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乐队》拍摄了一部,围绕 " 香港时代变迁 " 核心命题展开的,由七个单元拼在一起的大电影。
上次这样介绍一部电影的时候,还是《我和我的 XX》类型片。
但与主旋律电影不同,这部电影备受期待的点在于——强大的导演阵容。
洪金宝、许鞍华、谭家明、袁和平、杜琪峯、林岭东、徐克,七位殿堂级导演联合执导
集结香港电影半壁江山导演,被称为最大牌的 " 有生之年系列 "。
随便拎出一个,都是票房神话的保证。
记忆里,极具写实风格又带有黑色幽默的《监狱风云》;动作凌厉令人拍案叫绝的《枪火》;英雄泪短,兄弟情长的经典之作《英雄本色》;极致妩媚,人人称绝的《青蛇》。
《七人乐队》2014 年即开始制作,最初名为《八部半》。
但由于吴宇森导演因为健康原因退出之后,项目不得不重新调整结构,于是有了现在的《七人乐队》。
如今,前前后后历时七年," 垂暮英雄 " 们带着《七人乐队》姗姗来迟。
褪去了过火与癫狂,却承载着 " 港片 " 的黄金色,影片中反复叙述了 " 回归 ",但它更像一场豪情最后的挽歌。
一代人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光阴似箭,往事只能回味。
七位大佬,
拍了一部怎样的电影?
必须以胶片拍摄,是七位导演达成的共识。
一如在他们的记忆里,菲林(即胶片)是香港电影最美好的年代。
因为菲林价格非常昂贵,所以当时拍电影的时候,要一帧帧的计算,每一个镜头都不能浪费。
也使得每拍一帧都是深思熟虑过的精品。
同时菲林也做不了什么特效,一切都需要真实拍摄。
时代交替,昂贵和要求严谨的菲林退场,更便捷的摄像机成了主场。
摄像机谁都会拍,但菲林不是谁都能把握。
杜琪峰的想法源于:应该用最珍贵的东西拍最珍贵的故事,能与越来越珍稀的胶片相配的,只有香港这座城市。
先不论剧情,这部电影已经注入了太多情怀和致敬。
洪金宝的《练功》,取自于他忽然闪过的记忆碎片。
拿顶、飞腿,偷懒便挨师父揍。
以炫技的镜头,显一种枯燥,一种烈日下的难耐,台下十年功,交代了香港动作片的基石。
洪金宝回忆当时尽是 " 长大了要打回来 " 的心酸,到 70 岁拍下《练功》只剩感怀。
许鞍华的《校长》,讲述了 60 年代的物质匮乏。
75 岁的导演回望十几岁的日子,那是夏日、蝉鸣、公仔纸、连载漫画。
表象讲的是《校长》,但里子围绕的却是一个终身未嫁的女老师。
执笔忘饭的校长与善良淡雅的王老师,指导一群小孩成才的平凡故事。
谭家明的《别夜》,是大时代背景故事的开始。
讲述了男孩去送别即将移民的女友," 你到了那边,迟早会忘记我,迟早会忘记香港。"
这话是男孩对女友说的,也是导演对时代说的。
天空中飞驰而过的飞机,交代着移民潮的狂热,爱与现实的抉择伴随着香港人独有的漂泊于眷念。
别夜只有一夜,但却是 " 死别 " 的味道。
袁和平的 90 年代,是《回归》的年代。
与大背景的宏大不同,袁和平将落点放在了长辈和晚辈的人物设定的矛盾之上,回归到了家庭。
" 老顽童 " 爷爷和移民后归来的孙女,在汉堡和钵仔糕、方便面和烧鱼的争论中渐渐达成一致。
讲述了 " 回归 " 后的文化兼容,融会贯通,又何尝不是香港城市对文化的态度。
杜琪峰的《遍地是黄金》,以发达机遇为主题。
三个渴望发财的年轻人,在茶餐厅里大聊谈资。
炒股、炒房,遍地黄金,但每次都错过了最佳的风口,望而却步。
最终,三人在误打误撞下搭上了 " 港股直通车 ",完成了股票反买,别墅靠海的梦想。
在采访中,导演杜琪峰深深感慨自身错过《遍地黄金》的遗憾。
最后留下" 别人恐惧,你就要贪婪 ",充满《大时代》风格的九字真言。
但电影并没有交代的是,2008 年香港股灾,泡沫幻灭,无数人死于这场疯狂的捞金游戏。
时间来到 2010 年,《迷路》告别了导演林岭东惯用的 " 暴力美学 " 手法,反而多了一丝温情和柔软。
也正是在拍完这部影片,2018 年林岭东导演离世,享年 63 岁,《迷路》变成最后的遗作。
《迷路》讲述了一位 50 多岁回归故土的老华侨,迷失在崭新的香港街头。
时空错乱的交叉叙事镜头,强调了历史的变迁。
建筑变了,高楼林立,但走过的每一个路口,都能引起一段回忆,转而热泪盈眶。
徐克的《深度谈话》,是时代病了的一年。
谁是医生,谁又是病人,没有答案。
一场有趣和惊奇又堪称 " 无厘头 " 的对话描述未来,还调侃了一众香港电影与导演。
短片中反复出现这种福柯式的权力翻转,让观众都颇为意外。
影迷说,他完全在自己的宇宙里放飞。
用杜琪峯的话是:" 大侠啦,思维飞得很远的。"
最强阵容,却遭集体差评
一部《七人乐队》与其说是回忆了香港电影不如说感怀了几位导演的成长。
" 洪金宝与 " 七小福 ",许鞍华的市井烟火,谭家明的痛感青春,袁和平的拳脚功夫,杜琪峯的欲望与宿命,林岭东的批判写实,徐克的鬼马创意 "。
故事里,是他们这一代港人的一生。
艰苦童年,少年拼搏,青年热血狂放,壮年精进,暮年依旧壮心不已。
但短片的缘故,一方面很难深刻难免略显仓促,意犹未尽。
豆瓣开分 7.1,随后跌至 6.8。
有一位观众如此评价:
" 期末考试议论文,杜琪峰满分答案,徐克写了小说,林岭东提前交卷,袁和平抄了背好的范文,谭家明新概念读多了,许鞍华保送了随便糊弄,洪金宝拿出了自己的小学日记。"
引人关注的阵容,却换得观众不满差评,被批 " 江河日下 "。
中国香港电影在它最辉煌的年代,在整个亚洲乃至好莱坞都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香港巨星的名声能辐射整个东亚,香港文化在那个年代疯狂输出到了韩国和日本。那时亚洲国家的家庭,几乎都看过《英雄本色》,知道张国荣。
当年杜琪峰,人称杜 sir,他的《枪火》,几乎每场戏都能堪称经典,毫无赘余,不可替代。
抢手沉默冷静地开枪,优雅又风骚地走位,充满着 " 狂炫酷拽 " 的艺术形式。
用静对抗动,草木皆兵的紧张感营造出无限张力。
即使当下再看,也忍不住惊呼一句牛 X。
粤语歌曲里有这么一句歌词:" 也爱用整晚说杜琪峰专长揭露命途无常的道理 "。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杜琪峰电影惯用的叙事:永远难逃宿命的不幸。
没有阖家大团圆的喜庆,命运无常才是现实。
再聊聊徐克,徐老怪。
香港女星的巅峰颜值,都留在了徐克的电影里,王祖贤的聂小倩,林青霞的东方不败,张曼玉的金镶玉,关之琳的十三姨。
他总是最能洞悉女性演员的可能性,展现其最大光芒。
而在徐克的武侠世界里,更是怪力乱神,天马行空。
然而,一等一的高手们集结,怎么就 " 一个都不行 " 了呢?
一部情怀大于内容的电影,
导演们尽兴而归
这部片最不缺的就是导演。
但每个导演都被观众吐槽 " 没有自己的特色 " 了。
《七人乐队》在如今的电影市场变成一个无比尴尬的存在。
说现实点,这是一部情怀大于内容的电影。
尤其是没有经历过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观众,很难代入和共情。
有些东西没变,有些东西变了。
有人怀念,有人感慨,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香港电影真的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七八十年代的电影人,也越来越多的不可言说,正是当代观众看不懂也悟不到的情怀。
《七人乐队》,更像是一群开疆拓土的老将,不聊江湖,不谈英雄血泪,就这样在老房子里抽了张木椅,坐下来和你讲讲故事。
他们满是尽兴。
故事讲完了,也许你会发现,他们总在谈过去,不再想未来。也许是年龄大了,也许是不知从何谈起。
你不必带有过高的期待,也不必苛责和轻蔑它。
" 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 后的平静我仍愿意为它奉献一张电影票,说一句敬佩道一声再见。
在林岭东导演的《回归》里,有这样一句台词:
年轻人,将来是你们的世界,由你们做主。
潮起潮落,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93c12b15ec053a832fa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