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留神就被迫接受蚊子的骚扰,是夏天的常态。
一般来说,小小蚊子虽然恼人,也不过是被吸点血、起个红包罢了,忍住不挠过段时间就会自行消退,造成不了什么大麻烦。
但是你听说过被蚊子叮进 ICU 的吗?
今早看到一条新闻,湖南张先生在钓鱼时腿部被蚊子叮了十几个包,随手挠破之后双腿出现肿痛,伴随持续高烧,送医后被确诊为脓毒症,进了 ICU。
什么蚊子居然这么毒???相信这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但事实上,张先生患脓毒症进 ICU,可不能只怪蚊子。
除了蚊子
还要怪抓挠和糖尿病
新闻提到,【医生分析,或因张先生患糖尿病,免疫力较低,而蚊子毒性强,所以引发强烈反应】。
蚊子叮咬只是一个导火索,【或因患糖尿病】可能才是真正的主导因素。
被成群蚊子叮咬挠破叮咬部位后皮肤形成创口,但张先生没有在意本身患有糖尿病,伤口愈合较慢、免疫系统可能受损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导致脓毒症。
健康人群将皮肤挠破后,会自发愈合,就算造成细菌感染,出现炎症,也很少会发展到脓毒症的地步。而糖尿病人的伤口一般愈合较慢,慢性伤口受细菌继发感染的风险更大。
糖尿病患者的所谓 " 甜血 " 不会吸引蚊虫
但糖尿病可能会导致叮咬部位更难愈合
糖尿病患者的伤口为何愈合较慢?有以下几个因素:
血液循环不良:患有糖尿病的人患外周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更高,血管变窄、高血糖水平增加血液稠度,血液循环降低导致局部伤口愈合较慢。
高血糖水平:导致免疫细胞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免疫系统效率降低。高血糖水平可能利于细菌的繁殖和增长,容易出现感染。
内皮细胞功能失调:这一血管功能障碍会导致损伤无法有效修复。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神经损伤:对伤口不在意,小创口可能会恶化、出现并发症。
总之,被蚊子叮了不要去抓挠,抓破会增加继发性感染的风险,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挠破后的危险系数更大。
不让抓挠那该如何止痒?
被蚊子咬后出现蚊子包,又红又痒,是因为人体对蚊子唾液中的蛋白质产生了免疫应答,又被称为蚊咬综合症。
被咬之后抓挠虽然爽,但属于无效止痒。首先抓挠会引发搔抓反射,越挠越爽、越挠越痒,其次,如果不小心将叮咬部位挠破,可能会引发继发的细菌感染,比如蜂窝织炎,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与新闻中张先生类似的症状。
蚊子包不能抓挠,那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肥皂水清洗杀菌:
用肥皂水清洗叮咬部位,可以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
冰敷冷静一下:
用冰袋冰敷,冰凉的感觉可以降低神经纤维的敏感性,有效止痒(清凉油中等原理相同)。
服用抗组胺药:
蚊子带来的外来物质导致身体产生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分泌组胺来清除外来物质,这就是蚊子叮咬反应。如果实在受不了蚊虫叮咬带来的瘙痒、发红和肿胀,可以口服抗组胺药来进行缓解,常见的药物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外用糖皮质激素:
治疗蚊虫叮咬后出现的局部反应性炎症,可以用中效的外用皮质类固醇乳膏,一日 2 次,连用 5-10 日。
另外,还可以采取有效的避蚊手段,让蚊子不得近身。
目前市面上驱蚊产品五花八门,蚊香、驱蚊手环、香囊、花露水、灭蚊灯、电蚊液 ... 有时挑花了眼也挑不到真正能防蚊的产品。挑到靠谱的驱蚊产品,只用认准两种成分:避蚊胺(DEET)以及派卡瑞丁(Picaridin)。
人身上的体味、皮肤温度以及呼出的二氧化碳可以吸引蚊虫。含避蚊胺的产品可以很好地用化学气味掩盖人的气味,以混淆蚊子。DEET 浓度越高,保护作用越持久。
派卡瑞丁(或称埃卡瑞丁)可以通过在皮肤上形成一层屏障来阻止蚊虫对人类皮肤的定位能力。无臭无味且效果持久(8~10 个小时),与 DEET 相比,其能更有效地防蚊,且对人体的潜在毒性更低。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7c443b15ec06d0e0d328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