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丸屏幕
没有药丸
不知道从何时起,许多苹果的拥趸都开始认为苹果已经进入创新瓶颈期,年年更新的 iPhone 都像是在挤牙膏。
许多分析师同样也认为苹果正在把自身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未来的领域,像是近来大火的虚拟现实领域和造车。
几年过去,苹果的虚拟现实依旧虚无缥缈,造车也频繁换帅,前途不明。
诚然,近两年大热的 M 芯片给苹果挽回了一些创新颜面,全新的 MacBook 产品布局令人眼前一亮,让很多老用户喊出了苹果又重回电脑公司的往日荣光。
M2 MacBook Air
只是,芯片上的突飞猛进,并没能掩盖苹果产品在硬件、软件甚至交互上的萎靡。近两年 iOS、iPadOS、macOS 大版本的更新多在于细小功能和细节优化上,鲜有类似通用控制和前台调度功能的出现。
至于硬件层面,除了芯片,几乎都是在跬步前行,少了几分极致,多了几分妥协。
iPhone 14 依然是熟悉的刘海屏
尤其是屏幕,自 iPhone X 引入刘海屏之后,一直持续到 iPhone 14,同时,MacBook 的屏幕也加入了「刘海」行列,而刘海似乎也成为苹果产品的一则家族化设计元素。
在彼时的 iPhone 上,苹果更愿意选择接近纯黑色的壁纸来掩盖刘海的存在,新 MacBook Pro 亦然,把它藏在菜单栏里(在一些软件里还会遮挡菜单选项)。
遮遮掩掩的刘海,也成了对于苹果产品最大的「槽点」。
直到今早 iPhone 14 Pro 系列「灵动岛」设计的出现,苹果不再「遮掩」而是光明正大的面对了屏幕的缺陷,并用设计和交互的力量,将其变成了 iPhone 14 Pro 系列的一个亮点。
当这个创意出现的时候,你会觉得曾经的那个苹果又回来了,这感觉久违了。
「灵动岛」,软硬一体
灵动岛设计的精髓在于「灵」。
原本屏幕的打孔成为一个交互的中心,借助于 OLED 屏幕的纯黑特性,尽可能掩盖它本身并非是发光屏幕的一部分。
息屏显示也终于出现在 iPhone 14 Pro 系列上
配合 App 的适配,让 iPhone 14 Pro 系列的屏幕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化成了「全面屏」。
为了实现灵动岛的最终效果,动用了相当多的资源,也付出了软件和硬件团队相当的努力。
「灵动岛」不亚于对 iOS 原本通知、交互、卡片、弹窗等一系列交互规范的解构再重做,同时就如同「刘海屏」首次出现时,需要 App 开发者对全新交互逻辑、卡片行为、动画等重新适配。
iOS 背后团队也需要给予开发者预留足够多的接口,才能彻底发挥出「灵动岛」区域势能。
目前来说,在发布会演示中,「灵动岛」暂时只适配了苹果自带的 App 以及 Lyft 应用,并且也支持一些 iOS 基础的功能演示,像是摄像头调用、FaceID 认证等。
另外,对于多任务的显示,灵动岛也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演示,此时,任务栏的电池、信号等元素也会随之隐藏和活动,灵动岛交互区域的灵活度相当高。
看来 iOS 软件团队已经着力开发许久,似乎 iPadOS 系统延期也与「灵动岛」的倾力开发有点关联。
记得在 iPhone 14 发布之前,就有消息称 iPhone 可能会引入一个副屏来显示一些状态信息,而 iPhone 14 Pro 系列上的「灵动岛」何尝不是副屏的另一种形态,只不过这个创意要远远领先于 1+1 式的双屏配备。
上:iPhone 12 Pro Max 的 FaceID 模组,下:iPhone 13 Pro Max 的 FaceID 模组。图片来自:iFixit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14 Pro 系列中的 3D 结构光组件所占的屏幕空间减少了 33%,因此 iPhone 14 Pro 才会去选择开孔更小的定制 OLED 屏幕。
从 iPhone 12 到 iPhone 13,苹果精简了屏幕上的一个开孔,将「泛光照明器」与点阵投影结合在一起,并把听筒上移,从而缩小了 20% 的体积。
屏幕下方其实藏了一个接近传感器
而在 iPhone 14 Pro 系列中,苹果再一次优化 3D 结构光的体积和结构,将原本在刘海区域的接近传感器藏在屏幕后方,打孔区域仅限前置摄像头、泛光照明器以及点阵投影仪。
其真正的形态就是此前曝光的叹号屏幕,只不过苹果利用了软件将其调整成一个药丸的区域,并附以「灵动岛」这一特殊的交互形态。
iPhone 14 Pro 系列真机 图片来自:The Verge
从「灵动岛」软件创意的出现,到 FaceID 组件,以及定制屏幕等硬件层面,再到 App 交互方式、卡片呈现形式、权限通知显示等等,这一过程不亚于以 M 芯片为基本重新创造 MacBook。
硬件与软件一同作用形成一个近年 iPhone 上令人赞叹的交互功能,这软硬一体目前也只有苹果一家公司能够完美的执行并呈现出来。
熟悉的苹果式革新
iPhone 上「刘海屏」的出现,其实是最合理的一个选择。
面对全面屏的潮流,去除实体 HOME 按键势在必行,3D 结构光的 FaceID 在安全性上要更胜于 TouchID,且也要成熟于当时的屏下指纹方案。
但彼时,iOS 并没有为刘海而单独设计交互方式,甚至苹果也没有对第三方 App 开放权限和接口增加刘海部分的交互方式。
刘海区域就是 iPhone 屏幕实打实的一个硬件缺陷。直到 5 年后,iPhone 14 Pro 上的「灵动岛」交互方式。
它可以算是 iPhone 在真正全面屏之路上,屏幕缺口 2.0 的本版本,如同 1.0 的刘海一般,应该会作为家族化语言成为接下来几年 iPhone 的标配。
iPhone 14 Pro Max 真机 图片来自:techradar
从 1.0 跃升到 2.0,也从简单的硬件配置,转变成软硬一体,带来了一个苹果式的交互新方式,甚至可以说是苹果注重人机交互体验的一次回归。
它也是苹果对多年软件创新不足的一次反击,且反击的还很漂亮。
图片来自:New York Times
在 iPod 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之后,Steve Jobs 在许多场合总是强调,iPod 的成功并不是搭载了先进的硬盘或者新型芯片,而是用户体验。
就如同当下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的屏下摄像头技术一般,它的确有着超前的技术成就,但并不易用,且也会给用户带来相当的不便。
苹果少见的把打孔屏完全展现出来,此前多是用深色壁纸来掩盖
苹果产品之所以会与众不同是因为在内部设计过程中,重点是放在如何发挥硬件与软件结合后的优势,而不是一味的在硬件技术上大做文章,很容易将产品变得复杂。
「苹果的核心优势在于如何把复杂的高科技为普罗大众所理解」,换句话说也就是消除复杂硬件上参数、数据之后,能带来哪些用户体验。
iPod 使人们轻松装下了千百首歌曲,iPhone 的多点触控让人们凭借直觉操控电子产品,而 M 系芯片让人们不再担心续航,而「灵动岛」则让人们暂时忘记了屏幕上的那个不完美的「缺口」。
就如同 Jobs 所言,苹果产品让你记住的不是它有多强大的硬件性能,多超前的硬件规格,而是让普通人直接体会到科技进步给自己生活带来了多大的便利。
从刘海到「灵动岛」,从无接触式的解锁体验,到全方位的沉浸式新交互,硬件进步,软件交互创新,引发的人机交互创新,这就是我们最熟悉的苹果式革新。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19f7ab8e9f096fca296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