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iPhone 14 Pro首发视频中,我在结尾说 14 Pro 是里程碑式的一代产品,有很多朋友觉得言过其实——可能从参数表上来看,他并没有去年 13 Pro A15 + LTPO 高刷这些显性的升级,从形态上来看,也不如当年 iPhone X 一般划时代和惊艳,灵动岛本身还存在巨大的争议。
但其实我对使用里程碑这种词还是相当谨慎的,去年在给 iPhone 13 Pro 总结的时候,我说不要为了高刷心动,但可以为了续航买单。而今年 14 Pro 这一代我说它是里程碑,是因为我看到一个更接近完全体的 Pro,看到他试图重塑 iOS 的核心体验,看到他在影像上构建的新赛道。
可以说它为我们揭示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iPhone 将会走向何方。
Hello 大家好,欢迎收看两颗皮蛋的 iPhone 14 系列深度解析视频,我是初号。提醒一下,在最后我们也会聊聊 AirPods Pro 2 和 iPhone 14 标准版的看法,朋友们一定别错过。
▍Pro 的完全体
经过较长时间的体验之后,先来简单说说这一代一些细微的体验进步,首先 Face ID 解锁体验有很大提升,虽然上个视频提到了,但我还是想再重点强调一下,不仅仅是支持横屏解锁,并且戴口罩解锁的速度和准确率终于是达到了一个不错的水平,之前的 13 Pro 总是能明显感觉速度和成功率相比不戴口罩要差很多,总之,这是个参数上体现不出来,但是体验确实有进步的升级点。

然后是屏幕,做完上一个视频我抽空找了朋友帮我简单测了下 14 Pro 的屏幕素质,看看频闪,还有 Apple 说的最高 2000nit 是不是真的能达到。那我实测下来,这一代屏幕的频闪跟上代一样,是全亮度 480Hz,但是频闪的深度和占空比因为时间有限并没有一一对比,我去年 LTPO 的视频也讲了,频率、深度和占空比共同决定了人眼最终能否感知到频闪,这块我相信 Navis 老师也一定会好好测一下,咱们可以一起期待他的视频。
注:视频当中但凡涉及到 iPhone 屏幕的拍摄画面,其实都能很明显看到频闪,这倒不是说它的频闪很严重,是因为我们的拍摄参数是 4K2550 fps,匹配我们视频 4K25 fps 的规格。但这跟 Apple 屏幕的频闪频率不能整除,我也没想到太好的办法解决这件事。
至于说 2000nit,我实测确实可以达到,但是有条件限制,就是在小窗口播放 HDR 视频,然后用强光手电筒激发屏幕亮度,我手里这台测出了 2100 多 nit,这确实是挺猛的,应该是迄今为止手机上最亮的 OLED 显示屏了。

类似这样细节的进步其实还有挺多,比如这代虽然线性马达规格没变,但是震感加强了,比如虽然增加了 AOD,但我实际用下来续航还是能接近上一代的水平。
注:关于 AOD 烧屏的问题,我简单说一句吧,因为我没有直接证据,也不好在视频里展示,你信不信都没关系,当做个参考吧,Apple 的芯片或者显示屏驱动芯片(DDIC,同样独家定制)里面,应该有一个模块会记录每个子像素的发光时间,然后进行子像素级别的亮度补偿。所以他不会留下烧屏的痕迹,而是你屏幕越用越暗,当然这个暗最多也就是最高亮度衰减几十上百尼特,用户是看不出来的。
再比如信号,相同网络条件下,还是能感觉到扫健康码变的更快了,这些东西你跟上代比可能可有可无,但是考虑到普通用户的换机周期,如果是 11 Pro、12 Pro 的老用户升级上来,其实感知都是非常明显的,一点都不比灵动岛、相机这些核心卖点的感知来得弱。老用户如果今年想升级 Pro 系列,我建议是真可以一步到位,体验会好不少。
这里我多唠叨一句,我们站在一个数码爱好者的立场看待产品升级时,有时候恨不得厂商把牙膏挤爆,每一代都革了自己的命,然后管这叫科技创新,叫良心企业,反过来就说是清库存,刀法精准。前者当然是激动人心的,就像早些年的 Apple,或者像这几年的大疆,但大家可能没意识到的是,这里的激进与否,从来跟良心无关,只与市场客观规律有关。激进多半发生在一个不成熟的市场(注:不仅仅是不成熟的市场,还有红海市场的一些新晋品牌)。

这时候的产品从 0 到 1,每一代都会遗留众多问题需要快速迭代和修补,并且也需要用跨越式的进步,吸引更多普罗大众看到和接受一个新鲜事物。可一旦用户基本的需求被满足之后,产品的迭代也开始放缓,没有新消费者涌入,老用户一时半会也不会升级,这时候继续激进的迭代产品很可能投入和回报是不成正比的。品牌这时候应该做的,是积累自己的核心技术,构建起护城河,重视效率和战略规划,有节奏的稳步的向前推进。
你可能会说这太无聊了,但这就是客观的市场规律,成熟市场无一例外。并且能把护城河构建起来,同样需要非常强的前瞻性和执行力。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想做 Apple 护城河系列视频的原因。考虑到现在用户平均的换机周期,即便是强如 Apple,也不会把 14 Pro 的目标用户定义成去年刚换机的老用户,隔代升级或者隔两代升级,才是更多普通人的选择(注: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起码把 24 期分期先还完吧~)。
如果你能明白这一点,或许就能想开很多事,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失望。当然了,Apple 的产品迭代在行业里已经算是佼佼者了,那接下来我们聊聊今年升级的核心,也是争议最大的部分,灵动岛。
▍灵动岛
在讨论灵动岛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先讲清楚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在我看来网上很多讨论把两个问题混在了一起,那就是灵动岛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结合药丸形态的灵动岛的形式和交互做的如何。先把问题分清,在挨个讨论,我觉得思路可能也更清晰一点。
灵动岛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个我觉得大家已经没有什么争议了,他就是解决了 iOS 缺乏实时状态的展示的问题,原本必须要通过弹窗、提醒、进入对应 App 才能查看的信息,做了一轮筛选和整合,都前置到了灵动岛上,这无疑是让用户更加方便了。

每次看到这个画面,我都会想起那个词,「无边泳池」
我想很多朋友觉得灵动岛其实没什么,也是因为灵动岛解决的问题在安卓上早就不是问题了,在安卓上我可以把他弄成小窗挂起来,ColorOS 还有闪回键,Origin OS 有原子通知等等吧,其实都是在解决类似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安卓完全没有必要学灵动岛,产品和交互设计师看的应该很清楚,这是 iOS 才需要的东西,但是不管怎么说,他确实让 iOS 体验更好了。
所以可能真正有争议的问题,还是灵动岛的形式和交互,灵动岛的出现是不是仅仅为了遮瑕,他是不是会跟 TouchBar 或者 3D Touch 的命运一样。这可能是真的需要深入聊聊的问题。

首先灵动岛在我看来跟遮瑕一点关系都没有,就算今年完全没有灵动岛这个功能,Apple 把 Face ID 组件进一步小型化做到现在这个程度,解锁的速度还有提升,这是实打实的进步,这根本就不是所谓的瑕,也就更不需要遮。
注:我看到有人说为什么一定要是一个岛,现在这个岛虽然横向可以显示更多的内容,但是纵向侵占却变多了,这个我从两方面给出解答:
软件上来说,只有做成岛,才能在灵动岛组件展开时,看到近似于无边泳池的形态,如果是半岛,动画不管怎么做,都无法达成这个目标
从硬件堆叠来看,之所以 Face ID 区域在这一代能进一步缩小,不是因为 Face ID 硬件变小了,而是Apple把距离传感器放在了屏下,并且更改了扬声器导音孔的位置,13 Pro 之前,导音孔是直接从 Face ID 中间贯穿,14 Pro 改成了从 Face ID 和上边框之间穿过,所以 Face ID 才会整体下移,总的来说就是,他要变小,一定得下移。

楼斌老师的拆解对比,红线就是导音孔的位置,虽然导音孔变细了,但是这代音质还是有提高,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搞的。
并且在 16.1 beta 版本上,单手模式还可以把灵动岛一起拉下来,虽然我是觉得这样有点丑陋,但是单手用确实更容易了,这不也进一步的证明,灵动岛本身就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根本不介意暴露这个孔的存在吗?

我相信硬件的孔未来会越做越小,但是灵动岛依然会存在,因为他要解决的问题一直在,并且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的还有 iPad,未来他展示信息的区域会越来越大,甚至当 Face ID 完全可以做到屏下的时候,这个岛就不限于是黑色的,完全可以根据内容定义不同的颜色,就像一个正常的小组件。等到那个时候,可能就是 iPhone 的最终形态了。
其次我觉得灵动岛跟 TouchBar、3D Touch 这俩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3D Touch 他是典型的先有了这个交互或者说技术,再去想配套场景的一个功能,他解决的问题是很模糊的,甚至我觉得有些根本就称不上是个问题,再加上学习成本很高,导致了有很多人用到最后,手机都换了还不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重按。

为了做这期视频,我又看了一遍 6s 发布会,就直到今天我也感觉他展示的功能很迷惑
而 TouchBar 的失败也是因为不知道专业用户真正需要什么,专业用户是非常依赖快捷键的肌肉记忆和习惯的,把功能区按键直接替换成可编程的触摸屏,对很多专业用户其实是在帮倒忙,产品价值公式放在这个场景,你的新体验减去学习和适应的成本,最后得到的很有可能是个负值。这些专业用户往往又是 Mac 生态中最核心的用户。
所以这俩功能失败本质上还是产品定义的失败,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不知道要为谁解决。

俞军老师这本书,牛逼的
但是灵动岛不仅仅是一开始就把要解决什么问题说的很清楚,并且在纯功能角度,你获得了新的状态展示区域之后,并没有什么代价,他利用的空间,完全是用硬件体积的缩小换回来的。
原本应该展示的时间、信号电量啥的,相比于之前的产品一个都没少,就给人感觉想的特别清楚,这样用户用起来也不会迷惑。

这个图应该很清楚了
至于说灵动岛能实现的功能,因为三方开发者的适配都要等到下个月 16.1 的正式版才能看到,我就不在这重复一遍音乐导航倒计时了,三方的适配才是灵动岛的重中之重。
这里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我在游戏版本更新的时候,经常是等的不耐烦我就切出去干别的了,如果这时候游戏更新的进度可以上岛,更新完提醒我一下,我点击直接进入,这是一个非常连贯的体验,相当于给游戏加了一个全局的应用入口。不知道你们觉得我这个想法怎么样?反正我觉得还是很合理的,到时候看看有没有哪家这么做的。

这个功能其实 ColorOS 闪回键做了,他们产品经理想的也是非常细的
最后就是动效,可能这也是很多人感知最显性的部分,让灵动岛配得上灵动这个名字,如果看过发布会的朋友们,可能注意到了,今年发布会在讲 A16 的时候,特意提到了全新的显示引擎,了可以实现 1Hz AOD 之外,他们还重点强调了为灵动岛的动画增加了全新的抗锯齿算法。

这才是真的邪门的地方,因为如果不把灵动岛的一部分动画,固化在硬件中,这些非线性动画组合在一起,功耗是非常高的,安卓这边不是不能做,但是功耗肯定受不了。
所以整套灵动岛的体验,不仅仅是软件和屏幕硬件的配合,还有 A16 算法的支持,就你真的不敢细想,因为如果你发现 Apple 可能在 3-4 年前就开始琢磨这个东西的时候,你不会说 Apple 牛逼了,你只会说它很可怕,他在软硬件上的沉淀,让你难以望其项背,所以我才在视频里说,这个功能充分体现了 Apple 深厚的软硬件整合能力。

横跨四个一级部门做出的软硬件整合方案,时间进度同时匹配 14 Pro 落地,这事儿你能细琢磨吗?
并且在纯软件体验很难构成差异化的今天,Apple 在软硬件整合方面的优势还在一点点扩大,不仅仅体现在灵动岛,还有今年的相机。
▍相机
那我在这还是不会讲太多实际的拍照效果。十一国庆我打算出去,带上这些旗舰机好好拍一下,节后回来专门做个影像的对比。这期我先做一点铺垫,讲讲 Apple 的 4800w 到底是怎么回事,跟安卓有什么区别?因为在我去年做 iPhone 13 Pro 相机解析的时候,我当时就看到很多弹幕在说,拿 Apple 1200w 像素跟安卓动不动 4800w 5000w 放大比清晰度是不是欺负人。
所以啊朋友们,科普这件事还任重道远,大家还是得提高鉴别能力,得分清什么是营销噱头,什么是真正的体验提升。
现在手机上用的 4800w 5000w 高像素,跟传统意义上在微单、单反的高像素,并不一样。手机上用的高像素传感器是四拜耳排列,说白了就是原本 1200w 像素的传感器,每个像素上横竖各切一刀,把一个像素分成四个。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个他支持把切开的四个像素合在一起用,说白了,像素是个水杯,他要像装水一样把光装进来,四个像素合并成一个,杯子变大了,水容量也变大了,画质也就更好了,实际上各家的产品为了保证更好的画质,在自动模式拍的照片都是清一色的 1200w,并且这样处理器的压力也会小很多,计算时间短,拍照体验也更好。
第二个像素分开用情况会稍微复杂一点,因为传感器其实可以输出两种高像素模式,第一种是针对不支持处理四拜耳排列的处理器,传感器可以通过猜色算法,先把四拜耳排列转换成拜耳排列,再由手机处理器经过一次猜色算法,把拜耳排列转换成 RGB Raw,这两步转换,就是大家经常说的 remosaic 和 demosaic,这个做法对手机的处理器没有额外要求,但是缺点就是因为多了一步猜色,所以会有色彩和清晰度的损失。

这是很多安卓机选择的做法,因为迄今为止高通处理器对四拜尔图像的支持都不算特别完善,有些增强算法就是针对拜尔排列设计的,要么你修改管线的流程,要么就得经过两次转换,所以大家在用一些安卓机型的高像素模式时,如果感觉清晰度没有什么提升,那两次转换中间的损失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注:我为了简化,去掉了很多东西,其实还有是四拜耳排列,但不支持输出高像素模式的传感器,比如三星的 GM1,硬件是 4800w 四合一,但是输出只支持 1200w,那系统里高像素模式就是纯纯的逗你玩了
但是 Apple 这边不一样,他们选择了第二种输出模式,就是直接输出原始的四拜耳图像,发布会上特意强调了,他们是直接从传感器获取四拜耳数据,并且用机器学习辅助,把四拜耳直接转换成 RGB Raw,这样就尽可能保留了更多的原始信息,为 ProRaw 处理管线的后段提供更大的空间。

并且不要忘了 Apple 的 Raw 不是单张 Raw,而是有多帧合成增强动态范围和清晰度的计算摄影的 Raw,一张 4800w ProRaw 照片可能会在几秒钟处理超过 1GB 的数据,这需要非常强的处理性能和带宽,A16 上定制芯片定制算法为四拜尔专门做优化,这都是肯定的,我就不多说了,反而是今年发布会讲 A16 提升内存带宽,是不是也跟 4800w ProRaw 需要巨大的吞吐量有关联呢?我觉得是非常有可能的。
那最后一个好处其实就是今年多出来一个无损 2x 的焦距,但说实话,一加 7 Pro 项目当时第一次用四拜尔的 IMX586 当主摄的时候,2x 就是无损变焦了,现在安卓上这个功能基本已经普及了,所以这其实算不上 Apple 的优势(注:当时 7 Pro 这个无损变焦功能,给我们折腾惨了,大家那时候都是第一次做)。
总之呢,4800w 相比于 1200w,不仅仅是纸面上像素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他更灵活,不同场景可以切换不同的模式,但是 Apple 在后发的情况下,仍然拿出了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别忘了这些功能对于三方应用的开发者是完全开放的,NOMO RAW 在我首发视频的前一天就已经支持了 4800w ProRaw 拍照了。
注:这也侧面证明,这个功能对开发者适配来说不是太大的负担,我没去看文档,可能仅仅是输出 Raw 的接口,更改一下参数,开发者这块可能也值得单独做一期护城河,回头再说吧。
所以说到底,还是软硬件整合能力强,这一点确实不服不行。接下来我们深入手机内部,一起看看硬件上的变化,软件硬件一起看,我们或许就能知道,未来 iPhone 影像的升级方向。

首先还是先感谢一下楼斌老师熬大夜做的这个拆解视频,为我们分析提供技术帮助,今年的内部结构相比上代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那就是 14 Pro 和 14 Pro Max 采用了共用主板的设计,尺寸、外观全都一模一样,毕竟如果继续分开设计主板,有没有 eSIM,有没有毫米波,大小屏版本,这就不知道要分出多少个型号的主板,各个型号的备货比例,元器件能不能共用,这都是极为复杂的事情,现在这样共用,极大的降低了库存的风险,还是得佩服库克,真是库存克星。

但是这样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这块主板本来是为了匹配 Pro 的空间来设计的,在 Pro 的机身内已经把空间利用到了极致,但在 Pro Max 上反而有空间利用率不够的问题:仔细看 Pro Max 的主板左上角跟相机模组中间,相比 Pro 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隙,造成了空间的浪费,这也解释了,为啥 Pro 相比上代电池容量提升,体积更大的 Pro Max 电池容量反而下降了。
为了兼顾小屏,Pro Max 已经被拖累了。

事实上我们看到,如果明年继续共用主板,要么 Apple 能全面推进 esim,把卡槽的空间让出来,要么 Face ID 模组能小型化,否则 15 Pro 就没有多余的空间再升级相机了,如果是这样,15 Pro Max 很有可能利用剩余的空间继续升级相机,跟 Pro 拉开差距。
15 Pro Max 可以把超广角和长焦掉换一下位置,再把现在的直立式长焦换成潜望式长焦,可能刚刚好能把主板的空隙填满。

客观来说,Pro 和 Pro Max 确实很难维持相同的硬件了,充分释放 Pro Max 大尺寸的潜力未必是一件坏事。同样的,小屏标准版也一样要面对这样的尴尬情况,明年升级灵动岛,相机可能还有升级的空间,但是后年呢?
这些问题对于 Apple 来说其实都近在眼前了。
至于说 Apple 未来会不会把超广角和长焦都升级到 4800w,这个可能得看情况,在传感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只升级高像素优势并不明显,除非进一步压缩主板的面积,相机传感器大小和高像素同时升级,但这不是 Apple 能控制的,尤其是 esim。

只要处理性能不是瓶颈,同样的时间,多获得一倍的帧,想想都感觉牛逼
不过还有一个可能的升级方向,那就是高速化,通过提升传感器的读出和处理速度,让处理器可以在相同时间,获取到更多的原始数据,这对依赖计算摄影的手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不仅仅是 4K120帧视频,还会让 Deep Fusion、夜景模式和 ProRaw 这些需要多帧合成的拍照模式,拥有更好的画质表现。当然了,这也是每家不遗余力在冲击的影像升级方向,但对于 Apple 来说,可以同时定制相机传感器和手机处理器,就能把体验做的更好。
▍AirPods Pro 2
毫无疑问 AirPods Pro 2 是 Apple 用户,可以闭眼睛买的产品,唯一的区别是你是要现在原价买,还是等等打折促销。这一代在造型不变的前提下,塞入了更多的功能,现在耳机盒上添加了扬声器,防丢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提示性的音效,耳机续航有提升、音质有提升、降噪效果也有提升,但这些都不是真正打动我的点,这些原本在一代上也做的还行,我也挺满意。

但 AirPods Pro 2 在非常好的按压式交互体验之外,又引入了滑动的操作,可以直接在耳机上快速调整音量,那这个升级就太重要了,为了这一个体验的提升,我就愿意付款。
这时候我知道可能有人要问了:OK,耳机是很好,可这跟 14 Pro 的里程碑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来到 Apple 官网的产品页面,拉到蓝牙规格这一项,你就能看到,Apple 在九月份的新产品上,全线搭载了蓝牙 5.3,此前 Apple 的所有产品,蓝牙最高只支持到 5.0。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伏笔,因为从蓝牙 5.2 标准开始,引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协议,就是 LE Audio。
这块我就不给大家科普技术原理了,因为蓝牙的事我也不是太懂,简单来说 LE Audio 是新一代的音频传输协议,类似于图片格式里面 jpg 和 heif 的关系,相比于传统的蓝牙音频传输,LE Audio 延迟更小,功耗更低,音质反而更好。并且支持开发者根据场景,配置不同的传输速率,蓝牙耳机打游戏延迟终于不是问题了,听音乐时音质也会更接近有线耳机,反正是各项体验都有提升,其实在圈子里对 LE Audio 是期待已久,但是很遗憾这次首发时并没有看到 AirPods Pro 2 搭载,不过现在 iPhone、手表、耳机的硬件全都准备好了。

我相信 Apple 一定会在明年春季发布会或者 WWDC 的时候,配合届时 AirPods 的其他新品一起,作为软件升级发布。这又会像当年空间音频的更新一样,让你觉得耳机更加超值,让 AirPods Pro 2 变身完全体。而这一切体验的提升,因为依赖于蓝牙 5.2 以上的新标准,可能仅限于今年的新 iPhone。
注:就是因为拿不准,我没有把话说死,后来又问了一下业内人士,因为Apple的蓝牙芯片也是定制的,虽然看着是蓝牙 5.0,但有可能硬件已经准备好了,LE Audio 未必老机型就不支持,这个现在还不好说,但是 iPhone 14 系列、今年的新手表是稳稳的支持这个没跑儿。
▍总结
总结一下,灵动岛不仅在硬件形态上向前跨出一大步,在软件上也重新定义了信息的呈现方式,影像上的高像素和高速化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升级方向,而蓝牙 5.3 和 AirPods Pro 2 一起,义了新时代的 TWS 使用体验。不管这些功能是不是能构成你购买的理由,但有一点其实异常的清晰,Apple 做产品迭代,越来越心无旁骛,在每个细分领域不管是作为行业的领先者还是后来者,他的目标并不是超越对手,他的目标从来都是超越曾经的自己。
2017 年 iPhone X 发布会,Tim 在台上说这是定义了下一个十年的 iPhone,如今,十年之期过半,我们不仅仅看到了一个体验更加完善的 iPhone,同时透过它,你仿佛已经能看到,那个理想中的终极形态了。
承前继后,草蛇灰线,iPhone 14 Pro 这个里程碑是当之无愧的。
注:我觉得 B 站上有一个评论说的非常好,站在 Apple 的角度,14 Pro 的里程碑是当之无愧的,但对于消费者来说,里程碑并不一定值得买,因为革新往往意味着不成熟,意味着适配的时间成本,就想 iPhone 1、iPhone X 都是里程碑意义的产品,但是也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反而 iPhone 3G、iPhone XS 这样的迭代产品,把技术推向了新高度。
最后在多说一嘴 iPhone 14 吧,虽然这个产品现在被众多负面评价包围,认为 Apple 是在纯纯的挤牙膏,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今年这个小一号的标准版,怎么看都像是一个「锚」,他的作用仿佛是在告诉你,跟他相比 13 Pro 多么有性价比,14 Pro 多么有竞争力。
但是有一个想法,大家出奇的一致,iPhone 14 本身没啥问题,价格才是问题,它的主战场可能注定不在首发,而是在双十一。
但这事也是细思极恐,等到了今年的购物节,14 和 13 一套促销组合拳杀进市场,你说 4500 以上的安卓旗舰还有多少人买?然后等双十一的购买力被释放,年底的安卓新旗舰又会怎么样呢?所以你说,控制成本和维持起售价不变,是不是 Apple 对国内品牌一次激进的进攻呢?
要知道在全球各地的市场中,中国可是为数不多没有提高起售价的区域。

反正这话我从年初讲到年尾,iPhone 13 的价格下限决定了安卓旗舰的价格上限,现在 iPhone 13 不仅价格下调,又多出来一个更能打的 iPhone 14 和 14 Plus,我也只能祝各个手机品牌好运了,希望他们能挺过这一关,最难的时候就要到了。
但是话说回来,这些其实跟我们消费者无关,我相信市场可以优胜劣汰,消费者用脚投票自然会筛选出那些优秀的产品,那些抗风险能力强的品牌。洗牌过后,资源重新整合,收益的还是消费者。
那最后的最后,提前预祝各位国庆节快乐,希望大家都能走出门,逛一逛拍拍照,这大半年真是给人憋坏了,我们也会在十一多拍拍样张,咱们节后的相机横评再见。
作者:两颗皮蛋
责编:克莱德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32906e8e9f09554953cc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