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是 ……
下错资源了???
本月刚入的新坑,上来的尺度就把我惊着了。
再往后多截一帧,我都怕过不了审。
泰腐?同影?X 级片?
不不不,这可是对实打实的正经情侣。
且,还是来自公认对同性恋群体不算友好的韩国。
一档新综艺,出其不意地让隔壁对 LGBT 群体的关注尺度,来了个洲际大超车。
我最近真的追很疯——
《merry queer》
(译名:快乐酷儿)
下文简称《MQ》
不懂洋文,瞥一眼海报也知道内容不简单。
一对男同,一对女同,外加一对由双性恋和跨性别者组成的情侣。
嗯,这是档剑走偏锋的恋综。
偏到,连吃顿饭聊的都不是你平时能看的东西 ……
猎奇?擦边?博眼球?
但豆瓣网友打出的 9.3,又分明显示,它应该有点东西。
其实我原有点担忧在的。
聚焦在 LGBT 群体身上的节目,怕就怕噱头压倒内容,反让边缘人群成为大众的消费品。
但三集过后,疑问尽消。
这还真不是抓马猎奇的流水线产品。
作为恋综,它自然少不了那些甜的、腻的,甚至有点色色的东西。
这是和天底下任何小情侣别无二致的固定撒糖环节。
但除此之外,它更多展示的还是性少数恋情本身的独特模式,和一种更富层次的韵味。
不煽情,不卖惨。
它是酸的、涩的、真诚的。
" 结婚。"
节目请来的三对性少数情侣,性取向不同,追求却出奇一致。
这是一开始就甩到我们脸上的主题。
不过,何以用到 " 出奇 " 二字?
请注意,别用两性关系的逻辑先入为主了。
对于和多数人的情感模式不同的性少数们,婚姻其实并非是爱情的必选项。
确定了要以这种方式相连接,对他们象征的便是极其坚韧的爱意。
就比如闵俊和宝城。
目前来看,已经交往了小两年的他们是进度最快的一对。
然而,一开始俩人都是不婚主义者。
别人是 " 以结婚为前提的交往 ",到他们这,连爱情的起点都非常另类。
宝城是在 20 多岁时结束了对性取向的困惑,正式出柜后,遇到的闵俊。
勇敢追爱的正能量故事?
真实情况要狗血得多——
他认识闵俊,是因为俩人有共同的朋友:宝城的前女友。
没错,一段仿佛耽美网文里才会出现的离奇三角关系。
后来三个好友坐下一起回味这段青春的探索期时,还是觉得神奇。
来源:@俊俊情侣
可想而知,从出柜后的 " 初恋 " 直接到认定对方,不会是一个轻易的过程。
更何况,作为 gay couple 的他们,还非常在意能否得到他人的祝福。
可随着生活上的相处,他们开始欣赏彼此的三观,开始陶醉于对方工作、开车、做家务的样子。
有一天突然意识到——
完了,陷进去了,不结婚感觉会芭比 Q。
第二集,两人就勇闯办事厅,递交了结婚申请。
心里虽忐忑,却依旧走出了一种不服软的气势。
相比之下,佳蓝和圣恩还没计划到领证,但婚礼已经提上日程了。
这次的甜蜜轮到两位女生。
她们先后问了 3 家婚庆公司。
还请教了已经举行了婚礼的 les couple。
总之,大目标去民政局还没眉目,但小目标婚礼一定要办的漂亮。
至于知海和敏宙,则是进度最慢的了。
原因在于,他们想结婚,想要的却又不是 " 同性婚姻 "。
而是一段更 " 普通 " 的异性婚姻。
敏宙是女生,知海还在努力成为男生。
嗯,知海是跨性别者。
虽然生理性别是女性,但他内心想成为男生。
目前切除了胸部和子宫,但还没完成 " 种树 " 手术。
所以,在试穿泳衣时,会担心某个部分为影响他成为泳池里最帅的仔。
敏宙是双性恋。
更直观来说就是,她既会喜欢上男生,也会喜欢上女生。
但爱人在经历这样大的转变,其实已经超出单纯的 " 性取向 " 问题。
而是,你能不能接受一个人不再是你一开始心动的模样?
甚至会在激素、药物的作用下,ta 连性情都慢慢移转。
这种变化在普通人的婚姻里,或许会花上几十年去发生,但对于知海,也就是几年。
不过当看到敏宙大方向家人介绍 " 他是女生,只是现在看起来像男生 " 时,我会心一笑。
不仅她,他们每一对之间的爱,的确都足够深刻。
深刻到,似乎足以抵御外界所带来的一切流变。
但恰如所有爱情片。
在你尝遍所有糖点,嗑生嗑死时,紧接着冒出来的肯定就是麻烦。
姑且笼统称之为 " 爱的代价 "。
可想而知的是,性少数即便已经走到婚姻的门前,也不意味着一段关系修成正果。
反倒代表着相较多数人,更多的阻碍与艰辛。
三座大山横亘在爱人面前:家人、婚礼、登记。
其中每一项,棘手程度都不容小觑。
别人结婚的第一步是见家长,性少数的第一步,是出柜。
这不是小麻烦——
当时闵俊告诉妈妈自己是同性恋后,她在床上整整躺了 3 天。
宝城那边呢?
当他用开玩笑的方式说,要和敏俊一起生活、结婚时。
他妈妈干脆发起火,叫他不要再讲 " 无稽之谈 "。
不是不相信,而是,拒绝相信。
这也恰恰反射社会对于少数群体的第一态度——
还没到了不了解的程度,掩住耳朵就先当他们不存在。
但让人心酸的是,家长的本能性反对,也不仅来源于刻板印象和传统观念。
在冷静下来后,另一重情绪往往也会涌上心头:忧虑。
闵俊妈妈在床上躺了三天后,开口问他的第一句话是:
身为性少数族群,你是不是很辛苦?
而宝城的妈妈。
从不希望他以任何形式公开性取向,去 " 躲藏着生活 "。
到因为想象到孩子的压力,自责到难以入睡。
这种关爱之中自然也透着偏见。
但对于在保守的价值观里生长起来的家长,成为性少数的父母,是他们未曾想象过的人生。
他们自然也会像很多性少数人士自己一样,陷入认知的障碍中。
无疑,性少数的婚姻,往往从原生家庭开始就是进退两难窘境。
因此像圣恩那样选择隐瞒,直接举办婚礼的,并不在少数。
然而,即便绕过家庭这关,性少数婚礼,光是听起来也知道必然充满曲折。
前文提到,圣恩和佳蓝先后询问了 3 家婚庆公司。
第一家,接通电话时很热情。
但听说她们是同性恋情侣后,电话那头沉默了 15 秒。
随后没头没脑地扔下句 " 我确认后再联络您 ",就停止了。
确认啥?
你或许无法理解同样是婚礼,他们有什么好推脱的。
但态度更加决绝的第三家公司,却给出了无奈的答案——
我们已经暂停同性情侣的咨询
因为中间会一直发生父母或家人反对的问题
仪式性的婚礼尚且如此,具有法律效力的结婚登记就更不用提了。
在韩国的结婚登记一般有四道程序——
提交申请——受理——登记——合并。
但由于同婚在韩国并未合法,他们的结婚登记只能停留在申请和受理阶段,但不会进行之后的办理流程。
更直白点说就是,他们允许你上桌,但你也只能闻闻饭菜味。
对于性少数群体最困难的恰恰是,在日常生活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和其他人完全无异。
但世界总会在很多时候默默地重申,他们是被排斥的异类。
走进办事厅的宝城和闵俊填,本来还满怀着激动。
但在拿起表的那一刻,他们便被难住了。
只有适用于 " 男女 " 的结婚登记表。
要不硬着头皮填吧?
但兴奋地掏着身份证的二人马上又沉默了——
分成丈夫和妻子
妻子那栏要填谁?
当整个世界都在以异性恋的标准预设亲密关系时,少数人该如何自处?
日积月累的压抑,带来的便是刻入本能的畏惧。
逛个超市,男友搂一下肩、牵一下手,就会害怕会不会吓到路人。
甚至在饭桌上听到家长二字,都会无意识地手抖。
已经埋藏在下意识的恐惧与忧虑,便是对所处环境最生动的写照。
其实说实在的,在韩国,性少数群体的境遇还是多少有进步。
至少,他们可以走入民政厅,做一次 " 无用的尝试 "。
别小看这点改变。
在以前,韩国对于同性申请者可是直接拒绝,连录入系统的机会都没有。
能有渠道表达自己的要求,就是一种长进。
诚然,这样的进步小得微不足道。
但对于性少数群体,点点星光总聊胜于一片晦暗。
再回到节目本身。
这样的展示,何尝不算一种难得的声音?
聊到这里,其实我们是时候回到节目的名字本身——
Merry Queer,快乐酷儿。
" 酷儿 " 一词,泛指的是在性取向和性别认同上,与传统性别二元论相左的人群。
" 酷儿 " 这一概念作为对一个社会群体的指称,包括了所有在性倾向方面与主流文化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性别规范或性规范不符的人。这些人和他们的理论在主流文化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不愿意在主流文化中为自己找位置。
——李银河《酷儿理论》
为处境并不乐观的边缘群体冠上 " 快乐 " 二字,多少是有些苦中作乐的味道了。
恰如前文所写。
这几对情侣之间的确快乐、甜蜜,有着和其他恋人同等的美满。
然而,这份快乐却的确难以为大众所承认、祝福。
这不是仅存在于韩国的问题,而是整个东亚,乃至全世界依旧未能解决的情况。
而如果说,《MQ》作为一档综艺,多少还是将他们的苦痛装在了光鲜的套子里。
那么平铺陈述的纪录片,去掉了过多糖分的装点,展现的画面、输出的情绪也会更加复杂。
纪录片导演陈清銮(更出名的身份大概是刘恋前任)的作品,《清莲池》。
6 对女同性恋受邀出镜,覆盖不同年龄段和情感状态,讲述的是同性爱情间的激情、治愈、阳光、青春、宁静和精神交流。
其中,何静和菜碗婷是一对高中校园情侣。
为了能够多呆一会儿,何静每天早上 4、5 点天没亮,就在菜碗婷家楼下等她。
跟她一起上学,一起捧着手机在寒风中看电影。
有时菜碗婷睡过头了,何静就站在路口等 3 小时,等到她来为止。
这段校园恋不仅主角谈得甜蜜。
连周围同学都炼成嗑学家,直呼她们般配。
只是好景不长。
两人的甜蜜日子还没捂热乎,何静的父母偷翻她手机时,发现了这段恋情。
一条短信连夜杀到菜碗婷那里——
人生道路还很长
不要年纪轻轻就把自己给毁了
不要再和何静联系了
怕何静与她接触,家人干脆没收了她的手机,把她关在家里,帮她办理停学、让她出国留学。
一连串熟悉的棒打鸳鸯操作。
被强迫分离自然是难受的,但这种扎心的情绪却不太像 " 恨 "。
在只言片语中,她们所流露出的,更多只是害怕和不舍。
菜碗婷害怕自己的存在,会让另一方在家里受到暴力对待,而何静又害怕自己遭受的暴力会让对方自责。
颤抖中,又夹杂着对彼此的深深眷恋与挂怀。
与《MQ》中的情侣相比,她们甚至没法计划到长远的未来。
而只能遗憾着,日后不能再一起上学了。
纪录片与综艺还是不一样。
大众能够看见的,其实已经是敢于与同主流公开对抗的少数中的少数。
从前文也不难看出。
他们要更有自信,更有自我认同,也更有活出一种不同人生的资本。
但顺着他们的轨迹,我们还需要关注到的,是我们根本无法关注到的一群人。
他们沉默,胆怯,缺乏自我认知。
甚至往往无力抗争,只能服从着压迫性的力量,瑟缩着伪装成普通人。
这些隐匿在 " 柜子 " 里的,恰恰是性少数中的多数。
来源:《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
不被看见的他们,或许正合那些尊厌主义人士的心意。
我尊重他们,但我讨厌他们,不想看到他们。
但这种态度无非就是装聋作哑,掩耳盗铃的现代变体。
恰如李银河对这种无知保平安姿态的批判:
从现代人的观点来看,这显然是一种胆怯的态度,驼鸟式的态度——你对某事一无所知,它就会因此而不复存在吗?
——《同性恋亚文化》
当我们不想尝试理解性少数群体的处境,又想对他们的处境和动机指指点点,觉得他们只是跟风,或糊涂时。
并不会抹去他这一群体的存在,只会让自己陷入无解的思维怪圈。
尊重性少数,是因为我们也可能会在其他时候,变成其他形式的 " 少数 "。
没有人能是永远的既得利益者,也不该有人被排除在尊重与平等之外。
当然,他们的世界很隐蔽深邃。
或许再有 100 部这样的综艺与纪录片,也无法穷尽性少数群体的生活全貌。
毕竟," 普通人 " 的 " 普通爱情 ",作为百年来影视的唯一母题,早已被赞颂过无数遍了。
光一部《MQ》就喜形于色?这还差得远呢。
但同时我也相信,像哪怕多一个镜头,多一眼关注,多一声支持,对 ta 们都会是聊胜于无的助益。
这,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助益。
把头伸出地面,看看那些跟你不一样的人吧。
把世界变成一个巨型柜子,锁住的从来不止酷儿们。
还有那些,无法前进的鸵鸟。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93d8db15ec0528b11c4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