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蕾,近些年的春晚总撰稿,2022北京冬奥会总撰稿,《国家宝藏》制片人兼总导演。
今天,春晚豆瓣评分8.1了。
只不过这个"春晚"有点不一样。
主持人长这样:
魔术是这样:
植入广告是这样:
△ 现场广告表演:按摩
却让不少网友惊呼"近几年最佳喜剧电影"、"2023年春晚不播这个我不看"。
小心点,别笑岔气过去——
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
请问。
你还看春晚吗?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 毒饭们看仔细了,此图有彩蛋,后面再详说
这其实是一部伪纪录片形式的电影,由加拿大积木影业与加拿大话剧团联合投创,讲述一群加拿大华人们如何举办一场春晚的故事。
春晚。
一个连接全球华人的纽带,我们的童年回忆。
已经变得很(没)有必要了。
你还保留着看春晚的习惯吗?
最近几年还有印象深刻的节目吗?
以前的春晚,可能就像《脱口秀大会》里江梓浩吐槽的那样。
观众一听到"宫廷玉液酒",DNA立马动了,能从"一百八一杯",一口气接到"其实就是那个二锅头,兑的那个白开水"。
现在,舞台越来越美,特效越来越炫,明星越来越多。
缺越来越融为白噪音。
而对于海外华人来说,就多了一份特殊的意味。
带了一丝由和家人相隔万里且昼夜颠倒带来的惆怅。
正因如此,他们反而获得一种新的视角,打破了我们"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
正好赶上又一个非必要不出门的佳节,Sir想边嗑瓜子边跟大家唠一唠这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
图个乐。
也顺便就当给大家拜个早年了(不是。
当然,也可以思考一下
01
可以,但没必要?
Sir一打开这部片,仿佛进入了某个平行时空。
在那里,人们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春晚的必要性,也有了极其严谨的科学依据。
影片请来了某知名历史学家/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行为观察学家, 胡毕硕老师。
看,自带"圣光"的他娓娓道来:我们为何不能没有春晚。
不举办那就憋得慌。
但春晚除了央视直播的以外,其实华人团体也有自己举办的晚会。
冰糖葫芦国际华人艺术文化交流发展有限社团团长,唐姐,憋了两年,终于憋不住了。
她招兵买马,自觉担起本次春晚发起人的重任。
与此同时,胡毕硕老师结合《周易》、太阳黑子运动规律和老黄历,未卜先知——
这次春晚必将困难重重。
必须有天宫之人降世
才有可能打开这种局面
果然,打一开始,难题就跟滚雪球似的来。
跟着一块滚过来的,还有让Sir肚子抽筋的笑梗。
第一个重大难题:导演不靠谱。
斥巨资从国内请来的春晚导演卜健辽(不见了),刚到就走丢了。
卜导啥英文都不会,在线求助be like:
我现在旁边有个标志性建筑,我拼给你听啊——
S-T-O-P。
???
这不就是满大街有的stop停车让行路牌么,上哪找去!
第二个重大难题:没场地。
负责找场地的,叫赵补拙(谐音梗自己get )。
之前被禁驾,没法开车,只能腿儿着找地方,再摊上个坏天气出门......
效率?可以说是没有。
第三个重大难题:没钱。
请卜导的巨资打了水漂,经费一下子就紧张了。
咋办?
饥不择食呗。就算赞助方都个顶个的奇葩,只要肯出钱,就是金主爸爸,提啥要求那都得一呼百应。
于是,在这个无比寒碜的春晚大厅里......你会看到——
舞台边上有一束聚光灯打下,一个五大三粗的按摩师傅(名叫"史大劲")在展示按摩术。(合理怀疑这致敬小彩旗?)
他,来自倾力赞助本次春晚的保健品牌"好用力"。
再有,历史上首位"人造仙女"横空出世。
源于某痴情男的赞助要求,想圆女朋友一个仙女空中唱歌的梦想。
节目组穷啊,虽没威亚,但有脑洞——
拉来俩壮丁,抹成黑衣人,衬着舞台的黑幕布假装隐身人,全程抬着她,实现"腾空高歌"的美梦。
第四个重大难题:节目海选,AKA,奇葩争霸。
这质量,Sir就不多说了,你们自己看。
浮夸、自信到没边的rap兄弟,永远跟不上节奏也说不清词儿。
(字幕君已经放弃:你们自己配吧)
"隐形书法"的开创者,对着空气一通乱写。
一首新疆齐舞,竟然已经是全场最佳。
到了春晚正式开始,原定的外国主持人突然说被口袋妖怪抓走了。
不得已找来那对rapper做替补。
然后......整个舞台的磁场裂开了......
而当你以为面对如此种种,节目组应该早已心如死灰。
镜头一转。
发起人一本正经地欣慰发言:有一种要圆满成功了的感觉。
啊这,弹幕区已忍不住排起队形:幻觉、幻觉、幻觉、幻觉、幻觉......
没错,从前期筹备,到中期表演,再到后期收官。
整个春晚堪称一曲"离离原上谱"。
估计你看到这已经开始疑惑:
这不就是一群疯子在瞎搞么,有啥好值得大批人打高分,四处安利?
02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一句话:走心了。
笑点勾连现实,总能攫取出"不言而喻"的小细节。
比如抠抠搜搜的甲方对乙方吹毛求疵时的对话框。
不管哪边,只要是打工人总能切身代入。
乙方:这边150能做的就这么多咯。
Sir贴心翻译:这点破钱给你做到这样子你还想怎样?!
甲方:我这边预算就(只能加)这么多了,这个50还是我自己掏腰包的呢。
Sir翻译:打情感牌的时候到了,只要激发对方同情心,这单能成!
乙方回:
Sir翻译:dddd。
此时甲方仍自信满满,一个对镜说话:
但是你看我
怎么用高超的技巧来搞定她
结果画面一转——
叮~你已被对方拉黑。
笑不活了。
这反差感过分真实。
线上文字battle,你永远拿不准对方看似客气的回复背后有多大火气。
那个被扭曲了意涵的微笑脸原来已是乙方最后的倔强。
再者,荒诞喜剧,内核是讽刺。
片子里的各种离谱情节,要是生活中你没看过,那也大概率经历过。
比如职场必备的会议修罗场。
节目组开会商讨筹备事宜,宣传负责人钱木柚要向老板展示此次春晚的海报设计。
整个PPT汇报过程,可谓是当代优秀汇报模板。
其核心要义可以总结为——
如果你的最终成果是一坨屎,那你就得先拿出两坨屎铺垫一下,并且酌情包装。
钱木柚先给出第一版海报:三块蓝色方形组成的玩意儿,狗屁不通。
但这在她嘴里,可是斥巨资的简约、大方、高端风。
领导不满意:没字别人看不明白,而且不红也不喜庆啊。
那就上第二版。
字大,引经据典,红灯笼get。
△ 典故出处:武松打虎
领导:虎年打死老虎,这不吉利吧?
行吧,钱木柚大手一挥,拿出"重磅"之作,全方位满足老板所有需求:
红红火火,字又大又把话说明白了。
还有一只简直骚得不像话的"虎"。
完美,完美。
△ 理直气壮:胖虎不算虎吗???
瞅瞅这汇报做的,忽悠学十级学者的风范,有。
再看底下的人。
实习生不知话几分真假,反正时机准准地出来拍彩虹屁。
诶,这个好!
一个名为贾欣欣(细品这名字)同事,压根没认真听她汇报,却也跟屁虫似的连连应好。
也有的同事,开会时一门心思地摸鱼,然后在关键时刻出来落井下石。
领导呢,永远给不出啥建设性意见,只会嫌弃,却也不想明着给脸——
她眼一瞥,战术性喝水。
这一场戏下来。
讽刺的小刀连连飞,简直眼花缭乱。
一把戳中形式大过内容的汇报。
一把戳中职场上的趋炎附会。
一把戳中会来事不会干事的领导。
若论荒诞现实的顶峰,Sir大概会提名这个春晚的抽奖环节。
看似胡编乱造的无厘头,实则满满的"内涵"。
主持人们声音高扬响亮,为大家郑重宣布奖品有——
一,购房80元奖券。
二,后厨免费帮工体检一个月。
主持人们公布完中奖号码,全场一片寂静。
没有人敢上台领奖。
弹幕为台下观众补上一句内心OS:生怕出一点声。
三,免费激光脱毛5根。
这抽奖抽的,像是安排了奖品,但又好像没有。
抠门也要抠出大方的样子,就像是你待过的某些公司,一套一套的。
弹幕区已经沉浸式代入:
03
我们为什么笑了
《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好笑。那是一种,没故意讲一个笑话,也没说任何屎尿屁或者性相关的段子,却依然叫人捧腹的好笑。一群普通人,说着日常的话,做着普通的事,却呈现出了极其荒诞的效果。它用喜剧的形式,解构了春晚。随便举几种电影里制造喜剧效果的手法。谐音梗:
每个人的名字,都是谐音梗,专家胡毕硕(胡逼说)、管宣传的小姐姐钱木柚(钱木有)、实习生小哥龚举人(工具人)、市场部负责人贾欣欣(假惺惺)、场地负责人赵补拙(找不着)……
这些谐音梗,又恰好和他们的人设相符。
恶搞:
咱不是说要一张字大、红色、喜庆,有虎元素,又够骚的海报么,看这张,多符合条件。
简直是骚得不像话啊。
△ 这个片段Sir也就看了亿遍
无厘头:
谁能想得到,盲人演奏家,不是盲人。
而是视力正常的绫波莉小姐通过脑电波、心电感应的方式和三位盲人女孩"合奏"的阿卡贝拉啊。
打破预期&丑化配角:
猜得到企业家想要扮仙女的女朋友不是网红,还唱歌跑调,这都没啥。
可谁能猜得到,这位仙女是真的让人——
难。以。招。架。
就连导演都在线表示对仙女这个词ptsd了,化身女性主义者。
人造仙女从舞台上"飘过"。
不就是呼应了胡毕硕老师的预言,"必须有天宫之人降世,才有可能打开这种局面"。
而贯穿这部喜剧始终的,是无处不在的调侃、冒犯、讽刺和黑色幽默。
调侃专家,调侃电影导演,调侃晚会主持人的风格,调侃赞助商,以及借这位看起来有些装逼的文艺片导演之口,解构春晚。
这场没明星,无主题,不教育的玩味。
处处透着简陋和尴尬。
却和观众的笑点,比所有高大上的晚会走得都近。
古早的春晚,是在物质、精神文化都不够充足的当时,让全国人民开心、快乐的庆典。
也是真·吐槽、调侃、讽刺现场。
1988年春晚,牛群、李立山表演的《巧立名目》,嘲讽一些机关单位里就连上街吃烤鸭这种小事,都得以"解决同志们肚子里的油水问题"为名,请领导批示的官僚主义。
报告要这么写:"领导,冒号!"
配上牛群夸张的表情和语气,叫人捧腹。
1995年春晚,赵本山、范伟主演的《牛大叔提干》,嘲讽一些企事业单位里的势利眼和铺张浪费。
来找经理办事的牛大叔,因为能喝,就被赶鸭子上架去装老总陪客人吃饭。
一只公文包,就能倒映出世间百态。
反观现在,春晚里已经不见这种犀利的批评。
平时的喜剧节目,也到处都是自我阉割。
喜剧们,成了一个个段子的集合,只敢拿些不痛不痒的事情开玩笑。
当然,作为电影,《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并非真正的上乘之作。
有人说它笑点老套,有人说他互联网梗太多。
它有呈现,有解构,却缺少更深入的思索。
但作为喜剧,它却让Sir感动了。
因为看到了它其中,有着我们国产喜剧久违的,真正的喜剧精神。
拿严肃的事情开涮。
——一场万众瞩目、主题宏大的盛会,也不过是由鸡毛蒜皮的事儿堆起来的。
向陈腐的东西开炮。
——没有寓教于乐的刻意,能够和网络文化打成一片,调侃我们生活中真实的痛点。
不对权威唯唯诺诺。
——你以为的专家、知识分子,那水平也不见得怎么样。
不怕冒犯观众。
——看吧,其实你们喜欢的,也不过是这些玩意儿。
它坦诚、勇敢地解构着自己。
——用伪纪录片的形式,"真实"地消解着复杂。
它让我们看到了文艺创作中应有的,健康的生态:拿自己开玩笑。
最终,这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真的取得了完满的"成功":所有节目都演完了。
Sir的心情也和冰糖葫芦社团的工作人员一般,难以平复。
印象最深的,除了那些搞笑的场面,其实还有那对"烟雾骑行者"临时凑数表演的歌曲。
他俩,一位是烧烤店打工仔,一位是外卖小哥,一个天天在烟雾里工作,一个整日骑行穿梭在大街小巷。
这首歌,是他们下班之后,看着满天星光写下的,叫《如果有我》。
歌词很简单。
Try it harder.
Jump it higher.
Try it one more time.
可正是这些看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语句,让整场乱七八糟、浮躁不堪的晚会,有了片刻的沉静。
因为,他们是真诚的。
回到咱们最初的问题。
在这个时代,春晚,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部电影,没有告诉我们答案。
却让观众看到了,一种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词藻、响亮的口号、绚丽的舞台、庞大的演员群体、整齐的动作都无法比拟的精气神:
敢于自嘲,所以自信,唯有真诚,才能动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阿莫多瓦尼雅、巴斯特冷面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39b4eb8e9f094f321e47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