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才刚到 7 月底,但对于智能手表的爱好者来说,他们已经可以开始期待今年秋季的一大批旗舰新品了。
就在前段时间,三星即将发布的 Galaxy Watch 5 系列已被多次曝光。根据目前的已知信息显示,这一代的三星智能手表将有望继续首发最新版的谷歌 Wear OS 系统(Wear OS 3.5),同时会拥有 40mm、44mm 和 45mm 三种细分尺寸和型号。
被曝光的 Galaxy Watch 5 Pro 渲染图(图片来自 91mobile)
其中,顶配的 Galaxy Watch 5 Pro 不仅可能独占 45mm 大尺寸表盘,同时也将内置容量大幅增加的 572mAh 电池,以更 " 厚实 " 的造型换来续航的显著延长。作为对比,本世代的顶配型号 Galaxy Watch 4 Classic 46mm 版本,电池容量则 " 仅有 "361mAh,明显要小了很多。
传了许久的新款 Apple Watch,或将采用了直角边框设计
无独有偶,日前一份关于苹果方面正在开发 "Apple Watch Pro" 新款智能手表的消息也开始出现。据相关爆料信息的说法,"Apple Watch Pro" 最初曾被命名为 "Apple Watch Extreme",相比现有型号将具备更大尺寸的屏幕、更坚固的钛金属机身(可能会有新的边框造型),以及最为重要的、容量大得多的电池和 " 长达数天的使用时间 "。
当然,相关消息源也预测,由于新型号的尺寸 " 膨胀 " 幅度不小,所以可能会导致其并不会被一些青睐小巧设计的消费者接受。
很显然,无论三星还是苹果,他们目前似乎都准备在未来的智能手表产品线上,通过牺牲一定程度的 " 产品体型 ",来换取大得多的电池容量和更长的续航表现。但问题就在于,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
大家都知道,如今智能手表基本可以分为两大产品品类,分别是 " 全智能手表 " 和 " 轻智能手表 "。其中," 全智能手表 " 通常采用性能强大的多核处理器,拥有真正全功能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商店,并支持用户自行安装应用来扩展功能。
相比之下," 轻智能手表 " 使用的则是与智能手环没有太多区别的低功耗单核芯片和固定功能的非智能系统,尽管其中有些产品会有看起来像是 " 应用商店 " 的功能,但往往只能提供少得可怜的扩展性。
而且如果是一位重度智能手表用户(比如我们),你可能就会发现," 全智能手表 " 不仅仅是系统更复杂、功能扩展性更强,在日常使用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比如说想要用手表进行健康监测时," 全智能手表 " 无需用户事先选择运动模式,因为它们可以借助内置的大量传感器,自动识别用户当前正在进行的运动锻炼项目,并自动在后台开启运动追踪功能,而且测量的算法往往会更复杂、结果更为准确。
又比如说,虽然现在大多数智能手表都能测量心率、血氧等健康指标,但 " 全智能手表 " 因为拥有 " 轻智能手表 " 不具备的算力,因此无需将数据上传就可以直接在本地进行健康信息的分析和追踪。比如基于心率数据,自动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心率不齐问题,并及时向用户提出警告。
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对于 " 全智能手表 " 厂商来说,强大的处理器所带来的本地运算性能,无疑是其产品端最大的优势之一。但这同时也导致 " 全智能手表 " 在续航表现上,往往会远差于仅配备了简单低功耗主控、固定功能非智能系统的 " 轻智能手表 ",而且续航差距通常会特别巨大。以至于即便是对于像我们三易生活这样的 " 全智能手表 " 忠实用户来说,也不免会羡慕 " 大手环 " 动辄一两周不用充电的体验。
那么,如何才能让 " 全智能手表 " 的续航得到改善呢?研发新的、更省电的主控,当然是最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无论三星还是高通,他们目前最新的全智能手表芯片基本都已用上了 5nm、甚至 4nm 的先进制程,在能效比上相比此前的产品改进已是非常巨大。
但大家要知道,即便是这样脱胎换骨的新芯片,假设它们的 " 能效比 " 能够提升多达 100%,也只不过是将手表续航从一两天变成三四天而已,距离 " 大手环 " 的差距还是很明显。
如此一来,在芯片换代的同时,牺牲一些设备厚度、加大内置电池的容量,显然就成为了下一代旗舰 " 全智能手表 " 最务实的设计思路。毕竟在能效比已经大幅进步的前提下,再换上几乎大了一倍的电池,新品的续航就可能会可以达到老款的 3-4 倍之多。说得更直白一点,也就是充一次电差不多能用上 4-7 天,几乎就可以追平部分 " 轻智能手表 " 的续航表现了。
可能有些朋友会疑惑,既然这么简单就能将全智能手表的续航从一两天做到接近一周的水准,为什么此前就没有厂商去这么做呢?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三易生活此前曾有过相关的内容。原因求实也很简单,因为过去几年主流用户群体大多还是把 " 智能手表 " 当做一种新型的 " 表 " 来看待,所以彼时智能手表普遍都很重视要在造型上更接近传统的 " 腕表 "、要有 " 高级感 ",自然也就不能在造型上过分 " 放纵 "。
而如今随着智能手表的普及,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观点也开始从 " 戴在手腕上的科技饰物 ",逐渐变成了 " 有用的健康监测设备 "。在这样的背景下已经能够注意到,厂商开始明显地将智能手表的造型与 " 传统腕表 " 脱钩,开始大幅减少那些经典的腕表元素(比如表圈、表冠、表耳、表镜)。
相比之下,把智能手表造得比传统腕表厚上那么一点、大上那么一圈,如今自然也就不会再显得有多么 " 违和 " 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54d9c8e9f09637b7578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