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半年后,我放弃了“一用回不去”的折叠屏

前沿科技 3年前 (2022) 虚像
2 0 0

手机行业竞争之激烈相信大家有目共睹,从 " 千元旗舰 " 到 " 游戏旗舰 " 再到所谓的 " 高端旗舰 " 和 " 拍摄旗舰 ",几乎在每一个存在的手机分类中,手机品牌都展现了极高的进攻性,不做到品类第一决不罢休。但在 2022 年,有这么一个手机品类却展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

几乎所有品牌在这个类目中都选择和竞品留出一定空间,减少产品之间直接对比的机会。但即便大家的产品理念大不相同,这些品牌却又都认为其他品牌的产品路线都是歪门邪道,只有自己是这个品类中唯一 " 正道的光 "。这个 " 既和谐又分裂 " 的手机品类,说的就是截至今年年初都还红极一时,但却迅速遇冷的折叠屏手机。

体验半年后,我放弃了“一用回不去”的折叠屏

图片来源:三星

为什么折叠屏手机买不好?不同的品牌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的品牌认为折叠屏在硬件设计上比不过传统形态的手机,因此特意设计了复杂的屏幕转轴,让折叠屏手机在外观和显示效果上可以和靠近传统形态的手机。

有的品牌认为折叠屏在软件上缺乏使用场景和生态支持,因此推出了双屏模式还拉拢大批第三方软件进行适配。还有的品牌认为折叠屏难以推广是因为营销问题,因此购买了大量曝光量,还生搬硬套了大量所谓 " 模式 " 和场景帮助用户理解产品。

但遗憾的是,这些方法都没奏效。就连真的被折叠屏手机理念折服、亲自花钱购买了折叠屏手机的小雷,在使用了大半年后都不得不承认现阶段的折叠屏手机距离宣传的 " 实用性 " 还有一定距离。

讲道理,完美的数码产品并不存在,我们选择购买的任何一款产品,本质上都是在手机的优点和缺点之间找到一个自己愿意接受的平衡。比如我愿意为了 macOS 软件生态忍受惨淡的 iPhone 信号,小雷的同事愿意为了小米 12S Ultra 极为出色的相机体验而忍受 225g 的重量。手机有缺点很正常,但手机成功的关键是它的优点能不能成为 " 让人无法拒绝 " 的价格。

我们先来看看折叠屏手机的优点有哪些。抛开新奇等社交属性卖点,折叠屏手机最核心的卖点只有一个:在一个合理的产品尺寸内,提供远超手机尺寸的屏幕。无论手机采用外折还是内折方案,我们之所以会想到 " 把屏幕折起来 ",其最终目的都是想在现有的手机形态内放入尺寸更大的屏幕。

体验半年后,我放弃了“一用回不去”的折叠屏

就像对车内空间的诉求一样,绝大多数用户对手机屏幕大小的追求都是没有止境的。可能有人会用小屏手机来举例子,但如果我们看清事情的本质,不难发现所谓" 小屏手机用户 " 需要的其实并不是 " 小屏手机 ",而是小尺寸手机。自从屏幕取代了实体键盘,成为了手机最重要的交互 " 部件 " 以来,更大的屏幕一直是用户和手机品牌的共同追求。

如果单从屏幕尺寸这个角度看,折叠屏的目的显然已经达成。但实际上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手机的尺寸。

抛开竖折手机不提,现在绝大多数折叠屏手机在 " 身材管理 " 上都不及格,无论是三星 Galaxy Z Fold 还是 OPPO Find N,这些手机在厚度、长度以及重量上都与传统形态的手机相差甚远。即使是以小巧便携取胜的 OPPO Find N,其 275g 的重量和 16mm 的厚度在裤袋里都是让人无法忽略的存在。采用外折方案的华为 Mate X2 虽然厚度跨过了及格线,但 255g 的重量也和传统形态的手机拉开了距离。

体验半年后,我放弃了“一用回不去”的折叠屏

图片来源:华为

除此之外,折叠屏手机对第三方软件的适配也同样是个不小的挑战。比如小雷自己的折叠屏手机,在展开屏幕使用时:有的软件会强制横屏、有的软件会强制竖屏,甚至有软件会强制旋转 90 度显示,不管你横着拿还是竖着拿;有的软件支持全屏显示、有的软件会拉伸屏幕,还有的软件平时直至全屏,但某些特殊界面只支持 16:9 渲染。可以说在最基本的软件呈现方式上,折叠屏手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既然折叠屏手机的软件适配如此不堪,那有没有办法让折叠屏可以无损沿用现在常见的手机软件呢?方法当然存在,那些采用竖折方案的手机就是最好的例子。但问题在于,我们为什么要用更复杂的折叠屏方案,以牺牲电池大小为代价,去使用竖折的 " 普通手机 "?直接买一台普通手机不好吗?

以三星的 Z Flip 系列为例,最新款的 Z Flip 3 在整体体验上已经和常规的旗舰手机非常接近,仅因为转轴占据了手机内部空间而被迫使用更小的电池,同时在京东 618 的热度榜单上,三星 Z Flip 3 成功登顶。那么这款手机的出现,是否意味着竖折才是折叠屏翻身的契机呢?

很抱歉,竖折不是折叠屏翻身的契机,降价才是。

体验半年后,我放弃了“一用回不去”的折叠屏

图片来源:京东

翻查价格,Z Flip 3 在 618 期间官方售价 6399 元,而在不少第三方经销商手中,4 千元出头的价格就能到手。但在发布时,这款手机售价高达 7599 元。用更高的价格买同样配置、甚至电池更小的手机,只为了折叠屏的设计,这样的性价比显然无法打动主流消费者。即使我们跳出竖折手机的范畴,在横折手机领域,卖得好的永远是价格更低的几款折叠屏手机,某些高价竖折的情怀手机,销量与热度甚至不如体验更差、完成度更低的横折手机。

即使有品牌想办法压低了折叠屏手机的价格,这种竖折手机也有自己需要面对的问题:翻盖手机的形态脱胎于上世纪,换句话说,翻盖手机的产品形态解决的是来自上个世纪的用户痛点。而在智能手机的时代,品牌该如何用翻盖手机的复古设计解决智能手机的现代需求?这个问题同样需要品牌回答。

体验半年后,我放弃了“一用回不去”的折叠屏

举个例子:折叠屏翻盖手机怎样才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利用外屏的空间?一般来说,出于硬件成本和人体工程学的原因,品牌和用户都不会在外屏上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外屏的用法更多的还是所谓的 " 辅助显示 ",即消息通知、音乐控制或拍摄取景。

不过在可穿戴设备越来越流行的 2022 年,外屏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智能手表取代。折叠屏翻盖手机是否还需要保留外屏?如何让外屏在美学和功能找到平衡?

经过多年的推广,折叠屏的概念已被消费者熟悉。但如何将营销上的卖点转化为日常使用中的 " 热点 ",这才是手机品牌需要考虑的问题。用户需要的是一台能满足自己使用需求的手机,而折叠屏只是无数种解决方案中的其中一个选项。当折叠屏能真正融入移动互联网生态,以特殊的硬件发挥出特殊价值时,折叠屏才有可能撬动传统手机市场的用户,折叠屏设备和折叠屏背后的硬件产业和软件生态,才有可能迎来更清晰明朗的未来。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6287f8e9f093ac4047f57

版权声明:虚像 发表于 2022年7月19日 pm3:12。
转载请注明:体验半年后,我放弃了“一用回不去”的折叠屏 | 快导航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