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频上热搜。
内容却一次比一次离谱。
经济。
「建议农民在城中买房住,开车过去种地」
「建议开私家车拉活,将闲置房屋出租来解决低收入问题」

就业。
「可以给 00 后增加工作强度」
「年轻人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可以先去结婚生子」

婚恋。
「建议对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进行适当性惩罚」
「每一代 20 岁的女孩嫁给 40 岁的男人来达成曲线买房」

每一条建议,都精准地踩在雷点之上。
其中不乏自相矛盾的结论。
排列在热搜上滑稽非常。
专家似乎已经深谙如何用一句话成功激怒大众。
继而逼出了一条网友心声:
#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

不知何时起,专家早已脱离本义变成砖家。
仿佛成了只会给网友添堵的跳梁小丑。
然而即便频繁被骂,专家建议仍然层出不穷。
这背后的原因,或许我们可以试着聊一聊。
起初,我们说起「专家」一词,通常带着敬意。
他们多是深耕某一学术领域的研究者,或精通某项技艺的佼佼者。
不断突破创新,造福国民。
用「国士」来形容也不为过。
其国民度与专业度,以及所作贡献,早已无须赘述。

纪录片《钟南山》
再如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院士。
倾尽一生,为中国人实现「禾下乘凉」的美梦。

访谈节目《鲁豫有约》
又或凭借成功提取青蒿素,斩获诺贝尔奖的医药学专家。
同时也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屠呦呦。

单元剧《勋章》
但不知何时,「专家」的严肃意义被消解,含金量也直线下滑。
成了许多影视剧中备受调侃的角色。
就像电影《一出好戏》里的史教授。
他原本是出名的天文学家。
在接受采访时,信誓旦旦地否认了陨石撞击地球的可能性。
但与主角团因巨浪流落荒岛时,又随口改了说法。

全无实证,只靠猜想,并无真才实学。
一通言论闹得人心惶惶,被众人指着鼻子骂。

后来为了食物,史教授更是备受折辱。
他早已无所谓什么专家身份,成了一味苟活的笑话。


在电影《少年班》中。
各类专家又成了主角团吊打的对象。
他们无法理解少年天才们的脑回路。
僵化腐朽,臣服在新生力量脚下。

另外一些「养生专家」「专家圣手」。
四处游荡,坑蒙拐骗。
早已与「神棍」无异。
《乡村爱情故事》中有一集,谢广坤听力受损。
刘能就带一位郭专家给其治疗耳疾。

郭专家建议将谢广坤捆上倒吊,以打通耳脉。
过程荒谬,场面滑稽,众人啼笑皆非。


不难发现,专家早已被污名化。
而想要追溯「专家」变「砖家」的原因,也并不难。
许多专家本身,只喜欢空筑理论。
纸上谈兵振振有词,却忽略了活生生的人。
就像建议农民在城中买房,开车回家种地的专家。
虽事后出面解释,此车指的不是奔驰宝马,而是农用车。
却显然还是脱离实际,并不被网友买账。

《隐入尘烟》中老四和贵英看房的片段,也被拿来给予这一建议无声的回击。
媒体驾着摄影机,期待从老四口中听到对新房的激动之情。
然而对他来说,家里的牲畜才是更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另一条专家建议,也难掩其傲慢。
某专家提醒灵活就业者,解决低收入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开私家车拉活,或者出租闲置房屋。

但却忽略了,很多灵活就业人员本身就无房无车。
我国 2 亿灵活就业者当中,超过一半从事的都是外卖员、快递员、保安、保洁等类型的零工。(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人瑞人才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
受限于年龄、学历等因素,而被迫「灵活就业」。
这四个字背后承载了太多无助与无奈。
专家建议前,显然并未正视与深究问题人群的处境。
才会有何不食肉糜式的误读。

相似的,白岩松之前也曾因一则视频被群嘲。
本意是勉励年轻人不可放弃奋斗之心。
话语间却摆尽过来人姿态,将苦难视为理所当然。
把多数人的终极梦想变成了反讽与质问。
由此才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反感。

就像电影《顽主》中的德育教授赵专家。
他不满意自己的个人生活,称之为悲剧。
他自己想要逃离,却要求年轻人享受痛苦。

赵教授将不痛苦的生活视为可耻的,不痛苦的年轻人则是无可救药的。
所有人都要在痛苦中沉沦才是深刻的。
专家们耽于理论,轻视现实,矮化年轻人。
给出的建议自然也不被待见。

除此之外,一些专家已经利欲熏心,丢了底线。
电影《决战刹马镇》中。
一众鉴宝专家就为了一己私利蒙骗鉴宝人。
刻意撒谎拉低古董价值。

背后却早已串通团伙布好骗局。
等不明真相的群众上钩。

《我不是药神》中的药贩张长林。
多年与病人与药品打交道,某种意义上确实算半个疾病专家。
如此才能熟知门路与患者焦灼的心理。
成功伪装称张院士卖假药牟取暴利。

而专家本身整体素质的堪忧,也只能算名声倒塌的原因之一。
对于猎奇专家建议的打造,媒体也难辞其咎。
就如电影《搜索》中。
叶蓝秋公交车上拒绝让座事件发酵之后。
电视台请来两位社会学专家在节目上进行分析讨论。
事件本身其实颇具讨论价值。
但专家们却被要求观点要更加犀利,「一定不要一团和气」。


各种字眼也随即被用来煽风点火,导致讨论方向逐渐走偏。
公众的情绪被利用,虽然关注度暴增。
却也引来各种早已脱离事件本身的泛化攻击。
成了压垮叶蓝秋致其死亡的千万片雪花。

现实中,也曾有媒体为博流量,扭曲甚至杜撰专家建议。
几经辟谣也难掩其恶劣初衷。


同时,专家本身的身份界限也被模糊。
无人深究发言者的学术能力,甚至并不在乎其人哪位。
只要冠上「专家」二字,仿佛其言论就被赋予了权威性。
就像「专家建议 30 岁未经济独立女性尽早回老家」这条热搜。

发言者的研究领域是中外比较政治、中亚地区政治、公共管理。
谈论女性婚恋话题,并不具有专家的专业度,只能代表个人观点。
强行贴上「专家建议」的标签,只是被用来挑动对立情绪,骗取更多讨论声。

专家建议一边频繁被骂,一边不断花样翻出地登上热搜。
俨然已经成了「黑红」流量密码。
究其原因,正是在于每一条专家建议背后,都紧扣着当代人的焦虑。
婚恋、就业、养老、甚至衣食住行。
桩桩件件都与你我息息相关。
就像电影《贩卖疑惑的商人》中。
就抽烟能否致癌问题开展过各种形式的专家讨论。
与切身健康相关的问题每次都能收获大量关注。

但利益驱动下的讨论并不能带来明朗的答案。
就像如今批量的建议和污名化的专家不仅解决不了公众焦虑。
反而会带来更多问题。
其实,每一个反直觉的专家建议背后。
或许就藏着真正具有启发性的学术内容。
但如此频繁被利用,只能带来情绪化与娱乐化的回馈。
势必会让一次次严肃讨论的可能性就此流产。
就像电影《不要抬头》里。
天文学家发现行星即将撞击地球的人类毁灭性事件。
求助媒体却不被正视,还被歪曲成了娱乐事件。
甚至本有可能利用科技奋力一搏的人类生存之战,也最终在一次次荒谬的抖机灵中,变成了彻底无法换回的灾难。

不仅如此,真正的学者与良心专家,也会被刻板印象波及。
在试图做真正建设性的建议与科普时。
承受额外的舆论压力与鄙夷。

而当我们把「专家建议」与其他社会热点放在一起时。
不难发现,它们都指向了这个时代的症结——
情绪价值正在成为唯一的「价值」。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社会各界就已经开始批评砖家的发言。
相关的讨论还会形成掷地有声的文章,在主流媒体上刊出。



2010 年,「养生专家」张悟本被媒体质疑学历造假。
记者、学者、大众,掀起了现象级的「打假」活动。
迫使张悟本召开了发布会回应质疑。
最终揭开了其伪专家的真面目,也重挫了此类伪科学养生节目。
如此一来,争议不止于争议,而是真正促成了改变。

反观当下。
每一则被骂上热搜的专家建议,后续都大体相同。
全网炮轰,媒体下场,群情激奋。
网友有了新梗,媒体也蹭到了流量。
但有价值的讨论寥寥无几。
短暂沸腾又归于平静,什么都没剩下。

公众情绪被用以利益化之后,也让事情逐渐变味。
就像前不久,某平台上一则「小阿姨」的故事引发热烈讨论。
当事人博主称,时隔多年再次偶遇了童年时陪伴自己的保姆阿姨。
博主刚为人母,正享受喜悦与家庭的温馨。
而阿姨的丈夫女儿却已相继死去。
往日时光历历在目,博主决定高薪请阿姨再回到自己身边,照顾刚出生的女儿。
如此动人的女性互助,感动了无数网友。
让帖子得到了广泛传播。

谁料,反转来了。
该帖被证实是写手刻意杜撰。
一时间,所有的真情实感都降级成了流量密码。

网友瞠目结舌,五味杂陈。
似乎再难去轻易相信所谓美好的故事。
其实,情绪并非没有价值,也并非只有商业化的价值。
就像唐山打人事件激起的民愤,也督促着相关事件的调查。
又或是像《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这样的现象级视频所带来的大众感动。
也唤起了公众对于农村残疾群体的关注,和更多细节的追问。
但当公众情绪成了流量密码,被有心人当成敛财工具后,大家只会越来越麻木。
诚如余秀华评二舅现象时所说的那样:
「那些被感动哭了的人,不是他们的心有多细腻,柔软,而是他们的心过于粗糙。」
粗糙到被表象牵引着情绪。
再无力追求背后真实的回声。
专家建议之争,势必会再次上演。
但当大众的愤怒被拨弄至疲惫时。
狼来了的故事离我们还能有多远呢。

全文完。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0f827d8e9f0919276097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