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个有些特别的话题。
和女性切身相关。
但却被大多数男性一直所忽略——
月经贫困。
为了写这篇文章,肉叔翻查了很多天的资料。
也虚心请教了同事许久。
自前些天的热搜,高铁上是否该售卖卫生巾争论开始时便已准备。
如今,总算可以发了出来。
先说一个好消息吧。
前几天有网友发帖分享,高铁上开始售卖卫生巾了。
这一个小小的改变,足以证明一切公开讨论和发声都会有意义。
那么坏消息呢?
尽管近两年,月经话题越来越被公众关注。
但月经贫困,依旧触目惊心。
而最让人心寒的。
却不是 " 贫困 ",而是无知。
01
有句话说,无知者无畏。
但现代汉语里的无知,就纯粹只是常识的缺失。
" 无知者 " 时常会用自己仅有的想象力,对别人指手画脚。
比如有人买不起卫生巾。
那些 " 无知者 " 就开始 " 懂王 " 下判断:
- 胡扯得一塌糊涂
- 编的有点过分了
- 卫生巾是个多余开销
更有 " 无知者 " 理所当然地茶味发言:
-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卫生巾贵
- 中国不存在吧,现在随便打工好几千,怎么可能用不起
- 没那么夸张吧,平时日用两包 200 多,夜用也就 300 多,会有年轻女孩买不起?!
还有的迷惑言论,仿佛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为啥卫生巾需求这么大
还不是因为懒得自己制作勤换洗棉布的
无独有偶。
前几天有个新闻,40 多名支教老师给山区女生送去 6000 多片卫生巾,并且公益支教,开展 " 生理健康课 "。
这横竖都是好事吧?
可偏偏有人开始无脑阴谋论:
在他们的思维里,没体验过或者没见过,就是没有。
如此言论,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跳出来反对高铁售卖卫生巾了。
温室里的人,有的还活在井底。
用数据说话。
国际妇产科联盟的数据显示,全世界处在月经贫困中的女性多达 5 亿。而在英国,14-21 岁之间的女孩子,10 个里面有 1 个买不起卫生巾。
——王有有《" 高铁上该不该卖卫生巾 " 背后,那些看不见的女性需求》
看仔细了,英国,我们印象里富庶的国家,买不起卫生巾的占比 10%。
其他国家呢?
日本。
在疫情影响的这一两年里,日本女性的月经贫困问题日益严重。
据调查,有 8.1% 的日本女性表示曾在购买生理用品时感到拮据,10 代 ~20 代的女性尤为严重。
印度。
这个问题尤其严重—— 3.55 亿处于经期的女性中,只有 36%能使用卫生巾。
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有 7000 多万人处于极度贫困,也就是日均生活费不足 1.9 美元,约 13 元人民币,而 5 至 10 元一包的卫生巾对女性来说难以承受。
我们自己呢?
从事女童生理关怀的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 " 爱小丫基金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 2014 年印发的《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 年)》中的数据 4000 万贫困儿童推算,其中 12 至 16 岁面临生理期的女童约占 10%。
也就是,处于经期贫困的女童约为 400 万,这还是不包括 16 岁以上女性在内的数据。
——同上
你可能会说,哦,我没听说过这些。
但其实早在前两年,国内月经贫困的问题被短暂地讨论过。
很多时候。
一些我们不 " 关心 " 的话题,都会当做过眼云烟,转眼就忘了。
无论其是否重要。
于是一个揪心的现实依然存在——
至今仍有人在购买没有牌子的散装卫生巾,二十来块就有 100 片。
呼吁 " 不要乱买 " 的回答里。
一句 " 我有难处 ",让人破防。
事实上,不仅是较落后的边远山区,即便在城市地区," 卫生巾不便宜 ",也成了不少人的消费感受。
就像在日本某月经贫困纪录片中那样,一位女学生直言:
(疫情期间收入减少买生理用品会感到经济上有负担)
但是觉得生理是女性的义务
其他东西可以先忍忍
优先购买生理用品
这份无奈令人心酸。
几乎人人都知道,没有月经,就没有人类。
然而。
月经,作为女性的一种本能,却被社会忽略、轻视,乃至习惯性回避。
02
被下架的《东八区的先生们》里有这样一句台词:
女人啊
受伤之后是最可怕的动物
万年流血不死的是不是
这种抖机灵很恶俗。
却是长久以来很多人对待月经的常态。
要么避而不谈。
要么谈起来插科打诨。
逐渐造成一种恶意的戏谑和污名化。
为什么?
其实是观念上的 " 贫困 "。
一如早年夫妻们羞于谈爱。
一如至今我们依旧羞于谈性。
每每提及,总是以戏谑来代替正常。
以 " 不正经 " 为荣。
好。
正经时间到。
对女性而言,月经到底是什么?
下面是来自肉叔女同事的描述:
月经对于女性而言,绝不仅仅只是 " 出血 " 这么简单。
在月经期之前,女性会先经历排卵期。
卵子从卵巢排出,不成熟卵子自然脱落,此时体内荷尔蒙急速变化,容易情绪化,身体疲惫。
而来到月经初期,女性荷尔蒙处于低点,浑身乏力,子宫痉挛会引起隐隐作痛。
伴随症状是拉肚子,下腹难受,抵抗力变差。
而疼痛程度也因人而异。
有人腰酸背痛,什么姿势都不舒服。有人痛到需要吃止痛药才能有所缓解。
没错,整个人的身心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甚至需要吃药。
在《我,我们的月经》里,一个女孩分享自己在生理期时的身体状况:
我只记得我是当时很艰难地从厕所走到床上
然后两眼是昏花的
是看不清前面是怎么样的
而且四肢没有力气就很想吐
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是在不断地冒着冷汗
双手双脚都是很冰冷
但比生理疼痛更可怕的是——
外界对月经的妖魔和回避,加剧了女性的 " 月经之痛 "。
纪录片《月经革命》里。
一群男性被问到是否听说过经期,空气突然安静,四脸疑惑:
是学校课时?到时间打铃那种?
再问:那你们听说过月经吗?
这次就七嘴八舌地抢答:
- 是的,我听说过,这种一种病,是不是?
- 我听说过这是一种病,受影响的大部分是女性
无知得有些让人茫然了。
而不止是男性。
这些关于月经的偏见,也烙在某些女性的认知深处:
这是只有神才知道的事情
流出来的是坏血
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学校课堂里,一个小女孩被叫起来回答同样的问题:
她支支吾吾,艰难地讲出一句 " 这是姑娘的问题 ……",像是要鼓起勇气开口,但挤不出一句话,难为情地低下了头,还是说不出话来。
是的。
孩子就是这么被 " 教育 " 长大的。
别人的妖魔化加上无时无刻的回避。
逐步就演化成了 " 羞耻 "。
而这种讳莫如深的切口一开,随之而来的,便是无休止的自我窄化。
防线一旦坍塌。
里面的人便会发现自己被圈禁在牢笼里。
03
看到这可能有人说,印度落后才会这样。
那国内就不存在了吗?
绝对不是。
或许没有印度那么根深蒂固,但类似对月经的偏见,在国内依然不少见。
图源 b 站 @joaquinphoenix
咱就先不说某些地区的封建习俗。
最近有个热搜:
# 卫生巾不用黑袋子装也没关系 #。
这个话题,源于最新正在热播的一部国产剧。
《她们的名字》——一部标榜女性主义的电视剧,出现了这样一个情节。
女生提着几袋卫生巾,她让隔壁的男生帮忙拿。
他冷冷地回答:
- 如果是黑色塑料袋我就拎
- 怎么还有直男包袱呢
直男风评受害
这段情节并非是无中生有。
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真实经历,她直接手拿卫生巾,吓到男同事了。
仿佛只能把它当作见不得光的事来看待。
偷偷摸摸。
像在干什么违法的勾当。
我们只能说,在这样月经羞耻和关怀缺失的双重夹击下,女性的 " 月经困境 " 愈发艰难。
落到每一个普通女性身上,便是那一句 " 我有难处 "。
几年前,倒是有一部电影讲述了这种 " 难处 "。
这部电影国内上映过,原名《护垫侠》,国内改名《印度合伙人》。
说的是男主看见自己的妻子在生理期用一条 " 连擦桌子都不会用的 " 脏布,便去买卫生巾,却发现一包小小的卫生巾居然卖高价。
于是下定决心为要妻子创造平价卫生巾。
但阻碍远比他想象中的强烈。
包括妻子在内,家里所有女性都不理解他,尽管她们是潜在的受益者。
因为她们浸泡在一个 " 月经羞耻 " 的社会氛围中。
哪怕男主制作卫生巾的流水线已经获得国家级大奖,当地人本来为此感到自豪,可在得知原来他做的是卫生巾后,态度一整个大逆转。
这个社会氛围,不仅对女性的生理期感到羞耻,对利好女性生理的一切也都表现出抵抗。
就像上面提到的那部《她们的名字》。
明明是一部女性题材电视剧。
但在女主 " 卫生巾 " 时,配音和字幕都改成了 " 卸妆棉 "。
放个动图让大家感受下:
再补充一个证据:
无奖竞猜一下图中到底是什么牌子的卸妆棉(卫生巾)?
不懂就问:" 卫生巾 " 这三个字是会教坏小朋友吗?
月经就是月经,卫生巾就是卫生巾。
正视它,不必用马赛克遮盖它。
月经本身没有错。
羞耻的也不应该是女性自己。
记得《大白!》里有一段。
小女孩迎来了月经初潮,惊慌失措。
她毫无准备。
大白来到卫生巾专区,看得眼花缭乱。
落落大方的他没有丝毫扭捏,向隔壁的女士求助。
这位女士也并没有投来异样的目光,短暂地思考后,她给出了自己的推荐。
周围的其他女性,也真诚地提供意见。
一位大叔从后面走过来,告诉大白自己女儿喜欢的牌子。
- 一般来说我会用这种棉条
- 我喜欢用卫生巾,我觉得卫生巾用着更舒服
- 我永远都买带侧翼的这种
- 最好买没有香味,没用漂白剂的
- 嘿,我女儿喜欢用这种
- 如果她是第一次,那她最好用这个
不是所有人都是这个小女孩。
但大多数的你我——
可以是理解小女孩的大白,也可以是周围那些充满善意的旁观者。
至少,不要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它。
本日打工人:王家卫生委员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42e33ab15ec0365f00f0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