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值得一看 2年前 (2022) 虚像
1 0 0

好久不见。

金像奖

2020 年的 5 月 6 日,因疫情影响,第 39 届香港金像奖改为线上颁发。

现场没有一个观众,尔冬升对着镜头,一个人念完了获奖名单。

获奖的影片除了一部《少年的你》,其他的实在没什么光彩。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第二年,停办。

于是第 40 届也顺延至今年。

香港金像奖时隔三年,再度隆重举办。

而影迷担心的时——

金像奖,还回得去吗?

今晚,所有奖项揭晓,终于让关心香港电影的影迷心情为之一振——

最佳影片:《怒火 · 重案》

最佳导演:陈木胜《怒火 · 重案》

最佳男主角:谢贤《杀出个黄昏》

最佳女主角:刘雅瑟《智齿

最佳编剧:欧健儿、岑君茜《智齿》

最佳新演员:王丹妮《梅艳芳》

新晋导演:陈健朗《手卷烟》

最佳摄影:郑兆强《智齿》

最佳男配角:冯皓扬《妈妈的神奇小子》

最佳女配角:廖子妤《梅艳芳》

最佳电影歌曲:时间的初衷《一秒拳王》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坂本龙一《第一炉香》

最佳美术执导:麦国强、王慧茵《智齿》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吴里璐、叶嘉茵《梅艳芳》

最佳剪接:彭正熙《怒火 · 重案》

最佳动作设计:甄子丹、谷轩昭、谷垣健治、李忠志《怒火 · 重案》

最佳视觉效果:余国亮、林嘉乐、梁伟民、洪敏诗《梅艳芳》

最佳音响效果:杜笃之、吴书瑶《梅艳芳》

最佳亚洲华语电影:《美国女孩》

终身成就奖:许冠文

专业精神奖:周国忠

第 40 届,正是不惑之年。

而对金像奖也同样,经历过困惑低潮,今年时重新开始。

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第 40 届的金像奖,那么 Sir 想应该是——

新鲜如初。

01 流金

要说为什么。

那就必须从头说起。

1982 年,《电影双周刊》与香港电台合作举办了首届金像奖。

目的也简单——

检视过去一年电影人的成绩。

对表现优异的电影人进行表彰,希望借此促进港片的繁荣,提高电影人的制作水平和观众的欣赏水平。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 第一届金像奖,影后惠英红

从第一届的草台班子,简简单单的电影人内部聚会到增设终身成就奖,再到正式成立非盈利性的金像奖协会。

那时的香港电影极为 " 外向 "。

专注的是香港故事,辐射的却是东亚和东南亚。

《请回答 1988》,主角团盯着张国荣目不转睛;

小新一说 " 那是金城武 ",妈妈就连问 " 在哪儿 ";

发哥前几年在 MAMA 颁奖,底下的观众那叫一个疯狂。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全世界都有重视整数年的传统。

临到跟前,连拍电影都铆足了劲。

第十届。

达叔靠《天若有情》拿下演艺生涯唯一一座最佳男配奖。

赢麻的是王家卫,自己拿了最佳导演,《阿飞正传》获得最佳影片,影帝颁给了主角张国荣。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第二十届。

《卧虎藏龙》PK《花样年华》。

李安摘得最佳导演与最佳影片,梁朝伟、张曼玉分获影帝、影后。

墙内墙外都香: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戛纳影帝 ……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如果说辉煌够久,方能成就金像。

那彼时的港片绝对够资格。

到了 30 届,颓势骤显。

最大的看点,只是谢霆锋凭借《线人》" 接班 "。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而再往后,金像奖的关注度连年下降。

一年的香港电影,要凑齐一个够分量的提名名单都有点勉强。

金像奖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02 四十

说金像奖会消失,是过虑了。

就说合并颁奖的人这两年,港片回火。

有相继斩获十几亿票房的商业佳作,《拆弹专家 2》《怒火 · 重案》。

也有《浊水漂流》《手卷烟》《智齿》等文艺佳作。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刘德华、刘青云、甄子丹、谢霆锋、林家栋、吴镇宇、陈木胜、陈可辛、许鞍华、吴君如、刘雅瑟 …… 一长串顶尖演员 + 大导,让人不仅犯难把奖项给谁才好。

前几天拍摄《潜行》时,林家栋为保护怀里的小女孩受伤住院,大家都很担心。

好在今天典礼上,他气色还不错,应该已无大碍。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今年最大的看点之一,应当就是林家栋、谢贤、吴镇宇的影帝之争。

Sir 愿意用 " 神交已久 " 来形容他们。

97 年,吴镇宇主演《难兄难弟》,以轻松幽默的方式 " 复刻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娱乐圈,他在剧中饰演的 " 谢源 " 就是谢贤。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第二部虽没了吴镇宇,但男二号是林家栋出演的 " 谢四 "。

而在圈内被叫做四哥的是谁,Sir 想也不用多解释了。

今年。

两位当年的扮演者,都输给了本尊——

也是 86 岁的谢贤,第一次拿到金像奖影帝。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但要说今年最大赢家,还要算林家栋。

与影帝失之交臂。

但他主演的两部电影,就占据了这一届的半壁江山——

《手卷烟》《智齿》。

风格一致阴郁、癫狂。

《手卷烟》里,林家栋饰演试探法律底线的掮客。

借高利贷投资股市失败后,曾经有多意气风发,如今就有多低三下四。

双眼聚焦时的阴狠,要不到钱时的讪笑,对他而言只能算是正常发挥。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他更好的表演,在《智齿》。

导演郑保瑞重回《狗咬狗》时的暗黑、癫狂。

全片使用黑白影像来呈现香港的城市空间,那种阴沉绝望、断肢残躯、肮脏恶臭,即使是万家灯火也遮掩不住。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片如其名。

一颗成年人才有,并总是给人带来痛楚的牙齿。

妻子的车祸是警察展哥(林家栋 饰)的智齿,吸毒后飙车撞人是王桃(刘雅瑟 饰)的智齿,精英人士的程序正义是任凯的智齿。

当展哥多年以后遇到王桃,凶狠、愤怒顷刻爆发,以至于冲昏他身为 " 神探 " 的大脑。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吴镇宇此前获奖的呼声也很高。

《智齿》要说的,是只有 " 智齿 " 掉落,人才能真正迈步前行,重新出发。

而吴镇宇的《浊水漂流》,在当下则更为稀缺。因为智齿长在身上说到底只是疼,拔了就好。

可内心要是残疾,生命的缺口还如何弥补?

《浊水漂流》,吴镇宇饰演社会最底层的街友辉哥。

刚从监狱出来无家可归,每天睡大街、天桥。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学生、记者、志愿者。

来采访慰问的人一波接一波,却只有一个人真正关心他。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最终。

认为 " 谁都救不了谁 " 的辉哥,决定最后绚烂一次。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当我们凝视这场火。

也是在凝视着一个普通人的愤怒与质问:

他只是想要回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个地方住,怎么就这么难?

虽然《浊水漂流》成为本届最大遗珠,不仅最被寄予厚望的最佳影片和影帝落空,甚至一众小奖都没分到一个。

但能有这样的质量,这样的表达出现,而且还是新一代香港电影的力量。

这已经时最大的胜利。

03 不惑

四十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历史,除了噱头、恩怨与那些令人流连的影像记忆。

还有金像奖以及背后的,香港电影,在逐渐成熟。

没错,四十岁的成熟。

也是成熟。

说不惑,只是因为它曾 " 惑 " 过。

Sir 举一个例子。

2002 年的时候,第 21 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首次设置了一个奖项,叫做 " 最佳亚洲电影 ",野心很大,颁奖的作品也属实够咖位。

第一届颁给了宫崎骏的《千与千寻》。

之后,这个奖项又连续颁了十年,获奖作品无一不是名作:

比如韩国的《我的野蛮女友》,日本的《入殓师》《告白》,中国的《可可西里》《色戒》《我不是药神》。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不仅是获奖作品,提名作品也很多都是中日韩当年的热门作品。

当年设立这个奖,也是希望能够借助香港电影的影响力,参与到整个亚洲地区的优秀作品的评选。

但。

受限于市场和受众,评选者对于外片的了解程度,以及获奖者对于金像奖的重视。

这个奖项只办了十年,到第 31 届金像奖的时候,就改成了最佳两岸华语电影。

从拥抱亚洲,到把重点放在了华语上。

甚至到了 2020 年的第 39 届,由于各种问题,又改成了最佳亚洲华语电影,不再局限于两岸。

当年获奖的作品是《大象席地而坐》。

这中间的波折,原因其实都可以猜到一二:

香港电影金像奖以及背后的香港电影所依赖的市场,在过去二十年好莱坞席卷全球的情况下,大体是一个衰退的趋势,尤其是在非华语地区。

奖项变动的背后,是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在下降。

更别说,还有金像奖本身的固步自封。

它本身就是华语电影奖项里,对身份门槛要求最严格的奖项之一。

根据金像奖入围条件,最佳导演候选人必须是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香港居民;

参赛影片的出品公司必须有一间为香港合法注册公司;

影片分工以 16 个项目计算:监制、编剧、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新演员、摄影、动作设计、美术指导、服装造型、剪接、原创电影音乐、原创电影歌曲、音响效果及视觉效果影片,最少有六个工作项目的工作人员为香港居民。

在它还是 " 惑 " 的阶段,Sir 能从中看到这层别扭 :

既希望追求创作者的本土化,又渴望能够面向世界,靠作品连接更多市场。

早在十年前,文隽(本次金像奖评选组组长)就曾 " 爱谁谁 " 地说:

我已经听见很多人抱怨金像奖如何不公平,但我想告诉那些人,你们有没有了解金像奖设置的初衷?这个奖项本来就是为表彰和鼓励为香港电影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的电影人而设立的。

香港电影金像奖不是为了迎合所有华语片而设置的,它从诞生之初就明确了它的区域性特点。每个电影奖项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鼓励香港电影创作,就是金像奖的特点。

没有这个可能(改变规则),为什么要开放来搞呢?我们面对的就是香港电影的从业者。

金像奖不会迎合所有华语电影。

金像奖是为了表彰和鼓励香港创作者才设立的。

这两年,明显可以通过金像奖,一窥香港电影作品的变化趋势:

大卖的作品类型,越来越专一,比如警匪,动作,罪案类型;

小制作,视角向下看,越来越回归香港本土的历史,人文记忆,和底层群体。

从 38 届提名的《翠丝》《沦落人》《三夫》《逆流大叔》,获得多项大奖的《无双》。

到 39 届提名的《叔 · 叔》《麦路人》《金都》,获奖的《叶问 4》和《扫毒 2》。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再到如今的 40 届,提名的作品里面,既有《浊水漂流》《梅艳芳》《手卷烟》等本土作品,也有票房大卖的《怒火 · 重案》和《拆弹专家 2》。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如今它的不惑在于:

在经历了黄金时代,衰退,北上,兼容等一系列波折之后,香港电影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一手拍商业电影挣票房,一手拍文艺题材做探索,双管齐下。

更重要的是:

金像奖终于不再奢望去影响世界。

终于选择回归本土。

甚至是回归电影。

比如郑保瑞的《智齿》,用极为风格化的影像和布景展现香港的肮脏与人心破败。

40 岁的香港电影金像奖。

除了经历的丰富,它也代表着回归。

04

如初

某种意义上看,金像奖其实早就熟透了。

体现在两个奖项上 :

专业精神奖,与终身成就奖。

前者颁给了周国忠,香港知名的剪辑师、制片人,他曾担任《难兄难弟》《鬼马智多星》《阴阳错》等多部影片的剪辑师,也是电影《英雄本色》的制片人之一。

为此金像奖请出了黄百鸣麦嘉组合,来给周国忠来颁奖。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另一位则是许冠文,周星驰之前的香港喜剧之王,冷面笑匠。

还请出了黄子华,来给偶像颁奖。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而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

都是给了陈木胜。

2020 年 8 月 23 日,陈木胜导演因鼻咽癌去世,享年 58 岁。

或许《怒火重案》不是本届最出色的电影,但颁给陈木胜,也并非只有纪念意义。

因为金像奖一直看重作品的商业属性,一如 13 年前《叶问》的获奖。

《怒火重案》能在揽下 13.29 亿票房票房,就代表着港片的核心竞争力——

哪怕有人质疑没有新意,但这样的类型在华语电影中尚无替代品。

四十年的时间,香港电影的成就已经太丰厚。

而从提名者也能看出这种熟。

比如演员:

谢贤 86 岁,吴镇宇 61 岁,林家栋 55 岁,吴君如 57 岁,古天乐 52 岁,谢君豪 59 岁 …… 二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及已经活跃与大小银幕上。

比如导演:

文念中、刘浩良、郑保瑞,梁乐民,入行都 20 年以上。

更别说像做摄影的杜可风、潘耀明、郑兆强,做剪接提名的的张叔平、麦子善;美术指导提名的,黄炳耀、潘燚森;服装设计奖提名的吴宝玲,吴里璐,余家安;动作设计奖提名的李忠志,谷轩昭 ……

这些幕后的工作者,不论是从业的年限、经验,还是身上的提名次数,都已经无比丰富。

一个早就熟透的金像奖,又怎么 " 如初 " 呢?

对新人的提携上。

评选组组长文隽在采访中提到了幕后的原因:

近六七年前,香港电影发展基金会,除了加大力度扶持中小型的电影制作,还举办了一个 " 首部剧情电影计划 ",给一些新人,比如在校的电影系学生,他们可以先交剧本,然后得到政府资助,从最初的两百万(大专组)五百万(专业组),再到这两年五百万(大专组)八百万(专业组),让他们参赛的剧本变成电影。

所以才会衍生出《一念无明》《沦落人》等电影。很多新导演参加这个计划,就算不能够拿到钱,他们的剧本也会受到电影公司青睐。

港片在缓慢复苏,一批有才华的新人正在涌现。

比如曾以《翠丝》入围 38 届金像奖的李骏硕,这位 2014 年才从港中文本科毕业的年轻人,这一回带着《浊水漂流》来金像奖。

比如陈健朗,这位三十岁出头,曾经以演员身份活跃于各类粤语影视作品里的小演员,比如在《过春天》的演那个黄毛男孩七仔,如今带着处女作《手卷烟》在金像奖获得了 7 项提名。

不仅是导演,还有演员。

《梅艳芳》里的王丹妮,《妈妈的神奇小子》里的梁仲恒,钟雪莹,《智齿》里的廖子妤,当然还有港人很喜欢拿下来影后的刘雅瑟。

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当然,也你可以更直接地说:

香港电影金像奖,还是那个港人自娱自乐的地方。

就算是他们培养的这一代年轻人,水平也比不上同期的内地,遑论日韩、欧美。

但。

有关系么?

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当年席卷整个华语圈是天时地利人和,在国际上引领潮流是一个时代的选择。

但时代终会结束。

就像我们也曾会烦恼金像奖对于内地大片的偏见和门槛,会指责和批评。

也想香港电影曾经想要走向世界,引领潮流,但最后遗憾收场。

可如今,它回归了自己原来的区域性,斩断了那些不切实际的野心。

反倒找到了初心。

做电影,做立足于香港的电影。

这才是作为一个香港电影的爱好者、观察者如今最大的收获。

在这个疫情还远未结束,在电影院的反复还是日常,在电影的重要性已经远远下降的时代。

第 40 届金像奖反而给到了某种坦然:

什么坦然?

就像月初罗启锐和倪匡的逝世,再度敲响了那个记忆中的黄金时代的逐渐离去的钟声一样。

上边 Sir 提到过的老一辈电影人未来都会慢慢离开。

演员息影,导演退休,幕后工作者们功成名就的离开行业,安度晚年。

关于童年的,混录像厅的记忆,也会随他们的离开而淡忘。

但,这与香港电影有什么关系呢?

80、90 年代的香港电影神话,本就是一个时代的意外。

与其说我们是担心港片死掉,不如说是我们脆弱地不敢迎接新生。

它肯定会,也必然有新的人来接棒。

而这些新人,目前看来,都是上一代培养,选择,传帮带。

都是疫情前后的这些我们今日正在经历的电影奖一个个提携起来的,看着他们出头的。

但谁敢说他们中就没有下一个徐克,许鞍华呢?

对于一个在自我愈合的香港电影界。

反倒不需要伤感。

就像那句歌词。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吉尔莫的陀螺、李寻欢不作乐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51a268e9f0970200b138e

版权声明:虚像 发表于 2022年7月21日 pm5:07。
转载请注明:她40岁这晚还是让我意难平 | 快导航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