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翰,我懂你

见过走道上凭空把自己绊扑街的吗?

还不是小扑怡情,是扑得震撼热搜全家的那种——

张翰,我懂你

到飘写这篇文时,已跌至2.2了,很有望成为今年之最。

什么水平?

这么说吧,烂到位列仙班的《上海堡垒》,都有2.9。

在王鹤棣靠演"霸总吃瘪"登基顶流时,他的道明寺前辈(土味版),张翰

则在现实里吃瘪吃到消化不良。

凡所染指,无论电影剧综,都像对及格过敏似的。

有些连凑够一千观众开个分都无能。

张翰,我懂你

我算看明白了。

张翰此人,是有些内娱夏冬春的资质在身上的。

自认身份不凡,品位卓绝。

但最终总是落得"常在这里惹人笑话"的境地。

张翰,我懂你

《甄嬛传》

其实细想也有意思。

前些日子我还在文章里感慨,内娱"道明寺"们气运大不同。

有的真就一步步往上爬,哪怕是古生代顶流也成功回春。

张翰,我懂你

也有口碑一丈红,逢回归必血溅的。

按说,《流星雨》虽土,但国民度注定了这起点不算低。

张翰何至沦落于此?

夏冬春再粗浅,也不是一日养成的。

且让我们细细聊起——

总要从"年度怪谈",即他的新剧聊起。

豆瓣高评一语道破——

《东八区的先生们》其实是一部难得的纪实作品。

张翰,我懂你

凡我奋笔疾书骂过的,凡互联网连连不断声讨的性别雷区。

《东八区》踩得比过年放鞭炮还热闹。

就说剧中的时代兄弟花参加婚礼这一段。

张翰,我懂你

四位西装笔挺的伴郎,从直升机(?)上走下,再如夜店牛郎般一字排开,迎接他们的伴娘——

四位环肥燕瘦,婀娜多姿,娇艳动人的……外国女孩。

张翰,我懂你

一位中国新娘,咋还配上一个炸的国际伴娘?

理由是你能想到的最龌龊的那种——

"为国争光。"

张翰,我懂你

是,张编这出没有任何歧义。

人家就是理所当然物化女性,按人种切分三六九等。

外国的就是更有面儿一些,兄弟们拿下"进口货"就是为国争光!

妙,实在是妙。

更妙的还有。

当张编饰演的童语自己走错了房间,命运般地与女主同床共枕,又命运般地上演大喊误会的"你逃我追"戏码之后。

他对女主说:"咱能不能私了。"

女主爽快人:"可以,一千。"

童语啥反应呢?

他说:"原来你真是一个碰瓷的。"

张翰,我懂你

???

按暂停键。

呕吐。

……咱再继续。

到这,我感觉铺天盖地的负分差评里,张翰不能说是一点儿责任没有。

自开分以后,众吐槽博主齐发力,口径相当一致——

他演霸总腌入味了。

我猛摇头。

说童语这货是"霸总"?

简直是玷污这一称霸地摊文坛多年的经典形象。

霸总,绝不是像童语这样,一味地给自己身上叠满"天才少年""业界大拿""英俊帅气""富得流油"的buff,就能成立了的。

霸总惹人爱,先是那些与buff形成反差的人性弧光。

就拿张编曾演绎过平替版的人物,道明寺来说。

他打动杉菜和观众的,是他的白金卡,十万零花,或者巴黎铁塔吗?

张翰,我懂你

《流星花园》

……倒也是。

但比钱更迷人的,是他在富可敌国的设定下,始终是个无比真诚,简单到甚至有些愚钝的大男孩。

拿钱砸,对道明寺而言,其实就意味着"我有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爹吗?

挺爹的,不去问你想要什么,只一个劲用自以为的方式对你好。

霸总都爹。

爹味虽因自大而令人生厌,却也会因那颗"为你好"的心,而抵消一点恶臭感。且剧情行进到后段,霸总多会在交流、磨合中收敛自我,为爱人改变处事风格。

说到底,霸总是爹味,是自大,是大男子主义。

本性未必坏,也有改造余地,最重要是眼中有个"你"。

但张编笔下的童语不是。

他是自恋,是唯我独尊,是顾影自怜。

这种人,你敲不醒。

换个词,"普信"大概比"霸总"要更贴合童语。

这类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切以"我"为出发点,对他者的共情力为零。

他们的自我庞大到容不下一点儿他人,才能在自己上了别人的床后问出:

"你想碰我的瓷是不是?"

张翰,我懂你

你很高贵吗?

别人不告你猥亵都偷笑了。

因纯粹的工作冲突怀疑女主对他"有所图",这种惊悚剧情,后面数不胜数。

这句更堪称自恋巅峰——

我不喜欢别人在我面前喝红茶

张翰,我懂你

就好比,正常人不会因为被蛇咬过就理直气壮地不允许别人在他面前跳绳。

人究竟要多拿自己当回事,才能说出那么无理取闹的句子?

按这个标准,我还不喜欢你在我面前呼吸呢。

但定睛一看。

这剧的编剧……就是张翰本翰。

采访中,张翰数次强调:

《东八区的先生们》就是对他自己青春的致敬。

张翰,我懂你

澎湃《封面故事 张翰:破镜而立》

这十年磨一屎的神剧,突然解释得通了。

世上还有比一个人为自己著书立传自恋浓度更高的事吗?

张塘主的水仙程度,放眼整个内娱,都属实少见。

且不说他在恋综里诸如"我的初恋跟了我是她最大的幸福"这样的《翰语词典》。

张翰,我懂你

《心动的信号3》

单看他对《东八区》的自我感觉,都足够离谱。

在《南方周末》的采访里,该剧对标的是男版《欢乐颂》。

在《新快报》的采访里,该剧是他"四十一岁之前一定要做的事情。"

剧的内容是"疲惫却年轻的面孔,肆无忌惮的自由,可以无限挥霍的青春。"

张翰,我懂你

新快报《张翰:拍别人的故事,表达自己的人生》

不能说完全不符,至少我在剧中看出了"肆无忌惮的自由。"

张翰,我懂你
张翰,我懂你

这篇一定要让公司给我报工伤

澎湃里谈及的《东八区》更是有过之无不及,简直快成一座艺术丰碑——

"故事性上的呈现,是‘瓶颈’和‘突破’的全新立意;"

"职场的情节非常扎实;"

"经过无数次的读本会,包括跟专业工作者的探讨;"

"所有的台词都经过严格审核。"

张翰,我懂你

澎湃《封面故事 张翰:破镜而立》

而张总本人,在想起这部"有内容有意义"的作品时,甚至会在采访电话的那头,发出轻轻的笑意。

张翰,我懂你

澎湃《封面故事 张翰:破镜而立》

啊!他好爱他!

难怪他能那么自洽地在2.2分神剧的片头曲中,将自己的名字以72号加粗字体C位单独标出。

张翰,我懂你

他是真的沉浸,我是真的窒息

而更为窒息的是,在纵览张翰各路采访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非常致命的谬误:

有人说张翰与剧中霸总形象不符,认为他在现实中是位温暖体贴的儒雅绅士。

"论据"也不少。

包括但不限于——

在《亲爱的客栈》里面教导吴磊"不管女孩多大,你永远要把她当成小女孩。"

张翰,我懂你

在《心动的信号》里输出:"当女生说出她想要的时候,已经晚了。"

张翰,我懂你

现如今结合《东八区》里代表他本人青春调性的剧情,再听这两句话,温暖是假的,男凝味倒是满满。

张翰,我懂你

当然,还有些更有力的"论据"——

比如在《亲爱的客栈》里谈生意,他从客户角度出发提出让利,最终杀价成功。

张翰,我懂你

还给李兰迪和阚清子传授引导客人消费的经验。

你不能跟客人说包场,会把客人吓走的。

张翰,我懂你

这么看着,好像确实与水仙目中无人、共情力低下、万事只为自己的定位不太相符?

不不不,这些行为你只看到表层。

再深一层来看,是终极自恋者为了感动自己,故意上演的惠及他人。

目的就是要让你产生"这个人真的很为他人着想"的错觉,进而更倾心于他。

经典例子便是《花少》里张翰买水果。

一共七个人,明明是他自己主动只买六份水果,且在别人问他吃不吃时说不吃。

张翰,我懂你

却又在后采时,无数次强调自己没有吃到这个水果,一副心酸无奈的苦笑,几乎要落泪。

甚至埋怨记恨大家忽略了他。

张翰,我懂你

显然,他买的动机,就是出于自我感动,要大众倾心。

当大家对他主动牺牲的反馈没有达到他预期,便在后采里不断地自我怜惜,没吃到的那口水果成了天大的委屈。

说白了,他的一切行为动机都只是服务于自己,从没真正考虑过别人:

如果大众给出正反馈,则加深他的自我感动。

如果大众给出负反馈,则加深他的自我怜爱。

怎么都绕不开这个巨大的""字。

这也是为什么,纵然张翰在演绎霸总的路上遇到如此多嘲讽与负反馈,纵然彼时的《战狼2》硬汉形象曾给予过他那么好的转型机会。

他仍是转身回到了霸总的怀抱中去。

一边拿着"市场选择"这样的理由做负面评论的挡箭牌。

张翰,我懂你

人物《张翰:霸道总裁这东西不好演》

一边接着诸如《温暖的弦》《如若巴黎不快乐》这样既没市场,又没成长的角色。

张翰,我懂你

他从未打算过更改选择。

因为他从未真心觉得过自己的选择有任何问题。

承认吧,张翰。

你好爱你自己。

回到开头那个比喻,《甄嬛》里的夏冬春是怎么死的?

是因为自恋吗?

对,但也不全对。

细想宫中历来自恋者甚众。

华妃、叶澜依、祺贵人这些有点本事的就不必说了。

失心疯联盟的富察贵人、丽嫔也是那种到处显摆贵妇散粉的物质女孩。

张翰,我懂你

连小姐身子丫鬟命的浣碧,都能永远有些瞧不上在身上。

张翰,我懂你

《甄嬛传》

可这些人再不济,都不至于出场即暴毙。

夏冬春是死在自恋显摆上吗?

分明是死于爱显摆的同时又太废柴。

《东八区》的开分即扑街就是这么个一丈红式悲剧。

张翰从始至终觉着,他的青春暗含了某种普世的"大众体验"。

是一个时代的共振!

张翰,我懂你

嗯,一种包大仁想出书警醒世人的味儿就有了。

张翰,我懂你

《武林外传》

说实话,我反感的不是这种"我即众生"的心理。

这本是种很常规的艺术家姿态。

历来的佳作、经典作,也有不少是来源于这种自视甚高。

最直接的案例,京圈。

王朔、姜文、郑晓龙、冯小刚、马未都、赵宝刚、叶京……

这群老北京军区大院长起来的创作者,都是靠追忆"青春"起家的。

为啥呢?

因为也觉得自己当年牛啊。

明明头发都白了,但还得掰扯清楚谁在哪个大院,哪个大院又更牛掰。

四五十年前的事,仿佛嚼上一辈子也有味儿。

张翰,我懂你

《圆桌派》

王朔的《动物凶猛》最典型了。

他也是给大院子弟的青春立传,把自己的人生当碑来刻。

开头第一句就是这种姿态——

我羡慕那些来自乡村的人,在他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乡,尽管这故乡其实可能是个贫困凋敝毫无诗意的僻壤,但只要他们乐意,便可以尽情地遐想自己丢失殆尽的某些东西仍可靠地寄存在那个一无所知的故乡,从而自我原寡和自我慰藉。

用地图炮口吻讲,就是"老儿北儿京儿"反而羡慕"臭外地的"了。

咋说呢,旧京圈的自恋程度,不单相较张翰有过之无不及。

甚至都沾着溢于言表的人上人味、封建味。

这帮子顽主,才真叫把自己当回事。

张翰,我懂你

《可凡倾听》

可王朔写得好吗?

也是真不赖。

不单小说本人影响了一整代人。

由《动物凶猛》改编成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金马奖曾召集百位电影人评选史上最伟大华语电影,此片可是位列第十九名。

大院子弟的青春甚至能留名影史。

乍一眼瞧你以为是大蒜,但它真能开出水仙花。

《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场借旁白展开回忆——

炎炎夏日让人掩饰不住欲望,又晕眩迷茫。

张翰,我懂你

结尾则抛出一个笑话——

大院门口曾经的那个傻子,对着长大的主角们恶狠狠骂了一句"傻X"。

他们带着笑容驾车离去。

张翰,我懂你

除去这简洁的头尾。

电影剩余的两个多小时,不外乎就是晃荡、放纵、迷茫、犯错。

还有晃得人微醺的烈日。

张翰,我懂你

可这种朦胧中的骄傲、迷惘与欲望。

不正是对少年最鲜活的剪影?

在纵欲之余始终在场的孤独、无措。

更是任何人都不难共感的,一种深邃的跨时代情绪。

姜文曾谈过电影的文学性——

那是一种对人自身的认识。

张翰,我懂你

《晓说》

京圈固然是自恋的特权群体。

但特权和红利,也确实培养了他们远超同代人的眼界、洞察力与才华。

寥寥几笔直达人性,用自己的故事映照一个时代。

才华这东西,最是否定不了的。

当然,艺术这玩意儿永远可以说"见仁见智"。

但他们可是拍出《甄嬛传》,作品平均分9+的人啊。

张翰,我懂你

说白了。

不是京圈的青春更高贵,而是他们的头脑更高贵。

摆得起艺术家姿态,是因为他们就是艺术家。

须明白。

在这个世界,自恋向来无罪,却是要讲本钱的。

拽上天的叶澜依可不是盲目自我感觉良好,她对自己的能耐可都是心里有数的。

张翰,我懂你

拿京圈拽爷们这么一对比之后发现。

张翰其实挺可怜的。

作为一朵水仙,恐怕他也不能明白,自己这么有才华,咋就没人懂呢?

夏冬春式人格的可悲,就在于现眼不自知,努力全白瞎。

还总要受些自找的、不被世人所了解接纳的困苦。

张翰,我懂你

澎湃《封面故事 张翰:破镜而立》

但可笑可悲之余,夏冬春们也是可恨的。

毕竟他们心理素质不比常人。

能不假思索说出"我肯定是个好演员"这种,连影帝都不敢说的话。

张翰,我懂你

骨朵星番《专访张翰|人生就是稍息,立正,向前走》

由此可见,这点委屈难受也是无大碍的。

下一回,还能照样被自己感动得老泪纵横,为自己的青春再疯狂一次。

反正最终要被喂一嘴屎的,也不是他。

别看水仙长得像韭菜就不长心眼。

其一,水仙有毒。

其二,你猜真正的"韭菜"是谁?

张翰,我懂你
张翰,我懂你

好歹有点本本钱再自恋

↘↘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1dd27a8e9f09123c333100

版权声明:柳飘飘了吗 发表于 2022年9月12日 pm2:24。
转载请注明:张翰,我懂你 | 快导航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