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发布酷睿 12 的时候,也捎带手正式的把 PCIe5.0 带到了 PC 上。然而这一高速的接口,目前还比较尴尬,那就是设备极少,包括现在都主流显卡,还都是 PCIe4.0 的 …… 最有希望率先大规模应用的 NVme 固态硬盘也迟迟没有太多声音,好在现在终于有了产品。
PCIe5.0 的固态已有
在今年的 CES 上,三星就官宣了一个容量高达 8T 的 PCIe5.0 的固态硬盘。不过这款业内的急先锋产品,却并不是家用,高昂的价格和特殊的接口决定了它只会应用在高端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上面。它的性能是读取 13000MBPS、写入 6500MBPS,随机性能 2500K iops,可以说和现在的 SSD 比基本都接近翻倍了。

我们目前能买到的高速固态硬盘,还都是 PCIe4.0 的产品,目前市面上的高级产品,普遍都特征是读取大约 7000MBPS,写入 5000MBPS 以上,随机读写 1000Kiops。理论上,PCIe5.0 的固态还要性能提升,但民用的产品应该比服务器用的有点差别。
关于固态硬盘的困惑
现在 M.2 的接口其实不多。比如不少主板,其实只有一个,这就决定了很多人买了固态硬盘,普遍是做 " 系统盘 " 使用,导致现在 512GB-1TB 的产品更受欢迎,PCIe4.0 2T 的最近才便宜了一些,一千多元还算接受范围内,但高端产品,比如三星的 980Pro 或是西部数据的 SN850 常年都还在 2000 元以上的价位。

但前不久的新闻显示,NAND 的制造工艺又有了进步,可以达到 232 层,也就是说单颗粒的容量可以更大,现在固态普遍 2T 封顶的容量实在让人比较遗憾,而走 PCIe 插槽的大容量产品价格也感人,即便是 DIY,接口卡都不便宜。

但我们似乎能看到一些端倪,那就是现在高速固态的困境。比如给 PS5 扩容的产品,无论是三星还是西部数据,普遍都自带一个散热马甲 …… 或许 PS5 的散热真的不如 PC 吧。海盗船的 PCIe5.0 SSD 自带马甲,或许也昭示了这一代产品应该都自带散热。层数越多温度越高,似乎没有太好的办法避免。PC 和 PS5 这种空间很大的产品其实还好,笔记本和游戏本则不同,尤其是长续航的办公产品,本来整个系统也就 65W 的功率足矣,PCIe5.0 或许整体功耗会被固态拉高一些。
摩尔定律依旧存在。我们的预判是,当 PCIe5.0 的固态普遍、大量上市的时候,或许常见的产品会把容量提升到 4T,并且尽管价格比现在 2T 的产品贵,但每个 TB 的成本应该是下降的,这是半导体工业不可逆转的规律,也是我们对速度的期待。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071b548e9f09457d47db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