷,研究人员认为长寿不算特例。所有鱼刚捕上来的时候都活蹦乱跳。"其中一些鱼可能将近 100 岁。" 布雷特 · 泰勒(Brett Taylor)说道,他是美国关岛大学(University of Guam)的海洋生态学家,也是该研究的负责人,研究结果发表在《珊瑚礁》(Coral Reefs)期刊上 1。
尽管这些鲷鱼很珍贵,但它们远非统治海洋王国的玛士撒拉(Mathuselahs,《圣经》里最高寿的人,享年 969 岁)。在澳洲塔斯马尼亚(Tasmania)捕到的两条雄性胸棘鲷(Hoplostethus atlanticus)分别为 230 岁和 245 岁,它们都是深海居民。而格陵兰睡鲨(Somniosus microcephalus)则活得更长久,研究人员检查过一条雌性鲨鱼,估计寿命约有 400 年,误差一个世纪左右。如今,在北极冰层下悠哉游哉的格陵兰睡鲨可能早在哥伦布踏足美洲海岸之前就已出生。
为什么有些鱼能活这么久?它们怎么做到如此长寿?我们还没找到确切答案,但更长寿的个体往往体型更大,代谢速度慢,基本上都生活在更深层、更寒冷的水域。在食物稀缺的环境中,代谢缓慢反而有益,针对长寿鱼类的基因组研究发现,其体内存在与 DNA 损伤修复和炎症减少相关的基因,这可能会减少癌症风险,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2。
不管它们如何做到长命百岁,我敢肯定我不是唯一对此肃然起敬的人。这是人类文化尊重高龄长者的延伸。最年长的人历经人世沧桑,积攒了丰富的人生经验,正如安迪 · 鲁尼(Andy Rooney,美国资深媒体人、广播和电视作家)所说:" 世上最好的课堂就在长者脚下。"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逝世时,她的高寿和创纪录的超长在位时间在很大程度上为她赢得了更多崇拜和敬重。
或许我们也能将这类感觉延伸到长寿动物身上?目前,我们对待长寿鱼类的方式恰恰与长寿价值观截然相反。
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科学选择评估像鲷鱼和胸棘鲷这种硬骨鱼年龄的方法。我们需要检测它们的耳石——漂浮在内耳的骨状结构,极其类似于树木年轮。它包含每年的生长带,一些鱼类生物学家将其称作 " 自然记龄器 "。但要读取上面的年龄,首先必需杀死鱼。泰勒团队除了研究几十年前收集的存档标本之外,还通过垂钓、鱼叉等方法来抓捕鲷鱼,他表示存在其他非致命方法来评估鱼类年龄,例如剪下部分背鳍," 但这样的结果准确性略低,还更耗时。"
至于像格陵兰睡鲨这样的软骨鱼类,则可以通过碳定年法检测它们眼中一种特定的蛋白质来判断年龄,这种蛋白质在鲨鱼出生之前就在它们的晶状体中形成了。研究检验了 28 条鲨鱼标本,发现这条 400 岁的鲨鱼并没有因此丧命。这批鱼落入渔网之中纯属意外。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虽然格陵兰睡鲨不再因自身可用于灯光照明和润滑机器的肝油而遭到捕杀,但许多其他长寿物种仍是人类的商业捕捞对象。
一只 4 米长的雌性格陵兰睡鲨正被拉上冰面。来源:Julian Idrobo, CC BY 2.0
参考一下前面提到的胸棘鲷吧。它们曾一度被称作 " 粘液头 ",上世纪 70 年代末作为美食广受好评,由此获得了一个更秀色可餐的名字(它的英文通俗名称是 orange roughies),并遭到疯狂捕杀。短短十年之内,全球年捕捞量达到了约 9 万吨的高峰,随后快速下降。直至 2000 年,胸棘鲷最大的捕捞区——新西兰的八家胸棘鲷渔场中,有三家最终倒闭关门。
被画上邮票的胸棘鲷。来源: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64864
渔场倒闭揭示了长寿鱼类独特的脆弱性。因为它们生长缓慢,成熟得也缓慢,胸棘鲷至少要到 20 岁才开始繁殖,它们往往容易遭到过度捕捞。" 鱼类的长寿是大部分渔场倒闭的原因之一。" 泰勒解释说。鱼类数量大幅下降,即便任其自然生长,它们的种群也可能需要半世纪甚至更久才能恢复。
如今,人们能够购买到可持续性捕获的胸棘鲷,至少根据标签,它们的种群不会被人类剥削到毁灭的地步。但个体情况又如何呢?一条很老很老的鱼可能让人怜悯吧?" 如果我抓到了一条 200 岁的鱼,我就会想:‘天哪,这条小东西已经在海洋中游荡了两个世纪,突然一天倒霉被捕到,最终成为人类的盘中餐。’ " 凯恩 · 克鲁西克 - 戈卢布(Kyne Krusic-Golub)说道,他是澳大利亚研究鱼类衰老的专家,曾研究过胸棘鲷的长寿问题。
即便是研究人员的反应似乎也与这一古老生物的死亡不成比例,例如,一头 200 岁的熊反而能引发更强的同情心。也许还是因为关于鱼类的过时观点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鱼类作为认知水平原始的动物,缺乏感受痛苦的能力,与其他动物相比,生活也不算丰富。
然而,现代科学却揭示鱼类远不止是能被大批量捕捞并食用的动物。正如我在《一条鱼的知识:我们水下远亲的内在生活》(What a Fish Knows:The Inner Lives of Our Underwater Cousins)中所描述:鱼类拥有思想,会学习和使用工具,还会制定计划,沉迷光影幻觉。一些鱼的记忆力惊人,还有鱼可以在 40 个不熟悉的人类脸孔中认出自己熟悉的那张脸。
一种常见的珊瑚礁鱼类裂唇鱼(Labroides dimidiatus ,又名飘飘鱼、医生鱼)已经通过了被吹捧已久的照镜子自我识别测试,这表明它的自我意识堪比人类。鱼类也会表现痛苦、愉悦和压抑情绪," 压力山大 " 的刺尾鱼们(Acanthuridae)会靠近裂唇鱼或者值得信任的人类,寻求爱抚,获得安慰。群居生活促进了鱼类的合作行为和关系,例如物种间交流、求偶和繁衍后代。
两只刺尾鱼(左)和一只裂唇鱼(右)。图片来源:Derek Keats, CC BY 2.0
这些特征在任何年龄的鱼类中都值得关注,但与长寿物种特别相关的是" 文化 ",科学家将其定义为在社会层面,而非遗传层面代代相传的行为。例如,在陆地上,大象族群的母象族长是重要的知识宝库,知道群体迁徙路线、水源以及树木结果的时间。研究象群和长寿的鲸群数量减少的科学家,很担心一代代累积下来并由长者传授给年轻一代的知识最终会全部丢失。这可能部分解释了在大规模捕鲸活动停止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许多鲸类种群仍然没有恢复迹象的原因。
杀死最年长的个体是否也会破坏长寿鱼类的文化传递呢?在一篇关于鱼类学习技能的综述中,研究人员考虑了这种可能性,该研究由挪威卑尔根大学(University of Bergen)的生物学家安德斯 · 费尔诺(Anders Fernö)领导 3。"我们可以通过消灭长寿鱼类种群的整个文化单元,进而消灭成年鱼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团队写道," 因为供鱼类重复使用的生活经验不再充足。" 尽管鱼的种群管理得到了改善,但胸棘鲷以及许多其他长寿且有商业价值的鱼类物种,包括鳕鱼、小鳞犬牙南极鱼(Dissostichus eleginoides ,又名智利海鲈),以及庸鲽(Hippoglossus hippoglossus, 常被称为大西洋鲽鱼)都未恢复至历史上曾有的丰度。也许它们失去了年长鱼类拥有的知识。
智利海鲈常被看做是一道佳肴。来源:Gnawme, CC BY-ND 2.0
我们与处于任何年龄段的鱼类之间的关系,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但是某些物种能够生存数世纪的能力加剧了我们对它们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如果动物标记项目能告知我们其他物种的长寿及其脆弱性,也许会有所帮助,例如美国加州蒙特雷湾水族馆(Monterey Bay Aquarium)的海产观察项目(Seafood Watch)。如果人们知道超市冰柜中鱼的出生年代可能早于托马斯 · 爱迪生,也许会三思而后 " 吃 "。做一个负责任的鱼类消费者,可以从尊敬鱼类长者开始。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5a575d8e9f0958214f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