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雷科技 leitech
日前,高通两款全新可穿戴智能设备芯片正式发布,没有延续传统的 Wear 命名规则,而是分别命名为骁龙 W5 Gen 1 和骁龙 W5+ Gen 1。
图源:高通
高通上一代可穿戴智能设备芯片名为 " 骁龙 Wear 4100",被 OPPO Watch 2、MEIZU Watch 等智能手表广泛搭载。然而骁龙 Wear 4100 没能帮助其他智能手表产厂商战胜苹果,Counterpoint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 Apple Watch 销量是第二名 Galaxy Watch 的 3 倍左右。
三星、华为等品牌的智能手表,之所以销量不如 Apple Watch,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们还不够智能,支持的 App 太少。这点手表厂商也很无奈,智能手表尺寸太小,通常在 46mm 以内,电池不可能太大,一般都在 500mAh 以内。如果手机支持的功能太多,或者允许用户自行下载 App,续航就会很差,大约一天一充才行。
骁龙 W5 系列芯片的到来,能够改变非苹果智能手表存在的问题,让其他企业拥有战胜 Apple Watch 的实力吗?
骁龙 W5,能解决智能手表的痛点吗?
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市场支持自行下载 App 的智能手表并不是很多,绝大多数智能手表,更应该被称为 " 大号手环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主要芯片提供商高通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芯片性能提升了,功耗下降了,厂商才敢放心为手表适配 App。那么,骁龙 W5 Gen 1、骁龙 W5+ Gen 1 能满足消费者的期待吗?
相较上一代芯片骁龙 Wear 4100,骁龙 W5 系列最大的改变在于,制程工艺从 12nm 升级为 4nm,协处理器芯片从 28nm 升级为 22nm。制程工艺的升级意味着芯片能耗比进一步提升,官方宣称,骁龙 W5+ Gen 1 功耗比上一代旗舰平台低 50%,且尺寸缩小 30%,可腾出更多内部空间给其他配置,比如说电池。
骁龙 W5 系列仍为 4 颗 Cortex-A53 核心,NPU 核心从 Cortex-M0 50MHz 升级到 Cortex-M55 250MHz,GPU 核心从 A504 320MHz 升级到 A702 1GHz,且支持 1X 16LPDDR4 2133MHz 内存、蓝牙 5.3、深度休眠、WiFi、GNSS 低功率导航等功能。
作为参考,曾经的一代神 U 骁龙 625,就是 8 颗 Cortex-A53 核心,骁龙 W5 系列砍掉一半核心数量,预计核心频率也会比骁龙 625 略低一些。低功耗的 Cortex-A53 核心搭配 4nm 制程工艺,功耗肯定会比上一代低不少,再加上 NPU 和 GPU 的升级,进程调度更加科学,还能够显示更多复杂的动画效果,功耗更低的同时,性能也更有保障。
骁龙 W5 的作用,就是改善智能手表的续航环境,提升手表的性能,为厂商在智能手表领域大展拳脚提供基础保障。这类设备一般对制程工艺的要求并不高,所以上一代骁龙 Wear 4100 才会使用 12nm 制程工艺,这一代不惜成本升级为目前最先进的 4nm 工艺,可见高通的决心。
第一款搭载 W5 芯片的手表,会是什么样子?
高通已经确认,骁龙 W5/W5+ Gen 1 将由国内智能手机、手表企业 OPPO 和谷歌旗下的智能设备子公司 Mobvoi 首发。OPPO 与高通的合作较为密切,去年发布的 OPPO Watch 2 系列,就搭载了骁龙 Wear 4100 系列芯片,在智能生态建设中,OPPO 也是国内前列。
从 OPPO 之前推出的几款手表来看,该厂商钟爱更具科技感的方形设计,OPPO Watch 3 大概率会延续惯有的家族式设计,方形外观,右侧两个按钮,可能会分为普通版(不支持联网)、eSIM 版(可以联网)、ECG 版(支持心电图功能),预计售价 999 元 ~2499 元。
相较于手机,在智能手表领域,目前芯片的重要性没有那么高,因为本身就是低功耗设备,性能发挥空间太少,重点在于续航。有了功耗降低 50% 的骁龙 W5 系列芯片加持,OPPO Watch 续航将大幅提升,在功能全开的情况下,预计可以两天到三天充电一次。
未来智能手表领域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与高通合作同样密切的小米,大概率也会用上高通旗舰芯。至于国内另一家大型智能手机、手表企业华为,有自研麒麟芯片,大概率会继续用自己的产品。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芯片的重要性也会越来越高。
在厂商的竞争之下,从血氧饱和度检测,到心电图检测,智能手表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齐全,但价格也越来越贵。我们期待更多厂商加入,共同建设智能手表生态,同时促使智能手表的价格下降,以便于普及。
脱离大号手环,仅靠芯片还不够
智能手表的最终形态,就是能够彻底脱离手机使用,甚至某一天可以取代手机,与 AR 头显都是下一代计算平台的有力竞争者。如果说 CPU 是智能手表的心脏和大脑,那么电池就是智能手表的肠胃,功能和生态则是四肢,这些配置加起来,才能决定智能手表的用途。
关于智能手表生态,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厂商长期努力的方向。可是智能手表想要脱离手机,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还需要加入哪些配置呢?
智能手表脱离手机,必备的功能肯定是上网和通话,入门级手表、中端手表、高端手表采用了不同的方案。廉价的智能手表,其中有很多是山寨儿童手表,采用了物联卡或实体 SIM 卡方案,千元以内的中端手表注重一体性和成本,所以大多不支持联网,只能通过手机下载、蓝牙传输 App 到智能手表安装。
图源:雷科技摄制
高端智能手表则通常支持 eSIM,通过一号双终端联网。这点运营商非常人性化,一号双终端即手表和手机使用同一号码,无需他人记录自己的手表号码,任意一个设备都能接打电话。需要注意的是,一号双终端的 eSIM 与主卡套餐并不通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是 10 元 / 月,包含 60 分钟通话时间和 500MB 流量。
等到 App 资源丰富,再加上网络支持,智能完全可以脱离手机使用。骁龙 W5 系列芯片还贴心加入了 WiFi 功能,让智能手表在更新 App 时节约流量。可以大胆的说,智能手表脱离手机独立使用,硬件基础已经足够了,所缺的就是生态。
至于续航,其实手机一般一天至少也需要充电一次,但手机不需要佩戴固定,插上电源充电较为方便。手表则不同,人类已经习惯了不需要频繁充电的石英表、机械表、电子表,面对续航表现不佳的智能手表,自然会感觉频繁摘下充电有些麻烦。
然而功能与续航不可兼得,我们适应手表一天一充,只是时间问题,除非等到未来某一天,隔空充电技术成熟了,我们就不再需要摘下穿戴设备充电了。
小雷对智能手表未来的期望是,可以直接连接 AR 头显,用手表辅助 AR 设备。鉴于用户可能会有办公、游戏需求,单独的 AR 头显或智能手表,都无法满足用户需求,AR 与智能手表结合或许才能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
国内企业 OPPO、小米、华为等,都在布局 AR 头显设备,芯片无疑是智能手表未来发展最重要的一环,能够为设备提供性能保障,性能越强,支持的功能就越多。我们期待高通、海思、联发科等企业持续发力,让智能手表拥有更高实用价值,摆脱大号手环的尴尬局面,向下一代计算平台努力。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a12268e9f0928ac3171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