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财经无忌,作者 | 山核桃、无锈钵
曾经被市场寄予厚望的黑鲨,正在迎来 " 至暗时刻 "。
最近,多方消息称,黑鲨科技正在进行大裁员,裁员幅度高达 50%。
这一消息随即得到了内部人士的证实。
有在职员工透露,就在几个月前,黑鲨与腾讯的 VR 项目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转眼间,收购计划闪崩,企业也面临进退维谷。
回顾这一品牌的发展轨迹,从昔日顶着 " 小米系 "、" 华为系 " 创业的耀眼标签,到如今的惨淡经营,故事的走向尽管令人唏嘘,却也在冥冥中蕴含着某种必然。
" 完美黑鲨 " 崛起,其实运气大于实力
时间拨回 2018 年 7 月 9 日,对雷军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当天,小米赴港 IPO 却遭遇破发。第二天,雷军买了一条破洞牛仔裤,以提醒自己牢记这一 " 尴尬 " 时刻。
就在几个月前,雷军还没那么焦虑。在 4 月的一个普通夜晚,他来到一家新品牌的发布会上为其捧场。站在黑色大屏下的,是一位华为出身,叫做吴世敏的连续创业者。
这是黑鲨梦幻般开端,吴世敏和他的团队推出了国内首款游戏手机,但与四年之后的 " 裁员风波 "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回顾黑鲨的崛起,其实也是一个 " 运气大于实力 " 的故事。
黑鲨成立于 2017 年底,恰好站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关键拐点上。据 Canalys 的数据,2017 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进入了负增长时代,市场已趋于饱和,全球智能手机的日子也都不好过。
IDC 的数据显示,相比于 2016 年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总量,2017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了 0.5%,尽管下跌幅度并不严重,但这却是智能手机市场有史以来首次出现的下跌。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需求已逐渐出现了疲态,手机厂商的创新力不足让消费者购机欲望大打折扣。
在手机厂商遭遇寒冬之外,另一边的手游市场却迎来了春天。得益于王者荣耀、吃鸡等大型手游的兴起,中国手机游戏用户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彼时,手游用户达到了 5.5 亿户,手游占比超 57%,手游在移动端渗透率达到了 68.7%。
大型手游考验着手机性能。一位有着数十年手游游戏年龄的玩家告诉财经无忌, 玩家对手机性能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散热、显示与交互三方面。
" 当年的普通旗舰机在适配一些主流游戏上并不能满足玩家的需求,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光是快充和散热问题就得不到解决。"
游戏手机的需求亟待被挖掘。而在当时,华米 OV 大多还集中在硬件、价格以及设计上寻找新增量。
黑鲨看见了游戏手机的需求以及背后强大的 " 氪金实力 "。据吴世敏回忆,当时他在腾讯的星悦俱乐部看到一个会员数据:"(朋友)说了一个数字把我吓一跳,好像是大几百万还是大几千万,不同的等级,关键是高付费用户大几千万,一年花几千块钱的会员好像都是千万量级的。"
但做一款细分领域的手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中国这片手机 " 修罗场 " 上。
转折很快出现,吴世敏很快找到了 " 靠山 ",来自小米的供应链与渠道资源很好地黑鲨构建了一条抵达游戏用户的通路。
吴世敏曾回忆,当时带着团队一路陪着雷军从杭州坐高铁回北京,利用近 5 个小时向他介绍了黑鲨的产品设计理念和未来规划。
数据印证着小米生态链的扶持。据联合创始人罗语周透露,在 2018 年黑鲨基本没有亏损,销量、营收超出此前预期。
对一个初创企业而言,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完美的开局。
此后,国内手机厂商涌起一股 " 游戏手机热 ",包括努比亚旗下的红魔、vivo 的子品牌 iQOO、联想的拯救者以及华硕的 ROG 等纷纷下场。
比起其他手机厂商的跟随战略,黑鲨无疑是最完美的那一个。它发现这一需求,整合最好的资源,并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一款符合人们预期的游戏手机。
一个细节说明了这一点,在过去黑鲨的多场发布会上,雷军都会亲身到场。
2019 年,雷军甚至一天参加了两场手机发布会,下午是 Redmi(前红米品牌)发布会,晚上是黑鲨 2 代。据 36 氪报道,之所以安排在同一天,是因为雷军只有这一天有空,而他不想错过黑鲨的发布会。
手机游戏是趋势,但游戏手机不是
遗憾的是,尽管有着诸多运气和期待的加身,黑鲨最终仍然没能在市场腾起浪花。
究其根源,在当下国内的智能手机市场,这一品牌所处的 " 游戏手机 " 赛道,从一开始就注定只是伪需求。
数据端的统计显示,今年 1 月至 9 月游戏手机累计销量约 320 万件,作为参照,iPhone 13 这一款单品的累计销量,就达到了 616 万台。
一个品类卖不过一款单品,这一现象几乎贯穿了游戏手机短暂的历史。
跳出销量比较,从品类维度上看,游戏手机这一概念也只是昙花一现。
美国定位理论创始人艾 · 里斯曾经在《品类战略》一书中提出了创造新品类的关键要素:
" 变革性的技术创新 " 和 " 创造战略对立 "。
具体到游戏手机领域,首先,从技术端来看,这一业态从一开始就不存在诞生 " 变革性技术 " 的可能。 许多人都喜欢将游戏手机同游戏本相比较,却忽略了二者之间在 DIY 潜力上的巨大差异。
作为主打性能的产品,游戏本厚重的空间里可以轻松容纳下散热、音频、显卡等多个模组,相比之下,在手机逼仄的尺寸里,想要完成针对游戏的一系列硬件优化,品牌常常被迫要在砍掉相机模块和缩水电源中做出取舍,由此带来的糟糕体验着实劝退了不少消费者。
而如果想要扩充手机空间,制造一款体积 " 更大 ",性能 " 更强劲 " 的游戏机器,那就必须要回答市场的另一个问题:
" 为什么不直接买一台 switch?"
其次,从战略对立层面来看,游戏手机也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中。
对于一款笔记本电脑来说,轻薄还是性能,日常办公还是发烧游戏,这是截然不同的需求,背后对应的产品也有着天差地别。
而对于手机来说,游戏和日常使用的其他 APP 场景,并没有拉开显著的差异。一台主打 " 拍照性能 " 的智能手机,应付起游戏和观影需求同样轻松。
正如余承东所吐槽的那样: " 所有的手机其实都有游戏性能,单纯的游戏手机只是炒作一个概念。"
在此基础上,真正让游戏手机这一品类陷入战略绝境的,则近年来的高端化浪潮。
巧合的是,黑鲨成立于 2017 年底,这正是国产手机厂商们集体提价的前夜。
2018 年,华为发布了售价 5399 元起的 Mate20 Pro,vivo 推出售价 3898 元起的 NEX,OPPO 有售价 4999 元起的 FindX,就连 " 性价比 " 策略的坚定奉行者小米,也尝试开拓高端机市场,发布了起售价 3299 元的小米 MIX 2S。
伴随着各品牌旗舰竞争的日趋激烈,超高续航、2K 高刷屏幕、顶配处理器等尖端配置也开始逐步成为标配。游戏手机厂商不得不转战风扇、按键等边缘硬件,寻觅差异化。
与此同时,包括小米、荣耀在内的品牌,还在不断借助技术下放,在性价比区间内掀起 " 内卷 "。此消彼长之下,留给游戏手机的空间,其实已经不复存在。
一个有趣的细节,或许可以作为这些年黑鲨们境遇的参照:
包括腾讯旗下热度最高的两大手游《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在内的手游联赛,均没有选择游戏手机,而是采用选苹果、OPPO 和 Vivo 的旗舰款作为比赛用机。
VR 不是黑鲨的解药
从这个角度来说,面对游戏手机这个注定落寞的赛道,被收购,或许已经是摆在黑鲨面前最好的命运。
关于 " 腾讯为何要收购黑鲨 ",其实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此前在媒体报道中,黑鲨整体将并入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主导的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腾讯提供内容与流量,黑鲨提供 VR 硬件入口,这看似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完美合作。此后的一段时间内,黑鲨也开始频频在 VR/AR 上大秀肌肉,无论是产品,还是招聘。
比如,去年在 Chinajoy 上亮相的 RokidAirAR 眼镜。这款只有 85 克,不到两个鸡蛋重量的轻量级智能眼镜去年在全球卖了 3 万台,尽管距离大众化消费级电子产品 "1000 万台 " 门槛还遥遥无期,但对黑鲨而言算是一个重要亮相。
令人玩味的是,此次黑鲨的 " 大秀肌肉 " 其实更像是一场陪衬,因为黑鲨仅仅只是 RokidAir 生态的一个端口,毕竟就连官方通稿中对当时合作的卖点也仅仅集中在 " 黑鲨 4 手机搭配 Rokid Air 的重量总共不超过 300 克 " 上。
翻开在 RokidAir 的 " 入口名单 " 中,还有 Switch、PS4 等多类端游。
而被传出收购消息之时,据 " 竞核 " 报道,腾讯选择与黑鲨合作其实源自对彼此的熟悉。2020 年,腾讯游戏就曾与黑鲨合作推出的腾讯黑鲨游戏手机 3 系列,双方的合作主要围绕软件与内容。黑鲨 3 引入了腾讯定制的 SolarCore 游戏性能引擎,同时也针对腾讯系游戏设计了包括等灯效、震动等玩法。
在当时有评论认为:" 黑鲨抱上了腾讯游戏的大腿 "。尽管这是一句戏谑,但也侧面验证了面对腾讯强大的游戏生态,黑鲨并没有话语权。
一个更有力的细节印证了这一点。今年 7 月,腾讯 ROG 游戏手机 6 正式亮相,从产品预热期开始,腾讯与 ROG 便给足了对方排面。
在游戏手机业务迟迟看不见终局下,黑鲨将眼光落于新曲线—— VR/AR 业务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必然。
但这种 " 必然 " 的前提下,需要天时、地利以及人和,但这一次,不同于游戏手机初创时的 " 完美 ",幸运之神并没有选择站在黑鲨这边。
经历了 2016 年的 VR 元年后,VR 行业此前被概念神话的泡沫被挤出,随着 2021 年 VR 全球出货量首次破千万,在 Meta 顶流产品 Meta Quest 2 的带动下,VR 硬件真正撬开了消费者市场的大门。
随之发生改变的是产业逻辑——此前大多 VR 厂商以硬件为优先级,但随着 Meta、索尼等通过 " 硬件 + 软件 + 内容生态 " 的打法逐步得到验证,新一轮的 VR 竞技看中的其实是各家厂商的综合实力。
但显然, 无论在硬件,还是内容上,黑鲨都已错过了 VR 热潮的最佳进入时机。 换言之,在当下的玩家中,不论是有着多年硬件与供应链能力沉淀的厂商,比如创维和 PICO,还是自身本身就有内容生态能力的索尼与 Meta,都在前期靠着自建或并购或被收购完成了自身 VR 版图的搭建。
错过了 " 天时 " 的黑鲨,显然已不具备先发优势。
而在 " 地利 " 上,随着国产 VR 供应链的完善,核心上游供应商资源的争夺也考验着 VR 厂商。
特别是 VR 设备最核心的光学显示解决方案上,从菲涅尔透镜到 Pancake 的迭代已成确定性的趋势,其中掌握核心技术的厂商包括了歌尔、欧菲光、舜宇等。
作为手机硬件厂商的黑鲨,如何整合 VR 供应链资源尚且还没有明确的回答。尽管据财经无忌了解到,在镜头供应链上,黑鲨 5 系列背后的摄像头模组供应商为欧菲光和舜宇。
更为关键的是,包括 PICO 在内的一众厂商都在今年下半年开启了密集新品发布期,旨在通过价格、性能与内容生态的比拼,尝试让 VR 真正迈向大众化。
而显然,在收购搁浅、裁员风波的阴影下,黑鲨在短期内并没有能力拿出一款消费级产品。
更致命的是,当前的 VR 比拼本质上还是一场巨人的游戏。无论是 Meta,背靠字节庞大流量的 PICO,抑或是苹果,都仍还在补课—— 没有一家能做到真正的 " 大而全 "。
就像扎克 · 伯格在最新的采访里形容的那样焦虑:" 那些想法遥遥领先于我们今天实际所处的位置。我每天都在战壕里。"
经历了游戏手机从火热到衰退后,在黑鲨面前的是一条更为艰难的道。人们常说,创业就是要走一条 " 难而正确的路 ",这话没错,但前提是,首先要赢,无论是选对方向,找到痛点抑或是背靠大树,但无论是哪一条路,黑鲨都还没有做好准备。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4786918e9f09054c59b1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