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 " 五笔都要被淘汰了 " 这个话题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 五笔输入法 " 这个词或许都不太可能如今出现在大家的眼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有 3% 的网民还在使用五笔输入法,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输入法显然正在被用户抛弃,已然与小霸王游戏机、电子辞典一样成为了 " 时代的眼泪 "。那么,它是如何走到今天这般地步的呢?
上世纪 80 年代电脑正式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但当时在电脑上输入中文成为了一个难题,毕竟相比于 26 个英文字母,汉字的数量实在太多。为了解决汉字输入的问题,彼时主流的思路是打造以汉字为主体的键盘,其中典型的就是王选院士提出的 256 键 " 中键盘 " 方案。但在 1983 年 8 月,河南省南阳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王永民研制出了一种用于汉字的笔画输入法。
五笔输入法是将汉字分拆成不同的字根,然后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律对字根分区,用户只需要记住根对应的英文字母上就能打字。尽管五笔输入法叫 " 五笔 ",但每个字最多只需要四码便能输入,其被称为五笔,其实是因为汉字字型是按照首笔笔画 " 横竖撇捺折 " 分为五种。而 " 五笔输入法的重要性不亚于活字印刷术 ",这也是彼时新华社对五笔输入法的评价。
重码率低、录入速度快、便于盲打的五笔输入法随着电脑在国内市场的逐渐普及,也迅速流行起来。彼时正处于信息化改造阶段,因此将纸上的内容输入到电脑里是当时需求极为巨大的一项工作,而五笔输入法盲打的特质,使得用户可以不看键盘、也不看屏幕就能实现 " 双盲输入 ",由于全程只需盯着要输入的纸质文件、重码率低也保证了输入信息的准确性,因此让五笔输入法也有了比拼音更高的上限。
当时,五笔输入法可以说给文员、银行职员、会计等岗位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甚至于每分钟打字速度快还能当上 " 速录员 "。既然如此,五笔输入法为什么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逐渐没落了呢?当然不是因为困难。实际上,当初五笔输入法的风头能够盖过拼音,恰恰是因为其学习成本低、上手难度小。
汉字的全部音节只有 400 组,这就代表着拼音输入法只需要学习 400 组编码,但这些组合要对应的却是成千上万个汉字,因此拼音输入法不止要打字、还要选字,再加上多音字的存在,简直就是 " 画美不看 "。实际上,大名鼎鼎的微软智能 ABC 输入法是在 1995 年诞生,但它实际上与 " 智能 " 二字毫无关联。
智能 ABC 输入法确实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字词库,让用户查找拼音对应的文字和词语,但这个词库主要是从各类报刊杂志的报道中统计高频词得来,是相对固化呆板的。比如说当年想要打出 " 腾讯 ",最快的办法其实是分别打出 " 腾飞 " 和 " 迅速 "、并删掉不要的字。可作为对比,如果熟悉 " 五笔口诀 "、记牢了字根后,输入则更为便捷。
五笔输入法真正的问题,其实出现在这是一门需要额外学习、且学习曲线过于陡峭的技术。五笔的高效是建立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毕竟重码率低就意味着想要打 10000 个汉字就要记熟 10000 组编码,但学习拼音输入法只需掌握 400 个汉语读音即可,这无疑是数量级上的差异。对于同样是从未使用过输入法的用户来说,学习拼音输入能实现每分钟打 30 个字的时候,学五笔的可能连字都还不会打。
如果说拼音输入法都像智能 ABC 一般 " 智障 ",如今可能五笔输入法依然还是主流,只可惜互联网技术的加入让拼音输入法有了质的飞跃。搜狗输入法开创的整句输入、联想输入、云联想等功能,再搭配收集大量用户上传的词频反馈,也就是大数据支持的云同步词库,常用词汇会极为迅速地被输入法推荐到用户面前。再加上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智能修订、词频判断也真正实现了 " 所思即所得 "。
当然,五笔输入法被越来越多用户放弃的最关键一点,是它丧失了用武之地。尽管五笔的效率远高于拼音,但如今大家已经不需要这种 " 高效 " 了。制约现在大部分用户输入文字的并不是打字的速度、而是思考的速度," 边想边打字 " 已经成为了普通人所面对的主要情境,并且需要用到输入法的场景无非就是聊天、办公、评论和分享。
60 字 / 分钟的输入速度对于普通人而言已经绰绰有余,实在用不上高达 200 字 / 分钟以上的五笔输入法。彼时五笔输入法对应的是将纸张上的信息录入电脑的信息化转型阶段,但现在打字员这个岗位早已消失,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技术的不断成熟,已经让将纸质材料输入电脑的工作自动化了。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五笔输入法在当时计算机技术尚不成熟的时代,解决了中文输入这一 " 卡脖子 " 的技术,但在当下,它已经不再适合于普罗大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4ff4bab15ec034a72274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