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青年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29 岁的青年科研学者徐沛雨,贵州省兴义市人,毕业于贵州省兴义中学,他聚焦快乐神经递质,探索生命奥秘,研究成果登上多个世界顶级学术期刊。
▲徐沛雨到达麻省理工学院
研究成果登上世界顶级学术期刊
《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细胞》(Cell)作为国际学术地位极高的三大期刊,有着极高的引用率和录用难度,被科学界奉为权威,每一篇文章都是科研领域的重大成果。同时,能在期刊上发表论文,也是对研究者卓越科研能力的有力证明。
2021 年 2 月,徐沛雨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Cell)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令人感受快乐的受体多巴胺受体的配体选择性和受体信号通路的结构基础。这项成果为治疗帕金森病和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基础。该成果被选为《细胞》(Cell)杂志封面论文。
2021 年 3 月,徐沛雨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另一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揭示了另一种被称为快乐神经递质受体的 5- 羟色胺(即血清素)受体的分子结构。该成果发现了磷脂分子调节受体的结构机制,为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2021 年 9 月,徐沛雨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再次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揭秘糖蛋白激素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的论文。这项工作对于临床开发替代激素治疗的小分子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这些期刊外,徐沛雨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其他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包括《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细胞发现》(Cell Discovery)等。
▲徐沛雨正在做实验
科研是一个积累过程
回忆自己的科研经历,徐沛雨告诉记者,在进入科研生涯最开始的四五年,自己并没有成绩,但很感谢这段时间,这是一个打基础,不断积累的过程。
徐沛雨告诉记者,科研工作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实验,显得枯燥无味。过程中,甚至连续几个月都得不到跟预期相符的实验结果,但在其中支撑自己的就是兴趣和乐观的心态。
" 科研中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徐沛雨说,在科研工作的前 4-5 年,处于积累阶段,这几年自己并没有科研成果产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其中支撑自己的就是兴趣,一边做一边仔细思考这些工作深层次的意义,就会非常振奋人心。
" 在受到挫折时,我就会回顾自己所做的工作,这些是能够揭示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并且能够作为重大疾病治疗的基础。" 徐沛雨说,每当想到这一点,自己就会认为在做的每一个实验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也令人非常兴奋。
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坚信坚持就有回报。徐沛雨说,事实也如此,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不是轻易能取得的,保持乐观的心态,对工作就是一个促进。
人生树立目标很重要
▲徐沛雨与导师合影
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人员,徐沛雨说,树立人生的目标很重要。
" 我刚进高中时并不是一个‘学霸’。" 徐沛雨告诉记者,这得益于兴义中学老师们的培养,让自己树立了人生的目标。
徐沛雨说,人生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就如同当时校长和老师说的一样,高中时期的目标就是高考,高考是通向今后千千万万条路的必经之路,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路。高考决定了你以后将会到一个怎样的平台,决定了你今后身边的朋友多么优秀,也决定了今后你是否能做自己喜欢事情的选择空间。
而就读大学期间,是建立一个人三观的重要阶段,如果能读一个更好的大学,那无论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都是更好的结果。
此外,徐沛雨说自己也很感激自己出生在贵州兴义这个美丽小城,生活美好的同时,让自己从小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无限的向往。
▲徐沛雨
" 我从小就梦想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想到全世界很多国家看看,看不同的风景,感受不同的文化。" 徐沛雨说,在成长过程中,自己的父亲,同时也是高中时期的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很大,引导自己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也为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动力。
如今,徐沛雨已根据自己的科研兴趣申请到世界级顶尖名校之一的麻省理工学院(MIT)进修博士后的研究。他打算先做好一个新的领域的科研工作,尽可能做出更多的成果,为开发更多的疾病治疗方法尽自己的一份力。
(图为受访者提供)
来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c81fa9e780bf92c001ff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