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段明星 vlog 引发了热议。
郑恺满脸疲惫地回道:
「太累了,我要出去工作」
就这样一个简单视频下,评论区却吵开了。
有人说郑恺冷漠,两人客气得不像夫妻。
还有人劝苗苗不要做全职妈妈,出去拍戏工作更好。
虽是明星,但大众还是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最常见的婚育问题。
父亲照顾少还叫苦不迭,母亲照顾多但不辞辛苦。
这样的相处模式,准确切中当下盛行的「恐婚恐育」心态。
碰巧,一部宝藏好剧最近回归。
其故事,正是围绕生育话题。
而且口碑极高,豆瓣评分从最初的8.8,已经飙到如今的9.5。
鱼叔一直追更,再次向各位安利。
《尝试》第三季
Trying Season 3
剧名两个字,用得谨慎。
「尝试」,即不敢说多。
对于婚育难题,本剧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先看一对夫妇,典型的「晒娃狂」。
逢人就炫耀,自己生了娃多么快乐。
遇到没生娃的朋友,又是催又是讽。
「不生娃的人生是不幸福不完整的」
然而,她们却对那些问题矢口不提。
从身体上的损伤,到心理上的产后抑郁,再到巨大的经济支出 ……
人前光鲜,人后抑郁。
这到底是为了啥?
另一对夫妇,标准的「丧偶式婚姻」。
丈夫傲慢自负,活脱一个普信男。
对待身边的女性充满有意无意的歧视,没有丝毫尊重。
一回家只顾刷手机看报纸,全然不顾旁边忙碌的妻子。
正要出门的妻子还想等一句丈夫的问候。
结果什么都没有等到,自己只能失落地走出家门。
生育前丈夫尚且如此,生育后更是不敢想象。
除了这些,还有诸如出轨、酗酒等一系列问题。
身边的所见所闻,都在无形之中加剧了我们对生育的忧虑。
而本剧的主角夫妻,却知难而进——
妮基和杰森。
人近中年,俩人打算要一个娃。
自从有了这个念头后,迅速放飞自我。
为了生娃,无所不用其极。
妮基会掐着时间算自己的排卵期。
眼看时间就差一会儿就要过了,两人就会原地不可描述。
哪怕,正在公交车上!
后面还坐着一位老太太。
自己造不出来,便去做试管。
可惜,依然以失败告终。
医生告诉他们:
因为身体原因,他们永远都不会有自己的孩子。
造人,是不指望了。
两人经过一番商量,最终达成共识——
决定领养。
英国有着一套完善的领养流程,前后历时足足一整年。
在这期间,会有专业机构评估他们是否有资格成为父母。
与此同时,这也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去预习「成为父母」。
成为父母,容易。
但想做好,很难。
他们开始担心,自己能不能做一对合格的父母,养好孩子。
有一回,俩人尝试去帮朋友带一天娃。
本以为只是轻松的练手,不料却发现了许多问题。
问题主要在于,俩人对待孩子的教育理念,分歧很大。
妮基喜欢「鼓励式」教育。
只要能让孩子开心,她会同意他们在早上十点吃冰淇淋。
为了能让孩子好好吃饭,妮基会想办法用其他美食来哄孩子。
而杰森是个「老传统」。
他不认可妮基的教育方式,觉得这是在娇惯小孩。
他更偏向定规矩,摆脸色。
用大人的威严,震慑住两个调皮鬼。
于是,两人在这种细节上的差异,吵得不可开交。
又比如孩子的玩耍。
妮基不想让孩子去玩要付费的游乐场。
但碍于大人的情面,她不愿在孩子面前承认不想买门票当「大冤种」。
同时又不知道该如何拒绝孩子们的要求。
相较之下,杰森看似是个强硬派,其实十分骄纵。
前一秒刚说对俩孩子要硬气。
下一秒就乖乖买了四张门票。
好了,死要面子活受罪。
带娃的一天,漫长而又疲惫。
好在,把孩子送回去后,两人平心静气地进行了一番交流。
这样的「复盘」,让二人意识到彼此间在教育孩子上的理念差异。
养育孩子,要比想象中辛苦得多。
而夫妻间求同存异,相互理解,才能真正教育好一个孩子。
相较于那些狂撒鸡汤的同题材作品,本剧则显得真挚朴实。
它用一种看似无情冷漠的态度,将「生育」中美好的一面撕去,将背后最残酷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大家。
或许有人说,这分明就是在加剧大家恐育的心态。
但在鱼叔看来,这恰恰是一种对观众的坦诚。
也是一种对待社会话题的真正关注。
开诚布公地谈论这些生育中的缺点,远比连哄带骗地催生,更加让人信服。
正是这样的姿态,帮助这部剧收获一批忠实拥趸,赢得高口碑。
同时,也让不少人从这部剧中,看到对待「生育」最正确的态度。
究竟如何看待生育?
这既是本剧的核心话题,也是贯彻始终的问题。
有意思的是,播到第三季,本剧也一直没有给出具体回答。
反之,《尝试》给出了一种最真实也最可贵的婚育模式。
继而让大家在这对夫妻身上看到难得可贵的地方,也看到稀松平常之处。
简而言之,本剧将最正常的婚育态度拍了出来。
没有过度神化,也没有刻意夸大。
仅仅是,拍出了最正常的一面。
比如,两性冲突。
在剧中,无论两人发生多大矛盾,或因为发生多大争吵,两人从没一走了之。
恰恰相反,尤其当矛盾冲突越激烈,彼此间的坦诚分析也就越多。
杰森知道主动承担照顾妻子孩子的责任。
妮基也会主动向丈夫分享各种愁思心绪。
这种「共同面对」的态度,正是所有健康亲密关系中该有的。
再比如,养娃焦虑。
妮基曾说要领养女孩。
并不是不喜欢男孩,而是怀疑自己没有能力养好一个男孩。
在她看来,当今社会给了男性太多特权,性别不平等依然存在。
如果领养男孩,妮基并不确定自己不会将他养成「熊孩子」。
虽然看着有点偏激,但却说明妮基有真正为自己的孩子考虑。
「生」,只是第一步。
最重要的,往往是第二步的「养」。
相较于很多人「一生了之」的态度,妮基更在乎能不能让自己的孩子长成一个健全的人。
杰森知道妻子的疑虑,也一直想办法安慰并说服她。
直到妮基亲眼目睹,那个过去被她打上「普信」标签的男性,竟然义无反顾地跳进河里救一位落水的女子。
那一刻她终于想明白了。
「也许这个世界,需要一个由我们养大的男孩」
除了这些,剧里还展现了他们初为父母时的焦虑,又或是对孩子过度的保护欲。
毫不夸张地说,《尝试》完全可以作为一部婚育观念的进阶指南。
从如何做一对合格的父母,到如何养育健全的孩子。
这些人生重要阶段,都在剧中用极其自然且轻松的口吻娓娓道来。
他们在不断学习育儿经的过程中,其实也在不断完善自己,完善彼此间的亲密关系。
无论是关系修复,还是自我和解。
对孩子的共同关注,都是最好的一剂良药。
养育,从来就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
理所应当,需要夫妻双方共同承担。
回到咱们内娱。
郑恺之所以被嘲,就是因为他只是临时换位体验了苗苗的身份,就喊「我好累」。
殊不知,那是苗苗的日复一日。
不过,郑恺还不算太糟。
翻遍社交平台,丈夫育儿一日游还算轻的,「丧偶式育儿」更是不尽其数。
正是这些鲜活的例子实在太多,也使得现在恐婚恐育的人与日俱增。
但话也说回来。
心中怀有一个「恐」字,也并非不可。
作为一场重要的生命旅程,生育的选择,本应值得我们多一份敬畏。
全文完。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555218e9f09361e5684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