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等了大半年,社畜的快乐终于回来了!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今晚八点上线,是谁的周末又有下饭综了?



没有人会跟快乐过不去,我说真的。
从第一个作品《虎父无犬子》这一开演,我脸上的肌肉就狂做括弧运动,压根没下来过——
作为老师这么多年来遇到过的最棘手的学生,小明同学迎来了一次家访。


那小明到底有啥问题呢?
问题一:上课爱接话。

小明老师这倾诉的话匣子刚一打开,您猜怎么着?



等等 ...... 这小明他爹怎么也是个捧哏选手?
小明问题二:听课根本抓不住重点。
结果他爹来了神回复:" 周几的课抓不住重点?"
" 您是微信反馈的?这就对喽,我跟您说现在是疫情,这交流一定要注意距离 ......."



得,看明白了,小明这毛病全是遗传的。
再来看看别的吧,小明问题其三:一个高三的学生,站没站相坐没坐相。
谁承想老师这一转头,原来小明他爹也会表演杂技啊——


上课偷吃干脆面这事儿,大伙也都干过吧,图的就是课堂上公开 " 犯罪 " 的快感。

看来小明他爹也很怀念这种感觉,重点又跑偏了:
小明上课吃干脆面?那他吃的干脆面 ....... 啥味儿啊?

至于下面这一段那就真的是在演我了:
老师讲啥先别关心,咱先把干脆面悄咪咪移过来;

偷偷给手里倒点干脆面沫儿;

反手扣到嘴里再咀嚼,咱就是说一气呵成。

一套动作下来我懂得不能再懂了 ......
最搞笑的是后边还迎来了另一位出场人物,按套路来说,这会儿得是小明回家了,但这出戏可不一般——
是小明妈回来了。

接下来孩子父母又上演一段牛头对上马嘴的经典对决;







张老师又给孩他妈重复了一遍小明的问题,果然搞笑就是反复啊——
你看这接话茬的姿态是不是似曾相识,


这偷吃干脆面的作案方式两人也同步,


看到这一幕的老师心如死灰,说那完了,小明至少总得改掉一个毛病吧,就是上课交头接耳——
" 就算你不学,你也不能影响别人啊!"



结果这一转头,只有张老师破防的世界达成了。

这句刻在老师 DNA 里的写实金句也终于登场了:
你一个人耽误咱们一分钟,咱们三个人就是,三分钟!


一家三口,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演到这儿按说大家早就看明白了。
但这出本子最高明的是,结尾也摆了老师一道——
老师这边训话正投入着呢,他突然也接了个电话,什么,咱家孩子在幼儿园吐茶叶沫子?


这是跟谁学的啊?
等会 ...... 怎么感觉有点眼熟呢?

笑死了,家人们,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家庭环境和父母为人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多大,这回真懂了吧?
《虎父无犬子》的演出获得了满堂彩,等演员本尊们登场之后我才明白为啥这么真——
这位班主任老师刘旸,之前就在新东方机构当过十年的英语老师。
这个作品,就是他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能不真吗。






这个创作灵感是他在家长会里偶然得到的:
有一次他想找孩子家长谈话,结果刚打开门,这个家长的妈妈被他一眼就认出来了。


" 孩子的行为和父母是相通的 ",这样一个创作原点最终能幻化成这么有效果的作品,想必就是创作者的魔法吧。
李诞还开玩笑跟他说你怎么来搞喜剧了,前同事们直播怎么不带你,刘旸立刻带上痛苦面具,节目效果拉满了;
不过能吸引来这样的再就业选手,也是喜剧大赛的福气——

这说明《二喜》中拥有麦克风的创作群体更庞大了,大家的身份更多样化了。
能带着更多真实的行业经验注入创作,作品的 " 地气 " 才能接上啊。
来,咱再接着来说说另一个爆笑的作品——
这个作品就更接社畜的地气了,线上会议这两年里都没少开吧?
《排练疯云》里的三兄弟也一样,由于各种原因暂时只能进行线上工作,排练喜剧。
上网课的同学和开过线上会议的打工人,估计都能在这找到自己的影子。
总会有个人滔滔不绝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这麦还没开;


开完麦终于能说话了吧,公放又有回声了。

终于解决一系列问题吧,线上连麦俩人又容易同时说话;

偏偏这种会议里还总有个家里网不好,爱掉线迟到的存在;



于是现场彻底变成一团浆糊——
你同事在网线那头急得不行,


你还在网线这头延迟问好,



同事架都吵完了,你才上赶着当和事佬演独角戏 ......




好吧,办法比困难多,咱换 5G 试试看能不能解决一下;


得,并没有。
线上会议里又出现了爱设置背景和虚拟头像的朋友——



通常吧,这些朋友美颜也不落下,摆弄发型的次数比说话还多。


也别排练浪费时间了,还是直接录制吧,

结果掉线的、耳机没电有回声的 ...... 又来了。
抓不抓狂,真抓狂。
线上会议现场一团乱,不就是我们经常经历的糟心日常?
但被他们演出来之后,反倒感觉欢乐多了。


我们的日常琐碎被他们用诙谐的语气讲述出来,一笑而过之余,还能留点回味。
话说回来,《排练疯云》的表演者 " 某某某 ",张维伊,刘同,左凌峰,跟大家熟悉的张弛和王皓是同一话剧社出身,如今他们也在舞台上拥有了自己的闪光。

黄渤也看着他们感慨道,是啊,有时不必抬头焦虑,低头努力就好了。


不管是上演了家访闹剧的 " 老师好 ",还有把线上会议演活了的话剧社三兄弟 " 某某某 ",大家身份不同,有新东方老师,有导演,有喜剧演员和话剧演员,但最终呈现出来的味儿却都很 " 正 " ——
更多的跨界选手,汇聚来了更多的行业经验。
把他们所经历过的生活真实呈现在这个舞台上,才能完美成全 " 喜剧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 的真谛啊。
总之," 尊重观众、尊重生活 " 一直是我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感受到的诚意。
节目带来的快乐是直接纯粹的,但结束后那份微妙的共鸣是属于每个观众的宝藏。
好戏才刚开场,接下来有多精彩还得咱继续品鉴了。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2db2e2b15ec03e0c038c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