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李嘉欣在微博上分享了一张微醺后的照片:
没想到这么美了,依然有人在留言里"挑起了小毛病"。
这位网友,你是不会变老吗?
这也令我想起了蔡少芬分享当年参加港姐时,她被记者说17岁像28岁这事。
公众对美女的要求一向高。
尤其是像李嘉欣、蔡少芬这种港姐出身的美女。
因为在大众的心目中,港姐的形象一直都是"完美"的化身。
所以当2022年港姐名单出炉后,网络上的一片嘘声,也就不难理解了。
与此同时,被嘲"显老""不如以往港姐"的事,也同样发生在了2022年新港姐身上。
这不过短短20年间,为何以往一年一度公众最期待的港姐选举,慢慢沦为大家茶余饭后的嘲笑对象?
真的只是因为如今港姐颜值已不能满足观众期待了吗?
关于"港姐选举今时不同往日"这个话题,隔壁飘飘的探讨就很戳我,且看看她是怎么看待这事的。
几近被贵圈观众遗忘的TVB难得重回热搜。
是喜——
当家节目《香港小姐竞选》来到50周年,是要做寿的大日子。
决赛入围足足十九位佳丽,阵仗不小。
特地重返12年前的旧场地红馆,情怀拉满。
要知道当年这座建筑,可加冕过港圈最浓墨重彩的一批美人。
郭蔼明、张可颐、郭可盈、佘诗曼、蔡少芬
奈何,节目已经办到这样热闹。
热搜评论区倒衬出来的,还是悲——
与往年一样,观众老爷们就是看不上。
全场唯一高潮,剩下历届港姐们站台。
可观众也不留情面。
哪怕新人在侧,褒奖和彩虹屁也只留给樊亦敏、陈法蓉这些老牌美人。
港姐变丑,其实是吵了有些年头的话题了。
但大众对"新港姐"们年复一年的品头论足,我始终没听惯。
甚至,越听越不顺耳。
说点得罪人的话。
50年很长,但大家的滤镜似乎更厚。
厚到我忍不住想问——
有没有一种可能,其实我们从来没看懂过港姐?
在观众心里基本板上钉钉的结论是,港姐式微。
更直白的说法是:选美渐成选丑。
我不以为然。
首先,打眼看——
今年选出来的佳丽虽不至惊艳,但显然和"丑"字也没有瓜葛。
永远别相信TVB停留在上世纪审美的宣传写真。
瞧瞧动态,这不妥妥的漂亮大妞吗?
我甚至get到唐宁、阿Sa同款的港式甜妹味儿。
2022年 梁超怡
动态的冠军林钰洧,也挺大方可人。
更何况如今都倡导"自信即美",拿出陈年标杆测量女性,岂不又落俗套?
所以说港姐舞台上再无美女,是不太能成立的。
倒不如问问,现在还有几个人正经追过《香港小姐竞选》?
不追,哪知深浅呢。
好吧,你可以说我杠精——
"问题不是有没有美女啊,明明是美到什么高度以及密度。"
我倒也没有不承认。
就说靓靓当年这等的美艳,真的再难觅得。
1990年 袁咏仪
而比起当年港圈美人辈出的盛况,如今没有一张脸能出圈,也是事实。
但,我还要理直气壮往下杠。
先谈密度。
私以为,当年港姐美女甚多,是事实。
但提密度?显然是情怀作祟了。
1979年 钟楚红
算笔粗账吧。
咱就算港姐中间三十年鼎盛期,每年出三个大美人,到今天总得有近百个吧?
但你如果掰着手指数数,也不过是邱淑贞、钟楚红、张曼玉、邝美云……
能数出二十个,都得是港圈死忠的修为。
不信咱再直接上图——
来源 | 知乎 @笔耕素知
港姐最为人称道的传奇时代,其实是88年到91年,李嘉欣、陈法蓉、袁咏仪、郭蔼明的四连炸。
可在这之前之后,符合大众期待的绝顶美人又有几个?
曾经的港姐或许美女略多些。
但放今天会被骂"丑"的佳丽,也肯定还是占多数。
1983年 李月芙 杨雪仪 张曼玉
港姐越来越丑,某种程度上是个伪命题。
50年不足以让基因突变,让美女光速灭绝。
大湾区也不是什么魔法土地,能在几年间实现断崖式变丑。
造物主很吝啬的,受眷顾者,任何时代都是极少数。
高密度输出美女?显然不存在的。
再说第二点,高度。
诚然。
李嘉欣的颜放到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中肯的,客观的,一针见血的。
露脸就是倚天剑出鞘,石破天惊。
1988年 李嘉欣
但除了她这种万中无一的360°绝色。
许多公认大美女,你觉得换到今天能不被挑刺吗?
我看未必。
邱淑贞,怕是要被诟病下巴发育过度(当时她正是被质疑整容而退赛),颌面不够精致。
张曼玉,彼时带些土气,也同样有哨牙的问题。
还有90年季军梁小冰。
塌鼻梁的痛,可是被笑足了一辈子。
今林钰洧被嘲鼻子粗笨,轮廓崎岖。
可按这标准看,红姑和阿佘也不是多精致那挂啊。
她们的五官轮廓,也各有各的笨拙之处。
再到被嘲了多年的胡杏儿、向海岚、徐子珊。
若非后来用实力证明自己,或许还钉在港姐的耻辱柱上。
向海岚在《萧十一郎》中饰沈璧君
看出问题了没?
"人不够美、美人不够多"的指责看似有理,却不尽然。
其一,不能用凤毛麟角的几个绝代美人,代表"旧港姐"的平均水平。
美女从来都是稀罕物,没那么烂大街。
其二,以老一套审美套路恒定"新港姐"的姿色,似乎也不公平。
说白了,许多港圈美人也并不是高度精致的路数。
红姑从来不是什么实体洋娃娃。
但当她在镜头前自信挥洒,谁还管什么骨相、皮相的破规矩啊。
她就是风情万种本人呀。
钟楚红 PUMA JEANS 80年代广告
旧时代港女更符合我们的审美标准,让我们欲罢不能。
首先是因为,她们就是制定这套"标准"的面孔。
而如果一定要说彼时的港姐不同于现在的特质。
那大概在于,她们不单单美在皮肉,更有一种悠长的时代气韵。
所以,谈港姐美不美,一定不能只摆摊看相。
三庭五眼分析得再透彻,未必能得其精要。
说白了,港姐其实从来都不只是选长得漂亮的啊!
这个选秀,本身还带着一种文化底蕴和一种时代气质在。
初代"最美港姐",朱玲玲
我猜不少人,应该从头到尾都没搞明白过,香港小姐这节目在搞什么。
让我来盘一盘。
港姐选美历史其实远超过50年。
1946年,第一届香港小姐评选在丽池花园夜总会举办。
是,在夜总会。
且当时主办人是夜总会老板,评委则是热衷光顾夜总会的达官显贵,而选手不少直接就是歌舞小姐。
总的来讲,风尘味较浓,男凝味较重。
它本质上更像是特权阶级的消遣活动。
但从最开始,"港姐"的两大性质就已经奠定下了——
其一,是进入娱乐圈的跳板。
当年许多因战乱贫穷沉沦的舞小姐,都借此成为歌手影星。
例如47年的港姐吴丹凤,出身不高,后来却成功跃进影坛。
魔改迪士尼的白话版《白雪公主》就是她主演,唤作《雪姑七友》。
其二,则是公益性、公众性。
别看早年港姐选美风尘味重。
比赛都会出售门票筹集善款,款项用于救济贫民及回馈社会。
且,自52年起当选的香港小姐还需作为香港的"形象代言人",去参加更高等级的环球小姐等比赛。
选美逐渐从上流社会的游戏,变成了具有普世价值的公众活动。
港姐不是以色侍人的肉弹。
更是香港的代表,市民的选择,真善美的化身。
1973年,无线承接了比赛的举办权,将比赛作为选拔新一代艺人的途径,也进一步将之推向大众。
TVB接手后首位港姐 狄波拉(谢霆锋他妈)
港姐的两大属性,自此开始发挥到极致。
要了解港姐是干嘛的,不如来看看此时已正规化的比赛流程。
先看入围标准。
年龄、籍贯、婚育情况这些容易理解,按下不表。
最关键的是这点:不受任何合约束缚,以致不能履行港姐合约。
凤凰网:《2013"香港小姐"冠军诞生 解密港姐参赛资格》
港姐,是有自己的义务要尽的。
拿李嘉欣加冕的1988那届举例。
节目主体,是由帮扶本土新锐设计师的几场时装秀组成。
串场,是上一年比赛top3的对口型歌咏表演。
这唱的是"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
而最紧要的环节,自然还是即兴问答。
主持人会随机抽取问题,让佳丽当场作答。
开放性题目其实最不好做。
怎么回答得优雅、得体、准确、不卡壳,已经挺考验素质。
更难的是,还要在过程中体现自己的学识及修养。
固然,也有开挂的——
好看到我只顾盯脸,一句话我都听不进。
但港姐在本质上还是要求内外兼修的。
恰如当年的学霸港姐,南加大硕士郭蔼明。
被问到如果香港火山爆发,新闻发言人要如何回应。
她当即上起地理课——
根本我们都知道香港没有火山口的嘛
1991年 郭蔼明
为何要如此刁难?
只有能维护好自己形象的人,才能维护好香港的形象。
作为城市名片,美丽、渊博、有修养,都是她们的职责。
除此之外,港姐还必须有担当。
由历届港姐得奖者组成的组织慧妍雅集,既是一个贵妇俱乐部,也是坚持公益的慈善机构。
会长都由港姐获奖者担任,很有点传承"港姐力量"的意味。
可见,当港姐可不只是当花瓶的功夫。
她们是港岛文化的代表,更是一座都市审美的象征。
香港是文化的沃土,丰饶,强势,自信。
反映到女性身上,即便是被诟病过"木头美人"的李嘉欣,都有摄人心魄的大方和舒展。
两位神颜热烈讨论谁比较肥
应该说,她们被相中,绝不仅是因为貌美。
更是她们身上契合港岛的,一种融合了优雅与强大的气质。
今人多神秘地称之作,"港味"。
奇怪的是,当今我们再看新港姐,似乎完全忘记了她们除了美貌之外的其他魅力。
只记得艳丽色相。
这倒退的,哪是港姐的颜值?
分明是眼界在走窄。
弯弯绕绕聊这么久,我终于打算回答核心的问题了。
港姐越来越丑了吗?
对?
客观来讲,美丽的不是没有,但惊艳的确实已经数不出来。
至于那种"靓绝香江"的传奇级美貌,更是直接断代了。
1989年 陈法蓉
可我更倾向于给出的答案依旧是,不对。
更确切说,咱不能只伸着指头怪新港姐们。
恰如前文所说,旧港姐们有一种强势的"港味"傍身。
而这种强势的消失,才是新港姐们不再"美"的根本原因。
不是指具体的人。
而是说,"港姐"这个ip,以及整个香港文化的整体弱势化。
在以往,《香港小姐竞选》是一块完美的成名跳板。
甭管是想进娱乐圈,想进上流社会,哪怕是单纯想找个富豪嫁了。
只要够靓,在这里没有什么是办不到的。
名场面之《贪慕虚荣张曼玉》
可现在都别提过气的TVB了。
整个香港的文化,都不再具有强势地位。
港姐的头衔大幅贬值,对女孩们的吸引力自然也渐渐消失。
参赛样本越少,符合大众期待的美女含量便越少。
说白了,现在真长得那么有星相,谁还来搞选美啊?
直接上某音当网红搞不好都更赚。
脱离了公众性,港姐自然越来越边缘化。
没有了港味的选美,就像失去了年味的春节,都只是象征性的热闹罢了。
故,我始终没办法对这档节目恶言相向。
它只是在随着一座城市、一种文化的式微自然老去罢了,本身并没有犯错。
真正让我不悦的是什么?
倒是如今对待港姐的评论风向。
缺大德的港媒永远尖酸刻薄,常用各种奇梗编排参赛选手,将她们贬得一无是处。
而网友也不甘示弱。
外貌羞辱、种族歧视、物化抹黑。
基本把最低劣的语言形式全占齐了。
你可能要反驳,这些人的长相本来就不配参加"选美"啊。
可我的重点是,为什么在女性意识崛起,倡导审美多元化的当下。
这些恶毒的歧视性语言,只要躲在"选美"的名头下就能被合理化?
人们总嘲笑港姐审美退化。
可我们仍旧以貌取人的审美意识,又有多进步?
剑桥港姐麦明诗,虽不是精致挂美人,却独有一份独立睿智的理性美。
曾经一个眼含泪光谈及女性困境的视频,看得我也跟她动容。
整个风气在有意无意之间跟你说
怎样才是女性获认可的行为
今年的冠军林钰洧也因为一则采访,让我对她印象分大涨。
她赛前参加综艺谈及性经验,最近被人扒出来抹黑。
她的回应很有水平,分了三层递进——
首先,对"性女"的标签表示不悦,含蓄直率地表达情绪。
来源 | 缤FUN星网
第二步,称当时自己分享都是一些真的难忘的话题。
没有自行落入性羞耻的陷阱,而坦荡接受过去。
最后,她严肃的脸色又瞬间消失。
又和记者大谈此事件后被网友"调戏"的趣事,笑到模糊。
哈哈哈哈有被可爱到。
其实细看这代港姐,还挺有现代女性的独立和自由面貌的,不是吗?
对她们容貌之外的魅力,我们实在了解太少。
07年亚军王君馨,凭《了不起舞社》在内娱圈粉。
舞台上挥洒的自信和大方,远比一张"加冕图"立体。
博士港姐朱千雪,在演艺圈混了几年后转行当了律师。
在生活里的干练模样,与在电视上时一样迷人。
姐真的帅死!
还有前面提到的麦明诗,她也曾一度退圈去做了白领。
一张素着脸边吃泡面边工作的照片,是不大"美"。
但贵圈有几个人能如此真实贴地呢?
眼下她亦考取了律师执照,笑说要和朱千雪当同事。
来源 | 大粤网
我极其厌恶很多媒体营造的论调。
他们过度赞扬黄金时代的美,让大众形成了一种颜值至上的幻觉,反倒忘了对女性而言真正的美是什么。
他们也过度贬低了如今的新面孔。
用低劣的外貌攻击,将腐朽的价值观重新带回网络。
说到底,这不是一种审美的心态,而是一种猎奇、阴狠的煽动心态。
他们努力挖掘新港姐的"丑",恰如他们毫无原则地吹捧旧港姐的"美"。
口中嚷嚷着审美退化。
但真正导致我们审美意识无限肤浅化的,到底是谁?
是台上那群眼睛含光的女孩子吗?
某种程度上,我蛮怀念当年的港姐盛世。
至少那时候,每出一个美人,就能定义一种美。
那不一定是颜值最盛的时候。
但一定是审美最多元化的时候。
正因为每一种不完美的美都会得到肯定,才让每个女孩肆意释放出百般动人。
1976年 独一无二的缪骞人
但眼下,再完美的人,被放大的永远只有瑕疵。
我们已失去了选美的能力。
一片鉴丑嘲笑声中,美早已噤声。
人们习惯于如此轻易地否定一个女孩子,"她不美",三字便定谳。
可违反世俗标准的"丑",未必是坏事。
反而,当我们跟着舆论无脑嘲她们丑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放弃一个重新定义审美的机会。
也是在僵化这个社会对女性的目光。
长着只看丑处的眼睛,又去哪里发现美呢?
《秋天的童话》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442c3bb15ec01e9a571b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