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圈,流量挑正戏大梁,影帝影后抬轿,这几年见多了。
谁注意到小荧幕也开始了?
重灾区,年代剧。
老戏骨演父辈,小花小生登上主舞台,演救国为民的革命工作者。
然而人们异口同声:
现在是什么人都能演年代戏了吗?
跟着骂?
飘劝先别张嘴。
年代戏需要稳阵的、压场的老戏骨。
年轻演员若能提供一种时代需要的朝气,也未为不可。
但,拿赵露思刚刚收官的新剧《胡同》来说——
被夸上热搜的表情灵动。
和稍有质疑," 普通观众 " 便狂甩收视率第一,附赠脏字的现象。
以及因为存在某种相似性,再度被频频 cue 起的周也。
来源 | 微博 @时洛的队长 @羲噔尼贴贴
这对被封 " 卧龙凤雏 " 的 95 小花,挺进正剧后,似乎把腥风血雨也刮进去了。
聊聊——
《胡同》是如今不常见的单元剧模式。
用三个独立但关连的篇章,讲祖孙三代女性的故事。
她们世代生活在北京老胡同里,干基层工作,个体命运浮沉在时代发展中,摸索着成长,找到了自我及社会价值。
听听还挺香的?
女性,小人物故事,家长里短带出人情冷暖,又不乏年代背景体现。
妥妥这几年爆款正剧范。
可真一看,就差点意思。
赵露思演的田枣,是第一篇的主人公。
也即后头孙晓敏(女儿)、关晓彤(孙女)的 " 外婆 "。
时间跨度是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时期。
但她活活演出一股韩国欧尼的味。
一贯的肢体幅度大,表情碎且多,其实不是致命问题。
田枣的人设不是乖小姐,自己无父无母,还带着群同样是孤儿的半大小子。
在胡同里混大的,走街串巷吃百家饭,和三教九流都混得熟。
她外放,泼辣,热情。
说白了,胡同虎妞。
人设可以说是有趣的。
95 小花里能抓到这种比较丰富的少女形象,还是上星正剧,赵露思在资源上算有上进心。
基本的负责也是有的,清水脸够素气,没有浓妆假睫毛,面色还挂着点黑黄。
发型也够 " 土 ",没有太多妆饰。
但可惜。
处处都抓尖,偏偏最该抓的演技泄了。
她演田枣,缺乏和以往角色的绝对区分,演得没有辨识度。
依旧是撅眉,瞪眼,摇头晃脑,老三件套。
这么演,不能说完全没道理,它是上手外放性人物的捷径。
在相对合适的情节里,还算有效,能够使观众快速感受到人物热情的性格。
然而,一招鲜毕竟不是长法儿。
越复杂立体的角色,越需要个性。
田枣本身有辨识度,赵露思也尝试去抓了,但理解不够,没演出来。
她捕捉到了田枣的关键词 :
虎妞。
然后,就开始演这个标签。
她理解的虎——
走路要虎。
大姐大去哪都得这么走道儿。
捡煤球卖给店老板,显得自己够虎,下巴翘上天。
对四合院看她长大的乡亲近邻,要虎。
油里油气不是毛病,拿捏得好的话,也算给角色加了市井气。
可她拿腔拿调、拖儿话音的 " 京腔 ",我把我自己厉害坏了的夸张刻意。
让人想到某已退圈素人爽,在赵宝刚《青春斗》里强融京圈儿那状态。
去刺杀杀父仇人,她也要虎。
拿着热武器,非要跑到人家跟前脸贴脸开枪。
大幅度地挣扎,聒噪地嘶吼,演得不遗余力,真情实感。
但,她的真情,只有情绪。
她只是在演情绪,而不是关系。
她始终挂一副 " 姐真的拽上天 " 的表情,从头到尾对杀父仇人表现出的不是仇恨。
而只是生气,不屑。
一副阿西巴老姐真的有够拽,根本看不起你这个地主老财,不屑和你对话。
赵氏经典轻蔑一笑
甚至最后,杀父仇人被扒出是敌特,公开枪毙,大仇得报去看行刑。
她也要做人群中最拽的姐。
姿势真的没谁了。
她更像事不关己、只是出于公众情绪,加一句大快人心就散场的群众。
虎妞,给她演成了年代剧女霸总。
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人和标签。
虎妞,只是一个类型的女孩子。
性格大开大合。
但她也有来处,有经历,及和他人的关系。
她对不同的人物为什么要拽?
该有什么区别?
没演出来。
对店老板,显得自己懂门道,够靠谱,是为了得到更多信任,让自己和弟弟们温饱有保证。
对四合院里大大小小,是显得自己够成熟,不必自家人操心。
对杀父仇人,生气只是短暂的情绪,仇恨的关系才是更长线的。
如果能够更进一步去解读,田枣这个虎妞,虎的底色,应该有苦味。
而非这样质感轻薄、虚浮。
甜宠文泡大的感觉。
戏是以 " 点 " 来呈现,但最终呈现给观众的,应该有 " 线 " 的效果。
田枣的拽,无缝嫁接在武功天下第一的白风夕身上不会违和。
《且试天下》
嫁接在她自己拍的眼神大片上,也没差别。
因为标签的特质就是扁平,单一,可以复制粘贴。
即使飞升进正剧。
赵露思仍然在重复赵露思。
虎妞确实不好演。
起码不会比知书识字的小姐好演。
而卧龙凤雏的另一位,周也,就生生把一个大小姐,演成了跑偏虎妞。
是的,广为流传的 " 看起来不太聪明 " 的周也表情包,原剧她演的其实是城市女青年,到延安后,还担当了保育员。
保育谁呢?
《啊摇篮》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党在延安成立托儿所,一些革命者保育红色后代,浴血奋战的革命经历。
革命领袖们在前方指挥工作,后方就成了领袖、烈士的遗孤、将士的后代的托儿所,第二集,率先就送来一个小女孩毛娇娇,正是毛主席的大女儿。
故事是好故事。
理想之光与人伦之乐的矛盾,革命者和为父为母的冲突,保育员对自身事业荣誉感的认知等等问题,都值得展开。
然而,一开播就让人悬心——
周也演的打个招呼都透出浓浓睿智感的大小姐唐素素,到底能够教给红色后代什么,不禁担忧。
大小姐下后方,在战士们的感染下,变成有抱负、有担当的女青年。
看点会在哪?
变形计,前后变化。
可惜周也的唐素素,只有情节在变化,她本人的处理却没有。
下后方前,张口和人吹牛的都是明星,赵丹,蝴蝶,周旋,唱的是四季歌。
谈资是自己追星有多方便。
下后方后,嘴上挂着的是挣钱。
手里拎着的是杀鸡宰鸭的刀。
变化够大,够现实。
可周也五官乱飞的表情处理有区别吗?
唐素素一开始不甘心在保育员带娃。
她觉得同样是端屎端尿,在战地医院比这光荣,所以怒怼队长。
注意头的走势——
好歹 ↑ 也是大户→人家 ← 的千金 ↓ 小姐
后来她在保育员任劳任怨干了一段时间,和战友及孩子们也有了一定感情。
只是因为和未婚夫争执,对方说:
做人要有长性。
她气得很,再次提到 " 金枝玉叶的大小姐 "。
然而,除了头的走势变成了——
我一个→金枝玉叶的 ← 大小姐 ↑
她的情绪处理有任何变化么?
此时该抓的重点是委屈。
路远迢迢来找未婚夫,到黄土高坡带娃,够下苦了,还要被冤枉 " 没长性 "。
这是情人身份的不被理解,而已非当初的骄横。
当然,和凤雏赵露思一样,周也同样不是全无理解。
尽管她俩都是以我不变,应万变的演戏模式。
《山河令》里,周也同样眉飞色舞
但如果说,赵露思对田枣的理解是标签化的,点连不成线。
周也对唐素素的理解就是线断不开点。
她像一个卖杂货的小贩。
本钱不够,进货不多,为了显得摊儿上不空,来一个客,就给你上全套。
把她目前积累下的表演经验全抖出来,给你一整套的 " 反应全家桶 "。
唐素素是被一场敌方轰炸,彻底改变,安心留下来的。
这是重头戏,是她的人物转折点。
结果,周也演成了广传的表情包——
谁敢想,这段情节本身是悲情的。
虽然她 " 层次 " 过多的悲伤恐惧,还不如小孩子单纯的哭泣打动人。
战士血肉横飞,为保护孩子壮烈牺牲。
唐素素想救一个女孩,但胆怯。
救下了小男孩,最后也没活成。
周也表现胆怯的方式,很全面。
不停抽气,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开合的嘴巴,你能想到的入门级演员会给的反应,她都给到了。
表现决心的方式,一般人可能也只会给一两样,但她抡实胳膊,空中画圆,大幅度扔掉一切。
再超大幅度擦掉眼泪,我觉醒啦,我要来救你啦。
戏真的太满太足。
可惜,盲目粗浅的理解,往往意味着累赘。
不如不理解。
在极端危险中,套环似的 " 把我知道的反应都给您整一套 ",反而不如最后救出孩子的一镜——
单纯地因为负重奔跑,而显得吃力狼狈来得打动人。
当然,年代戏翻车,不独 " 卧龙凤雏 "。
演技一直受到肯定的 " 前辈 " 周冬雨,当初在《麻雀》也遭到呆蠢木的质疑。
成为快进担当。
并且,也不独小花。
小生也同样大把卡在这的。
年代戏为什么难演?
或者说,要演好年代戏,起码要具备什么。
一,真实。
这种真实有两个方面,一种是演员自身的质感。
在形貌扮相上,首先要让观众不出戏。
更高阶的,演员气质能补足人物质感。
民国戏人物,要有吻合时代风雨飘摇的味道。
或缥缈,或文秀,或坚毅,或热烈。
爱情片《像雾像雨又像风》
故事片《千秋家国梦》
抗战剧、谍战剧的主角也起码要有 " 像干这回事 " 的样子。
质感不够,就像在玩综艺剧本杀。
拿《胡同》来说,男女主和其他人已经出现严重画风割裂。
把整部剧带到救不回。
第二种真实,则不全是演员的锅。
而是看剧的整体质感是否真实。
年代戏要旧,要有尘,要不那么干净。
尤其战争戏。尽管是不起眼的布丁衣服,对服化道仍有更高一层的要求。
浅对比新旧《亮剑》的领子细节
二,积累。
演年代戏,需要演员有一定文化素养。
不一定要像张桐为《觉醒年代》李大钊做准备那样,将相关的、偏门的都看一遍。
因为文化本身是一个总和性名词。
需要长期的积累。
年轻演员和年长一些的,确实会存在阅历上的差距。
年轻演员需要意识的是什么呢?
做功课的自觉。
越是因为间隔年代远,自身经历少,越应该对故事整体大背景有了解和体悟。
且,并不是我演的不是文豪大才,不是救国于万一的领袖,只是市井小人物,只是个丫头片子,就不需要去做积累。
哪怕只是一名居委会委员,你呈现的面貌像不像那么回事也是一眼能看出来的。
而像赵露思,本来拍戏就习惯现场记词,事先更没有做好素材积累。
一部戏演下来,竟然连我到底演了一个什么年代的戏都分不清。
将建国初期的故事,讲成了建党初期。
虽然过后自有粉丝兜着,控评强调 " 只是记混了和另一部作品《1921 》的时间 "," 口误而已 "。
但观赵露思在两部作品中的表现,也确实无甚差别。
三,气象。
要演年代戏,需要演员有气象。
气象不一定是深道的老演员才能形成。
它是个泛义的词。
气度,气概,成色。
一种 " 此事在我 " 的使命感和被选中感。
而归根结底,是能否使观众相信,你是属于这个时代,这个位置的。
不一定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勇者,才有气象。
《觉醒年代》张晚意饰陈延年
哪怕是一群冒失顽童,他们说我干的是救国的事,我能干。
观众也会信。
《小兵张嘎》
年轻的脸在厚重的命题前,只要不辜负那份厚重,反而会有奇异的效果。
因知道你是用锦绣年华耕耘着的。
《山海情》
尽管很多人对流量演年代剧深恶痛绝,但在飘个人,本身并不想预设谁一定配演什么,或不配演什么。
这是要自己挣的。
但我也非常理解那份 " 深恶痛绝 "。
它本质是对辜负厚重,无限消解严肃的反感。
当正剧变成快捷跳板。
那些包裹过热望、血泪,苦难,贫瘠的,公众见证过的时代记忆,被呈现着,却又被撅嘴瞪眼地轻掷着。
——人们深深被冒犯了。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46de9fb15ec0392d0a48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