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想来想去,这个问题虽然敏感,但还是想聊一聊,有些话堵在心上很久,不说确实难受。

无论在欧美,还是在内娱,如果你想在舆论口碑上搞死一个项目或者一个艺人,有什么屡试不爽的必杀技吗?

四个大字教给你:政治正确。

滥用政治正确党同伐异,已成为近年来贵圈最普遍的操作了。

总是有效,很少失手,这让我异常担忧。

1

《人生若如初见》风波

在经历了播出前 1 小时撤档、撤档后突然网播、网播 40 分钟后秒下架的魔幻历程后,在撤档与下架尚无官方结论时,《人生若如初见》在舆论场上不仅没有被广泛同情,反而被疯狂狙击 " 政治不正确 "。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有些言之凿凿说这个剧玷污女权先驱秋瑾。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有些称该剧美化保皇党,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口吻嘛,仿佛人均刷过两遍全集一样——我特别想问问,你们都是在哪儿看到的全集,给我也看看呗?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如果没看过,对人物的塑造,是看个开头就能 get 全貌的吗?一个人物可以貌忠实奸,也可以貌奸实忠,可以由黑转白,也可以由白转黑,更可以黑白灰混杂,这些看过六集甚至只看过剧情梗概的人,是怎么能对角色塑造方向言之凿凿进而笃定地抨击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不正呢?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最关键的是,所谓保皇党,也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有其 " 先进性 " 的,这些张口就来的人,都没有学过唯物主义历史观吗?

之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是先进的;之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是先进的;之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是先进的。在 1890-1900 年代,在晚清腐朽的统治面前,所有有志人士都在思考如何救中国,无论是想走英国君主立宪道路的所谓 " 保皇党 ",还是想走法国大革命路线的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党,都具备时代进步性。

没有这些革命先驱在清末民初的探索和失败,正确道路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怎么还能否定特定历史时期特定人群的先进性呢?

还有言论说,剧的男主原型是 " 良弼 ",他后来力主镇压武昌起义,怎么能拿来当正面角色塑造?!且不说前六集能不能看出一个角色是否被当成正面角色塑造,就说一个人早年先进后来落后,就要连起初的先进都否定掉吗?那《觉醒年代》为啥还要拿陈独秀做主角并塑造得异常光辉呢?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但说理无用,《人生》就在这样的一拨又一拨抨击里,直接臭到 " 活该被禁 "。

2

《隐入尘烟》风波

《隐入尘烟》,作为今年最高分国产院线电影,被诸多影评人自来水推荐。大家都不忍心看到这样一部高水准诚意之作,淹没在 1% 的排片里。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很难得能看到这样把视线放在这样毫无爆点和噱头的社会边缘人物身上的影视作品。老三和贵英是哪怕在落后的乡村都不被村民放在眼里的角落人物,是老光棍和残疾老姑娘,但他们在贫瘠的土地上用最艰苦的条件努力搭建自己的家,是苦难是浪漫,是泥土里的涩与香。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然后,随着电影口碑的上扬,一小撮言论,开始抨击它 " 政治不正确 "。

说它呈现的中国贫困农民的生活,根本就是臆想,哪有可能这么穷?

说就算有这样的穷人存在," 为什么一定要盯着这样的贫困群体,明明中国有这么多先进的东西可以拍 ",质问创作者 " 是不是为了迎合西方而妖魔化中国,居心何在 "?

他们听不进任何道理,不管电影明明就是导演在自己出生长大的村子里实地拍摄,拍的也是村子里活生生存在过的人,不管当下内娱的影视剧综到底是一味盯着边缘群体还是从来都看不见他们,一顶迎合西方的大帽子扣下来,说什么都没用。

这腔调恁地耳熟。二三十年前,同样的声音骂张艺谋贾樟柯迎合西方妖魔化中国,非要把中国人丑陋的一面拍给别人看。可如今,大家想起《秋菊打官司》《红高粱》《小武》《站台》,记得的是落后是土是被妖魔化吗?不,是一个个时代和时代里的人们。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但道理不重要,就是骂。《隐入尘烟》被骂到海清删除了豆瓣的长文,她饰演的那个小便失禁、一只手残疾、在哥嫂家外的窝棚里捱到嫁人才被正眼看待被珍之爱之的女子,不被刻画就不存在了吗?肯俯下身来与这样的人群对话的创作者,不仅赚不到钱,还要被骂居心叵测,这个世界怎么了?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更讽刺的是,另一拨言论则在批判这部电影 " 消费苦难 ",说它 " 用浪漫消解贫困 "," 对着苦难抒情 "。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同样地,在这部电影被疯狂抨击的那几天,李子柒也被人骂了,理由是" 过于美化中国乡村生活,不能算是真正的文化输出 "

怎么什么话都让你们说了呢?

3

辣目洋子口碑倒塌

《我是刘金凤》的 " 倭风 " 事件,对内娱影视剧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关于古装影视剧服道化的设计风格问题,我非专业,不多置喙。但这个剧的最大骂声落在女主角辣目洋子的身上,我倒是始料未及的。

从剧中服饰看," 倭风 " 在男女性角色身上都很明显。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从演技角度,哪怕这个剧的剧情魔改人设崩塌,她的表演也并没有垃圾到全剧谷底的地步。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但为什么骂名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了呢?

一方面,是她刚好有综艺《五十公里桃花坞 2》在播,在堪载真人秀史册的 " 宋丹丹以一敌十名场面 " 里,她的言行被不少人解读为 " 左右逢源两面三刀 ",一口咬定她就是职场那种把别人推坑里的虚伪同事。

再加上她的工作人员在闲鱼上卖《桃花坞》嘉宾送的礼物,骂声就更盛了。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另一方面,还有人狙她与金婧一样,明明寻常女孩出身,却背刺普通人。金婧尚有 " 助理犯错就扣 1000 元 " 的实际作为可供探讨,辣目背刺普通人的证据,则是她四五年前作为网红时拍摄的一系列小视频。

几经叠加,口碑跌落谷底。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不过,对艺人在常规范围内揣测、解读和议论,本就是真人秀的魅力所在。因影视剧综作品获得赞誉,也因影视剧综作品遭致骂名,在非辱骂造谣的情况下,这也是这个群体需要承受的职业压力。艺人口碑变化无常且莫测,实属贵圈日常,也没什么好喊冤的。

但口碑翻车是一回事,一些对于她从五官到艺名的无限度上升,就很没有必要了。

说她在剧里穿和服吃寿司完全不觉得有问题就是精日,说她起名叫 " 辣目洋子 " 就是仰慕日本文化,说她面相刻薄,一看就不是善类,说她是小燕子公司旗下艺人所以果然一切都是有渊源的 ……

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明眼人一看即知。

一部剧集的造型出了问题,要背锅的竟然不是制片人、导演、出品方和设计师,而是咖位不高几乎无发言权的三线艺人吗?

在做网红时被人说太胖太丑辣眼睛于是顺势自嘲的网名 " 辣目洋子 ",都可以看成是精日的证据吗?

更别提根本无来由的经纪约,公司都解散了,哪来的旗下艺人?

但这种狙击就是疯狂发生且十足有效,比人品揣测有效多了,有效到一些观众在《独行月球》下避雷她,如同当年在《李焕英》中避雷陈赫——罪已至此了吗?

4

其他,大量

令人沮丧的是,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227,起源在拆 CP 提纯需求下对同人文的打击。于是一群极端粉丝举着打击 yhsq 的大旗,连作者带平台,一起举报到网信办,张口闭口就是 AO3 是 H 色网站,被墙显然活该。

其后肖战的反对者却也纷纷捡起举报的武器,在各种层面各类事件上展开狙击,说好听点是用魔法打败魔法,说难听点,与恶龙搏斗终成恶龙。

《雄狮少年》,上映前恰逢 " 陈漫风波 ",被余烬狠狠烧到,再加上主创发言不谨慎,于是 " 辱华 " 的帽子就摘不掉了。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但你要问,一个中国本土的动画团队,完全的本土投资,做一部市场完全在内娱的动画电影,到底有什么理由要 " 辱华 " 呢?

辱骂者是这样编说的:因为它想在国际上拿奖,所以就是居心不良迎合西方。

哦,到最后也没人拿出它参评奖的任何证据与迹象,但不管,说你辱华就辱华,论心不论迹。

《相逢时节》,作为剧非常烂,我也吐槽得很厉害。但因为把重男轻女受害者的简家大姐塑造得心狠手辣,就被大骂歪屁股 + 爹味,是不是也过于直线思维了?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一个角色因为是重男轻女的受害者所以就必须纯白无瑕不然就是创作者的恶意?

一个重男轻女的受害者因为原生家庭的迫害而成长为略带扭曲的性格,不是更能用以控诉 " 重男轻女 " 系统性的恶吗?

漫展,南京以 " 夏日祭 " 为名的漫展被广泛批判后,各地漫展纷纷被举报关停,甚至汉服秀都被当成和服秀被举报关停。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当看到有人问为什么不能办国风漫展这样的问题时,我沉默了。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 政治正确 " 并不是完全不该被遵循,而是不该被如此滥用。

近一两年来,无数围绕影视剧综甚至明星的批判与狙击,其实早已远远超过了其所应该承载的范畴。大家不再着眼于 ta 们作为文娱作品或娱乐消费品本身的质量水准,而是拼命从各种 " 大词儿 " 上找角度、上价值,上纲上线成了日常。

三观成了文娱作品的紧箍咒,无论是国际政治、民族情绪、女性主义甚至阶层关系,三观不够 " 正确 " 或者不够 " 先进 ",就只配被骂得狗血淋头。

可到底什么是正确的三观和足够先进的三观呢?

莫言曾经对文学应承载的使命有过这样的阐释: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可如今,一旦你刻画黑暗、反映不公、揭示人性之恶与幽深,又如何自证自己不是在抹黑、在讽刺、在暗戳戳颂扬落后与黑暗呢?

拿着显微镜一寸寸寻找,真的有在 " 三观 " 上无可挑剔的文娱作品吗?PAPI 酱那支很出圈的短视频,已经把道理说得很清楚了。(戳文末阅读原文抵达)

我倒不是说,作为个体的观众没有资格从上述角度去评判文娱作品。评判是每个观众的权利,但以前好歹是" 我不喜欢,所以我点叉并骂你两句 ",现在则公然变成" 我不喜欢,所以你必须消失 ",和" 我不喜欢,所以喜欢的人也最好消失 "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这类不容分辩的否定中,有些背后有利益驱使,有些纯粹是情绪发泄,但也有些是货真价实笃信文娱作品必须足够先进正确不然不该存活于世的。

之前无数次论证过,走到当下这个状况,该责怪的有大象有资本有社会有环境,观众作为浑然不觉得被动接受方,责任可能最小。

但作为观众的我自己,确实也需要时时警惕:对于那些我不喜欢的作品,我有没有在内心热烈期盼它口碑崩塌、人人喊打甚至被禁下架?有没有企图在剧集水平之外找抓手上价值协助抨击?

有时回想自己,也会不寒而栗。

那怎么破呢?大概只有八字箴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若想自己的偏爱幸免于难,先从不对别人的偏爱上纲上线开始。

你们赞同用这样的标准去评判文艺作品吗?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7486fb15ec02c45665c79

版权声明:娱乐栗场 发表于 2022年8月1日 pm2:53。
转载请注明: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 快导航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