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眼睛打针,还不拔出针头……这是一种怎样的治疗方法?

前沿科技 2年前 (2022) 虚像
7 0 0
给眼睛打针,还不拔出针头……这是一种怎样的治疗方法?

图片来源:EyeSmart —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52K subscribers via Youtube

那是一根可以自行堵住针孔的针。

撰文 | 栗子

审校 | 二七

拿一根针刺进人的眼球,然后再把针拔出来 ……

或许,你读到这里就已经开始疼了。不过,给眼睛打针不是只会出现在电影里的恐怖情节,而是现实世界里不少眼病患者需要面对的场景。

在他们的眼睛里,被 " 针对 " 的部位常常是玻璃体,它占了整个眼球内腔 4/5 的体积,后方就是视网膜。尽管名字听起来坚硬,但玻璃体事实上是无色透明的胶状液体,像果冻一样。医生往那里注射药物,之后药物在玻璃体腔中扩散,可以帮助一些患者的眼睛渡过危机,守住视力。

然而,也有的患者在接受了玻璃体内注射之后,出现各式各样的副作用。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怎样的注射方式对人眼造成的伤害最小。最近,有科学家找到一种不用拔针头的新技巧。

至于它能用来避免怎样的伤害,我们还是从 " 万恶之源 " 说起。

从注射空气,到注射抗生素

其实,人类给眼睛打针,已经有 100 多年的历史。

1911 年,一位德国的眼科医生约翰 · 欧姆(Joh. Ohm),为了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就提出过向玻璃体腔里注射空气的方法:抽出视网膜下积聚的液体之后,用气泡填充空间,帮受损的视网膜贴紧眼壁,阻止液体再流入视网膜后面的空间。

给眼睛打针,还不拔出针头……这是一种怎样的治疗方法?

中间一大块区域是玻璃体(图片来源:cancer.gov)

这位医生之所以敢于尝试注射空气,是因为空气进入眼球并不是个罕见的现象:在他过往的观察当中,白内障手术时进入患者眼前房的空气,不久之后便不见了,也没有带来明显的损伤。

不过,往眼睛里注射药物和注射空气,终究不是一回事。1945 年,盟军联合司令部的眼科顾问莱克罗夫特(B. Rycroft)想到,向玻璃体内注射青霉素,或许可以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眼内炎(endophthalmitis)。但那个年代的动物实验又没有得出一致的结果,注射药物的安全性又受到质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给药方式都没有应用到患者身上。

毕竟,比起注射进眼里的空气,人们可能更害怕药物对视网膜造成伤害。几十年间,科学家对眼内注射药物的探索,大概也因为这种恐惧的存在而受到了限制。

给眼睛打针,还不拔出针头……这是一种怎样的治疗方法?

图片来源:《未来日记》

直到上世纪 70 年代,又有研究团队捡起前人的思路,在患有眼内炎的兔子眼中,证明了玻璃体内注射抗生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给出推荐的用药剂量。由此开始,那看似可怕的疗法重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并最终通过了临床试验,来到患者面前。在应对一些威胁视力的严重眼内感染时,玻璃体内注射抗生素变得越来越常用。

走出这一步,人类似乎不再像先前那样惧怕给眼睛打针了。

用得多了,问题也多了

有了玻璃体内注射药物的治疗方法,自然也不能只用它来对抗细菌感染,一定还有其他眼部疾病可以交由它来处理。

比如,人体里有一种名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物质,科学家发现它和许多视网膜疾病都有关系;而向玻璃体腔中注射抗 VEGF 药物,可以抑制 VEGF 的作用,来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一些糖尿病引发的眼病等等。贝伐珠单抗就是一种抗 VEGF 药物,将它注射到玻璃体内,如今已经是治疗糖尿病眼病的一种重要方式。

给眼睛打针,还不拔出针头……这是一种怎样的治疗方法?

图片来源:DOI:10.2147/IJN.S30725

医生给患者的眼睛打针的时候,针头通常是从眼球的侧面进入,患者不会看到。而且,由于麻醉剂的作用,注射时人也不会感到疼痛。注射过程大概只有几秒钟,患者可能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就已经结束了。

过程听起来很轻松,但这类治疗方案当中,还包含一个非常严肃的任务,就是预防感染。当针头拔出之后,细菌可能从针孔涌入眼睛,导致眼内炎。因此在打针前,医生通常需要先用消毒剂(如 5% 聚维酮碘溶液)清洗患者的眼睛表面,创造一个相对无菌的注射环境。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患者在注射完成之后,眼睛会有些刺痛,就像进了肥皂水。

然而,即便有防护措施相伴,也不能 100% 避免细菌感染。尤其是那些需要经过多次注射才能完成治疗的患者,还得一次又一次承受风险。除此之外,重复注射也可能损伤眼组织。而由于针头需要穿入眼组织,才能把药物传送到目的地,有时一些眼癌患者的肿瘤细胞,甚至会借此机会逃出眼球,去往脑部 ……

许多不良事件的发生,让科学家们想要找出更安全的注射方式。

针,能自动堵住针孔

一次性注射、无需拔出针头、迅速封好针孔,或许才是玻璃体内注射的理想境界。

曾经有科学家介绍了一种方法,利用植入式针头在玻璃体中持续给药,避免多次注射。但假如你还记得,那里的环境是果冻状,设备很难在其中自如地运动,也常常无法到达准确的位置、对病变处进行有效的治疗,还可能造成视网膜损伤。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在注射之后用聚合物来填塞针孔的做法,不过需要额外的时间。针孔晚一些封闭,患者就多一些风险。

而今年 6 月,一项新研究发表在《先进医疗材料》(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医疗杂志。来自加州的寺崎生物医学创新研究所(简称 "Terasaki Institute")的科学家们和其他一些小伙伴,找到了另外一条路。

这支研究团队选择的玻璃体内注射工具是微针(microneedle)——宽度最多只有几百微米,穿刺尺寸小,此前已经证明它可以为眼中的不同区域有效输送药物。不过,科学家要的不止这些,他们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可生物降解、并能自动塞住针孔的微针。

研究者用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PLA)作为微针的材质,让它能在完成注射任务后留在患者的眼睛里。在微针的外面,要涂上一层外衣:当中包含了用来释放药物的载体,还有一种用水凝胶做成的 " 塞子 "。当微针插入眼球,那水凝胶便会膨胀起来,并堵住针孔。

做好了注射工具,就要开始临床前实验了。首先,科学家用切除的猪眼球进行体外实验,把涂了药的 " 自塞式 " 微针插入玻璃体之后,24 小时内即已给药完全;染色实验也显示,药物的扩散程度满足研究者的预期。更重要的是,在猪眼球的内部压力测试中,科学家发现注射前后的压力几乎没有变化,这和使用没有 " 塞子 " 的注射器给药时完全不同,也就是说水凝胶确实起到了作用

给眼睛打针,还不拔出针头……这是一种怎样的治疗方法?

图片来源:原论文

而后,研究团队又用 " 自塞式 " 微针,往活猪的玻璃体里注射了药物。7 天过去之后,也没有发现炎症,或是任何组织损伤。那时,科学家观察到,针头还在原处,不曾出现泄漏的迹象。

研究者认为,这项技术可以避免玻璃体内注射所带来的一些严重不良反应。或许有一天,人类中的眼病患者们,也有机会用上同样的办法。当然,在进入临床试验之前,科学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674cbb15ec074020eeaec

版权声明:虚像 发表于 2022年8月15日 am7:45。
转载请注明:给眼睛打针,还不拔出针头……这是一种怎样的治疗方法? | 快导航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