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黄子华,今年已经 62 岁了。
我也是在和他聊完,靠在拥挤闭塞的公交车上被反复冲撞时,才忽然意识到这件事。
六十多岁的男人,活得像是三四十岁。

是的,因为《还是觉得你最好》,我们约了黄子华,聊他的新片,聊他的喜好,也聊他的计划,而我,则像个粉丝一样,不停被他逗笑。
但你知道,黄子华的 " 笑 ",从来不会只是 " 笑笑而已 "。
还记得三十二年前,黄子华在演艺圈摸爬滚打,一败涂地,于是他背水一战,做了个脱口秀专场,自揭疮疤,一战成名。
如今三十二年后,在香港风光无限的黄子华带着新片来到内地,豆瓣开分 8.0,上映第一天,在中秋档厮杀里还是吃亏。
" 过气?" 黄子华笑吟吟地说," 我准备好过气了,随时都 OK 的。"
" 大佬 "
和黄子华聊天是件开心的事,大抵是因为,你总会有一种在享受一对一专场的错觉。
他会分享他的 " 发现 ":
原来尿片要分 size 的哦,不是大只小只哦
他会分享他的喜好:
(我喜欢吃)炒菜心啊,没它我不行的
有时,还会说些你分不清是真是假的话:
我怕死啊现在都
怕一夜之间钱没了,世界大萧条啊打仗啊
可能某一日我都可以攻进社交媒体也说不定

手舞足蹈。
但一说到新片,他便会 " 正经 " 起来。
熟悉港圈的肉友应该知道,虽然黄子华在香港保有相当长时间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也在港剧中因 " 风趣、痞贱 " 的表演风格,留下诸如余乐天、莫作栋、麦提爽、香广男等经典荧幕角色(及社畜必备表情包)。

但说到电影。
却像是中了什么魔咒一般,口碑挑不出特别好的,票房嘛,几乎是逢拍必扑。
但这次新片似乎不同。
不但很可能是这个中秋档口碑最好的影片。
在它的豆瓣条目下,还有这样一条高赞评论如是写道——
黄子华电影生涯最高光之作

肉叔同意这个说法。
《还是觉得你最好》的故事很简单。
全片大部分情节发生在饭桌上。用四餐最平常的家宴,串起同一屋檐下三兄弟的情感纠葛。
让我们想起诸如《家有喜事》系列等港产家庭喜剧带来的观影体验——
笑得乐呵,却也笑中带泪,回味绵长。

但黄子华的角色却不简单。
他饰演的,是一个 " 心事重重 " 的 " 大佬 "。
他有两个兄弟。
二弟(张继聪 饰),有一天带回了一个女朋友,好巧不巧,正是大哥一直放不下的前女友(邓丽欣 饰)。
三弟(陈湛文 饰),一心想变卖父亲留下的旧屋,然后各自分家。
大哥怎么办呢?
正如中国人常说的," 父母在,家在;父母不在,姊妹便散了。"
为了把这家维持下去,大哥唯有不断让渡自己的需求。

仅仅如此?
显然不是。
正如黄子华所说:" 戏本身是一个喜剧,但是大佬在经历的是一个悲剧。"
他事业不如意,是个靠 " 抄袭 " 为生的摄影师。
他感情不如意,最爱的人离自己而去。
他还有一定的先天缺陷。
于是,他能把握住的只有这个家庭。
然而,弟弟们也将离自己而去 ……

当然,电影怎么发展,肉叔今天不剧透,只能推荐你去看,不过,电影里的一场戏,我们可以挑出来看一下——
那是黄子华为了维持家庭,一直满面笑容。
这时候冒牌女友(林明祯 饰)和他说了一段话,大哥第一次收起笑容,流下男儿泪。
在这间屋子里面
最拼命想要让每个人都快乐的人
才是那个最不快乐的吧

是的,很多时候,他的笑,是 " 不得不 "。
这个 " 不得不 ",让《还是觉得你最好》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港产喜剧。
也让那个风趣、痞贱的 " 黄子华 ",泛起更多感性的涟漪,和以往我们所熟悉的他的喜剧形象不同。
" 子华神 "
说回黄子华本人。
现在的黄子华喜欢夸人,而且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
在和肉叔聊起王菀之时,他明显地动作幅度加大了,连说了三次 " 天才 ":
王菀之是天才嘛
天才啊你明不明白
什么叫天才
异于正常啊
厉害到 ...... 她的喜剧节奏,她的音乐 ……

疯狂安利,停不下来。
但当话题转到自己身上时,他又恢复到你所习惯的谨慎。
我们聊起 " 子华神 " 这个称呼。
对于广东地区的人来说,会喜欢称黄子华为 " 子华神 ",表达一种喜欢,以及敬佩。
黄子华说,最早他也不习惯这样的叫法,他提起一个年纪相仿的同僚,那位同僚第一次当面叫他 " 子华哥 " 时,他直接震惊了:
我说," 干嘛啊你,你和我是同一年纪,用不用这样啊 ",但他叫久了慢慢慢慢好多年后习惯了,最初忽然间有人叫 " 子华神 ",(我)心想 " 你是不是有问题啊,你怎么会这样叫 ",现在搞得大家都这么叫了。
说完顿了一下,仿佛是觉得哪里不妥似的补了一句:
这么叫说明他都挺喜欢你,都挺开心的。
黄子华不能 " 封神 " 吗?
虽然听上去有些吹捧的嫌疑,但鉴于当今世界各种 " 王 " 或 " 神 ",肉叔也不觉得过分。
看家本事不说。
即便是作为演员,在电视剧方面,黄子华也不落人后。
不在于炸裂——
而是来自于一股松弛感。
这种松弛,让观众不自觉走进剧情,走进角色,并且相信他就是那个人。
最经典的,莫过于被称为打工人 " 圣经 " 的《男亲女爱》。
他所饰演的余乐天,好吃懒做,吊儿郎当,用毒舌女主毛小慧的话说就是 "cheap 精 "。
这样一个不求上进又猥琐随便的男人,换成别人已经被喷无数回了。
但黄子华的演绎,让这个角色被很多人所喜爱。
光是表现打工人的生无可恋,就能出一个演技大赏:
比如大半夜还被上司派去调查的不情愿,但一看到有人比自己惨,瞬间心理平衡,还很不厚道地笑了:
- 喂,收工啊?
- 开工啊
- 开工啊?
- 加班啊
- 那还算公平

最绝的还是这段,被老板刁难,熬夜做报告。
用最高亢的状态,正话反说,心里 mmp,脸上笑嘻嘻,让人疯狂共鸣。

黄子华演戏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演绎和台词是一体的。
典型代表——《My 盛 Lady》,这部戏也让他拿了当年 TVB 视帝的殊荣。
和 " 废柴 " 余乐天不同,这次他所饰演的香广男 level 高很多。
但也细腻更多。
就拿他和大哥吵架这场戏来说。
大哥花钱追嫩模,他本来义愤填膺劝大哥收手。

大哥眼见着说不过他,就拿广男的软肋当挡箭牌。
提起了广男的前女友,LAURA。
大哥一说出她的名字,广男瞬间变脸。
本来处于上风的他,突然语塞,无措地吞了吞口水,眼眶开始慢慢变红。

你看,就这些喜剧底色的角色里,被他的演绎分化出更细腻的一面。
他的戏之所以好看正是如此。
用可外化的喜剧性去包裹角色的内敛。
戏如其人。
他也一直用角色遮挡着真实的自己。
在和子华神的对话过程中得知,这是他有意为之。
他开玩笑说,以前演坏人出门会被人打的。
但我们都知道。
一定距离的疏离,对演员创造角色是有好处的——
他不只是某个深入人心的 " 坏人 " 或者 " 好人 "。
" 另类 "
是的,疏离感,这是和黄子华聊天最直接的感受。
他总是显得那么 " 彬彬有礼 ",每回答完一个问题,便紧紧闭上嘴巴,眼睛会直视着你,像是一种询问," 我说完了,这样可以吗?"
完全没有专场演出的那种 " 霸气 "。
真实的黄子华究竟是什么样的?他用了一个词:
另类。
我想我真的喜欢一些古古怪怪的东西
另类吗?或许不是。
肉叔觉得,是底层,他是在用外露的喜剧来承载底层的那份愤怒与悲凉。
就像《还是觉得你最好》里的大哥一样。
总是在笑。
让人看不出来他的受伤。

诚然,黄子华演过许多人们津津乐道的喜剧角色。
《精装难兄难弟》里的王晶卫。

《奸人坚》里的奸人坚。

但,他本人,却从不会那么乐观。
他热衷于饰演一些小人物,不断遭受命运的戏谑。
1993 年,他第一部独立编剧的电影上映,《人生得意衰尽欢》,也是插科打诨,但主角呢,一个个的各自心酸。
当年的票房成绩,5.1 万。
你没看错,是 5.1 万,不是 5.1 亿。

1994 年,他主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沙甸鱼杀人事件》。
一个在不确定大环境下毫无安全感、最终被恐惧逼疯的底层小人物,被他演绎得入木三分。
甚至让人难以分清演员和角色。
而票房呢?
可能比之前那一部好点,97 万。

随着名气越来越高,票房越来越好?
不。
2002 年,黄子华第一部执导的电影,《一蚊鸡保镖》。
豆瓣 6.9,不算高也不算低,但票房呢?
17 万。
黄子华后来说,那段时间他其实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赚快钱,蹭周星驰《少林足球》的 IP,拍一部功夫运动题材的电影。
名字都有了,《武当篮球》。

另一个是自己做导演,拍一部注定扑街的电影,《一蚊鸡保镖》。
黄子华选了后者。
果然,票房如片名。
这样的选择,使得黄子华拍电影,每拍一部,便扑一部。
但即便如此,他仍然热衷于那些看上去就不那么受欢迎的冷门题材。
94 年《三个相爱的少年》。
虽也是喜剧,却是同性题材。
想想那个年代,这该是多敢的尝试。

2002 年以溥仪为主角的电视剧《非常公民》。
这是黄子华本人最喜欢的角色,也是不少观众心目中最好的溥仪版本之一。
演溥仪最好的我只承认两个人
陈道明和黄子华
再加一个尊龙
为了演好溥仪,他吃减肥药减重 20 多斤,结果导致抑郁,最后演到精神崩溃。
我们从角色身上看到的软弱、无奈和悲凉,都是黄子华让渡自己的一部分换取而来。

仅仅是好戏吗?
其实是因为这些角色与我们理解的港式喜剧角色不同。
还是那两个词:愤怒与悲凉。
黄子华所说的 " 古怪 ",恰是因为深切地体会到了普通人的愤怒与悲凉。
1984 年,黄子华从加拿大念书毕业回香港。
好巧不巧,恰逢 TVB 无线训练班取消招生,于是他只好报名编剧训练班,开始了从旁向演员进击的漫漫长路。
过程相当艰难。
六年时间里,他在剧团打杂,在电台做 DJ,在电视台做编剧、助理编导,还参加司仪选拔比赛,前前后后做过代课老师、出入口经理等等和演戏不沾边的临时工作。
只为争取一个属于他的角色。

但始终难有转机。
最失意时,他在办公室一边影印文件一边禁不住落泪,心想 " 什么时候才轮到我?"

甚至,曾有过一丝轻生的念头。
这样的经历,以至于当年黄碧云给他写序,用的一个词是——惊心动魄的残酷。
但正是因此,他才能体会到打工者的 " 心酸 "。
才能怼起权威来一针见血。
也正是因此,即便当下,肉叔也会对下面这段话产生强烈的共鸣:
现在我的座右铭是什么呢?
输少当赢
不要搞错,不是输少少当是赢
是输剩少少
都当是赢
嗯。
撑下去,才能赢。
黄子华撑了下来。
2013 年,凭借《My 盛 Lady》,黄子华终于拿下视帝的奖座。

表面不 care,其实心里好开心
但回到开头那个话题。
黄子华过气了吗?
从 1984 年入行,到 2013 年拿奖,黄子华蛰伏了将近 30 年时间。
失望过甚至绝望过 。
但做演员的信念感却始终没有减弱。
即便是现在也是。
就在和肉叔对话前一天,他刚刚拍完另一部新片《毒舌大状》。
并正在进行舞台剧《最后礼物》50 场的演出。
" 过气 "?
这似乎不该是出现在黄子华字典里的词。

或许,个人的命数会有参差。
但时间很公平。
它总会带走喧嚣,淘出珍宝,对那些不服输不认命的人,递上应有的奖赏。
但前提是,要笑着面对。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那部《沙甸鱼杀人事件》来。
有段情节是黄子华运尸,阴差阳错,被卷进了一个正在抗议游行的队伍。
尸体面带微笑,于是有人问:
" 为什么这么惨,你妈(尸体)笑得还那么开心啊?"
黄子华回答:
" 因为,笑,才是最悲惨的抗议啊!"
我想,这大概就是黄子华。
以及我们为什么喜欢黄子华的原因吧。

本日打工人:王家卫生委员、假章刻制中心科长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1b5616b15ec0598b2ab35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