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YouTube)
撰文 | 阿娴
审校 | Skin
海钓圈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奇怪的仪式:当捕鱼者把鱼打捞上来后通常会有选择性地把一些鱼放回海里,但是在放生之前,捕鱼者通常会用小刀或者针管在鱼的肚子部位扎一个洞,然后再把鱼扔到海里。

鱼:痛!真的太痛了!|YouTube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为了让它们长个记性下次不要再被人类钓上来吗?还是为了让它成为深海中其他大鱼的果腹之食?
事实上,这样做是在保护鱼的生命。

(图源网络)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硬骨鱼类的体内都有一种叫做鱼鳔(俗称鱼泡)的器官,由浆膜层、纤维层、黏膜上皮三层极富弹性的组织组成。鱼鳔作为鱼在水中深浅位置的调节器,能够通过改变其内部气体的多少,调节鱼身体内外的压差,并让其在游动时只需要很小的肌肉活动就可以在水中保持特定的深度,不沉不浮。

鱼鳔的位置|claritycomic
但是,鱼通过鱼鳔调节体内气体的能力是有限的。海水深度每增加 10 米,压强就会增加一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每平方厘米要多承受约 1 公斤力的压力。因此每种鱼类都有一个长久的,较为适宜生活的海域深度,分层而居。比如老虎斑鱼平常都生活在 120 米左右的海域里,金枪鱼则生活在 100-400 米的海域里,当金枪鱼上浮到 50 米以内的浅海滩或者下沉到 450 米以外的深海时,就会因为难以适应外部巨大的压力差而死亡。

薄如蝉翼,形似气球的鱼鳔|wikipedia
所以为了更好的生存,不同海域深度的鱼都尽可能的恪守本分地待在自己的海域里,不曾越界。
一旦鱼被人从上百米的深海中捕捞上来,从压强高的地方骤然来到压强低的地方,压强的急剧减少会让鱼的身体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呕!!|gifer
首先,鱼鳔会突然充满气体并不受控制地膨胀开(有时甚至会从嘴部凸出),使鱼失去调节浮力的能力。其次,鱼身体内部的其他器官会因为鱼鳔的变大而受到挤压,经常外在表现为鱼眼外鼓、鳞片气泡、腹部肿胀或者鱼胃从口腔中被顶出,严重之时鱼鳔炸裂,鱼也就爆体而亡了,科学家们把这种伤害称作" 气压性创伤(Barotrauma)"。

被钓上来的海鱼表现出典型的气压性创伤|YouTube

(图源:CDFW 官网)
钓上来的鱼会一直保持这种低压状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将它们扔回海里放生,由于体内的气体太多,鱼就会一直漂浮在海面上无法下沉,最后患上减压病或者成为海鸟和其他捕食者的食物。

无法下沉的鱼:我躺平了,你呢?|CDFW 官网
为了好心不办成坏事,让放生的鱼能自主游回熟悉的水层继续正常生活,专家们想出了一个方法:人工扎破鱼鳔进行排气,以降低浮力。
经验老道的海钓者通常会用空心的长针,从胸鳍后缘鳞片处以 45 度角扎入鱼鳔,导出其中的气体,让鱼重新拥有调节自身沉浮的能力。

想起小时候被打针抽血支配的恐惧 ……SOS|YouTube
扎破鱼鳔放生海鱼看上去符合一定的科学道理,是一个简便易行的 " 笨 " 办法,几乎没有什么操作难度,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居高不下的死亡率。
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曾在普吉特海湾研究扎破鱼鳔放生石斑鱼的存活率,研究发现这样做并不能增加鱼类的生存几率,其死亡率高达 40%。
Matthew Campbell 研究员对该方法可实施性进行研究后也认为,扎破鱼鳔而致使其他器官出现损伤、感染细菌及相关组织的撕裂性伤害更会加重鱼的生存难度。
不仅如此,扎破鱼鳔的放生方法还有其他局限性:生活水层越浅的鱼扎针放生后的存活率较高,住在水层越深处的鱼想回家却难如登天。

在有别于日常生活水层时深海鱼的状态|CDFW 官网
美国渔业协会的专家提出了给予鱼一定配重的方法,希望鱼放生后能快速下潜并顺利存活,从而降低死亡率。
但是对于一条浑身光溜溜的鱼来说,该怎样将配重 " 挂 " 在他们的身上呢?况且,每条鱼的体型大小、生活的水层都不一样,到底应该配重多少才能让鱼刚好下潜到合适的深度?

鱼:I ’ m free!!!|gifer
这听上去比第一种方法麻烦多了 …… 但是脑洞大开的专家们可顾不上麻烦,他们很快就设计了两种设备。

穿刺型配重鱼钩|CDFW 官网
一种是配重鱼钩,通常做成穿刺型或夹子式,适用于体型较小的鱼。把此类鱼钩挂在鱼的下颌上或夹住鱼的下颌,因其具有一定重量会拉着鱼快速下沉至深海,膨胀的鱼鳔慢慢放气,等鱼恢复意识和体能后,它便会挣扎开游走。

夹子式配重鱼钩|参考资料 [ 4 ]

夹子式配重鱼钩成功放生白色石斑鱼过程|参考资料 [ 4 ]
另一种是配重箱,把鱼装进箱子中,并在两分钟内让其下潜至生活水层或至少 100 英尺,然后再将配重箱打开。阿拉斯加渔猎部对从 600 英尺深的水域中捕获的黄眼石斑鱼进行研究发现,用配重箱放生海鱼的存活率能高达 95%。

配重箱|CDFW 官网
伊斯肯德伦技术大学的 Ayd n Demirci 研究员从成本与灵活性、船运难度、操作难易程度、放生过程、放生速度和鱼能挣脱出来的困难程度等六个方面对配重箱、夹子式配重鱼钩及穿刺型配重鱼钩进行了比较评价,综合来看三者在不同使用场景下是各有长短。

三种配重装置优缺点一览表|参考资料 [ 4 ]
例如,从船运难度上来看,配重箱体积较大,并不适合小型船只出海携带,而夹子式配重鱼钩及穿刺型配重鱼钩则轻便易携;从到了生活水层鱼能否挣脱出来的困难程度来看,配重箱最方便鱼挣脱,其次是穿刺型配重鱼钩,鱼的体重过重时是很难从夹子式配重鱼钩中挣脱 ……
至于怎么选择,还得根据船的大小、鱼的体型及海钓者操作熟练程度等诸多因素进行考量了。>

(图源:pxhere)
提高放生海鱼的生存几率可以防止由于过度捕捞小鱼苗或误捕珍惜鱼种而导致种群枯竭,有利于海洋资源长期的可持续利用,以便海洋生态圈可以更加繁荣,更加稳定长久。
要知道,利于自然,便是利于人类自己。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3390e28e9f094dfe3f1e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