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OS 之于 iPhone,绝对是灵魂般的存在,它将 iPhone 捆绑于苹果的生态内,让三千万开发者为它开发 app、为它掉头发,让 iPhone 连续多年成为苹果公司最挣钱的项目。
然而这个「灵魂」从诞生至今的 15 年时间里,经历过多次系统操作与交互逻辑的进化 … …

2007 年初,苹果在 Mac World 开发者大会上就透露了一套「专为 iPhone 设计的 OS X 系统」,并把它命名为 iPhone OS,而苹果的 iPhone 也在那时正式亮相,直到 2007 年的 6 月份,初代 iPhone 才正式开卖,而 iPhone OS 也才正式进入市场舞台。

一个 Home 键 + 全屏的操控,无固定实体的返回键,还有符合直觉的大面积滑动、单击、双指缩放、扭捏旋转等手势加视觉反馈的物理交互引擎,以及那个最经典的滑块滑动解锁交互 —— 这一切都奠定了后来 iPhone、iPod、iPad、Apple Watch 等苹果触控设备最基础的操作逻辑,更是引领了所有电容式触控屏设备的操作逻辑 —— 对,说的就是 Android。

运行在 iPhone OS 1 的初代 iPhone 是不支持第三方应用的,直到 2008 年初苹果才正式向第三方开发者公布了 iPhone OS 的 SDK,并在次年的 iPhone 3G 搭载的 iPhone OS 2 系统上加入了 App Store 应用商店,开创了智能手机全新的应用获取体验。

不过这个系统版本在操作交互逻辑上没有太大的改变;另外这个版本的系统也开始运行在 iPod Touch 上。

2009 年,苹果发布了 iPhone 3GS,iPhone OS 的系统版本也来到了 3,这时的 iPhone 终于开始支持 Windows、Mac OS X,甚至是 Android 系统早已支持的「剪切、复制、粘贴」功能了,为系统的基础操作体验补上了重要的一环。


2010 年,对 iPhone 来说是个里程碑式的一年,这一年 iPhone 4 诞生了,而 iPhone OS 也正式更名为 iOS,以满足 iPhone、iPod,甚至是第二年全新的 iPad 产品线;系统版本来到了 iOS 4。

iOS 4 除了适配 iPhone 4 的视网膜屏幕外,系统上还为主页新增了应用文件夹,还有双击 Home 键弹起后台(伪)多任务切换的功能 —— 正式开启了 iOS 系统多任务后台的序章。

2011 年的 iOS 5 系统操作的进步也非常大,新增了多个延续至今的功能和交互。
首先要知道在 iOS 4,以及更老版本的 iPhone OS / iOS 系统更新系统、激活手机是需要借助电脑 iTunes 进行的,直到 iOS 5,苹果才终于推出了「改变世界」的 OTA(Over the Air)的无线升级方式。

另一个重要功能的引入:学习了 Android,首次引入了通知中心,原本一闪而过的通知终于有个容身之处;另外,iOS 5 还新增锁屏界面的相机快捷滑动按钮、Siri 语音助手功能。

2012 年的 iOS 6 系统开始对屏幕变长的 iPhone 5 作适配,但系统的基本操作逻辑变更不多,最有代表性的只有新增左侧屏幕滑动返回的逻辑,不过后来越来越大的屏幕加上 iOS 混乱的返回上级逻辑,让这个操作逻辑至今仍没有一个较统一和完美的体验。


这是 iOS 系统历史上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苹果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全新的设计,让 iOS 系统界面进入了扁平化时代,系统的基本设计延续至今。
简化设计的系统,交互也有很大的改动 —— 首先简化了锁屏界面,取消了「滑动滑块」,改为了全屏右滑动,这也是为 iPhone 5s 全新的 Touch ID 解锁做的改进。

后台应用切换的样式从之前小图标的形式改成了应用缩略图平铺的方式,效率虽然低了,但用户切换起来更直观。
iOS 7 系统还新增了一个从底部往上滑的「控制中心」,还新增了 AirDrop 隔空投送、动态壁纸等功能。
iOS 7 奠定了后面几代、乃至如今 iOS 的走向和操作逻辑 —— 不过这一代 iOS 步子迈的太大,引起不少用户的不满。

2014 年的 iOS 8 任务主要是改进 iOS 7 留下的各种问题,另外在系统的操作逻辑上也有所改进 —— 如新增了可交互的通知界面,让原本平淡的通知有可操控的能力;另外还新增了Widgets 小工具页面。

这一年 iPhone 也终于进入了大屏时代,iOS 8 也针对了大屏 iPhone 新增了轻点双击 Home 键 UI 全面下降的单手操作。
如今我们较熟悉的 Apple Pay、Hey Siri、CarPlay 等功能也是 iOS 8 系统带来的。

2015 年,苹果推出了 iPhone 6s / 6s Plus,iOS 系统版本也来到了 iOS 9。
iOS 9 并没有太多功能的加入(例如加入了夜览模式)。
主要操控上的改变 —— 借越来越多非 Touch ID 的 iPhone 退市的大背景进一步适应 Touch ID 带来的交互,取消了之前的滑动解锁功能,而改用 Home 键直接解锁。

另外,iOS 9 还为 iPhone 6s 系列新的 3D Touch 特性作了压感操作的适配,但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3D Touch 对用户而言学习成本过高、开发者也不太愿意适配相关功能、硬件无法支持大屏触控设备(如 iPad)容易造成同一系统不同设备体验割裂,最终苹果在后面选择舍弃了这项技术。

2016 年的 iOS 10,正值 iPhone 7 系的时代,这一代 iOS 又重新设计了锁屏幕界面(为后面全面屏交互做准备),并融合了通知中心,且改进了控制中心,为 iPhone 7 系新增了抬起亮屏功能。


2017 年是 iPhone 诞生的十周年,也就是这一年 iPhone 借 iPhone X 进入了全面屏的时代,而 iOS 11 也正式开启了 iOS 的全面屏交互时代 —— 这是 iOS 系统交互的再一个里程碑。
因 iPhone X 去掉了 Home 键的交互,解锁方式将 Touch ID 改为了 Face ID,iOS 11 在 iPhone X 上又回归了滑动解锁,只不过这一次是由底部的横条往上滑动解锁。

没有了 Home 键的 iOS 11 全面屏的基础交互均围绕着底部这条横条展开的,并一直延续至今,锁屏界面底部上滑解锁,任何界面迅速上滑回到主页(部分全屏界面需滑动两次),上滑悬停直接呼出后台切换卡片,app 中左右互动底部横条直接切换 app。
因为底部上滑占用了原本 Home 键时代的控制中心界面,苹果在 iOS 11 重新设计了控制中心的样式和呼出方式(右上角下滑),而这个交互延续至今。

iOS 这套基础的全面屏交互手势相比起 Home 键的交互,更自然且符合直觉,隔壁的 Android 系统在探索过多种全面屏交互后,最终还是乖乖学习 iOS 的这套基本交互(只不过 Android 这边的返回交互更高效)。

2018 年,苹果不再以正式的产品线推出全新的非全面屏 iPhone,而是推出 iPhone Xs 系列和 iPhone XR 这两条产品线,正式开启了全面屏 iPhone 的普及。

而这一年的 iOS 12 系统操作并没有太多的更新,而主要是改进通知中心的展示方式,新增分组通知,另外还新增了捷径功能。
而接下来的几个版本更新里,iOS 系统的操作逻辑没有太大的变化 … …

2019 年的苹果在 iPhone 的硬件上做了最大的减法,正式在 iPhone 11 系列上开始抛弃了 3D Touch 硬件,iOS 13 也正式抛弃了 3D Touch 的交互,而改用了 Haptic Touch,用长按来一定程度上代替之前 3D Touch 交互。


2020 年的 iOS 14,苹果似乎从死去的 Windows Phone 上获得了灵感,新增了 App Library,能直接在 Library 来检索找到 app。
桌面终于可以不用摆太多 app 图标,新增的小部件功能,也为主页提供了更多可自定义化的可能;来电横幅通知的功能也终于摆脱全屏来电通知对眼下界面的干扰和打断。


2021 年的 iOS 15 在系统交互上更新也有限,主要是新增了大众期盼已久的口罩解锁功能,还丰富了专注模式。


直到今年 iPhone 14 Pro 系列的推出,灵动岛概念的引入,iOS 16 的系统操作与交互才迎来较大的改变。
iOS 16 除了带来新的可自定义锁屏界面外,这一次苹果为 iPhone 14 Pro 系列的叹号挖空屏区域开发了「灵动岛」的概念,它并非起取代通知的作用,而是为 iOS 系统引入后台状态的窗口 —— 我们都知道 iOS 的通知经过了多次的更新和完善,依旧并没有像 Android 那样能在通知中实现 app 状态实时内容的更新和展示。
而「灵动岛」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补足 iOS 系统这类似交互缺位的,相比起 Android 平台在通知栏常驻的实时更新控件,iOS 「灵动岛」的信息展示其实更直观和简单。

只不过如今「灵动岛」只支持有限的几个系统自带 app,不久后的 iOS 16.1 系统起才正式开放予第三方,到时才会是「灵动岛」的最终形态。
只是不知第三方 app 会怎样利用这空间有限的「灵动岛」,希望第三方 app 能遵守规则不会在上面塞广告。

另外「灵动岛」在 iOS 16 上也只是个开始,很有可能会出现各种或大或小的问题,而未来 iOS 版本里相信会继续改进相关的体验。
纵观 iOS / iPhone OS 这 15 年的系统操作交互与逻辑进化史,我们能看到 iOS 一路的更新和改变并不是空穴来风的。
一些功能、一些交互其实是在为未来的软硬件所做准备,苹果是一家有着非常明确产品大局观的公司,在苹果眼里软件和硬件同等重要 —— 这也是不少公司需要学习的地方,而我们也很高兴能在一些国产厂商看到了类似的特质。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441a548e9f095f24070f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