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 4 月小米官宣造车后已经过去了一年半,到目前为止,除了几辆自动驾驶测试车,外界依然看不到任何小米汽车的模样。
不过,小米汽车的热度倒是一点都没有少。
9 月 15 日,雷军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一句 " 小米造车是被逼出来的决定 " 又登上了热搜。
巧合地是,近日也有消息称,蔚来将在明年发布第一款智能手机,并且将 " 追求高端路线 "。
手机厂商和汽车厂商 " 互相偷家 " 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前有华为、苹果,后有蔚来、吉利、特斯拉。不过就目前来说,大家依然还停留在 " 嘴炮 " 和规划阶段,真正进入各自市场 " 贴身肉搏 " 的画面还未出现。
无论是手机厂商造车,还是车企造手机,无外乎 " 生态 " 二字。
目前行业主流观点是电动汽车,尤其是搭载自动驾驶后的电动汽车将会是下一个移动计算场景,即 " 会跑的计算机 "。而与移动计算联系最紧密的自然是现代人形影不离的智能手机。
用手机控制电动汽车是两者互联重要的使用场景,包括手机远程控制汽车启动、监控汽车运行状态、与车内的车机等设备协同等等。目前最典型的例子是华为鸿蒙智能座舱与华为手机的协同。
总而言之,手机是进入汽车一个重要互联网入口,而在 " 流量为王 " 的数字时代,车企显然不希望自己的流量入口掌握在手机厂商手中,手机厂商也不乐于只做车企们的陪衬——掌握了上游流量的企业总是会不自觉往下游控制。
就像雷军说的," 此时此刻,风口就在智能电动汽车,智能电动汽车成了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的融合,如果你不干,你就落伍了 "。
不过,雷军的话也不一定就是真理。
毕竟手机厂商里更多的都没有造车,三星、荣耀、vivo 都明确表示不会造车,而车企里没有宣布造手机的就更多了,包括通用、大众、丰田等一众老牌车企至今未表示过对造手机的兴趣。
因此这里似乎有个奇怪的现象,想造车的手机厂商都是大厂,但想造手机的车企却都不是大车企,即便是目前风头最盛的特斯拉,销量也远不及其他老牌车企。
其中的原因除了老牌车企距离一线科技行业较远,对前沿科技感知不够,最可能的原因或许是手机和汽车的联动目前依然处于非常弱的阶段,那些美好的远程操控场景还停留在想象中。
用户会不会为了一台车而选择同品牌手机,或者为了一款手机而选择同品牌的汽车都还需市场检验。
另一方面,无论是造车还是造手机,开发成本和推广成本都相当高,手机厂商在冲击高端且手机市场下滑明显;车企们则在进行电动化转型,生怕下一个诺基亚。
因此,大部分手机厂商和车企都选择了观望,而不是像雷军一样 " 赌上自己所有的声誉 "。
因此," 互相偷家 " 只出现在了少数几家企业上,而没有成为整个市场的主流。
ZAKER 科技出品
文 / 刘凡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22ffcc8e9f097d5845f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