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条新闻翻车了。
有位父亲把孩子当宠物养的大闸蟹给煮了。
端上桌的同时,用手机录下孩子的反应。

孩子一边嚎啕大哭,一边被喂下蟹肉。
很快,相关话题冲上热搜第二。

点开评论区,骂声一片:这好笑吗?

为什么说「又」呢?
因为仅在一天前,也曝出过一起类似新闻——
# 姥姥送的兔子被宰 7 岁娃崩溃大哭 #

视频内容更加触目惊心。
男孩提着被扒了皮的兔子,边哭边走,茫然无助。
家长举着手机一路跟拍,解决办法是「大不了给他再买一只」。
同样激起了众怒。


不扒不知道,类似事件层出不穷。
俨然成为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密码。

大致套路是:家长瞒着孩子,将他们的宠物送走、卖掉、或是宰杀。
再录下孩子的反应,上传到短视频平台引战。
有人跟着一起看孩子笑话,有人怒批家长的做法实在残忍。
流量自然就跟着来了。
其中也有不少人觉得,网友过于圣母,上纲上线,这只是家长跟孩子开的一个玩笑。

鱼叔不敢苟同。
家长或许只当这是玩笑,可孩子不会这么想。
这一桩桩博眼球的闹剧,不仅不好笑,反而令人恶心。
而且这种行为如此密集地出现,其中更有令人细思极恐的顽疾。
今天鱼叔就来聊聊这一现象。
在这次事件中,最让鱼叔震惊的是评论区。
成百上千的网友写下童年类似的遭遇,上万网友点赞表示感同身受。

普遍的现象背后,不仅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更是家长们疯狂的控制欲。
餐桌上的大闸蟹,手里的小兔子,代表了孩子的心爱之物。
也可以被替换成喜欢的动漫,爱玩的游戏,与众不同的兴趣。
它们同样面临着被否定,被剥夺,被禁止的局面。
整个过程中,家长们以制造孩子的痛苦获取快感,以贬低孩子的想法,嘲笑孩子的情感来树立权威。

电影《狗十三》就曾拍过这种令人窒息的亲子关系。
一开场,父亲就当着女儿的面,直接修改了她的兴趣班报名表。
把她从天文组改到了英语组。
全程自作主张,完全不顾女儿的意愿。

走出办公室后,父亲试图用零花钱让女儿平复心情。
可她压根就不想要钱。
接着,父亲就说出了那句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
「你爸容易吗?你还生气?等你大了你才知道你爸是为谁好。」
这一次,父亲剥夺了女儿的兴趣。

后来,家里的弟弟出生了。
父亲没时间陪女儿,就托人带了一只小狗给她。
她很喜欢这只小狗,给它起名「爱因斯坦」。
陪它睡觉,带它散步,每天给它煮好吃的。

可是有一天,爷爷带着爱因斯坦出去买菜,没栓绳,让它跑丢了。
女儿没有等到道歉和安慰。
反倒是父亲,趁女儿还未开口,抢先占据道德制高点:
「你要体谅老人,你爷多大年纪了。狗跑得多快,你爷追不上。」
这一次,父亲漠视了女儿的情感。

爱因斯坦走丢后,女儿成天魂不守舍,四处寻找。
和家里人的关系也闹得很僵。
于是继母又给她买了一只狗:
「这咋能不是爱因斯坦呢?」
这种做法让女儿无法接受。

她不是非要一只狗,只是想试着找回爱因斯坦。
可如今继母随便买来一只狗,还非要逼着她承认那就是爱因斯坦。
女儿不领这份情,还是坚持每天外出找狗。

终于,父亲也忍不住爆发了。
揪着女儿的头发,掐住脖子,狠狠地抽打她,逼她道歉。
这一次,父亲颠覆了女儿的认知。


从被修改的兴趣志愿,到走失的爱因斯坦。
女儿在父亲一次次的规训下,渐渐被磨平了棱角。
她接受了这只假的「爱因斯坦」。
也彻底变得麻木,没有抗争,没有异议,父亲说什么就是什么。

在片尾的庆功宴上,服务员端来一盘红烧狗肉。
家人齐刷刷地盯着她,神情紧张,担心她突然翻脸。

可她强忍悲愤,面无表情,夹起一块狗肉送进嘴里。
在场所有人都开心地笑了。

当年《狗十三》的海报上印着八个字:
「失物招领,你的青春。」
因为它共情于典型的中国式家庭,揭示了成长的残酷真相。
让无数人回想起童年和青春。

电影《狗十三》的英文名直译是《爱因斯坦与爱因斯坦》。
在真正的爱因斯坦走丢后,女儿就成了另一只爱因斯坦。
她起初还能对规训保持着「吠叫」的姿态,还能主动走出家门。
可是在父亲、继母、爷爷的轮番指责下,她忍气吞声,自我怀疑。

直到吞下狗肉的那一刻,她接受了成人世界的规训。
完成了从儿童期到青春期的过渡,也被父亲牢牢控制住了。

片中多次出现的栅栏也象征着禁锢与控制
至于走失的爱因斯坦,就此不了了之。
这件事只会成为今后饭局上的一个谈资,被重复一遍又一遍。
至于女儿心灵遭受的创伤,就真的无人在意了。
电影的结局,女儿走在街上,再次遇到一只长得很像爱因斯坦的狗。

她不敢去辨认,也不想再忆起那段伤痛往事,只是急匆匆地逃离。
待到四下无人,她耸动着瘦弱的肩头,就连哭都要克制着。

回到现实中的事件,二者何其相似,也让无数人从中看到了自己。
家长们未经沟通,随意处置孩子的宠物。
还要拿起手机沾沾自喜地录像,发到网上,邀请众人围观他的「壮举」。
为什么视频中的孩子都表现得那么无助,只能流泪?
因为孩子们知道,一旦据理力争,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
是无理取闹的指责,是不由分说的抽打,是那些孩子们难以反驳的话术:
「翅膀硬了,敢跟父母顶嘴了啊?」
「我白养你这么大了,还不如宠物是吧?」
「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早晚你会后悔的。」
孩子们的失语与忍耐,让控制在日常的规训中一步步形成。

这种控制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巨大的阴影。
最坏的后果就是,孩子也习惯了被控制,以至于难以摆脱。
家长的控制成了「肖申克监狱」的围墙:
「起先你憎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离不开它。」
等到孩子长大,他们发现围墙里很痛苦,却已经无法翻出去适应外面的世界。

最终孩子们要么变成同样拥有病态控制欲的人。
要么变成毫无主见,逆来顺受的的人。
而此时家长们早已不在意后果了。
毕竟他们只乐于见到一荣俱荣。
一旦孩子有出息了,逢人就吹嘘,「孩子能有今天,全是我的功劳」。

可他们又偏偏很难做到一损俱损。
一旦孩子遭遇挫折,萎靡不振,他们并不会认为该为此承担一些责任。
还会反过来指责孩子过于脆弱。
除了病态的控制欲之外,这件事还反映出了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畸形的家庭教育。
有条评论一阵见血:
「小孩不能看血腥暴力,但小孩最爱的动物可以被杀。」
前半句的所指很明显。
近年来不断传出,有家长举报影视作品,担心教坏孩子。
他们举报《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奥特曼》等,觉得有暴力倾向。

这还不算完。
他们举报游戏,声称那是「电子鸦片」,荼毒孩子的精神世界。
举报性教育读本让孩子性早熟 ……

家长们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
看上去倒更像在推卸责任,为家庭教育的缺失找借口。
把一切可能影响孩子的因素,全部归结到外部。
家长们的内心 OS 是:「总不可能是我的错吧?」
因此动画要停播,游戏该下架,性教育读本必须回收。
可真正该轮到他们言传身教的时候,却以剥夺孩子的心爱之物为乐。
这算哪门子的家庭教育?

而且这种行为,才是真正会误导孩子的反向教育。
对于 2-7 岁左右的孩子而言,正是「万物皆有灵」的阶段。
孩子们会给宠物、植物、玩具命名,当成自己的伙伴来看待。
养宠物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为了告别的聚会。
比如最常见的猫猫狗狗。
按照它们的寿命,孩子会在迈向成人的阶段接受一次分别。

《玩具总动员 3》
专业机构研究显示,失去宠物对孩子的精神状况有着重要的、独特的影响。
可能导致精神病理症状。
这还只是宠物正常死亡的情况。
通过正确的引导,创伤可以转化为一场有意义的生命教育课程。

来源豆瓣:映心堂心理
但,如果是宠物被亲人夺走、杀死的情况,又会如何呢?
美国有这么一个极端的真实案例。
美剧《心灵猎人》的犯人原型之一埃德蒙 · 肯珀,15 岁时谋杀了自己的祖父母。
24 岁时,杀了母亲并分尸、奸尸。
加上其他受害者,埃德蒙总共杀了 10 人,而后自首。

《心灵猎人》中的 Edmund Kemper(左)
在他的讲述中,童年的一次经历对他影响至深——
父亲把他当宠物养的鸡给宰了。
母亲则逼着他吃下鸡头。
这样病态的家庭教育往往不是孤立的行为。
与之相伴的是日常的辱骂、贬低、嘲讽、虐待。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埃德蒙养成了极度分裂的人格。
表面上温和谦逊,内心却漠视生命。
10 岁就起了杀人的念头,15 岁被诊断出精神分裂症。
最终成为美国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之一。

Edmund Kemper 本人
同时,宠物被夺走对孩子自我认同感的形成也有极大影响。
明明是自己所爱的东西,在家长眼中就这么一文不值?
等于也间接否定了孩子们的付出和情感。

《玩具总动员 3》
再加上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下意识认为是对的。
所以他们可能也会就此觉得:
擅自夺走别人的心爱之物是好玩的,并且不必为此负责,也不必愧疚。
家长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错了。
甚至会在孩子长大后,拿这件事当作茶余饭后的消遣。
可能还要反问一句:「好不好笑啊?」
正如埃德蒙 · 肯珀,心爱的鸡被杀给他留下了心理创伤。
而之后他有样学样,为了报复妹妹,虐杀了家里的宠物猫。
埃德蒙并非天生的反社会人格。
他的智商高达 145,曾梦想做一名警察。
却一步步在畸形的家庭教育中沦丧为恶魔。

所以。
你还认为家长残忍地夺去孩子所爱,并以此取乐只是一件小事吗?
做好家长的门槛很高,可成为家长却没有门槛。
有些家长并未把孩子当作一个真正的「人」来看待。
当他们瞒着孩子,残忍地将宠物杀死的那一刻。
其实也在心里默认了:
孩子,也只是他们养的宠物罢了。

《小明和王猫》
全文完。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2f11698e9f0947ed5be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