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中国美术馆藏的《黑衣女像》《槐花》,南京博物院藏的《江上长虹》《水乡》《渡江》,江苏省美术馆藏的《诗的沉醉》……7 月 26 日,《西方的缤纷,东方的空灵 苏天赐百年诞辰纪念展》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馆正式展出。现场,一共展出 88 幅作品,涵盖了苏天赐各个时期的油画作品、《我站在画布面前》手稿、速写稿、摄影作品等,多角度呈现了 20 世纪中国杰出的油画家、著名美术教育家苏天赐的艺术人生。
难得,《黑衣女像》从中国美术馆借展
走进展厅,便是一尊苏天赐的小型雕像。这尊雕像出自苏天赐夫人凌环如之手。
往里走,展厅 C 位挂着一幅油画肖像《黑衣女像》。画中,年轻的女孩穿着黑色的上衣,眉目清秀,落落大方。" 这幅画的模特是我母亲。父亲以我母亲为模特画过两幅作品《蓝衣女像》《黑衣女像》,都是父亲年轻时候画的。这次展出的《黑衣女像》是中国美术馆的重要典藏作品之一,能借出来展览非常难得。" 苏天赐次女苏青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苏天赐家人在看《黑衣女像》
"《黑衣女像》是父亲 1949 年绘画的,当时他 27 岁。" 苏天赐长女苏凌介绍说," 母亲是林风眠先生的学生,和林风眠的女儿蒂娜是好朋友。当时,父亲是林风眠先生的助教。父亲和母亲在林风眠先生家认识,相爱。父亲在画这幅肖像的时候,在艺术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他用毛笔临摹波提彻利和拉斐尔的作品,也研究东方的青铜器、佛像,然后把中西方的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 苏凌介绍,关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苏天赐曾写道:" 我不断地尝试,又不断地否定,画了又刮掉,重画又重刮,如此反复十多次后,我所追踪的眼前影像与心里影像不再分离,它们在画布上随着线条和色块的游动已联成一气。"
苏凌说,《黑衣女像》是苏天赐的里程碑式作品,体现出他用油画传达东方韵味的追求。20 世纪 80 年代末,《黑衣女像》和《蓝衣女像》同时展出,曾引起轰动。大家都惊叹,竟然还有人这样画肖像。
88 幅作品,再现苏天赐的艺术人生
《夹竹桃》《槐花》《大桥》《江上长虹》《黄浦江边》《江岸》《外滩落日》《诗的沉醉》《早春 · 汤泉湖》…… 走在展厅,观众能看到苏天赐各个时期的油画作品。
△《槐花》
△《诗的沉醉》
其中的 20 多幅作品旁,还有注解。如《早春 · 汤泉湖》,苏凌写道," 这是父亲晚年的重要作品,画的是居室窗外汤泉湖的风景,画中每一个物象都有迹可循,组合在一起却是完全不同的意境,清明澄澈,宁静空濛,冲和淡远又生机勃勃,蕴含着来自灵魂的亲近和欢欣,让人想到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苏天赐手绘稿
苏青介绍说,今年是苏天赐诞辰 100 周年。为纪念他,去年 11 月,南京博物院东方艺术研究所和苏天赐的家属,就开始策划办展了。" 这次展览的 88 幅作品,都是大家一起精挑细选的。既有家藏,又有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江苏省美术馆的馆藏作品。"
南京博物院东方艺术研究所所长庞鸥说,在苏天赐先生诞辰百年之际,举办这样一场展览特别有意义。据了解,2011 年,南京博物院拟设立苏天赐油画馆,在和家属取得联系后,得到了他们的支持。经过协商,苏天赐家属捐赠了油画 50 件、手稿 1 件(即《我站在画布面前》)、素描 2 件、水彩 2 件、绝笔未成之作《万古相依》及先生生前使用的绘画工具等。
现代快报 + 记者 胡玉梅 钱念秋 / 文 赵杰 / 摄 钱念秋 / 视频
(编辑 陈海静)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fe91c9e780bf92c001b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