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三天,没有一个新媒体工作者能躲开二舅。
谁?
b站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故事主人公。
既是时运不济的天才少年,也是从不回头看的快乐老人。
上传三日,3228万播放,高峰期14万人同时在线观看,投币数以两千为单位上涨,弹幕量20.8万。
20.8万的弹幕,20.8万句"敬二舅"。

绝对的现象级爆款。
从传播角度而言,爆款一定有爆款的语言技巧,短短十分钟的视频,比四五十集的电视剧还要金句频出。
我爸妈尤其喜欢那段对生老病死的诠释。
up主@衣戈猜想说"生死"之间隔上"老病",那不是上天的不仁,反而是怜悯。不然人们到七老八十依然身强力壮,面对死亡则更多不甘。
所以"老病,是生死间的必要演习。"






这段话,对我父母即将迈入的老年阶段有一种难得的温柔。
我倒是偏爱那句"就这样又过去了三十年,乏善可陈。"
以及,"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普通到不快进一万倍都没法看的。"



在众多金句里,这句更像是up主在过渡故事时无意抖落的一点才华。
但我觉得这话里蕴含了整个视频最为动人的一种气质。
一种平视的气质。
因为"乏善可陈"意味着,没那么苦,也没那么神。
既让二舅非凡的一生落了地,又没有"正常人"讲苦难故事时,自上而下的那份用力。
这也是我关于"二舅为何动人"的答案。
二舅们的一生,是凡人的奇迹。
奇迹听上去,是不是有些夸张了?
不急,先从二舅是谁聊起。
视频里,他最初的title,是"天才少年"。
小学全校第一,初中还是全校第一。
但二舅人生的好景实在不长,浓缩在10分钟的视频里更只有短短25秒,一场高烧便立刻急转直下——正当年少的二舅,被邻村医生扎了四针,扎残废了一条腿。


残废后的二舅"休息"了三年,第一年捧着一本《赤脚医生手册》尝试自救未遂。
第二年便坐在家门口观天。
第三年继续坐在家门口,但不观天了,而是看着来家里的木匠做木工。

看了三天,二舅说他看会了。
于是二舅以残废为谷底的人生,开始了上坡路。
二舅的木工之路一样随时代沉浮。
先是在生产队做,做一毛钱一个的板凳,生产队倒了以后,又在全村流动着做,再之后,二舅作为军人家属去到了北京部队里,开始给部队做桌椅板凳。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门手艺颇有点造物主的意味,二舅做出了名头,做出了爱戴,做得首长都开心地在澡堂里给他搓背。

后来妹妹出嫁,二舅更是从衣橱到书桌,从书桌到床铺,一钉一卯的做了个大全套,还颇有心思地贴上了"上海牌"的标。
像up主说的,二舅什么都会,二舅总有办法。
他给村里人修电器、修玩具、修农具、修家具;
还能自绘图纸为村里的庙搞设计。


村里没有算命师,他也能自制算命签兼了这个职。
一些物质丰盈的人也未必能做好的事情,二舅反而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
比如,如何做一个好父亲——
二舅领养了被抛弃两次的女孩宁宁,抚育长大,在宁宁结婚时拿出了十多万的积蓄为其购房,将宁宁养成了"全村最孝顺的孩子"。



再比如,如何当一个好儿子——
66岁高龄时,面对求生欲极低的88岁的超高龄老母亲,二舅寸步不离,为她洗脸刷牙,照顾饮食起居。
平日骑着三轮车带着她在村里各个角落游走,一面照顾,一面做工挣钱。


up主总结二舅的一生,说他不结婚是因为觉得自己这辈子只顾得了自己,却其实顾了一村的人。
而作为回报,"村民们都爱这个歪子。"





故事到这,二舅光辉尽显,残疾一事反而好像早就不足为道。
哪怕up主末了还拿着邻村一位参加高考后成为工程师的二舅同龄人做对比,以彰显儿时那四针是如何造化弄人地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却仍显得有些不够力道。
鲜少有人会觉得,二舅这一生不比这位工程师精彩。
因为这段故事本就不是以一种悲悯的姿态在讲述。
它平实,诙谐,字里行间甚至透着骄傲,它不是向历史声讨,而是直接来宣告胜利。
宣告一个个体以精神力战胜时代悲剧的胜利。
这就是二舅的奇迹,他不是个凄苦的幸存者,而是一部击败悲剧宿命的小小史诗,一个将一手烂牌打出彩的胜利者。
而当今的人们为什么如此喜爱这"蚍蜉撼树"的胜利,飘不必多言。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
当那显然荒唐不公的四针带来的苦痛被二舅的精神力所稀释。
描述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在美化苦难。
苦里开出的花,是不是值得欣赏的花?
谈这个问题前,我想聊聊另一个人。
谭谈交通的福贵大爷。
这是很容易的联想,因为二者身上具备太高的相似性。
福贵大爷不是本名,是网友因为他的人生历程与《活着》里的福贵过于相似,而起的代称。
和《活着》里的福贵一样,福贵大爷的半生,可以和死人串联。
爸爸死了。
妈妈死了。
老婆死了。
子女死了。
兄弟死了。
好像苍茫天地,与他还有关联的活物,只剩谭谈遇见他时,三轮车上的那条大黄狗。
2011年,谭谈采访他时,感慨他的遭遇,问他"怎么看上去还是如此开心从容",他说"往前看。"
2021年,谭谈再访他时,他结了婚,有了孩子,搭了个简易的小家,与世间的关联一下多了起来,有了具体的羁绊,有了具体的期盼。

他大约不是什么天才,但命运不公的遭遇,与在苦难下坚守善良,步履维艰却仍在前进的精神力,与二舅没有什么不同。
他们一样是将黑夜熬成破晓的人。
福贵大爷缓解了谭谈的抑郁症,就像二舅抚慰了up主的精神内耗。
而"美化苦难"的问题,在这个高度相似的福贵大爷身上,不曾发生。
我隐约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林奕含曾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写下"联想、象征、隐喻,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东西。"
因为它们拥有对事实的解释权。
就像"老病"这样残忍的历程,也可以拥有"辅助人们安然迈向死亡"这样柔软的外衣。
问题大约是这样——
比起福贵大爷粗粝朴实的采访,《二舅》这个视频过于文采斐然了。
视频中非常多的语句,辅助视频语言中的"修辞手法",分镜头、转场、踩点、都造就了前述的那种"传奇感",而非"苦难感"。
像是述说二舅为妹妹打家具做嫁妆这一段。
排比的句子配合着一个个家具的特写镜头,踩点的音乐,激昂的语气。

上升到顶点时以一句"你可能说我在吹牛,因为这是上海牌的家具"虚退半步。
紧接着便用"但你忘了这是我的二舅,二舅总有办法"再次扬起调子。




最后以家具上一句广告词一语双关,"超豪华ok",强力反问,推向顶点,结束。

二舅的传奇性便被这么凸显了出来,而那四针带来的苦难,则退为一种深底色的背景板。
但问题在于,以文学手法彰显传奇性而非苦难感,就意味着"美化苦难"吗?
学会一个大词是好事,但还是不要随便乱用。
首先,就主观而言,up主显然没有美化苦难的意图。
什么是"美化苦难"的意图?
为没必要的苦难赋予莫须有的价值后,掩饰欺压的丑陋本质,甚至呼吁更多的人去承受。
最著名的,莫过"996是你的福报。"
但在二舅的视频中,up主显然并不将那人生十字路口上的四针视为二舅传奇性的必要条件,他强调的不是"命途的坎坷才让二舅如此传奇",而是"如此坎坷下,二舅依旧能那么传奇。"
他以隔壁老头高考后的际遇与二舅作互文,称如果不是那四针,二舅大约能成为如汪菊生那般闲情雅致的老头。
足以证明,在up主心中,二舅的人生价值并非来自苦难。
没有苦难,二舅只会过上更美好的另一种传奇人生。


二舅"很苦很善良"的一生是一种伟大。
而"被抛弃了两次的孩子怎么会对世界礼貌"才是理所当然。
up主是知道的,他无意让任何人成为二舅。


一个很简单的逻辑:
世界不需要二舅这样的伟大,并不意味着二舅不伟大。
我们当然可以一边被苦难中开出的花打动,但同时更希望不要再有人成为他。
在后续的采访中,@衣戈猜想也提及自己语言风格的用意,不是为了"升华苦难",恰恰相反,他是希望以幽默"解构苦难"。

来源|南方周末
解构不会让苦难变美,只会让人把苦味咂摸得更透彻。
认为语言上的诙谐就能掩盖苦难本身的人,一不理解文学,二不相信人对苦难的敏感度。
一个看似不太相关的小例子。
表哥毒Sir曾在前段时间写过的烂尾楼业主的故事。
在这些故事里面,关于业主的漫漫维权路自然是能让人共情并义愤的一种,但有另一种故事,却总能比这些直接维权的故事更让我揪心——
那些在烂尾楼里居住下来,插花写字,读书工作,过上茶饭飘香的日子的业主故事。

图片来源 | 湃客工坊,作者:眼光工作室
比起觉得悲剧被遮掩,这类故事反倒是更激起了我一种强烈的,想为他们要一个说法的欲望。
一种保护欲。
因为知道被欺压后,痛苦是本能,反抗也是本能。
但在废墟残砾中仍要将日子过下去,还过得善良又写意,这远超了人类的本能。
这是个体被极端环境逼迫出的强大。
这让人更心疼。
你感受到的不仅是他们的愤怒,更是愤怒之下的这个人,是多么美好,坚韧,值得守护的个体。
回过头来,在"二舅视频"中,道理也是一样的。
看看网友对二舅视频最多的评论是什么?
"又哭又笑"。
笑,自然是笑up主诙谐笔下二舅的传奇人生。
而哭呢?
其实就是哭这诙谐背后,不幸的底色,哭二舅原有的更多可能。
视频播出后,不少网友纷纷关心二舅的残疾证究竟办下来了没有,想了解二舅现在生活得如何,有没有渠道可以帮助二舅。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这不正是视频并未美化苦难的最好证明?
没人因为二舅的乐观,而忽视苦难。
所谓"美化苦难",不过一个自作聪明的伪命题。
话说回来,这视频也并非完美无缺。
主要是表述上的瑕疵。
借由二舅的故事,up主在结尾做出了这么一段输出:
"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是不需要对别人负责的人,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从不回头看的人。"
"遗憾在电影里是主角崛起的前戏,在生活里是让人沉沦的毒药。"


乍听有道理,但拎出来咂摸又有一丝不对劲。
不回头看,是少数人能做到的坦然。
对大多数人却是治标不治本。
往后看,直面生活的真相,才有可能找到根治苦难的出路。
二舅的确达到了一种人生的自洽,但他没有改变苦难本身,他的胜利是仅属于他个人的精神胜利,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惨胜"。
在现实中,"二舅们"的故事仍在不断上演。
而他们中的大多数,早已在熬出希望之前便倒下。
视频的另一点瑕疵,还有最后那句:
"我四肢健全,上过大学,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



飘不太喜欢这里的对比。
首先,苦难与苦难不存在比较的可能。
二舅的故事不该被成为一种励志,一种号召。
他仅彰显一种关于人之韧性的可能,以备不时之需。
但我某种程度上能理解up主略显狗尾续貂的这句话,倒不一定是真的想以二舅的苦难去激励他人"知足",否则与说出"被抛弃的孩子不会对世界礼貌"的那个人太割裂。
事实上,在后续的采访中,@衣戈猜想也不只一次强调,"根本上,二舅治不好你的精神内耗。"
这种升华,多半是应试教育下的一种正能量惯性,像高中生作文的模范结尾。
在一个执教多年的历史老师身上,倒是毫不奇怪。
总体来说,这个视频依然是一个瑕不掩瑜的好作品。
它以小见大,它举重若轻,带有一种时代审视的深远目光。
每个时代的苦难有其独属的荒谬特质。
有趣的是,这苦难的余味,在视频内外形成了一种互文。
视频在全网爆火后便诞生了一种论调,认为up主不过是用鸡汤文学吸引流量,并扣上了"消费苦难"的帽子。
你看,二舅从不去在意苦难。
可苦难何曾愿意放过他?

警惕着爆款金句可能有的理论谬误是件好事。
但同时,我们是否也要思考一下,就一个短视频而言,我们该给予什么程度的期待。
别忘了视频的标题"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以及"遗憾论"里,那个关键的前提——
"快乐的人。"
这个视频从一开始便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只是一个焦虑的城市人在农村二舅身上看到了一种在苦难下保持快乐能力的可能。
它没有让所有人都能摆脱苦难的方法论,也承担不了改变世界的宏图大志。
它甚至也不提供快乐。
它提供的,只是苦难下的一种选择,一条遭遇不幸时或许走得通的逃生通道。
你可以质疑它的有效性而不走,但你不能怀疑他希望你走下去的真挚。
它是一个具体的焦虑者对千万具体的焦虑者的对话,告诉你"斗不过,就放下执念,只管走下去"。
并非是一则大义凛然的谏言,一个向上的诘问。
而私以为,一则短视频做到如此关怀,足矣。
反倒是那些认为up主不过是在灌鸡汤的人,或许需要警惕了。
义正言辞的道理中,主语是谁,听众又是谁?
将作者与二舅的作为称作一种不正视问题的自我麻痹,不过是挥刀向更弱者。
暗含的,是一种对二舅们未能奋起抗争,改变苦难的责怪。


可受害者能幸存便已经耗尽全身气力,议论者实在没有理由埋怨他们逃生的姿态不够英勇。
还是那句,受害者没有解决问题的义务,他自救,走出一条路,然后以自身的存在告诉后人,此路,通。
这已然是一种伟大。
我始终认为,人们永远需要二舅这样的叙事。
哪怕它并不能根治问题。
但至少在苦难中,多一条求生通道,总比少一条好。
纵观这个世界的真相,与苦难抗争并获得的胜利,终究是极少数。
或多或少,我们都是二舅。
这一生,能以日升月落熬沧海为桑田,往往已是生命里最大的胜利与奇迹。


治疗精神内耗第一步:放过二舅
↘↘↘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2a6c5b15ec044574e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