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综艺《向往的生活》第六季开播了,这一季依旧是嘉宾来助阵,黄磊掌厨,何炅谈诗与远方,最后大家边吃边畅聊,升华主题,然后挥手告别。
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模式引发不少网友吐槽,觉得毫无创新和虚假。
一档慢综艺中所展现出的田园生活流于表面,但观众的审美在成长,开始厌恶套路化的综艺形式,也导致这档综艺的关注度不断下降。
不过最近一期的播出,节目大有死灰复燃的迹象,原来是特邀嘉宾许知远的加盟,让大家再次感受到了原来日子可以这样悠哉,人间可以如此热气腾腾。
欢迎进入 " 凤凰网指数 - 影剧综榜单 " 小程序,搜索 " 向往的生活 " 并发表你的看法。
01 格格不入
在本期节目开播前,不少网友对许知远的印象是《十三邀》里老派的知识分子形象,所以在他到来之前,大多观众认为这期节目可能会呈现出更 " 无聊 " 状。
而许知远本人倒是不以为然,表示 " 可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 " 就好,至于被观众责骂,他并不在意。
不同于大多嘉宾来到蘑菇屋后,就和大家打招呼寒暄,许知远的到来,从一开始就显得 " 格格不入 "。
他穿着白衬衫,踩着人字拖,背着一个简易的小包就来了,在这个想象以外的世界,终归有很多地方让他感到不舒服。
节目组也了解他的特立独行,为他安排的是树屋,美其名曰 " 远树 ",里面是 CD 和复古音响。
他完全没有要融入集体的意思,于是没多久,他主动提出离席,明确表示自己不喜欢聊天,独自一人去海边逛逛。
但他毕竟是特邀嘉宾,节目也要进行下去,于是高情商的何炅带着大家围坐在他周围,有一搭无一搭地闲聊着。
他仍迫切想逃离,讨厌闲聊,并主动说:" 我偶尔希望大家有点冲突,因为冲突意味着一种更深入的交流。"
他讨厌为了节目制造出的和谐场面,人与人虚伪的惺惺作态,更希望有深入的表达和交流。
于是他走出蘑菇屋,开始了自己的世外桃源之旅,你可以说他是不合群,亦可以说他是跳脱于规则之外的异类。
他可以和本地司机侃侃而谈,却面对嘉宾的热情寒暄无动于衷。
漫步在沙滩上,他看到村民在收海草,便上去询问价格,还详细了解了晨起劳作的时间,并和村民约定好明早一起赶海。
看到挑担子的村民,心怀好奇,想挑一段,体验着当地的风土人情。
也可以在村口溜达的时候,询问当地情况。
更可以在和大家一起出海捡垃圾的时候,独自越走越远,差点与蓝天救援队一起出海做任务。
在许知远的眼中,他并不是来做一档综艺,而是体验人生。
他想真正融入向往的生活中,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生命的喜悦和沉重,而这一切的前提必须是真。
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便是大家都在积极分工做饭,而许知远看到大家忙里忙外,只是远观,并不打算参与其中。
并说出:" 我特别老想逃离,这种家庭的感觉,它提供温暖,但这温暖代价非常大,好像总是遥远的地方,更有号召力似的。"
一语道尽这不真的真人秀本质,尽是看似赤诚背后那满是漏洞的荒诞。
许知远本人也是讨厌节目和 MC 们约定俗成的模式套路,于是他的出现,更像是带领观众发现探索,藏匿在现实世界内部的另一个空间,他表现出的疏离感竟如此迷人。
一天一夜,许知远没有浪费任何时间,补全了节目 " 慢 " 之外真正缺失的味道。
既有着自己猎奇的目光去审视世界,也能自然地体验那些很鲜活的事。
02 本真自我
行走在自己的天地中,做着自己想干的事,聊着漫不经心的闲话家常,廓清迷雾,还原本色,许知远在节目中的表现,倒像个真正的旅人,符合节目对向往一词的诠释。
或许是怕许知远太过独特,导致节目内容偏离,也怕被骂,午休过后,嘉宾们再次发现日常找不到许知远,于是派杨迪去和他一起拍树屋的支线部分。
杨迪胆怯,害怕不干活被讨伐,结果许知远带着杨迪就去寻找前日念念不忘的那棵老榕树。
杨迪谈着生活中的小确幸与丧,许知远则娓娓道来生命的宏观体验,让远处的绿水化解内心的焦虑与忧伤。
他虽是文人,却没有高高在上的傲慢,捡垃圾卖螃蟹干得不亦乐乎,却也对远方憧憬着幻想着,去寻找那个海中的玫瑰,想去更远的地方,如果自己坐着船,去看下一个港口是什么样子。
即使入眠前,也要用心倾听,便会听到千奇百怪的声音,依然听到那有节奏的震天动地的吼声,响彻在茫茫的暗夜之中。
这也是许知远虽不积极融入到集体中,却备受好评的原因。
你感觉他诉说的一切,做的一切,和浮躁无关,与喧嚣无染,却让人仿佛飘荡在平静的大海上,看着过去的路,披着点点星光,往更浩瀚的远方驶去。
这是令人向往的生活,即自由地表达,用松弛的状态做一个诚实的自我。
早期的《向往的生活》中,确实有任务似的劳作,但节目组与嘉宾不断磨合后,也防止观众出现审美疲劳,于是构建人与人情感关系,对生活多元化的体验,谈笑风生间彰显了与人交心的能力和感受力。
把美定格在短暂的黄昏,却意外获得了永远。
但后几季里,节目愈发背离 " 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 " 的理念,大家全程作秀,上演着一出出温情戏码,久而久之这档作为主打生活气息的节目,逐渐变成了表演式劳动。
甚至在本季节目中,不少网友指出黄磊出海捕鱼的大鱼,是节目组提前准备好的道具。
此前还出现过张艺兴带牛肉和制冰机,节目所谓的呈现出原始生活状态,几乎消失殆尽。
然而许知远的到来,却让节目中的人间烟火气再度上演,他能拉把塑料凳,坐在榕树下乘凉思考,与综艺以外的人们聊天,坐在海边看潮起潮落,好像自己录了另外一档节目。
他真性情的方式,游离在节目设定好的剧本和框架之外,对新环境怀有敬畏好奇之心,全情体验,尊重生活,真挚交心,为观众分享独特的生活哲学,关心着节目框定的这些抽象词汇背后,那些值得欣赏的风景和被时光遗忘的生命细节。
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盛行,物欲至上,情感难觅,每个人都是被抛入孤独世界的脆弱个体,而人和人的情感关系,是无法明确计算投入和回报,却连接了人和世界的恢宏宇宙。
所以许知远这次的到来,与其说是让观众看到了他真诚的一面,倒不如说他让节目回归 " 治愈系 " 的初心,观众见证了一个知识分子身上应有的洞见和审视力,由此激发了观众对生活欲望的想象。
03 不忘初心
参加慢综艺,不与大家一起干活,许知远可能是唯一一个这样做不被骂的嘉宾。
说到底他的自知和反叛,既是真实本我的再现,又是当下时代里,一个文化人应保持的愤怒的隐性体现。
除了《十三邀》,很多观众认识许知远是从《吐槽大会》理,向来以严肃知识分子形象示人的他,却在节目中贡献了骂人不带脏字的金句。
吐槽李雪琴和王建国炒 CP 就好比期货,是一种没有兑现的爱情长跑,嘲讽张大大审美的偏狭是一种智力缺陷,讽刺如今商业气息浓重的李诞 " 作家是你以为你在从事的职业 "。
他用一种看似荒唐的幽默感,讲出了对当下社会的偏见,他的出圈实属意料之中。
从过往的经历来看,多年来许知远始终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带着些许不合时宜的气息。
他早期为《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21 世纪经济报道》等多家媒体撰稿,毕业后进入新闻行业,成为《经济观察报》的主笔,文章经常排版在 C 位。
他的文字始终用一种审慎时代的眼光,来捕捉所身处的社会洪流,记录身处的时代变革。
他热爱文学,喜爱写作,在实体书店已没落的今天,仍坚持开着单向街书店,引领年轻人一起阅读这个时代,并让其发扬光大,成为新一代的文化标志。
对于写作,他的兴趣在于探索人性内心的恐惧,对于阅读,是让其自己寻找力量的过程,找寻人性中的弱点,他乐此不疲地探索着。
他曾厌恶时代的流行情绪,讨厌这个浅薄的时代,但大环境的改变也让许知远在思考着新的方向,为了养活理想,近些年许知远也慢慢做出一些变化,做文化类访谈节目,参加综艺,带着明显的知识分子的优越感,愤世嫉俗,保持愤怒。
人间的生死,事态的沧桑,是文字帮助他释放了压力,最终提炼出更加纯净的灵魂。
他是优秀的纸媒人,现在依旧是优秀的媒体人,娱乐化先行的时代里,他的交谈和表现都是纯粹的。
采访马东,他会直言《奇葩说》吵闹和肤浅,居然能有如此大的点击率,不懂为罗振宇做个知识付费就如此赚钱。
当然他也曾饱受争议,在采访俞飞鸿时,他的局促与不安,他抛出的问题令观众质疑其油腻,仍脱离不开男性视角凝视下的评判。
是人就非完美,需要面临被强大的社会道德感所审视,只要处于被观看的位置,无论男女,都是客体,即使不需要取悦,也要让渡掉个人的一部分主体性。
你不得不承认,在尽量平衡理想与商业的过程中,许知远已尽力不妥协,而是深挖人性幽暗和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赚快钱速食的时代,我们感恩他能去维系一种有广度的科普,他在唱着时代挽歌,写着《梁启超传》的同时,有望让我们的时代,出现真正全面有活力的传统文化复兴局面。
这是他作为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和尊严感。
他仍这样热烈地奔跑在自己的人生里,自我围困,执拗又坚韧,拥有浪漫化的怀旧。
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爱他乌托邦似的幽默与自信;爱他随身自带的愤怒与悲悯;爱他靠近不得的距离感,不易察觉的片刻迷茫。
亦或者如他所说,他想要的不过是一种对更恒定的价值的渴望。
(文章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