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
内娱银幕一对双生花,接连曝出 " 恋情瓜 "。
就连爆料方式都似乎暗合着角色性格。
一个大大咧咧。
一个小心翼翼。
△ 二人合作电影《平原上的火焰》,刘昊然奉献了演员生涯的第二次吻戏
但哪怕贵为金马影后,姐妹花都没有得到大比例的祝福。
一时间。
舆论将二人对半劈开,左边 " 恋爱脑 ",右边 " 心机女 "。
甚至大有将她们绑定为宿敌之势。
为什么这么想?
Sir 猜,或许是营销号们反复咀嚼的名场面。
又或许,出自导演曾国祥那段意味深长的打趣:
" 她们完全是(跟角色)反过来的。"
打住。
Sir 无意深究部分捕风捉影的揣测,也不爱跟风八卦。
吃瓜,有没有更高级吃法?
这是电影真正魅力之处。
将好作品掰开揉碎,总能窥见比人设更复杂的人性,比事实更深邃的现实。
这种开阔来源于一次又一次凝视。
直到你对那些曾经斩钉截铁的问题不忍直视。
如:
谁是七月?
谁是安生?
又是谁,在不断地制造着七月与安生?
01
错位
2016 年。
站在领奖台上的双姝,一个温婉,一个俏皮。
" 第一对靠青春片拿下影后的女演员 "。
短短一句陈述,打破数个先例。
这像是她们命运交错的一瞬。
从昔日互相成就,演变成短视频里屡屡拉踩的 " 宫斗戏 ",娱乐八卦里资源咖与江湖野丫头间的影坛对决 ......
周冬雨马思纯。
让 " 七月与安生 " 这对烈爱伤痕姐妹的生命力,远超安妮宝贝的文本,更超出当初剧组任何一个人的期望。
而且这场融合性别话题、名利纷争、关系亲疏……浩浩汤汤的声色大戏就没停过。
六年弹指一挥间,角色的错位或许可以在下一部戏里被纠正,但全情投入、付诸性灵的表演却让两位女演员至今还在现实的错位中被辜负、被审视、也被围猎,始终等不到人戏两清,真正的松弛感。
如果你注意过《七月与安生》的英文名:
SoulMate。
指两个姑娘互为灵魂伴侣?
再看细一点:大写的 S 和 M。
爱是背景,虐才是主菜。
谁虐谁?
当年周冬雨和马思纯在片场相遇,一个 24,一个 28,都是女演员最 " 易变 " 的时候。
导演曾国祥说。
本来呢,想要周冬雨演乖乖女七月,马思纯,是问题少女安生。
理由?
周冬雨在此之前最出彩的表现,无非是《山楂树之恋》。
而马思纯,哪怕现在提及,不少人也会脱口而出:欸,黎吧啦,你很有名。
是吗?
那你很快也会很有名的
因为你在泡一个很有名的妞
但曾国祥和她俩一见面——哎呀,你俩怎么跟我想的不一样啊。
周冬雨鬼马、古灵精怪,完全就一个 " 臭小孩 "。
马思纯?
小姨蒋雯丽,姨夫顾长卫,妈妈是内娱第一代经纪人,演艺世家,天之娇女,斯文听话。
" 七月 " 与 " 安生 "。
就这样第一次,交换了人生。
……就发觉她们是完全反过来的
周冬雨淘气
马思纯和七月很像
△ 导演采访
和电影类似,两个人都处于人设与人格的 " 自虐 "。
马思纯饰演的七月。
父母双全,按部就班,考大学,进体制,结婚生子,买房还贷。
一眼望得到头的安稳。
我打算二十六岁结婚
二十七岁生小孩
三十岁买房子
她不是生来就这样。
而是规训如此,家教如此。
喏,有个细节。
妈妈(原生家庭),便是最好的例子。
我从生了七月之后
再没戴过耳环
△ 朴素的七月妈妈和浓艳的安生妈妈,形成鲜明对比
安生恰恰相反,没背景,没爸,没家。
混夜场,广交男友,四海为家,视清规戒律如无物。
" 好女孩 " 看不下去。
对着最好的朋友,她发自肺腑地鄙夷道:
不觉得这样很贱吗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
电影中塑造的两个女孩,几乎等同于传统意义上,也是电影叙事中的两种符号:荡妇与圣母。
男人写戏大多都是这副腔调。
他们脑子里只有两种女人,一种多情女,一种纯情妹;一种是伤过他的坏女人,一种是像他妈一样的好女人,好到没欲望。
电影《爱情神话》
很多人恍然大悟。
这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妥妥的马思纯与周冬雨啊。
导演真是比活菩萨还灵,未卜先知。
但电影显然没有这么浅薄。
反转,从那场浴室戏开始。
这场戏里,周冬雨收敛了。
马思纯,却变成了释放的那个。
她们刺破了彼此。
太了解对方,所以知道刀子往哪里捅,最疼。
我们也得以看见两个女孩两种人设之下的隐藏信息。
所谓的乖乖牌。
在于她没有选择,原生家庭为她提供了一切方向,却也隐去了其他的道路。
她不服气。
自己都这么好这么听话了,凭什么不被爱,怎么就不如人。
乖巧?
对方一语道破——
干嘛一直装啊
我都替你累
而周冬雨的安生呢?
按理说天不怕地不怕的她。
却顾左右而言他,闭着眼,吊儿郎当,佯装自信。
我一直都让着你
真是这样吗?
但其实,她也深知自己的痛处,早已被对方拿捏。
七月嗤笑一声。
你让我 ?
你所有东西都是我给的
你跟我抢 你敢吗
这里有一个细节。
电影将现实与人性的拧巴,化用性的符号作答。
周冬雨饰演的安生,一直羡慕闺蜜的丰满胸部。
而拥有好身材的七月。
从来都是羞涩而过,暧昧着,收敛起傲人的资本。
- 沟
- 你别闹,合不合适啊
但当自己努力维持的假象被揭开。
七月再也无法克制。
她扒开衣服,露出自己的胸部,朝安生大吼道——
家明就喜欢这样的
家明就喜欢这样土的!
这句话暗含了三层意思。
我做女人赢过你。
我做恋人赢过你。
我做人,也要赢过你。
短短两句话,局势逆转。
" 乖女孩 " 与 " 坏女孩 ",在这场戏里模糊界限,甚至对换。
而这场戏也是外界猜测最多的,让金马评委决定颁发双黄蛋的重头戏。
凭此。
两个不到三十岁的女演员,站上了多少同行梦寐以求的高台。
但在这之后。
整部电影的走向,开启了第一轮反转。
现实也随之更改。
因为一个人的出现。
或者说,是一个群体的出现。
02
错爱
家明,电影中唯一的男主角。
七月第一次谈论起家明时,安生眼里终于闪现出不安。
可以理解为吃醋。
但在 Sir 看来,这更像是某个极为紧密的存在,出现裂痕前的征兆。
是指闺蜜情?
不。
七月与安生,本就是一个女孩的一体两面。
躁动、安稳、深刻、浅薄、传统、新潮、保守、放荡……
像是某座围城。
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所有人都扒着墙壁,纠结几许。
家明的出现,打破了短暂的平衡。
他,或者他们。
男性代表的,是外来的冲击,荷尔蒙的涌动,以及女性与自我之间所不能持恒的单向较劲。
而随着男女关系的出现," 荡妇 " 与 " 圣母 " 的污名,也被催化放大。
家明。
被坏坏的安生吸引了。
女孩们什么反应?
跟男人没有太大关系——
七月尝试脱壳。
安生回归安稳。
两人开始,试图向自己从小到大相对立的另一面靠近。
各得其所了吗?也并没有。
无论现实还是电影——
无论男友几个,奖杯几座,工作多稳定," 好女孩 " 还是 " 坏女孩 "。
骂名,永动翻新。
没奖的说没出息,有奖的说资源咖;男友是乖仔不行,反正是要被 " 玷污 " 的,是浪子更不行,反正是要祸祸傻白甜的;性格大大咧咧的不行,敏感的也不行;太胖的说走样,太瘦的 " 像男人 " ……
总而言之。
七月也好,安生也罢,都不够 " 正确 "。
但电影讲的是什么?
是彼此救赎,是互相成就。
是打破 " 好 " 与 " 坏 " 的定义,让女性从枷锁中挣脱出来,寻找自己。
就像电影最后的揭秘:
当年小姐妹打破消防玻璃,引起警报,跑出校园。
镜头暗示的肇事者,是安生。
但结局将一切揭晓。
原来当年的狠心一击,来自乖巧懂事的七月。
可遗憾的是。
无论电影的角色怎样努力地将女性从传统的偏见中解放出来,却还是敌不过更为魔幻的现实。
曾经的七月与安生是三角恋。
中间插了一个面目与性格模糊的男人。
现在。
马思纯与周冬雨还是三角恋。
她们的中间,插了一群网友,他们面目或许模糊,但性格却相当鲜明、强硬:
看不得人好。
统统要拉到泥淖里。
03
无处不在的 "SM"
现在大概能看出来,《七月与安生》并不是什么狗血的相爱相杀,互助互虐。
它是一幅更残忍的现实临摹:
所有人身处一场集体施虐之中。
就算是那些电影了面目模糊的角色。
七月妈妈。
了解安生可怜的身世后,趁女儿进厨房,她悄悄凑到安生耳边。
看似安慰和鼓励:
其实你的天分比七月好多了
这话有依据吗?
Sir 将信将疑,毕竟此时安生才上职中。
直到 9 年后,她亲眼目睹女儿人生幻灭。
才终于道出憋在内心的那个真相:
女孩子不管走哪条路
都会很辛苦的
无论是对亲女儿的规划保护,对干女儿的鼓励开解,都不过是这位 " 过来人 " 的一厢情愿。
还有家明。
即使戏里戏外大家都说他 " 渣男 "。
但对安生敞开心扉的那一晚,就像是他的人生缩影。
不知为何,却必须在既定轨道上麻木地跑着,绕着。
不能,更不敢停下。
我已经跑好多年了
更别说七月与安生。
电影中那块玉佩——
安生戴着它远走,七月对它耿耿于怀。
这只是一个爱情信物吗?
直到彻底停止流浪,安生才摘下它,七月看见还忍不住问:
没有了那个
你会不会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得到否定回答,七月才敢做出那个决定。
玉佩是一个归处。
不是代表爱情,而是世界对她们的驯化,是女人必须要留给自己的那条 " 退路 "。
于是。
电影在励志的女性宣言之下还有一层残酷:
就连她们鼓起勇气后的背叛。
也 " 叛逆 " 得十分贫乏——
流浪或安稳,二选一。
为什么会这样?
还是回到那个关键词:
虐待,本质上是一种剥夺主观意志的控制。
它不是让你痛,让你哭。
而是让你杀死自己,以及自己更多的可能。
标定好坐标系,无论走到多远,逃向哪个方向,总能用一个严谨而刻板的坐标总结一幅血肉。
人组成体系,体系束缚人,循环往复。
Sir 的解读激进了吗?
如今对照着新闻看,可能还温和了。
舆论围剿下,比起 " 双黄蛋 " 的长线发展,人们更关心 " 心机 "。
一个拿了三金,另一个有没有嫉妒?
一个身患抑郁,另一个有没有慰问?
她跟别人吵架你怎么看;
她和顶流恋爱你知道吗……
许多人终究不相信,在利益当先的名利场,女明星或者女演员只有一种本能:
为流量营业,也为上位营业。
所以,为了营业就必须撕扯、拉踩,必须学会跟红顶白、嫌贫爱富、前恭后倨等等戏法。
只有她们承担了这样的 " 期望 ",就会让一些网友得到简单粗暴的自我安慰。
一段在娱乐圈浮沉的女性友谊,更像是薛定谔的猫。
他们只想打开盒子,看到尸体。
你要问 Sir,周冬雨与马思纯的关系真的好吗?她们还是朋友吗?
坦白说,Sir 不知道。
但这样的问题,如果换成生活中的两个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其实答案也一样不确定的。
就像六年前的一个细节。
获奖后的金马见面会,有关择偶观,周、马二人给出了各自答案。
马思纯:
结婚
我从小的愿望就是结婚生孩子
我得到金马的时候就觉得我得到的有点多
我得到的多那我一定就会失去
我就在想万一我得到金马这么一个厉害的奖项
我就结不了婚怎么办
而她说这话时。
周冬雨的表情,是这样。
不是看不起,而是搞不懂。
因为她自己关于婚恋,从没预设过。
思纯是好女人
她跟我说她想结婚生孩子
她想的是我完全没有想过的
我就比较博爱
每一个类型的男孩儿都有他的可取之处
我就喜欢每一种类型里面极好的……
Sir 并不是说她们 " 说到做到 "。
而是感慨,曾经留下过让女性表达欲望和观念的空间,哪怕这些观念会变,会矛盾,会相悖。
至少。
它们共存过。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穿 Prada 的南瓜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
▲
▲
▲
▲
▲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4122138e9f097a9c0904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