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67 岁的谢海燕永远也忘不了,7 月 11 日凌晨 1 点 55 分,南京城一阵狂风暴雨之后,相识 52 年的同龄战友因肺癌与世长辞。悲恸之后,他问战友的妻子:" 后事怎么办,我们几个战友想帮帮忙。"" 不用了,遗体捐献了。" 这句话让谢海燕绷不住了,顿时泪流满面。
让谢海燕更惊讶的是,战友一家三人捐献遗体,35 岁女儿也签下遗体捐献志愿书。就在战友去世后约一小时,接受遗体捐赠的医院派来了车。黑夜里,当灵车载着战友的遗体远去时,谢海燕在心中默念:" 陈林克,我们当战友 52 年了,我今天重新认识了你。"
遗体捐献证书是他们最珍贵的 " 财产 "
△章亚民谈及逝去的丈夫不禁流泪
捐献遗体,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更何况一家三人捐献遗体,还有一人签下遗体捐献志愿书。7 月 16 日,现代快报记者随谢海燕来到了陈林克家。陈林克家在南京江宁一个小区里,确切地说,这是他生前住的出租屋。
△陈林克生前没吃完的药
敲开房门,记者看到一名衣着朴素的老人,她是陈林克的妻子章亚民。见到有人来了,章亚民连忙打开客厅的灯,搬来椅子和凳子。记者环顾四周,看得出这是一个毛坯房,没有任何装修。客厅的灯只是一个白炽灯泡,客厅靠墙摆放着陈林克生前睡的沙发,上面盖着格子布单,还吊着一个小电风扇。记者摸了摸,海绵很厚很软。章亚民解释:" 老陈临走前,已经瘦得皮包骨头,只有睡在沙发上才不硌人。" 茶几上还摆放着陈林克生前没吃完的药。
△陈林克父母的遗体捐献卡和证书 谢海燕供图
章亚民告诉现代快报记者,2021 年 4 月,陈林克出现了咳血症状,8 月被诊断为肺癌晚期转移。从他确定捐献遗体到办理好相关手续,前后也就半个月的时间。" 老陈的父母都捐献了遗体,我公公 2005 年去世的,当时 80 岁;婆婆是 2012 年去世的,当时 82 岁。也许是受到父母的影响,老陈两年前就说过要捐献遗体。所以被确诊肺癌晚期后,很快就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 她说,自己曾劝过老陈:" 你父母都捐过遗体了,你就不要捐了,以后我们俩葬在一起。但是他不听,我也尊重他的意愿。"
△章亚民拿出了丈夫的遗体捐献证书和女儿的遗体捐献志愿书
随后,章亚民拿出了一家三人捐献遗体的证书及女儿陈昕圆的遗体捐献志愿书,这是他们家最宝贵的 " 财产 "。婆婆凤艳华将遗体捐献给了南京医科大学,公公陈立捐献时还没有荣誉证书,得到的是一张捐献卡。丈夫陈林克的捐献遗体荣誉证书,落款日期正是他去世的那一天。还有一本小一点的,是他们的女儿陈昕圆的遗体捐献志愿书。
看着这鲜红的证书,谢海燕感慨不已:" 在陈林克生前最后几个月里,我到家里看过他,也去医院陪过他。他是一个字都没有提遗体捐献。"
卖掉唯一的住房给女儿换肺,没想到自己先走了
△陈林克夫妻早年合影
客厅里没有空调,不一会儿,章亚民满脸是汗,其中还夹杂着泪水。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和老陈 1979 年相识,1981 年组建了小家庭。1987 年,女儿出生,给这个小家庭带来了很多快乐。" 老陈什么都会,家里的电路坏了,水管坏了,都是他弄。我都是依赖着他生活,我舍不得他走,到现在我每天都很想他,晚上都睡不着觉。"
△章亚民独自照顾病重的女儿
说话间,房间里不时传来陈昕圆的咳嗽声。章亚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10 年前,女儿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现在已经是重度肺动脉高压。陈昕圆今年 35 岁,已经跟病魔抗争了 10 年。最近两三年,病情加重,陈昕圆已经不能走路,出门都得靠电动轮椅。如今,要想延续生命,唯有换肺。2021 年,陈林克和妻子商量,卖掉了他们唯一的住房,卖房钱用来给女儿换肺。没想到还没等到女儿换肺,陈林克就离开了人世。
房间里,陈昕圆一边吸着氧气一边看电视,因为要把钱用来看病,家里没有安装无线网,唯一的空调安在她的房间里。父亲走了,陈昕圆说她的天塌了。" 自从我生病后,爸爸就带着我四处看病,我们去过北京、上海、杭州、无锡等好多地方。他还卖了房子要给我换肺,我不愿意他们卖房子,不想父母老了连个窝都没有。现在爸爸走了,他生前的遗憾就是没有为我治好病。" 陈昕圆哽咽着说,换肺的风险很大,相当于 " 赌命 ",但是为了父亲,她要勇敢一次,争取一次重生的机会。
△陈林克的遗体捐献证书和陈昕圆的遗体捐献志愿书
对于遗体捐献,陈昕圆坦言,她是受到了爷爷奶奶的影响。" 我爷爷奶奶都是军工厂的离休老干部,爷爷参加过新四军。两人在工作上都十分严肃认真,平时话不多,总是用行动影响着我。他们说生前没有为国家作多大贡献,死后要把自己捐献给国家。" 陈昕圆说,自己得的是罕见病,捐献遗体也是想为中国医学作点贡献。在她做这个决定时,妈妈章亚民也劝过她,但她坚持自己的想法。
得了绝症不想打扰别人,他退出战友圈停用了手机
△老战友谢海燕探望病重的陈林克
陈昕圆说,近期她可能会到杭州,办理换肺的相关事宜。听到这个消息,谢海燕有些意外。他说:" 因为老陈离世,我最近跟她们母女联系较多,但是都没听她们说过要去杭州的事。" 谢海燕说,母女俩跟老陈一样,有事不愿意打扰别人,不愿意麻烦别人。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陈林克和谢海燕是好战友,两人同龄,都是 1954 年出生。在 1970 年 12 月,16 岁的他们一同在南京参军入伍,并分到了同一个连队。" 他在一排,我在二排。" 谢海燕回忆,自此,他们一起站岗放哨,一同为保家卫国默默奉献着青春。
△老战友谢海燕手机中保留了许多陈林克的照片
提及和陈林克一起当兵的日子,谢海燕说 " 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 "。那时,他们被派到了深山里,住的是帐篷,睡的是稻草,晚上还有狼叫声。当时他们年龄小,很害怕,于是他们约好一起站岗。" 我陪他站两小时,然后他陪我站两小时,互相壮胆。" 谢海燕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们挤过一张床,每张合影都站在一起,是亲密无间的战友。5 年后,陈林克退伍,他们一直保持着联系。2020 年 12 月,他们还一起回到部队,重温当兵的日子。
△陈林克旧照
今年 3 月,谢海燕有些想念陈林克,结果发现老陈退出了战友圈,还停用了手机。直觉告诉他,陈林克遇到了大事。" 人到晚年,无非是生病或意外。" 谢海燕几经周折,联系上了陈林克的妻子章亚民。这才得知,陈林克已是肺癌晚期,突然 " 失踪 ",是不想打扰别人。
看病的费用不是一笔小数目,陈林克家收到过社区的慰问,也在水滴筹上得到过社会的帮助。但是他始终不想打扰别人,于是卖了房,搬到江宁 " 隐居 "。让谢海燕庆幸的是,在战友生命最后的几个月里,自己和其他的南京战友一起陪伴着他,一起回忆着曾经的美好岁月。" 我永远也忘不了战友去世的那天晚上,昕圆坐在轮椅上,吸着氧气,撕心裂肺地喊着爸爸。老陈走了,我们南京的战友都在。老陈的女儿,就是我们的女儿。" 谢海燕说,他们一帮战友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昕圆母女,过好以后的日子,让老陈走得安心。
现代快报 + 记者 刘伟娟 / 文 牛华新 / 摄
(编辑 苏湘洋)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416b39e780bf92c001a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