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娱乐淘金 3年前 (2022) 虚像
1 0 0

内娱的天说变就变。

以前提起易烊千玺,到处是 " 未来可期 ",如今,拟录取国家话剧院的他却被批 " 特权 "。

事件发展至今——

从考编的讨论,到对易烊千玺本人的妖魔化,再到 " 小镇做题家 " 被嘲讽后的愤怒 ……

许多讨论已经偏离靶心,滑向各自阵营的情绪发泄。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客观来说,这不利于我们看清真相。

如果要探讨公平性,应该去质疑明星考编的每个环节是否公正、透明、合理,让官方给出说法,而不是挖坟和造谣;

如果要让公众理解明星与体制的关系,则应该去举证流量此时对体制、对普通人的价值,以及整个系统的运转逻辑,而不是居高临下地嘲弄或揶揄。

Sir 很早就针对事情本身简单聊过(链接)。

Sir 更理解这些情绪的由来。

它是当今年轻人集体焦虑的表现,也是整个社会焦灼状态的短暂抒发。

众生皆失语。

于是大家只能抓着某些语意模糊的关键词,进行表达释放。

比如 " 编制 " 意味着安全感;

" 明星 " 意味着特权;

" 小镇做题家 " 意味着不公、自嘲、底层 ……

问题出在哪?

四处是标靶,到处是标签,到处是区分你我的群体。

却很难看见一个具体的人。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 某周刊引燃舆论的文章段落

如果要分类,大部分普通人都是 " 做题家 "。

包括 Sir 自己,抱着一副键盘和几个硬盘走到今天,从小地方到大城市,试图站稳脚跟。

因此 Sir 更深知," 做题家 " 真正的困境,不能靠喊口号,只能靠自己的行动去改善。

所以面对双方极端争议,是不是还有第三种解法:

回归到具体的人和故事。

今天 Sir 想去带你们看看现实中三种不同的 " 做题家 "。

仅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些真实的面孔,去看清自己的位置,未来的出路。

哪怕减轻一点点焦虑。

在 " 做题 " 的路上,再次轻装出发。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01

要谈做题,就要回到考试

年轻人的焦虑大部分源于考试压力的加码:

升学要考,面试要考,公务员要考 ……

曾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是独木桥后面还有吊桥拱桥铁索桥,条条大桥通大桥。

追溯源头——

高考,从来牵动着中国人最敏感的神经。

这种敏感,越来越体现在对高考胜利,几乎达到病态的渲染。

只是一个月前。

那时大家讨论的还不是什么做题家的艰辛,而是高考开分的逆袭。

有人高兴躺倒,有人半裸狂奔。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家人老师也加入兴奋行列: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不止是短视频平台,微博上搜索 " 高考 ",出来的新闻几乎全是好消息。

且是极好的消息——

听障男孩超一本线了;高分考生凌晨三点接到清华电话了;中山大学的通知书派送礼盒了;学霸们淡定应对了 ……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此外,2022 年的高考还出现了新鲜的水果猜谜游戏。

比如这一段:

学校今年的芒果树收成特别好,一批成熟的芒果总共 2426 个,其中有 2 个芒果特别搭,深藏在树叶里,外面看不到;还有 13 个芒果长势喜人,裸露在外!预计 20 个左右的芒果能特供进京!‍

究其原因,竟有不少讽刺意味:

政策不允许地方教育部门与学校报道高考成绩、排名甚至高考状元等信息,也就诞生了今年的传播奇闻:高考学生集体变水果。

妥妥欲盖弥彰。

后来别说水果了,蔬菜、水产、甚至地方特色小吃等营收喜讯都借由民间渠道出来了。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一方面官方强调淡化高考成绩的宣传,尽可能缓解考生家庭的焦虑,另一方面,与高考有关的 " 地下段子 ",则越来越刁钻、奇葩。

高考越来越有 " 网红体质 " 了。

因为平常的励志无法满足考生。

内卷到极点,则需要极致的咸鱼翻身,戏剧性的逆袭去撬动杠杆。

这个背景下,Sir 注意到一位 " 特殊 " 的状元。

他叫庞众望。

2017 年高考 744 分考进清华的河北沧州市理科状元,在抖音上辟谣,称最近有人在冒充他的账号灌虚假鸡汤。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 庞众望女朋友

的确,他的身世非常符合高考逆袭的范本:

真正的寒门子弟,父亲患有精神病,母亲截肢瘫痪在床,五六岁家里借钱给他做了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小学时一边读书一遍捡废品 ……

但他根本不觉得自己惨。

今年,请女友拍视频在抖音辟谣时他说:

如果一个人身后有影子那前面一定有光,有人喜欢去描摹影子的形状,但是对我来说,我想去追光。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五年前,他不觉自己的家庭有什么 " 不对劲 " 的,需要自己去扮演一个与悲惨命运抗争的英雄角色。他的喜悦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源于平凡而温暖的家庭,没有什么需要去改造或者掩饰的。

五年后,有人借他的故事灌鸡汤,贩卖廉价感动,他也不以为然。

这是 Sir 所以为,对 " 做题家 " 最平等、也最公正的对视方式。

短视频里的考试或者家庭,没有一个人是随随便便走到今天的。

他们享受了今天,更享受了过程。

没有任何轻视考试改变命运的意思。

可对成功片面的渲染,反而是对那些 " 最大公约数 " 的贬低。

02

那么,谁是做题家里的 " 最大公约数 "?

Sir 先说几个数据:

2022 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 1193 万,比去年增加了 115 万,也是 1977 年恢复高考后,报考人数最多的一年。

所以普通高校考生是大多数吗?

别忘了,这一千多万里,超过 500 万来自职业院校。

他们才是最隐秘的大多数。

Sir 想起第六季《十三邀》,采访过一位老师黄灯。

2005 年,博士毕业后在广州一所二本院校教书十五载,2018 年再转到深圳一所职业院校当老师至今。

职业院校老师有什么好采访?

一个破天荒的举动引起注意:

她在学校开设了一堂学生没有学分、老师没有报酬,看上去最不实用的课程——非虚构写作。

在这里,黄灯收到了来自学生们的十万字作品。

最多的表述,是不甘心,羞耻,未来渺

还有一些让她和许知远都难以想象的成长经历:

童年时跟着父母在工地上渡过,有一次差点被砸死;留守儿童,从小就没见过几面父母;跟着小混混在国道上飚摩托车,童年的伙伴," 煲猪脚 "" 捞偏门 ",不少已经进了监狱 ……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学坏的道路很多很轻易,学好的道路却像是走钢丝。

很多人以为,上高职的学生都是因为不学无术。

实际上他们不少也是 " 做题家 "。

不是不努力学习,而是这已经是在他们十几年来所受的教育中,努力过后的结果。

甚至,有的学生的高考成绩,是可以上本科的。

不过本科的学费太贵,只好来上专科。

别误会,黄灯的 " 非虚构写作工坊 ",不是职校孩子的诉苦会,而是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剖白自己、认识自己。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Sir 以为,这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课题。

这些被高考分数标准裁定的落败者,最需要做的不是鼓起勇气再次战斗,而是消解被强绑的 " 耻感 "。

几年前央视的纪录片《高考》中也有一集," 久签的孩子 "。

一个公益组织 " 久签 ",他们长期关注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开班上课,帮助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

2010 年开始,他们没法在上海参加中考,初中毕业后,他们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在上海读中专,二是回原籍地继续上学。

一位 " 久签的孩子 " 刘燕霞选择留在上海,读完中专后进入知名医药厂实习。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转正后据说每月能拿到 4K。

4K+ 室内 + 稳定有社保,这个工作,对于来上海干了 8 年,最高只拿过 900 块的母亲来说,很不错了。

刘燕霞自己也很满意,她对被录用的生活相当憧憬。

可惜,实习期结束她没有被留用。

接到公司 HR 的电话那天,她正给住处装完新窗帘,电话听完,她呆坐在床上。

怎么留在上海呢?

就靠自己学到中专的经历,就靠这几个月的实习经验?

她有点后悔了——我应该留在重庆,读初三,考高中,考大学。

越想越慌,才十几岁的孩子,哭着冲镜头问:

我是不是选错了?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后来,刘燕霞陆续换过很多工作:蛋糕店行政、售后服务、项目执行专员 …… 最后都辞了。

纪录片结束时,刘燕霞找到一份有社保的工作,在一家公司当客服,同时准备成人自考——因为上海落户规则里有人才引进这个途径,而人才引进需要积分,想要积分,得有文凭。

是的,她还在争取留下。

现在努力过了,起码以后面对自己孩子,不必像父母一样因为能力不足而愧疚。

励志吗?

但这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不及享受青春的快乐,就已经在泥潭中摸爬滚打,而她还算是纪录片中 " 幸运 " 的那个。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回到黄灯老师的采访。

节目中一位职校学生交上来的文字,让 Sir 印象深刻:

" 我们这群‘工业废水’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十七八岁,正是青春美好的时候,正是人生的大好时光,他们却用 " 工业废水 " 形容自己。

不知道你们什么感觉,反正 Sir 看完和黄灯一样,心痛。

更深的感慨——

时代变了。

以前读书人们坚信做题改变命运,如今呢?

你看我们读大学的时候

比如说我也是农村出来的

你对自己的这种期待

绝对不会用 " 工业废水 " 这几个字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以前上学时没有一个人会关注房价。

十几年后,黄灯跟学生重聚,坐下来的话题不自觉就朝着房子进发:

自己可能永远无法在这座城市买上房。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还有对 " 编制 " 的态度。

席间,大家聊到现在公务员热,很多孩子的人生追求都变成公务员上岸。

黄灯大惊: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幸好,节目的基调并非完全灰暗。

最后黄灯和许知远聊起了一个浪漫的话题:爱情。

她说观察到自己的学生,很多都不追求爱情了,男孩子遇到喜欢的女孩,第一反应是,我没资格。

甚至会去算追女孩的性价比:

我花了钱、付出了感情,最后八成走不到一起,爱情没有结局,何必多此一举?

天哪,这对 70 年代的大学生黄灯来说,简直不可思议,那时的学生,没有人觉得自己前途渺茫,毕业就会有光明的未来,追求爱情时,也从来没人觉得自己没资格,想追就去追了。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时代的飞速前进,社会的翻涌变迁。

在最广大无力的普通人身上,影响永远是最显著的。

黄灯说,年轻人中,那种被遗弃感,缺乏意义感,正在变得更普遍。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不够坚强?还是仅仅因为不够幸运?

这些问题。

似乎远比 " 做题 " 来得更难。

03

以上说的两种面孔,都是在高考后。

其实很多变化在高考前就出现了。

今年有部国产纪录片出圈了,《真实生长》,跟拍三个高中生的青春。

他们来自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的北京十一学校。

其中两人让 Sir 印象深刻。

一个,叫周子其,妥妥学霸,成绩年级第一,750 总分,他考 624 分,从小浸淫在父母书柜的历史书里,不交历史作业都能轻松考前三。

还是学校风云人物,军训时就跟老师辩论、组建学生内阁跟学校抗争,给同学们争取了食堂合理的菜价和更短的军训。

用自己的话说——

标准 " 刁民 "。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就这样一个闪着光的孩子,放到现在,也会是流量追逐的目标。

另一个,李文婷。

几乎是周的反面:各种意义上不起眼,从名字到外貌再到家庭。

一张嘴,她跟同学的差距就立马体现:

" 俺山西大同人 ……"

在一个挤满了精英家庭的学校里,李文婷的工人子女身份,显得有些平凡过头。

当周子其的学生内阁搞得满城风雨,她第一反应是:

这是个啥?

其实,不是军训没问题,饭菜没问题,是她太专注学习了,所以学习以外的,都算不上什么问题。

这就是一个在传统应试教育环境成长的孩子。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如果说周子其接受的,是一定要成为人上人的精英教育;那么李文婷接受的,是普通人无头苍蝇般的 " 自我教育 "。

爸爸工作忙,永远在路上跑;妈妈愿望也简单,就是希望她做医生。

父母知道自己普通,所以唯一能做的,给她谋一个尽可能好的学位。

但北京十一学校的李文婷放在全国范围内,也算得上精英了。

因为还有更普通,更卷的——

毛坦厂中学,亚洲最大的 " 高考工厂 "。

无数孩子,天还没亮,背单词恨不得能重复一万遍;午休,趴在堆得半满、刻着座右铭的书桌上,睡不饱。

复读的女孩知道高考让她痛苦,但她同样也清醒地知道,她不想像父母那样在烈日暴雨里赚辛苦钱:

"不考会死得更惨。"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从周到李,再到复读女孩。

我们从中能看清部分真相:

高考故事的社会背景被拉伸得越来越广袤," 做题家 " 们呈现的状态便越来越沉默。

Sir 想起一幅画。

来自周杰伦最新 MV《最伟大的作品》中致敬的旅法画家常玉。

《孤独的象》。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1966 年夏,他是这样对朋友阐述的:

我要画一幅画,简化它,再简化它,那是只小象,在一望无垠的沙漠里奔驰,那就是我。

高考中充满了这些孤独、沉默的 " 小象 ",他们在互联网上没有资本欢欣鼓舞。

如今。

他们连抱怨的资格都被渐渐剥夺。

似乎面前只有两条路——

要么被挤压到隐秘的角落,要么被扭曲成流量需要的浮夸素材。

成年人不懂年轻人,似乎不再是武断的印象,而是正在发生的异化。

反过来说,年轻人也可能对即将踏入的成人世界充满了狐疑、芥蒂。

结果是什么?

Sir 丝毫不怀疑,考试的热情依然高涨,编制的需求仍会火爆,毕竟 " 做题 " 还是当下相对公平的出路。

可同时我们也会发现——

越来越少的孩子是认认真真,全情投入地为青春的落幕交付热诚与才华。

最后,Sir 想提一部电影。

《银河补习班》。

它生动又直白地揭开 " 考试 " 这块伤疤。

电影有一幕,撕书狂欢

中国应试教育特色的 " 毕业典礼 "。

老实说,Sir 上学的时候也干过——高考之后,学生们集体站在走廊,将教科书、试卷撕碎,撒下教学楼。

教导主任也默许,脸上还有一丝欣慰。

而马皓文看着白花花的漫天飞屑,他反问尖子生桃李满园的教导主任:

" 你的学生真的爱学习吗?"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似乎没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撕书的学生,更多不是差学生,而是最爱学习、日夜与试卷为伴的尖子生。

并非说这样的行为不对。

而是说——

是谁,让本该被渴望的知识,变成了学生仇恨、需要 " 碎尸万段 " 的对象?

对啊。

" 做题家 " 们确实能做的不多,只是按着既定道路低着头,顶着压力,奋力通过那一道道独木桥。

为了避免 " 过河拆桥 " 的焦虑。

是不是还应该存在一种更本质的追问——

原本爱的教育

如何不被替换成恨的教育,恐吓的教育,非此即彼的教育。

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北野武术大师

版权声明:虚像 发表于 2022年7月13日 pm9:58。
转载请注明:不洗不黑,易烊千玺的编制背刺了谁 | 快导航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