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7 日,一条 " 鱼虾也要做核酸 " 的报道引发关注。
据台海网报道,厦门集美区渔民作业期间,每天要开展 1 次核酸检测。渔民和渔获上岸时,实行 " ‘人 + 物’同检 ",渔船民和渔获都得接受核酸检测。
记者注意到,根据厦门市海沧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发布的通知:
渔民作业期间,每天开展 1 次核酸检测。渔民和渔货上岸后,立即到指定核酸检测点开展 " 人 + 物 " 同检。出海作业人员长时间不再出海,脱离工作岗位后,主动向社区报告,实行一周健康监测,期间第 1、4、7 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再行出海,提供 48 小时内核酸检测证明。
记者从微信公众号 " 平安集美 " 了解到,早在 7 月 22 日,集美区海上疫情防控组在《致集美区涉海村(社区)居民及出海作业人员的一封信》就要求 " 人 + 物 " 同检:
有媒体致电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目前厦门市全员都要核酸,渔获也要进行核酸。"
给鱼做核酸,厦门并非首例。
海南日报 8 月 14 日报道指出,儋州市实行临时性全域静态管理后,白马井中心渔港第一时间进入全封闭管理模式,并组织医护人员到船上开展多轮渔民核酸检测采样。医护人员还会对鱼和船内环境采样检测,并对船只进行消毒。
登船后,采样人员首先要随机选取一只冻鱼,将其放在甲板上,随后抠开鱼嘴,将一根形似棉签的采样器伸进去,轻拭鱼的口腔内壁。
接下来,他们还要在鱼的身体上用采样器多次擦拭,尽可能扩大采样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样本不能和人的混合,每条鱼的样本都被单独放入一次性标本采集管。" 欧阳杰说。
最后,他们还得给这条冻鱼所在的环境进行采样,包括在渔民最常使用的船舵等物体表面反复擦拭,单独装管,开展定向检测。
在此前发布会上,专家表示,三亚疫情毒株是我国首次检出,疑为渔民与境外渔民交易时输入。
中国青年报(ID:zbqcyol 整理:张小松)综合:海峡导报、@济南时报、今日临沧、平安集美、海南日报等。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d8e1a9e780bf92c0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