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7年得了3次癌,他却说自己很“幸运”!这个习惯一次又一次救了他

生活腔调 2年前 (2022) 虚像
1 0 0

65 岁的郑先生(化名)是个私企老板,从白手起家到财务自由,他无疑是无数创业者中的幸运儿。可 7 年时间 3 次得癌,他却依然笑着说自己 " 幸运 ",着实费解。

看起来蛮健康一人竟已肝硬化早期

" 我现在感觉没什么不舒服的,好好享受当下,生意都交给儿子了。"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余吉仙的诊室,郑先生洒脱地说。

按余医生的要求,郑先生只需每 3 个月复查相关指标,但他每个月都会按时出现在她诊室,就像见老朋友一样聊聊。"10 多年,早就习惯了,也多亏了这个好习惯一次又一次救了我。" 他不禁感叹。

那时的郑先生,才 50 岁出头,事业蒸蒸日上。可一纸体检报告给他按下了暂停键," 肝功能异常、肝内多发结节 ",听说杭州市六医院看肝病不错,便慕名前往,正好碰上当天出专家门诊的余吉仙。

" 他当时虽看起来跟健康人没什么差别,自己也没感到任何不适。但乙肝阳性,且相关检查已提示到肝硬化早期。" 余吉仙也至今清晰记得初诊时的情景。

听到诊断的郑先生出奇的镇定,只是在得知罪魁祸首是乙肝病毒,再加上自己多年来为了生意拼命工作、经常喝酒应酬让原本就生病的肝脏雪上加霜时,有些自责与后悔。

余吉仙综合评估认为郑先生为肝癌高危人群,需进行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的同时定期随访,建议每 3 个月查 AFP(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及肝脏超声,每 6 个月查肝脏 CT 或 MRI。

郑先生依从性非常高,哪怕是一次次指标都显示正常,也没有丝毫放松警惕。于是,才有了他所谓的 " 幸运 "。

老板7年得了3次癌,他却说自己很“幸运”!这个习惯一次又一次救了他

7 年 3 次得肝癌都幸免于难

7 年前,郑先生在定期随访 B 超时,发现肝内结节较前有增大,不过 AFP 正常,再进一步查 CT/MRI,明确诊断为早期肝癌。余吉仙请相关学科的专家会诊,最终定了射频消融的治疗方案。

" 都不用手术,就住院三四天时间,后续也只需跟以前一样定期复查。" 郑先生轻松说着自己患癌的经过,就好似得的是个小感冒一般," 第二次是在 4 年前,也是在随访时 B 超发现的,肝内有新发结节,再次诊断为肝癌,又一次做了射频消融。"

而说到第三次,郑先生直接对余吉仙竖起了大拇指。1 年前,随访时发现 AFP 略微偏高,同时 CA199 升高,总胆红素和谷氨酰转肽酶轻度升高,但开始 B 超和肝脏 MRI 检查未发现明显的肝脏占位性病变。

可鉴于他已 2 次诊断肝癌,再结合各项检查,余吉仙预约肿瘤 MDT 会诊,专家一致认为他新发肿瘤可能性非常大,可能目前肿块比较小,B 超或 MRI 检查不一定发现得了,建议进一步做 PET-CT 检查,结果真的是肝癌。于是,通过手术治疗,郑先生又一次逃出肝癌的魔爪。

" 幸运 " 只会眷顾规范随访治疗的人

7 年 3 次中招肝癌,每次都有惊无险,郑先生觉得一切都归功于他的 " 幸运女神 " 余医生。可余吉仙却说主要还得归功于他自己。

" 从第一次确诊肝癌以来,他的生存期已超过 7 年,关键在于早诊早治,规范的随访治疗。" 余吉仙坦言。

门诊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病人,说自己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都正常,乙肝 HBVDNA 也阴性了,为什么还要定期复查?有些时候只愿意查个肝功能和 AFP,其他检查都不做。甚至还不乏长期抗病毒治疗患者,平时不规范检查,等出现上腹部疼痛等不舒服时才检查,一检查发现晚期肝癌了,失去了最佳治疗机会,生存期一般就不超过 1 年了。

杭州市西溪医院是一家以诊治肝病为特色的三甲医院,每年会有大量的肝癌病人前来就诊,每每遇到类似的情况,余吉仙都得不厌其烦地解释," 乙肝 - 肝硬化 - 肝癌 " 是多数肝癌患者的疾病进展路径,只有规范的随访治疗,才能及时捕捉到恶变的信号,进而以最小的代价阻止悲剧的发生。而 AFP 是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但临床上大概有 25-30% 的肝癌患者 AFP 是正常的,仅靠 AFP 来筛查肝癌是不够的,存在漏诊风险,就可能错失郑先生那份 " 幸运 "。

当然,万一不幸中招也不必绝望," 癌症不是绝症,通过科学的治疗,跟慢性病一样,关键是患者要跟医生一起做好应对和管理。" 余吉仙总是这样鼓励患者和家属。

来源:钱江晚报 · 小时新闻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沈文礼

(编辑 高霞)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2ba4c49e780bf92c00263b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