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男孩王霄瀚
出生 9 个月时被诊断为重度耳聋
为让儿子接受与健全孩子一样的教育
母亲王常梅通过让其摸喉咙的方式
学语
△视频来源:阜阳新闻网
今年夏天
王霄瀚以超当地一本线 61 分的成绩
被石家庄铁道大学录取
这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更离不开为了他
坚持十八年的母亲
儿子 9 个月大时被确诊重度耳聋
母亲决定为孩子“创造活路”
母爱可以创造奇迹
这句话在王常梅母子身上
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2004 年,王常梅生下一个男孩
取名王霄瀚

△王常梅抱着儿子王霄瀚
然而,在小霄瀚 9 个月大的时候
王常梅发现
儿子对外界的声响没有一点反应
“我们抱着孩子去医院问
医生说是重度耳聋”
听不到外界的声音
也听不到自己的发音
就意味着失去说话的能力
为了让儿子康复
生活本就拮据的夫妇俩
四处借款,辗转多地求医
北京一位专家的话让她重燃希望:
只要精心陪护
聋哑儿童依然可以学会说话
甚至借助人工耳蜗
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
擦干眼泪,生活还得继续
王常梅开始接受现实
决心照顾好小霄瀚
“我们一起坚持
一定能给孩子创造个活路!”
王常梅对丈夫说

△王常梅
靠摸母亲喉咙学习发声
一个字练习上万遍
夫妻两人经过商量
丈夫继续在工地打工养家
王常梅则全身心投入孩子的教育
她按照专家教授的方法
让儿子摸她的喉咙
一边感受声带振动
一边学着口型模仿发声

△王常梅教儿子学习发声
她在墙上贴满了各种图片
每天对着图片教孩子发音
“一开始,孩子不知道张嘴
更不知道发声
我就一遍遍重复、引导
用糖果鼓励,想尽了办法”
直到有一天
小霄瀚口中发出含糊不清的“妈妈”
她怔了一下
继而紧紧搂住儿子,泪如雨下
△小学时的王霄瀚
对母子而言,一个字练习上万遍
已经习以为常
让王常梅庆幸的是
能在艰难时刻,遇到善良的人
“每个月有低保
如果不是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
真不敢相信能撑到今天”
2011 年,在亲戚和社会人士的帮助下
他们终于凑足钱
给孩子装上了人工耳蜗
渐渐长大的小霄瀚也很懂事
他用健全人的标准衡量自己
加倍努力学习
英语听力一度让他极不适应
他一遍遍用播放器慢速播放
再逐渐提高速度
凭借着超出同龄人的刻苦
他在校成绩名列前茅

△刚结束高考的王霄瀚
超出一本线 61 分,考入大学
“想早点报答父母,回馈社会”
今年高考
王霄瀚以超出一本线 61 分的成绩
考入石家庄铁道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
52 岁的王常梅失声痛哭
既是为孩子考入大学喜极而泣
更是为多年来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王霄瀚则拍着妈妈的肩膀
轻轻为她拭去眼泪

本月 18 日,王霄瀚和父亲来到大学
顺利完成新生报到手续
他告诉远在老家的母亲
自己已经很快适应
一切都好,请她放心
相比一路走来的不易
王霄瀚更愿意讲述母亲对他的爱
“我最感谢的就是妈妈
不是她的坚持
可能我一辈子都听不到声音
不会张口说话”
王霄瀚表示,会继续努力学习
用优异成绩回报父母
以及这些年给予自己关爱的人
“想快点工作,报答父母,回馈社会”
坚强的母亲、懂事的孩子
共同用爱和信念
书写了这个暖心故事
祝王霄瀚学有所成!
(编辑 吴嫣然)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29bef69e780bf92c0025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