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三级片的冷饭,没救了

炒三级片的冷饭,没救了

陈可辛开了家新公司,影视圈顿时沸沸扬扬。

对于具体情况,我不详述,简单来讲,陈可辛导演发觉留港无意义,北上同样前路迷茫,便毅然决然选择出海闯荡,自己开办流媒体创作公司,自产自销,避开许多麻烦,重获几许自由。

炒三级片的冷饭,没救了

没有路了,便找条路出来,聪明了一辈子的陈可辛,依然拥有着超越同侪的敏锐度。

有人走,便有人留。

当我们看到那些留下的人拍的东西时,往往就能够明白走的人为何要走。

前两天,偶然间我看了一部网大,质量不佳,撞见是我倒霉,本没必要拎出来单写一篇,浪费笔者和读者的时间。但看完之后,我忽然发现,这部网大,竟像是香港电影某个角度的缩影,细看这部网大的千疮百孔,依稀便是今日香港电影的累累伤痕。

这部网大名叫《致命 24 小时》

炒三级片的冷饭,没救了

我之所以没有对它视而不见,是因为导演叶念琛并非无名之辈,此人虽然上限不高且下限极低,但始终算是一位长期活跃于香港影坛的重要导演,产量很高,也拍出过一些蛮有意思的电影。

炒三级片的冷饭,没救了

熟悉叶念琛的影迷知道,影评人出身的他拍爱情片成名,他的爱情片,特点除了不变的邓丽欣与方力申,还有片尾常见的反转。不过,他的所谓反转,并不像大多数悬疑片那样通过细节的铺垫完成,而是撕开爱情平静美满的一面,以残忍而惊悚的现实对观众进行暴击,使人在看完电影后有种后怕的感觉。

炒三级片的冷饭,没救了

《十分爱》、《独家试爱》、《我的最爱》等片都是如此。

一部如此,观众尚觉得新鲜,部部如此,说好听了叫风格鲜明,说难听了就是江郎才尽,拿同一个套路敷衍观众,赚些快钱。

更何况,叶念琛拍片,只有小聪明,没有真本事。他有好点子,却讲不了故事,对视听语言更是毫无追求,拍电影从来都没有电影感,也不会调教演员,拿邓丽欣来说,跟着叶念琛蹉跎多年,拍了一大堆片子,没一部的表演够得上《金都》的边。

炒三级片的冷饭,没救了

这些年里,叶念琛拍片不辍,论勤劳程度,几乎可以与邱礼涛比肩,但他不管是水平和态度,都和邱礼涛差的太远。故而,同样是兢兢业业的影视民工,邱礼涛还在接院线大制作,叶念琛就已经沦落到只能拍网剧网大了。

可惜的是,叶念琛甚至不具备拍好一部网大的能力。

《致命 24 小时》最多算是半部爱情片,虽然也涉及叶念琛电影中常见的对两性关系的探讨,但从题材和故事来看,它更适合被归类为惊悚片。

这毕竟是一部网大,而网大往往会追求给观众最直接的感官刺激,要么来点下三路的擦边球,要么在悬疑惊悚上做文章,而这些,并不是叶念琛这路导演所擅长去做的事情。

炒三级片的冷饭,没救了

显然,叶念琛也并没有想要用心创作,老影迷看完《致命 24 小时》会有似曾相识之感,从设定到细节,这部电影都和 1993 年的经典三级片《盲女 72 小时》有太多雷同之处。

我不敢妄言抄袭,但即使本片没有买原作的版权,并非翻拍,恐怕也和原创没有太多关系,虽然叶念琛在片尾打出了 " 叶念琛导演作品 " 七个大字,还署名了编剧,但这片借鉴没借鉴《盲女 72 小时》,叶念琛心里清楚,影迷也都明白。

炒三级片的冷饭,没救了

香港电影素来有炒冷饭的传统。有人厨艺精湛,能把冷饭炒出新滋味,有人手艺不佳,便只会越炒越馊,把冷饭炒成臭饭。

叶念琛自然是后者。

对比《致命 24 小时》和《盲女 72 小时》,我们会发现,老片新拍,竟然改得一无是处,原作的亮点几乎全部都消失不见,本以为拍过院线片的作者导演,哪怕是拍网大也能拍出点门道,却根本都达不到及格线。

《致命 24 小时》和《盲女 72 小时》两部电影的设定大差不差,盲女独自在家,变态为报复盲女丈夫潜入其家中,对盲女施暴虐待,盲女与其斗智斗勇,最终以盲女取胜告终。

炒三级片的冷饭,没救了

这个设定很简单,但对于类型片来说,却也颇具发挥空间。

女主目盲,看不到危险的到来,便多了未知的恐惧,利用这一设定,也可以做一些设计。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会让影片显得更加紧凑,在密闭空间中两三个角色的博弈,创作时只要肯动脑子,是很容易出彩的。

同时,因为全片主要角色不多,每个演员的身上都要承担大量戏份,所以这样的电影也会很考验演员的演技,如果演员水平高,就能明显提高影片的可看度,如果演员平庸,也会影响影片整体的观感。

炒三级片的冷饭,没救了

1993 年的《盲女 72 小时》,本身也算不上什么佳作,属于典型的出产于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三级片,制作粗糙,剧情设计也不算精巧,基本上是以尺度取胜,靠感官刺激卖票。这部电影中,演女主的是叶玉卿,男主则是黄秋生,看到这两个名字,没看过那部电影的人也会心里有数了。

炒三级片的冷饭,没救了

但《盲女 72 小时》虽然是三级片,却也在电影层面上最大限度地追求了高完成度。

首先是叙事效率。全片一个半小时,非常紧凑,开篇交代了叶玉卿所饰女主失明的原委,强调了三天后便会复明的时限,随后女主老公出差,黄秋生所饰演的变态潜入家中,展开对女主的凌虐,期间导演设计了许多颇有意思的桥段,从中段到最后女主反杀的结局,一气呵成,丝毫不会让观众感到拖沓。

而《致命 24 小时》时长更短(内地版存在删减,可能是删掉了露点和血腥镜头,待查证),却并没有拍得更加紧凑,短小而不精悍,甚至显得有些冗长。

原因很简单,该精心设计的地方,叶念琛一带而过,草草了事,不该加戏的地方,他却不厌其烦,浪费时间。

炒三级片的冷饭,没救了

比如,影片的重中之重,本该围绕着 " 盲 " 这一设定做戏,《盲女 72 小时》以此入手的经典桥段就有两处。

一是叶玉卿在浴室洗澡,黄秋生突然潜入,叶玉卿看不到黄秋生,黄秋生也不触摸叶玉卿,他隔空对赤裸的叶玉卿抚摸,香艳且惊悚,令人大气不敢喘一声。另一处则紧跟着这一段,叶玉卿意识到身边有人,惊呼大叫,黄秋生跑出浴室,却贼喊捉贼,用声音演出一段逼退淫贼的戏中戏,试图蒙骗叶玉卿。

炒三级片的冷饭,没救了

这两场戏,虽然都是三级片里的典型戏码,但设计得巧妙,将设定发挥得淋漓尽致,也不能不让人称赞创作者的智慧。

《致命 72 小时》则把重点都放在了文戏上,你能想象到的拍惊悚片所需要的技巧,除了一惊一乍的配乐,叶念琛基本上都不会用。

所有的信息介绍和剧情推进,这部电影几乎都以台词完成,叶念琛用了大量时间,通过闪回,给观众解释反派为什么要作案,解释变态为何成为了变态,原作中几句话交代的事情,却被叶念琛拍成了主线,主次不分,让电影变得婆婆妈妈,看着特别像普法栏目剧。

炒三级片的冷饭,没救了

看网大的观众,本就是图着感官刺激来的,你却给人家玩这么多没意思的弯弯绕,实在是太过多余。

感官刺激没有,文戏的处理也漏洞百出。只说一点,吴卓羲饰演的女主丈夫在杀死反派变态后,想要将女主即她的妻子一并除掉,但他并没有立刻动手,而是打了个电话报警,告诉警察有变态入室,杀死了自己的妻子,被自己反杀了。

他打这个电话时,女主就在一旁,听到这句话,立马就逃走了,这才有了最后女主的反杀。

我不知道这个男主的智力是否有问题,但我相信设计出这个桥段的人,智力多少不太正常。

炒三级片的冷饭,没救了

类似的毛病还有不少,简单来说,这部电影不是不能细细推敲,而是完全经不得动脑来看。

但你不好好利用密闭空间用心拍动作戏,又限于审查只能在尺度上打打擦边球,文戏又那么多,观众看的时候可不得多动动脑吗?

如果说全片还有什么亮点,那大概就是永远不变的叶念琛式反转结尾了,但 " 全员恶人 " 的设定并不新鲜,我们看了那么多 " 叶念琛结尾 ",看到他还在玩这一套,只会觉得无聊。

炒三级片的冷饭,没救了

演员方面,倒不是吴卓羲、汤怡、潘灿良有多差,只是珠玉在先,《盲女 72 小时》中,黄秋生饰演的变态太经典,他前一秒还一脸傻气,后一秒便邪气外露,这种能够轻松掌控全场的演员,太难得了。叶玉卿的表演也丝毫不比自己的身材逊色,眼神的转换极其自然,从被虐到反杀,很能让人代入。相较之下,再看《致命 24 小时》里的演员,就太过平庸了。

炒三级片的冷饭,没救了

不思进取的过气导演、没有特点的平庸演员、拍烂了的类型、泛黄了的剧本、受限的尺度。

这是《致命 24 小时》呈现给我们的样子,也是如今香港电影糟糕现状的一隅。

炒三级片的冷饭,没救了

如果你在我面前说 " 香港电影已死 ",我会告诉你,还没死透。毕竟我们还能看到《智齿》,能看到《浊水漂流》,《神探大战》和《怒火 · 重案》这样的合拍大片也不算糟。

但你如果要我看好香港电影的未来,恕我也无能为力。缺人才,没市场,要钱没钱,要自由度也没了自由度,整个电影工业日渐凋敝,远不复当年,早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混日子拍烂片度日的人,比比皆是,可不只叶念琛一个。

炒三级片的冷饭,没救了

我们在金像奖提名名单中看到的港片佳作只是凤毛菱角,更多的香港电影人,如果还能开工,拍的就是类似《致命 24 小时》这样的东西。

十几二十年之间,香港的电影人纷纷北上,以此作为出路。而现在,如果把北上拍片比喻成打麻将,香港导演们能打的牌型,要么是清一色,要么是十三烂,前者如徐克林超贤,后者的代表便是叶念琛一流了。

不想打清一色和十三烂怎么办呢?只有像陈可辛那样,尿遁之后换个牌桌,自己坐庄重来。

END

编辑 / 重案组之虎

商务 / 阿乐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442c1e8e9f09066f7309b1

版权声明:电影爬虫 发表于 2022年10月11日 am10:26。
转载请注明:炒三级片的冷饭,没救了 | 快导航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