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苍茫的齐鲁大地上,有那么一群 " 神奇的山东人 ",总会因为一些奇奇怪怪的原因,突然火一把。
上次是山东人身高,上上次是山东大葱 ……
当然,还有每隔一段时间就攻占热搜,深深刻在山东人 DNA 中的,倒装句。
不少人觉得,经过如此多热搜的历练,自己已经能做到对倒装句法则烂熟于心,学会山东朋友讲话,一整个手到擒来:
把句子的主语(或主谓部分)、状语部分后移到句尾,或者宾语、补语前移。
后移的比如:好吃的都没有了!
山东人则会说:好吃的没有了都!
前移的比如:这是什么情况?
山东人会说:什么情况这是?
来自山东艺人任国超的实例
可是,如果你以为这样就掌握了倒装句的精髓,那就大错特错了。
具体形容山东话,和 "倒装" 相比,用 " 乱装 " 形容,很多时候可能会更合适。
好热情的山东人,
好 " 任性 " 的山东话
山东人做事不讲套路,山东话也是。
一个倒装句,在山东人嘴里,根本总结不出规律来,很可能变成" 乱装句 "。
来看下面这个例子,普通语序:上午 11 点我们见面可以吗?
山东人会怎么说?根据上面的主语或状语后撤原则,这句话应当是:我们见面可以吗上午 11 点。
但事实是,无数历史的经验教训提醒我们:一切真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在山东朋友这里,可能直接来上一段头脑风暴,搞个随机排列组合。
说时迟那时快,这一切也就是一瞬间的事 / 图源:微博评论区
如果说其他地方的朋友讲话还有迹可循,那么显然,山东朋友讲话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境界。
那感觉,就像《笑傲江湖》里令狐冲的独孤九剑,无招胜有招,根本捉摸不透。
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
再看另一则例子,这是山东爱豆宋亚轩参加综艺时的原题:俺中午其实已经吃过饭了。
屏幕前的你,可能自动开始分析起句子结构,并且大致会得出如下答案:俺中午已经吃过饭了其实。
但真正的山东人却会这么说:
其实已经吃过饭了俺中午
其实俺已经吃过饭了中午。
已经吃过饭了其实俺中午。
中午其实已经吃过饭了俺。
……
看出来了吗?各种成分完全可以随心使用。
如果硬要总结一些较为通用的规律,大概是每句话中可能出现多个主语、宾语、补语或状语。
将相对重要的部分提前到句首,剩余的修饰部分 " 随心所欲 "。
不过,由于不同人对句子重心理解不同,所处的情境不同,所以什么时候,什么部分调整,都是说不准的事。
比如 " 上午 11 点我们见面可以吗 ",有人会觉得 "11 点 " 是重心,而部分人则将 " 见面 " 视为重心,还有人会觉得 "11 点见面 " 都是重心,不可拆分。
这就使得同一句话的倒装形式更为丰富,简称:乱装,或者:散装。
也正是因此,山东话讲出来,更凸显一种随性洒脱的气质。
比如询问的时候会让人凌乱:" 是不是还要考试今天下午你 "。
提议的时候会叫人感觉随意:"shopping center 可以去逛逛感觉下午。"
" 不管了先倒了再说 "
将这种说话风格刻烟吸肺的山东人,连两个字的 " 不知道 "" 回家 ",都能强行倒装一下:
" 知不道。"
" 家去。"
不过,尽管大家都认为山东人深谙倒装句、乱装句的使用方法,但有些时候,情况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比如考试真要考倒装句,就有可能抓瞎,因为平时就这样说话——
" 唉?也没啥不一样的吧我觉得!"
千万别让山东人
踏入这些行业
说话说得好:有得必有失。
山东人都是语言方面的小天才,但说话过于散装,也让他们面对一些行业需求时 " 感到迷茫 "……
尤其在语序方面有要求的行业,最简单的比如,翻译。
先声明:在中译英方面,山东人是有些先天优势在身上的。就像 " 没有吧我觉得 ",能够自然翻译成英语语序:No, I don ’ t think so。
毫无压力。
再来几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 " 多正常啊我 ",翻译成英语也丝滑无比:How normal I am。
出生于山东济南的金晨
再比如 " 初三之后吧应该 "。
出生于山东省青岛的黄子韬
英语语序也是一样的:After the third-year in junior school, maybe。
一度有网友据此得出结论:我好像发现了一些山东人高考成绩一直很高的原因。
报英语成绩也要用倒装句,不愧是山东人
不过,一旦让山东朋友倒过来 "英译中",那可就坏了。
如商务谈判时,一个山东人口译员听到 "We will continue our collaboration if the situation gets better"(当情况好转时我们可以继续合作)。
他可能迫不及待地说出" 我们可以继续合作 ……"。
这不让代表欣喜若狂?别急——
还有下半句:"…… 要是情况好转的话 "。
恐怕会气得领导当场就想掀桌子。
图源:《还珠格格》
不仅口译员有问题,做悬疑片演员,估计也得 "要命"。
我们都知道,制造悬疑点,许多时候在于让角色 " 下线 ":剩下最后一口气,死活说不出真相,这才让观众抓耳挠腮。
但山东话的特点是:关键词前置,从而降低倾听者的理解成本,提高聊天效率 ……自然,也能提高破案效率。
别的演员讲台词,可能是这样的," 凶手,凶手是 …… 是 ……(容嬷嬷)"。
还没等说出 " 容嬷嬷 ",就扑街了,徒留悬念和误会在接下来的剧情中。
来自容嬷嬷的凝视
看着没什么不合理合理,毕竟大家平时说话也就是这么个语序。
但是一个山东朋友,演到激动处,可能直接说:" 容嬷嬷 …… 容嬷嬷 …… 凶手是 ……",这话一出,悬疑色彩立减一半。
又或者,其他演员临死前得到情报,想要消除误会:" 容嬷嬷 …… 是 ……(被冤枉的?凶手?)",没想到 " 被冤枉 " 没说出来,反而加深了误会。
但山东朋友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被冤枉的 ……(容嬷嬷是)"。
还没等别的说出来呢,就开口即破案,提早杀青,悬疑剧直接变喜剧了。
容嬷嬷听了都流下感动的泪水
当然,因为特别的说话风格,山东朋友干不来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当霸道总裁。
众所周知,不能让东北朋友扮霸总,张嘴就破功;但事实上,论起这事来,山东朋友也不遑多让。
有朋友会说:山东演员演霸总的也不少啊,比如靳东就是一个。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区别:山东籍演员们,演得可不是山东霸总。
" 给你霸道式宠爱就没啥问题 "
毕竟,你想象中的山东霸总:高大,帅气,强势,神秘。
实际生活的山东霸总:" 怎么,亲死,想被?"
气势逐渐弱弱的是怎么回事?/ 图源:微博 @鱼饼
" 咋这么散装呢,
山东人说话 "
眼下,不论是倒装,还是乱装、散装,几乎已经成为了山东人的标签。
不久之前,各大社交平台表示将显示 ip 地址时,山东人就干脆表示:还需要显示 ip 地址吗我们?没必要吧我觉得!
图源:抖音评论区
为何山东朋友喜欢 " 乱装 / 散装 " 说话?
一种说法认为,是在近代受到外语的影响。不论是德语还是日语,其语言语序都与汉语有较大出入。
隶属于拉丁语系的德语,和英语一样,喜欢使用从句等,将句子的非主干部分向后移置。
而日语,压根在句子结构上就与汉语不同,属于 " 主宾谓 " 结构。
多年潜在影响下,山东话被这些语言 " 传染 ",确实有一定道理。
就像青岛话中表示姑娘的 " 大嫚 ",实际上,就是德语表示女性的单词 "dame",以及其复数 "damen" 转移而来。
另一位 " 山东大妞 " 宋茜
另一类原因,则主要归结于性格上。
语言学家斯金纳就认为,言语的产生是一种行为。
这里的行为,不是说 " 说话 " 这件事是一种动作,而是说,言语的产生,本身就是自身行为的反应。
句子里不同成分的排序,很大程度呼应了人们自身行动的特点。
一直以来,山东话所讲的倒装,在语言学中属于" 追加性倒装 ",也就是讲话是时先把主干表达清楚,其他成分后续补充。
在山东朋友的 " 小脑瓜 " 里,所有成分时刻待命,听取调用。
长此以往,说话先捡重要的说,次要的往后放,便成为了一种自觉的选择,乱装也就不意外了。
很多时候仔细看会发现,很多句子去掉尾句,意思不变 / 图源:出生于山东省青岛的 @郑云龙
而且事实上,倒装句升级而来的乱装句,还只是山东话特色的一部分,其他诸如讲话时语句的缩合、语气词的使用,也都 "hin 山东 "。
比如普通话里的 " 好巧呀,怎么会在这里见到你 ",对于山东人来说,可能只需要一个字 "耶?(yé)"。
普通话中的 " 哇你可真不错 ",在山东也只需要一个字" 浩!(hào)"。
普通话中的 " 你碍我事情,能麻烦让一下吗 ",更是只需两个字就能表达清楚" 边去 !",或者再简化一些" 恰 !"。
一个字就是一句话,我们有理由相信,山东方言或是最速成的方言,没有之一。
不过此时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对于山东朋友而言非常有挑战的职业:Rapper。
其他地方的朋友唱 Rap 还在:单押!双压!Salute!
山东朋友已经光速唱完一整首:
铿锵有力,抑扬顿挫,也难怪有网友说:山东容不下风靡全网的废话文学。
有时也会有人觉得 " 是不是有点草率啊 ",但其实,这些听上去简单直接的发言,很多时候也和山东朋友的性格有关。
山东人的性格特色,大概可以概括为:直爽,简练,粗犷,性子急。
比如家里来客人了,走的时候就必须极限拉扯一番:拿点东西才能走。
对别人的话,第一时间进行回答,但说完了又觉得太单调,或者觉得字数太少有些冷淡,所以加上几个字。
甚至,因为喜欢把关键信息放前面,阶梯式传递情绪,字里行间,还总是会透着些直接与可爱,自带语音。
来听 " 山东第一女 Rapper" 嗨歌,外地的朋友可以自行脑补
有人研究了山东人在微博中的主要印象,就有" 见义勇为,奉献进取 "" 乐于助人,热情好客 "" 抗击疫情,贡献突出 "等。
热情似火的山东人并不拘泥于小节,能快速表达清楚意思,就足够了。
要说有什么让山东朋友觉得 " 难受 " 的,大概是:完了,山东人说话 " 乱装 " 这件事,这下子解释不清了又。
[ 1 ] 徐舒桐 ." 山东人说话爱倒装 " ——浅析易位句的几种常见结构 [ J ] . 名作欣赏 ,2018 ( 29 ) :114-116.
[ 2 ] 陆俭明 :《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陆俭明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 3 ] N.Chomsky, 王宗炎 . 评斯金纳著《言语行为》 ( 上 ) [ J ] . 国外语言学 ,1982 ( 02 ) :15-21.
[ 4 ] 张茜茜 . 新浪微博中山东人的媒介形象研究 [ D ] . 西南财经大学 ,2021.DOI:10.27412/d.cnki.gxncu.2021.002032.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34f2b8e9f097bd178f9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