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熊出没请注意
某网友在 " 互助 " 话题下发布了如上微博,很快就得到了十多条回复。
没错,国庆将至,又到了火车票加速包刷屏的日子。打开微信、微博等社交 APP,飞猪、携程、去哪儿、智行、美团等各个第三方平台的加速链接满天飞。
而且,机智的网友把 " 求加速 " 代入到新时代的等价交易中。火车票加速,已经成功与拼多多砍一刀、幼儿园孩子投票、支付宝喂鸡、果园浇水等共同跻身网络热门助力活动之列。
与此同时,每到这个时候,辟谣声也会随之响起。
加速包不加速,就像老婆饼里没老婆。12306 就曾多次提醒,所谓的火车票加速包并不存在优先购票的权利。
中铁官方与 " 线上黄牛 " 对线,用户作何选择?
现实情况摆在眼前,都 2202 年了,每到节假日出行高峰期依然有大批用户乐此不疲地转发、分享、求加速。当反常成为常态,我们有必要去探寻一下背后的 " 合理性 "。
加速到上限,票却没抢到
距离国庆假期还有一周的时候,小蕾确定了出行计划。搜索车票时他发现最适合的两班车票已售空,便寄希望于某平台的抢票功能。
" 都来点一下,能不能回家就看你们了。" 提交订单,分享到微信群,小蕾呼朋唤友给自己点击加速。陆续获得 20 多个加速包,抢票速度从低速提到高速。
按照平台提示," 抢票速度越快,成功率越高 ",这波似乎是十拿九稳。
然而三天过去,订单状态依然是 " 抢票中 "。假期越来越近,权衡之后她取消了成功率未知的抢票任务,转而选择其他余票充足的车次。
助力、加速到位,票却没抢到,小蕾把加速包定义为 " 鸡肋 "。必须强调的是,这并非个例。
在黑猫投诉搜索 " 加速包 ",可以看到多条针对智行、铁友、携程、去哪、飞猪等第三方购票平台的用户投诉。其中不少用户为提高抢票成功率付费购买加速包,但是最终未能抢到票,且加速包的费用不予退还。
熊出墨为此咨询了专门提供加速服务的相关商家,基于助力操作,用户仅需支付 10 元左右即可把抢票速度提到上限。但是效果仅限于提速,抢票成功率并不受他们控制。
多位商家一致表示," 只负责助力,能不能抢到票没人敢打包票。"
如此一来,各平台精心设计的抢票速度表、成功率自然陷进 " 欢乐表 " 的质疑,其最大的作用在于取悦用户,实际抢票效果是个玄学问题。
这正符合中铁官方的声明,即第三方平台的加速包并非 12306 的官方功能,无法保证为用户顺利出票。上海消保委也曾发文直指加速包的本质,平台掌握、利用消费者急躁和侥幸心理,把抢票成功率和用户等级、加速分级、车次选择等挂钩,但是规则和优先次序并不透明。
"加速只是心理安慰,就算官方告诉你有 99% 的抢票成功率,最后失败了可以说你属于那 1%",小蕾对 " 无效抢票 " 的认识再次加深," 能抢到的用不上加速,用加速的不一定能抢到。"
无中生有的优先权
曾在某 OTA 平台任职产品经理的 P 仔表示,"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抢票这件事,你就会发现,出票的优先权属于无中生有。"
就根本而论,买火车票只有在 12306 官网排队这一条途径,理论上大家都是平等的。
至于第三方平台主打的抢票,P 仔给出一个直观的解释," 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插队。假设系统一共放出 100 张票,大家都在排队,如果你有更快的网速,几毫秒就能刷新一次,然后机器进行验证操作,跟 12306 在更短时间内完成交互响应,那抢到票的机会就更大,相对来说就是向前插队。"
比如携程在抢票加速服务里就强调道,高速抢票的升级之处在于使用 500M 光速网络。
也就是说,以加速包为代表的第三方平台增值项目,并不会在 12306 官方通道排队的过程中起提速作用,购票所使用的硬件、软件才是直接影响因素。
而且,为了尽可能地屏蔽技术插队,12306 购票系统在不断升级。例如候补购票功能的上线,彻底击破第三方平台所谓的加速、优先等说法。
" 按照 12306 的规定,在售空的情况下,官方的候补享受最高优先级,候补订单全部满足再公开余票发售,然后才轮到第三方平台 ",P 仔认为," 有票,各平台随便买。要抢票的话,12306 的候补才是最快的。"
抢票软件 Bypass 的开发者 Cheney,则从亲历者的视角记录着抢票行业与 12306 的 " 对抗 " 历程。他表示,候补购票的 " 全面封闭 " 属性让平台不得不推翻过往的经验去重新思考购票机制,到底怎样才能第一时间抢到票。另外,验证码图库的扩张、滑动验证的上线等,官方的每一次动作都对抢票平台提出新的技术考验。
抢票需要在 12306 的规则之内速度取胜,第三方平台并无优先权可言。鉴于此,平台向用户宣称的优先出票,只有抢票之后的分配环节可以实现。
然而,平台唯一可控的环节却如上海市消保委所讲,其规则设置并不透明。诸多用户把加速包叠到上限仍抢票失败的案例也直观地说明,用户对平台给出的抢票成功率的高低、真假无从辨别。
是否兑现了优先出票的承诺,最终解释权归平台所有。
左手流量,右手创收
之于用户,加速包的作用难以捉摸;而对于平台来说,加速包的存在价值却非常清晰。
加速包获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分享等任务获取,二是作为增值服务直接购买,分别对应着平台的引流和创收操作。
抢票服务的老用户应该有所感知,获取加速包这件动动手就能完成的小事正变得越来越复杂。
小蕾在分享抢票任务时就遭到了朋友的吐槽," 怎么点加速还要加企业微信,加速完能删掉吗。" 对比之前点击链接、小程序即可加速的体验,如今好友需添加平台企业微信、通过工作人员发送链接的加速机制,操作成本明显上升。
" 和拼多多砍一刀一样,加速包分享给好友也是为了引流拉新,具体把流量引到哪个版块,这是跟着业务需求定的。"
P 仔进一步表示," 以前可能需要大家关注公众号,现在公众号的私域效果减弱,把用户转移到企业微信、群聊去运营是正常调整。而且,分享加速的用户认知已经养成,加速包的引流效果非常优秀,如果平台其他业务有需要的话,完全可以跨界去导流。"
以智行为例,在分享好友这条途径之外,用户开通借贷服务、关注平台的抖音账号、视频号等操作都能获得相应的加速包奖励。
向前回顾,借抢火车票的噱头进行带货,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在 2012 年春运,猎豹浏览器就打响了第一枪。在浏览器内安装抢票插件,自动刷新 12306 网站以提高订票成功率,猎豹上线抢票的第二年,360、搜狗、百度等浏览器开始标配该功能,并掀起了一场浏览器之间的抢票大战。擅长追风的 360,还由此打破了移动端浏览器使用率的增长积累。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抢票的主阵地从浏览器转移到 APP 之后,其引流作用被开发到了极致。同时,服务从之前的免费转向付费,更给平台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入。
平台加速包的定价多为 2 元 / 个,由于抢票速度会按等级划分,用户想要达到高速抢票就必须购买足够的加速包,如携程把速度分为低速、快速、高速、极速、光速、VIP 六个档位,光速抢票对应 25 个加速包,意味着用户需支付 50 元购买。
目前尚未有平台公布加速包相关的具体收入规模,但鉴于抢票的普遍需求以及动辄数十元的付费水平,这项收入理应相当可观。
今年春运期间的数据可作为参考,春运首日智行 APP 显示当天约为 200 万人提供抢票服务。假设其中 10% 属于付费群体,对应的单日流水就百万起步。
加速包迷信的根源
2013 年,抢票浏览器盛行的第二年,各大浏览器均官宣优化抢票技术,可减轻对 12306 网站的负载。
根据业内流传的消息,技术优化的背后,铁道部因服务器负载过重、客户信息泄露为由对抢票浏览器进行投诉,360、搜狗、猎豹等浏览器皆被约谈。
被视作线上黄牛的软件抢票,自出现在历史舞台就站在了 12306 的对立面。
结合 12306 对加速包的辟谣、上线候补购票、改进验证机制等一系列操作来看,时至今日,第三方抢票平台的存在依然不被官方所认可。
问题由此而来,官方一再辟谣,消费纠纷不断,用户对加速包的迷信为何还是难以破除?
一切或要归因于第三方平台的诱导。
毋庸置疑,没有任何一方比平台更清楚加速包不能加速的本质,可是没有一家平台愿意把事情的真相告诉消费者,且恰恰相反,各平台都在持续向用户灌输加速包可提高抢票成功率的认知。
原因很简单,加速包能给平台带来可观的流量和收入。获得大众的信任,加速包才能发挥价值。
由此,在 12306 点名加速包无用之后,平台不仅没有下架相关服务,反而是以更加有力地诱导去制造信息差,营造出多转发、多花钱就能获得更高抢票成功率的假象。并在此基础上搭售更多的增值项目,挖掘更多用户付费的可能,比如安心抢、会员、保险等。
" 因为出行人数的减少,相比往年抢票变得相对容易了很多 ",如 Cheney 所讲,抢票背后的出行大环境近两年生变,这对第三方购票平台以及整个 OTA 赛道提出了巨大挑战。
以携程、同程、途牛公布的第二季度业绩为例,三者营收分别为 40.16 亿元、13.2 亿元、3695.7 万元,同比下滑幅度分别为 31.8%、38%、77%。
这种情况下,平台对于一些确定性的增长机会自然会握得更紧,加速包就属于这一范畴,对用户的诱导行为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人士提出过一种假设,在平台的诱导之下,使用抢票服务的人越多,抢票成功率的可信度就越低。
人人都在插队时,秩序无从谈起。
9 月 28 日,铁路国庆黄金周启动,中铁官方预测,至 10 月 8 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 6850 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 623 万人次,10 月 1 日为客流最高峰,预计发送旅客 800 万人次。
6850 万人次中有多少人买了、用了加速包,不得而知,但下一个节假日如果朋友圈能少一些求加速的链接,回家的路可能会更加通畅一些。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3553738e9f093c5c2b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