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浅野
作为 " 沈马组合 " 时隔七年再度主演合作的长片,《独行月球》自官宣伊始即备受瞩目。

据票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 8 月 5 日 15 时 59 分,电影《独行月球》累计票房(含预售)达 16.62 亿,超过电影《人生大事》总票房,成为 2022 年暑期档票房第一名,暂列 2022 年中国电影总票房榜第三位,前两名为《长津湖之水门桥》《这个杀手不太冷静》。

叫好又叫座的《独行月球》,将沈腾和马丽推向了新高峰。从话剧舞台走向春晚舞台,从春晚舞台奔向电影银幕," 沈马组合 " 一步一步地成为了国民演员,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中国电影的奇迹 ......
" 沈马组合 " 做客《蓝羽会客厅》
开心麻花突围电影圈
奠定 " 沈马 " 票房灵药基础
从 2015 年到 2022 年,从《夏洛特烦恼》到《独行月球》,从电影圈的 " 新面孔 " 蜕变成为喜剧电影的 " 天花板 "," 沈马组合 " 仅用时七年。
难得的是,从崭露头角到攀上高峰,他们的身份依然没变,仍是开心麻花的演员。

如今看来,开心麻花与 " 沈马组合 " 互相成就俨然一段佳话。而回首两人的崛起之路,沈腾和马丽之所以能够成为 " 票房灵药 ",一切还要从开心麻花从舞台到银幕的突围说起。
2012 年,成本 3000 万的《泰囧》一举成为首部票房破 10 亿的国产电影,强势登顶当年的年度票房冠军。
同年,开心麻花首度登上央视春晚,作品《今天的幸福》被盛赞为 " 年度最好看的小品 ",麻花知名度得以打开。次年,沈腾搭档马丽的《今天的幸福 2》再接再厉," 沈马组合 " 开始收获广泛的国民基础。

彼时,《泰囧》的横空出世让喜剧风潮席卷中国影市。对于消费者来说,大家也在期待下一部能够带来欢笑的喜剧。
纵观 2013 和 2014 年的年度票房排行,闯入前十的喜剧都不低于三部。尤其是 2014 年,前十榜单中除了进口影片,其余入围的国产电影几乎都属于喜剧类型。

喜剧电影风头正盛,靠话剧起家的开心麻花亦决定凭借着在春晚累积的人气进军电影圈。首部影视化话剧即定为沈腾和马丽主演的《夏洛特烦恼》,这也给了 " 沈马组合 " 脱颖而出的契机。
一方面,这部话剧日常上座率高达 95%,具有极高的观众基础。另一方面,闫非和彭大魔在创作《夏洛特烦恼》时,正是以电影标准来创作的剧本。
换言之,《夏洛特烦恼》影视化具有先天优势。作为同名话剧的主角,沈腾和马丽接棒出演影版也就顺理成章。

但事实上,这对黄金组合,一度面临 " 拆档危机 "。
影版《夏洛特烦恼》最先定下的演员是沈腾。作为开心麻花元老之一,沈腾入职第一年就被提拔为副导演,机会连连。虽然平日不爱说话,但其身上喜剧天赋依然在舞台上展露无遗。他也被导演盛赞为最适合演 " 夏洛 " 的人。
马丽进入开心麻花要比沈腾迟上两年。较后者的顺风顺水相比,马丽沉寂了两年才开始获得更多曝光度。为《夏洛特烦恼》选角时,她也并非团队首选,后来是因为原定演员达不到导演要求," 马冬梅 " 这个角色才最终回到了她的手上。

从话剧到电影,沈腾和马丽能够再度携手出演《夏洛特烦恼》,多少有些峰回路转的意思。
此后的故事众所周知:在近乎与《港囧》同档较量的情况下,《夏洛特烦恼》仍斩获 14.38 亿票房,登上国庆档票房冠军宝座,闯入年度票房前五。沈腾和马丽,彻底成为观众眼中最受期待的银幕组合。
各自深耕喜剧领域
合体扩大票房号召力
据不完全统计," 沈马组合 " 合作次数超过 23 次。但《独行月球》面世之前,两人已经 7 年没有合作主演过长片。
用两人的话说,他们踏上了寻找更好自己的路途,在各自的方向,发光发亮。

当年《夏洛特烦恼》大获成功,开心麻花以近乎一年一部的节奏陆续推出了《驴得水》《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李茶的姑妈》等喜剧电影。
其中豆瓣超 8 分的《驴得水》叫好不叫座,仅报收 1.7 亿;《李茶的姑妈》遭遇口碑滑铁卢,报收 6.04 亿。
能够实现口碑票房双丰收的是《羞羞的铁拳》(22.13 亿)和《西虹市首富》(25.47 亿),两部电影的主角分别为马丽和沈腾,可见两位极高的票房号召力。
受益于上述两片的口碑,沈腾和马丽不仅银幕成绩愈发亮眼,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行业影响力,得以在良性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

近些年来,马丽先后主演了《阳光劫匪》《李茂扮太子》和《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等喜剧电影,就连故事性更重的《东北虎》,也尽显黑色幽默的意味,她鲜少离开喜剧的领域。
沈腾也是如此。《飞驰人生》《疯狂的外星人》《你好,李焕英》《四海》,他一直活跃在不同风格的喜剧电影里。
可以说,过往七年," 沈马组合 " 虽暂别 " 开心麻花 " 赛道,但两人依然在喜剧圈打转,并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名堂。
马丽依托多部喜剧助力 " 荣膺 " 中国影史首位主演电影票房过百亿的女演员。沈腾则凭借 " 国民搞笑担当 " 的身份让 " 含腾量 " 一度成为衡量一部喜剧电影精彩程度的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能够轻松调动观众情绪,为大众带来无限欢乐,从而激发大家的消费欲望,喜剧正是最容易成为票房黑马的类型之一。去年刘循子墨执导的《扬名立万》,就是最好的范例。
当下影视行业面临着喜剧演员相对缺乏的状况。这对于 " 沈马组合 " 来说,相当于一个可以尽情表演的机会。再加上深耕喜剧领域的同时,他们已经形成鲜明的个人色彩。当观众看到沈腾和马丽的名字,脑海里自然而然就会联想起他们使劲浑身解数让人捧腹的场面。无论是国民性还是影响力,他们已经成长为喜剧领域的超级 IP,完全具备创造电影票房神话的基本条件。
因此,作为 " 沈马组合 " 时隔七年再度主演合作的作品,多家业内媒体预估《独行月球》最终票房或超 40 亿。

如果你足够细心,可能会发现《独行月球》藏有一个细节,马丽饰演的角色叫做马蓝星,蓝星指的是地球," 马 " 姓则延续了她在《夏洛特烦恼》" 马冬梅 "、《一念天堂》" 马晓丽 "、《羞羞的铁拳》" 马小 " 的同款姓氏。
马丽直言,把这些角色名字放在一起看,可以看作一个系列。而且很大可能,她的 " 马 " 姓角色,并不会在 " 马蓝星 " 这里戛然而止。
接受中国电影报道访问时," 沈马组合 " 不约而同地提到,如果给他们之间的合作设定一个期限,他们都希望是无限期。未来的日子,这对黄金组合创造的奇迹,仍在继续 .....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d1cc4b15ec06e044623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