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快充协议统一,恐怕只是一个美梦

前沿科技 2年前 (2022) 虚像
1 0 0

聊到手机快充,国产手机用户应该是全球所有手机用户里感触最深的,120W、150W 甚至 200W 的充电功率让我们可以在十几分钟,乃至十分钟内将手机的电量充满。

即使是 " 落后 " 的 65W 快充(如今已是一些千元机的标配)也可以让用户体验到半小时内充满手机的快乐。有意思的是,在许多国产手机用户眼里稀松平常的快充,其实在很多海外手机用户看来却是 " 黑科技 "。

比如畅销全球并多年蝉联全球出货量第一的手机品牌三星,直到现在旗舰手机充电功率也只有 45W,其它品牌的手机更是大多仅支持 27 或 30W 的快充。还有大家都十分熟悉的苹果,即使是 2021 年推出的 iPhone 13 系列也只有最高 25W 的充电功率。

国产手机快充协议统一,恐怕只是一个美梦

图片来源:苹果

分别使用过 iPhone 和旗舰安卓手机的朋友,应该都对两者的充电速度对比有着深刻印象,安卓手机往往可以在半小时内完成充电过程,而 iPhone 则需要 1-2 小时。在日常使用时可能感受到的差别并不会很大,但是如果你忘记充电却马上要出门时,安卓的快充就能让你省去带上移动电源的麻烦,代价只是晚出门十几二十分钟。

国内的快充技术发展迅速主要是因为手机厂商之间的内卷,而且因为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关系,各品牌的快充技术往往都是私有协议且不对外开放。对于用户来说,私有协议并不是什么好东西,这意味着非官方充电器只能激活低功率充电,不仅远低于专用快充模式,甚至比 iPhone 还慢很多。

正因如此,拥有多个数码设备的朋友在出门时不得不多带一个充电器,为手机提供尊贵的 " 专属服务 ",以至于前段时间欧洲宣称将通过法案推动快充协议的统一,新闻里的国内网友评论基本都是:希望国内也可以推动快充协议统一。

国内的快充技术联盟在 2021 年就已经正式成立,不少媒体也以此为依据认为国产快充标准会更快完成统一。但是我们实际上看到的却是各厂商在私有协议的路上一去不回头,快充协议统一真的可能实现吗?

在谈快充协议统一之前,我们首先要看看为什么国内厂商的私有协议都互不兼容。

目前国内的快充协议主要以手机品牌及背后的技术提供商分为几个阵营,以 OPPO 为代表的欧加系、vivo 系、华为系和 PD 系(高通小米、苹果等)。所以,实际上的快充协议只有四个,鉴于华为的特殊情况,我们暂时不考虑华为的兼容问题,先来看看其它三家的情况。

欧加系和 vivo 系都是自己的私有协议,而高通和苹果则是首推 PD 快充协议(曾经高通有自己的 QC 协议,现在最新的 QC5.0 已经几乎与 PD 协议互通,两者可以视为一体)。小米系本质上使用的就是魔改版 QC 协议,与 PD 系可以算作一体,但是因为实际使用时不能完全互通,所以算是半私有半 PD 的产物。

先来看看欧加系,OPPO 的 VOOC 快充协议也是国内首个使用低电压高电流方案的快充协议,但是这套方案则需要手机、电池、充电器和充电线的四端适配,导致充电模组的成本要高于其它品牌,不过使用体验提升确实远超同时期的高通快充方案(彼时高通的低压高电流快充方案有较为严重的发热问题)。

而 vivo 系所使用的则是 FlashCharge,后续迭代版本为 SuperFlashCharge,与 OPPO、高通不同,vivo 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多充电 IC 设计。一般来说,一台手机只会内置一个充电 IC 用来控制充电过程,而 vivo 则是额外添加一个充电 IC 系统,相当于同时有两套充电系统在为电池充电。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vivo 的快充功率总是出现一些奇怪的数字,33W、44W、55W 等,比如 44W 快充本质上是依靠双 22W 输入实现的。得益于双充电 IC 的设计,单个 IC 的电压和电流都不需要很高就可以实现快速充电的目的,算是在兼顾充电速度的同时降低发热和电池寿命加速老化等问题(代价是成本更高了)。

小米则是一直紧跟高通的快充技术研发进度,在高通与 PD 逐渐融合后也开始转向 PD 阵营,目前的快充技术基于 PD 的 PPS 补充协议魔改,一定程度上兼容 PD 快充模式。

所以在使用第三方充电器时,小米手机往往可以激活 PD 3.0 的 27W 快充模式,而 OPPO、vivo 等品牌的手机则只支持 18W 或 10W 的 QC 快充协议,单从适配性来说小米显然表现更好一些。

可见,国产手机的快充协议不兼容不全是因为厂商竞争,在快充系统硬件架构上的巨大区别也让第三方厂商无法轻松兼容,而且其中还涉及到许多专利技术的转让、授权等问题。

国内的快充协议目前是三足鼎立之势,那么国外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PD 联盟距离统一市场并不遥远,主流的三星、苹果等品牌基本上都以 PD 协议为基础,如果仅仅考虑主流市场,海外市场实质上算是已经统一了。

既然如此,为何还有媒体称国内的快充协议统一会更快完成?这点就要从去年成立的快充联盟说起,快充联盟由国内主流手机厂商华为、OPPO、小米等企业组成,旨在推动快充协议的统一标准。

考虑到联盟成立的时间,国内确实要领先于欧洲,毕竟欧洲的法案才通过,中间还有落地执行、标准制定、技术互认等多个环节,考虑到欧洲政府和企业在类似事情上的效率,恐怕短时间内是看不到效果的。

反观国内的快充联盟成立后,很快就发布了《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技术规范》,让移动终端厂商有了可以依据的行业标准,不过后续也没有更多的消息传出,各厂商还是坚定的走在私有协议内卷的路上。

国产手机快充协议统一,恐怕只是一个美梦

图片来源:电信终端产业协会

不过,目前的私有快充协议经过多次迭代后,逐渐有统一到一条路线上的趋势,以 OPPO 为例,正在从低压高电流逐渐转向高压高电流方案 + 多充电 IC,前段时间推出的一加 Ace 的 150W 快充协议就是采用的新方案。

无独有偶,小米、vivo 也都开始转向多充电 IC+ 高压高电流的方案,随着快充路线的趋同,未来快充协议统一的难度和成本也在下降。接下来只要各厂商开放标准互认,推动硬件芯片上的统一标准,那么距离实现快充协议统一的未来并不遥远。

但是国内的手机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即使技术路线相同,具体的方案细节和技术特点也有不少区别,想让几家企业互认的难度还是很大的,至少短时间内小雷看不到快充协议完全统一的可能。

小雷认为,未来国产手机应该还是会大量使用私有快充协议,只开放部分落后协议给第三方厂商。比如 OPPO 普及 150W 快充后可能会考虑开放 65W 快充,让获得授权的第三方充电器可以激活,虽然不能体验到最快的充电速度,至少是比现在的 10W、18W 要好得多。

封面来源:雷科技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8cb948e9f090f807c08b3

版权声明:虚像 发表于 2022年7月21日 pm3:36。
转载请注明:国产手机快充协议统一,恐怕只是一个美梦 | 快导航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