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电影,又叫音乐片。是以音乐家传记或虚构的音乐作故事题材的故事片。
传记类如《寻找小糖人》,故事类如《爱乐之城》。
虽然这一题材冷门而小众,但随着佳作的口碑效应,加上近年来劲歌金曲的 IP 影视化热潮,音乐片在电影市场还是牢牢地吸引着一波 " 死忠粉 "。
今天,小妹要给大家推荐的就是一部豆瓣 8.5 的音乐新片——
《倒数时刻》Tick, Tick…Boom!

乔纳森 · 拉森,这个名字对如今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颇为陌生。
但对于音乐和音乐剧来说,却是一个不容或缺的存在。
他创作的《吉屋出租》融合了摇滚、爵士等多种风格,被称为 " 重新定义百老汇的里程碑式作品 ",影响了一代美国人。

作品在百老汇连续演出 12 年,获得 4 座托尼奖、6 项戏剧协会奖,以及数不胜数的其他音乐剧奖项。
因此,乔纳森 · 拉森也收获了不少粉丝,包括本片的导演、音乐剧《汉密尔顿》的主演兼编剧林 - 曼努尔 · 米兰达。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米兰达的视角,走进这位改变了音乐剧历史的传奇人物的传奇一生。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有那么几个重要时刻。
每当这个时刻到来前,我们都会郑重而期待的在内心开始倒数。
乔纳森 · 拉森也不例外。
那时候,他还没有创作出享誉全球的《吉屋出租》。

在他眼里最重要的时刻就是30 岁的到来以及音乐剧《傲慢》的首次公映。
随着 30 岁的逼近,乔纳森脑海中一直传来定时炸弹一般的滴答声。
因为他的父母在 30 岁就已经有两个小孩了;
他的偶像史蒂芬 · 桑德海姆 27 岁就在百老汇推出了第一场秀。

都说人到中年,三十而立。
可乔纳森却无房无车无存款,住在破旧的公寓里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
桌子上是一拖再拖的电费欠款单。
为了维系梦想,在快餐店一干就是五年。
因而,他充满了焦虑,愈加想要写出一部一举成名的旷世佳作。

手上的《傲慢》更是前前后后写写改改,创作了整整 8 年。
在这期间,乔纳森的发小放弃了演员梦想,转而投奔广告行业,买了豪车、住上了高级公寓。
他的女友也收获了一份优渥的工作,希望他能跟自己一起搬离纽约。
彼时的乔纳森就是一个典型的落魄艺术家形象,面临爱情与面包、月亮与六便士之间的抉择。

他深爱女友,但却没法离开纽约这座承载着梦想的大都市。
他也不是没有向现实低头过,比如为了七十几块钱的报酬,答应发小接下广告公司的兼职,为产品策划品牌名称。
一入座,乔纳森就凭借过人的想象力和优美的词句惊艳四座。

就在他打算把这个兼职继续做下去以便解决温饱的时候,却猛然发现,自己为之而策划的产品竟然是一款具有巨大副作用的药品。
乔纳森无法接受,于是故意激怒负责人,失去了兼职机会。
为此,乔纳森跟发小大吵一架:

你指责我过于理想主义,非得跟钱过不去。
我指责你眼里只有钱,昧着良心。
总之,在众多的困难、挫折和挑战中,乔纳森依然选择了坚守本心。
有时甚至到了痴狂的地步——
朋友性命攸关躺在医院,他却为着即将到来的演出忙碌而没有抽身;

跟女朋友发生争执,自己却在拥抱和好时不自觉地用手指在对方背上敲打,立马想把此事写进歌里。
思虑再三没有灵感外出游泳时,在泳池看到了满地跳动的音符。
就这样,乔纳森终于在最后一个礼拜为剧本里最重要的第二幕填补上了此前缺失的关键性的一首歌。

随即,公演来到。
演出获得了满堂彩,以及偶像桑德海姆的肯定,无数的好评蜂拥而至。
乔纳森一战成名,走上人生巅峰了吗?
并没有。
阅历无数的经纪人告诉他,作品过于文艺,没有制作人愿意投钱将其搬上百老汇。
冰冷的现实让乔纳森一蹶不振,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生命。

末了,经纪人劝他继续创作,并期待哪天有作品可以被真正被认可。
乔纳森瞬间跌入谷底。
就在他消极、颓废至极之时,发小告诉他自己得了艾滋病,面临真正的时间问题。
在经纪人和发小的双重影响,乔纳森咬牙继续创作。

5 年后,他终于写出了让他蜚声全球的《吉屋出租》。
可戏剧性的是,乔纳森未能见到自己的成功。
在该剧第一次在百老汇首演的前夜,乔纳森因大动脉瘤破裂去世,年仅 35 岁。
他的猝逝也给《吉屋出租》蒙上了一层天然的传奇色彩。

至此,电影的另一层更为深刻的含义也被带出。
" 倒数时刻 " 不仅是乔纳森 30 岁和作品公演的倒计时,还是他生命终结的倒计时。
虽然牵涉到死亡,但本片并没有拍得很消极,没有死期将至的沉重和哀伤。
相反,导演用飞扬的影像和流畅的剪辑,为观众呈现了乔纳森无与伦比的创作力。

作为一部音乐剧,《倒数时刻》里音乐唱段的尺度把握得刚刚好。
不仅助推剧情,承担着叙事的作用,有时候还产生了一些蒙太奇的特效。
完全没有一般音乐片里不必要的 " 一言不合就歌舞 "。
在创作方式上,电影也没有俗套的 " 落魄 + 低谷 + 努力 + 成功 " 范式。

而是聚焦到生活的细枝末节,认真地呈现乔纳森的、窘迫、不安和失败。
这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更为共情,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有像乔纳森一样,被无形的倒计时困扰过(着)。
向现实妥协,还是坚持自我,两条路都没有错。

只要期间我们都勇敢地努力、认真地思考、清醒地面对过。
小妹特别喜欢乔纳森在陷入创作瓶颈时,发小对他说的一句话:
你是要受到恐惧的牵引,还是听从热爱的引领?
失意时,不妨想想此句。
插播一条重要消息:铛铛铛铛 ~ 看过来,为你推荐一个宝藏视频账号 ↓↓↓ 真实故事馆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16032cb15ec03d4c0f4b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