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如今的七夕档,已成烂片的温室。
情侣想去观摩甜甜的爱情?看完可能直接分手。
单身狗想去感受一下美好的爱情?分分钟被重伤。
受害者阅片无数的老哥毒 Sir,找到了一部号称能看一辈子的爱情片。
国产爱情烂片,学着点吧。
下面把场子交给老哥。
我是毒 Sir 出场分界线
你准备好 " 渡劫 " 了吗?
别误会,我还是在说电影。
情人节看场电影,曾是年轻人最浪漫的仪式感。
现在情侣们手牵手走进电影院会遇到什么?
如果你没提前做好功课,在被不知所云的超长片名吸引,被矫情的金句和浮夸的哭闹轰炸两小时后,还能保持甜蜜如初。
那叫一个劫后余生。
△ 小半年前的热搜第一,历历在目
我并非说国产爱情全是烂片。
只是爱情,在当下显得越来越不重要。
它可以是一种包装,一种期盼,一种偶尔被消费和挑逗的情绪,唯独很少以纯粹的 " 爱 " 的形式出现。
七夕这天。
我的愿望不是什么天下情人终成眷属。
很简单——
看看爱。
聊聊爱。
找回爱。
梁祝
徐克导演。
被影迷称为" 可以看一辈子的电影 "。
爱情经典这么多,我为什么选中它?
高分自然是门槛——
豆瓣收录的电影中,它好于 92% 爱情片。
更难得的是,当现在烂片们扭扭捏捏,争相为陈腐的狗血故事再包上又长又臭的裹脚布时。
徐老怪可谓轰烈。
《梁祝》是彻底的颠覆。
它背刺的不仅仅是 " 中国民间第一爱情 IP"。
更是对爱情仍抱有一丝侥幸的,所有人。
01
颠覆之一:二世悲剧
严格来说,《梁祝》讲述的不是众所周知的梁祝悲剧。
而是关于这种悲剧的再次上演。
再次?
没错。
第一次的发生不是由梁祝完成。
而是他们的长辈——祝英台的母亲,单英婷(吴家丽 饰)。
当年,单英婷女扮男装上山求学,遇到心上人,二人两情相悦,决意厮守终生。
只是结果两人并没能比翼双飞。
更像是 " 梁祝 " 的某种现实版——
单英婷嫁入官宦之家,成为一家之母,事无巨细威严冷酷;当时的少年也早已遁入空门不问世事,退避门外冷眼旁观,法号 " 若虚 "(孙兴 饰)。
几十年后,当祝母的女儿祝英台(杨采妮 饰)遇到梁山伯(吴奇隆 饰)。
悲剧重演。
甚至连开场都一模一样。
祝英台被家里送上书院,祝母修书一封给书院夫人,也是她当年的老师,希望能收留并照顾着女扮男装的女儿。
祝英台稀里糊涂出发了。
离开家门那一刻,世界豁然开朗,她咧嘴笑着望向天空,压根没意识到。
往后的人生这般自由,也这般不由人。
书院里,梁山伯与祝英台日久生情,但碍于性别和身份,并未袒露。
直到那次黄昏。
不知情为何物的梁山伯,倾出一曲 " 发自心肝脾肺肾 " 的《梁祝》,如顿悟般彻底明了内心奇怪懵懂的名为爱的知觉。
此刻,祝英台觉醒而沉默,她知晓了这份互认的爱,满怀期待,心头却有重重忧虑。
大雨滂沱,二人最终交付彼此,约定相守。
接下来的走向,读者都知道了。
在父母的逼迫下,祝英台嫁给别人,梁山伯病亡,生前未能同衾的两个人,死后同穴,双双化蝶,相互流连 ……
从初见时的自由单纯,到明确心意的雀跃羞涩、浓情蜜意,再到最后的忧思重重,身不由己。
悲剧,第二次上演,并完成升级。
这回。
不是有情人难厮守的遗憾。
而是以死殉情的绝望,和信念希望的全面轰塌。
02
颠覆二:红白决战
为什么悲剧会重复发生?
我猜这不只是观众的疑问。
也是徐克想探讨的主题。
表面上看,似乎归咎于祝母——
作为母亲,那是她当年走过的路,咽下的苦,绝不希望女儿重蹈覆辙。
事实上,她也确实是二人最大阻碍。
梁山伯前来提亲,祝母为难他:
大人这么年轻
又何必太执着呢?
如果你连我都不习惯
将来又怎么受得了
我们家族这么多人的白眼呢?
两人私奔前一晚,祝英台和父母摊牌,祝母大怒。
先把祝英台关进屋子派人把守,又将陪读的仆人长贵大打三十棒,责罚他没有尽到职责,让英台变 " 坏 ",最后还让家仆以捉贼的名义将梁山伯痛打成伤 ……
最后,她甚至逼梁山伯写下绝情书,直接促使他吐血而亡。
可以说是她直接推动了悲剧发生。
但。
如我所说,这是最表层的原因。
影片有这样一段情节:
祝母要求梁山伯写绝情信,山伯拒绝。
祝母直接开骂:
你以为愤怒就可以改变跟英台的命运?
你以为很不满胡人
就会忍让南边的汉人?
要怨就怨你们生错了地方
生在这个我们汉室没落的时候
人人都这么虚伪、迂腐和势利
要怨就怨你们太多想法
年少无知到了以为你们不喜欢
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
以为靠你们两个
就可以改变这个时代
一语道出幕后作祟的真正黑手——
时代。
更准确的是,无力改变的时代。
西晋末年衣冠南渡,世族倾颓,颇重阀阅。权贵以门第区分,相互拉拢排挤。大族以婚姻为筹码,攀附结交,明争暗斗。
纵然梁山伯功名在身,也只是个小小县令,怎么配得上出身三品的祝英台?而贵为三品的祝家,还是得牺牲女儿,拉拢逢迎势力更大的马家。
以门第为准绳,不仅将人划出三六九等,贵贱之分。
甚至追求爱情的机会和权利,也因此有了配与不配之分。
更可怕的。
它以席卷一切不可阻挡之姿。
吞噬所有自认坚定的异己和反对者,并借助后者的力量制造一场又一场悲剧,于人间循环而无法遏制。
祝母,不过是推至前台被同化驯服的喉舌工具。
她也曾坚定地站在对立面——英台说出 " 我不嫁 " 的那刻,她皱眉,明显有担忧焦灼,和惋惜。
她难道就没怨过,愤怒过,反抗过?
有。
只是失败了,认命了,麻木了。
最终面对下一代,她也成了被卷走的大多数,在时代的洪流中悄无声息。
若虚和尚曾经去祝府为两个年轻人求一条生路。
他用池塘里的锦鲤做比喻,对祝母说:
" 你应该放生。"
因为这些锦鲤 " 天赋人权 ",来自山川湖海,世上本就不该有园林池塘成为华丽的樊笼。
祝母的回答不无道理:
放他们出去外面环境恶劣适应不了
它们会死的
你说的潇洒!
你能放下就不会出家当和尚!
你跟我又有什么本质差别呢——
我嫁入豪门,成为众人瞩目的贵妇人;你遁入空门,成为被供奉,帮闲的贵族附庸。
祝母认为自己有幸看透世间真相,也坚信为自己的女儿选择了万全的求生之道。
那么,到底有没有第三种选择?
这才是徐克真正老辣的地方。
如果只是展现一段封建时代的爱情悲剧,他完全没有必要重演两次 " 梁祝 "。
正是因为多数翻拍只聚焦于渲染刻画悲剧。
而徐克,更想展现与悲剧顽抗的血肉模糊。
于是。
他为这个故事涂上一抹只属于自己的色彩。
白与红。
片中的魏晋,贵族男子追求阴柔美,争相涂脂抹粉,一种莫名其妙的膏脂一层又一层地涂抹到他们的脸上。
底层煞白,两颊泛红,犹如鬼魅。
这种膏脂上脸之后,就不能七情上面,一旦大笑或者生气,就会发生皲裂,这也是诡异的设定。
仿佛膏脂包裹的没有真人。
徒留一群利欲熏心,丧失人情味的活死人。
当然,祝父逼女儿嫁给马家公子马文才(徐克压根儿就不需要他出场),也要求她涂上越来越厚的膏脂,将鲜活的女人身和女儿心都打入移动的白棺木。
当祝英台的婚轿逐渐逼近梁山伯的坟冢,她哭出来的只能是艳红色的血泪,如涓流般冲开膏脂。
她所剩的,最有力量的也只能是自己的血肉之躯了。
徐克用红色的牺牲去冲击白色的禁锢,也是他在这部古装传奇剧里能够达到最有想象力的青春祭。
是的。
徐克眼里,这不完全是一段爱情故事。
这是一场战争。
03
颠覆三:女侠祝英台
这是徐克的本事,也是他的执念,再经典的 IP 到了他手里都能翻腾出奇情。
先截几个印象深刻的镜头:
若虚和尚,本是被凡尘伤过退避门外的出家人——此刻端坐在这黄风呼啸枯叶飞扬的庙门前,不更像一位路见不平蓄力出手的大侠?
英台 " 哭坟 ",天色大变,恍惚间仿佛置身《新龙门客栈》里的苍茫大漠——原本凄婉哀怨的小情,竟生出天灾浩劫的悲怆气势,散发出震慑苍穹摧天崩地的巨大力量。
" 侠 " 气。
是气随人动。
将儿女私情的拍出天地同悲,万物呜咽的大气苍凉。
再往里,是爱憎分明、不容置喙的江湖世界。
电影前半段纯爱正萌芽。
于是导演极尽所能,为我们创造一个充满东方古典哲学意味的梦幻世界:水潺潺竹林丰茂,山林掩映的书院,落英缤纷的琴台,长须老者抚琴谈经,白衣书生摇头诵读。
绿、白、粉交替出现。
俨然一片生人勿扰的桃花源。
接着夜读的互相试探,又纯又欲,再到戏文里的十八相送,徐克大胆地让一尊山洞的观音菩萨见证两人情难自禁,在大雨泥泞里初尝禁果 ……
至此,青春片差不多看爽了。
立刻急刹,调转车头——
电影后半段,阴晦诡异。
昏暗的环境、如百鬼夜行的步子、半明半暗人鬼难辨的光影 ……
黑、白、黄取代鲜亮成为主色调,配乐也急躁紧张起来——爱情掉入世俗的泥淖,美好正被吞噬,生机正一点点消耗。
直到最后人彻底成鬼,喜服变素缟,喜事成阴婚。
"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
用对立鲜明的颜色,和循意游走的画面设置。
放大美好,贬低丑恶,来表达喜恶。
干脆凌厉,直白了当。
片中还有一处改编值得细品。
" 假小子祝英台 "。
原著中祝英台是标准的大家闺秀,去书院也是主动要求。
而影片一开始,祝英台就以异类形象出现——顽皮叛逆,单纯灵动,甚至有点不学无术,连去书院都变成被强制的。
多数人会忽视这个改动。
但我认为,就是这一看似细微的变动,最终促成《梁祝》完成了悲剧的彻底性。
最明显的一段。
电影结尾,祝母囚禁女儿,英台拜托丫鬟给来求情的梁山伯带话,小姐让你 " 放心 "。
梁山伯说,我当然放心。
" 你放心 " 本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经典承诺,在这里却完成 " 性转 ",由魏晋时期的女子说出来,某程度上能看出徐克一贯的叙事倾向:在女性角色里寄托更多超出规则的情义。
后来,祝英台抱着必死之心出现在父亲面前。
她不再是那个混不吝的学渣。
气定神闲,落落大方地提笔写下《诗经 · 陈风》中的《月出》,父亲大悦,以为交付给马家的是一个合格体面的儿媳妇。
殊不知从观众的视角里已经看出,此时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此时的祝英台,是决一死战的女侠。
我没有夸张。
整部电影最高潮,结尾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痛哭,以死相许。
徐克甚至将这一幕当成战争片来拍:
千军万马踏过之后。
只剩伤员在废墟中 " 匍匐 ",新娘的凤冠如 " 折戟 ",沉入黄沙。
那么,这一仗打的是谁?
电影其实一直在悄悄渲染这个 " 反派 "。
四四方方、秩序森严的院落和家族、相互倾轧的官场、始终不露面却像乌云一样无处不在的马家、象征牢笼和规矩束缚的绳子、隐喻世俗欲望压迫的怪异妆容 ……
至此我们终于看清了徐克的反叛。
对于 " 梁祝 " 传说。
《梁祝》并没有讲述一对佳偶如何被拆散。
它讲的,是一个生来就鲜活,不被拘束的个体,如何一步步被封建礼教规训、打压、直至活埋。
对于爱情。
爱情真正的反面(悲剧性)是什么?
不是不爱,不是矫饰的伤感。
而是每个人,每个时代的不自由。
对。
这不是传说。
你我皆 " 梁祝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今日打工人:艺谋不 emo
还没看爽?来瞅瞅这几篇呗:
被骂累了的马思纯,决定变坏
谢娜演鬼片?我真的谢
砸了 11 亿,造神 30 年还是失败了
尺度香港第一,我敢说今日最佳
成人爱情,汤唯欲出新高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ca0c6b15ec024282adf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