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又一次被国产预告片欺骗了。
说的就是你!《回廊亭》!
还记得预告片里的你是什么样的吗?
阵容,一众实力派演员。
一路走来稳扎稳打的新生代小生张新成 + 戏好人不红的影视遗珠邓家佳。


造型精明腹黑的晴格格王艳。

可以,一道好菜的优质原材料都到齐了。
情节,张新成和邓家佳的年下恋,上一秒两人还甜蜜依偎。

下一秒女主角就葬身火海。

悬疑感也拿捏了。
更为出众的是预告片塑造的氛围,阴暗的,浓稠的,配上急促紧张的 BGM。

时不时插入 " 欲望 "" 背叛 "" 阴谋 " 几个大字点明主旨。

以及情欲场景邓家佳眼角滑落的这滴泪。

让人分分钟脑补出一场情欲与罪恶交织的人性大片,真真吊足了众人胃口。
直到开播那天,飘满怀希望地打开第一集。
傻眼了。
说好的悬疑片,咋成了不知所云,幼稚得跟闹着玩的商战?

男女主的情欲年下恋呢?这偶像剧一般的剧情和氛围又是怎么回事。

诈骗行业都卷到预告片了啊!
愤怒的观众在评论区大呼诈骗。


本来嘛,预告片就是集合一剧之精华,比起原剧,节奏更明快,镜头质量更高,最终会产生前后落差也可以理解。
但预告片有落差,和预告片诈骗,还不是一码事。
这些年,比起预告片,成片质量如山体滑坡般骤降的事例,实在太多了。
而如今,大众对预告诈骗有如此强烈的抵触心理,更像是长久以来积累的情绪爆发。
预告诈骗只是表面。
这背后真正令我们愤怒的东西,值得好好聊一聊。
飘首先想明确,这里讨论的预告诈骗,其实是特指那类正片和预告质量差了十万八千里的剧。
曾几何时,一些剧预告片的精美程度,总让人先入为主地以为,正片一定更精彩。
谁料到,预告就是它的全部了。
预告一顿操作猛如虎,定睛一看成片原地杵。

苦苦等待的时光,终究错付。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比如,《海上牧云记》。
这部播出于 5 年前的剧,现在还常常能出现在各种讨论预告片诈骗的帖子下面。
受害者无不言辞激烈。


的确,光看这磅礴大气的预告,还以为是一出中国版的《权力的游戏》。
节奏明快,剪辑、音乐、转场,卡点都卡得精准。
六分钟时长,把故事的主体框架搭了个七七八八。
而且,预告片透露出来的信息量大而不乱。
主题,集权谋,爱情,战争,玄幻于一身;
主人公命运的起源、挣扎、无奈和抗争也有条不紊地展开。


画面和特效也足够精良,一看就是花了钱的。

演员阵容豪华。
无论表演还是台词都极度舒服,悦目又悦耳。

《容颜老去蒋勤勤》名场面打卡
一首命运交织的宏大史诗呼之欲出。
在那个被配音剧、渣演技、五毛特效充斥着的 2017 年,《海上》带给人的惊喜可想而知。
直到我们点开成品才发现高兴早了,原来全剧的精华都在预告里了。
成品拍得啰里巴嗦,又慢又长。
有多啰嗦?
导演恨不得把原著中每一个细节都抻开,大讲特讲,书里面轻轻一句带过的场面,放剧里得费好几集才讲完。

原著作者今何在也在豆瓣上指出过剧 " 节奏慢 " 的问题
还不懂取舍,通篇重点的结果就是没有重点,很多观众甚至都没等到成年版的主角出场,耐心就被磨没了。
令人崩溃的,还有剧中频繁出现的回忆杀,仿佛看剧的观众都患上失忆症一样。

抱着国产玄幻剧终于出息了的想法点开,最终收获了长达七十五集的九州世界观无聊大百科。
如果说《海上牧云记》的诈骗性是在于预告片详略得当,正剧却啰嗦冗长,通篇重点。
那么《清平乐》,则是因为预告片主题和正片主题的信息差。
初看预告片,画面精美,是正午阳光擅长的余韵悠长、古味十足的摄影风格,完全还原了至纯至雅的宋代审美。


台词也直抵人心,短短几句,便勾勒出对封建王朝 " 存天理灭人欲 " 的反思——
便是生在皇家,成为尊贵的皇室贵胄,也有着种种身不由己,就算贵为帝王,也有不为人道的隐忍和无奈。
他们想把我装在
他们定义的圣君壳子里
还要把朕的女儿
放入圣女的壳子里

在此背景衬托下,原著中浓墨重彩描绘的,公主徽柔和内侍怀吉冲破伦理,追求真爱和世俗欲望的爱情,就显得格外珍贵且悲壮——
你是不是觉得
爱恨嗔痴都是有罪的

公主手中的那支提线木偶,正是剧中每一个身不由己,压抑天性的可怜人的象征,批判的是束缚 " 人欲 " 的封建礼教。
可实际上这剧是如何挂羊头卖狗肉的,我们都知道了。
正片简直成了一本行走的宋仁宗功德录。
对封建礼教的反思轻轻带过,对封建皇权的敬畏与拥抱倒是描绘了个十成。
再加上节奏缓慢萎靡,充斥着各种无意义的空镜头。

不愧是能把所有大场面都拍萎,凡事都从宇宙起源讲起的张 · 人间褪黑素 · 开宙导演。
所以,不怪观众如此愤怒。
所谓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这些年来,国产预告片越做越精良,但正片的质量也越发不匹配,不是又水又长,就是有信息差。
过分的,预告和正片甚至像两部不一样的剧。
剧烂不烂是一回事。
大众更在意的,是被预告片欺骗的感情。
其实,预告片诈骗这事,放在以前,委实算不上什么值得被痛斥的 " 大罪 "。
依据预告片的质量判断成片的质量,这件事本身就像观众与剧方的一场博弈,有输有赢,很正常。
但奈何这三四年来,观众赌输的次数实在太多了,对国产剧所剩不多的信任和期待都被耗光了。
更过分的是,这种对大众信任度的消耗,很多时候是剧方有意为之。
知道在预告片中花心思拼高配,知道怎样用精美画面吸引大众,却在正片里做出个低配。
大众爱看什么,就往预告片里放什么。
比如被称为 " 编剧届诈骗团伙 " 的水千墨、王雄成夫妇的《以家人之名》。

那么多版预告片,都指向一个词:温馨。
一种在银幕上久违的、带有烟火气的、平淡的温馨。

也通过预告告诉大众,这剧与其他家庭剧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另类的家庭。
" 两个爸爸 + 两个哥哥 + 我 " 的组合,新鲜有趣。

游离于 " 正常 " 之外的家庭,超越血缘的亲情仍然流淌其中。
从预告片看,很明显,这片要讲述的主题是:
就算没有血缘关系,亲情一样能成为情感粘合剂,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可到了正片里,前期确实讲的是一个另类家庭的亲情羁绊。
可到了中后期,温馨家庭剧一个急转弯,拐成了狗血爱情剧。
霸道哥哥强制爱,蛛网般错综复杂的多角恋。

预告诈骗 + 烂尾,可以说是精准踩在当代观众追剧的两大痛点之上。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在家庭剧里加入狗血的伪骨科爱情。
还不是因为这种 " 伪骨科 " 足够有冲击力,四两拨千斤,轻轻就能挑起观众的激烈情绪。
而爱情,又足够保险、讨喜。

对亲情与家庭关系的思考与反思,这么有趣的话题,也只敢在预告片里骗骗观众。
预告片诈骗,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制作方的投机取巧。
之所以说投机取巧,是因为比起认真打磨剧作,靠质量赢个堂堂正正,很多国产剧更看重如何用最小的力气,获得最大的价值。
观众对粗制滥造的画面不满,片方就只拍好画面,放进预告里骗骗人。
大众对千篇一律的谈恋爱不满,片方就在预告里套个现实主义的外壳。
只要预告好看,就有以小博大的机会。
把观众骗进去,就能获得初期的话题度、点击率。
预告片诈骗不单是消耗大众的信任与期待,更是国产剧制作偷懒耍滑,本末倒置的体现。
并非我夸大其词。
预告片诈骗这看似以小博大的游戏,更像是一种竭泽而渔。
它暴露出,国内很多影视从业者没把心思放在内容上的浮躁,一种烂到根上的,无视作品质量的摆烂。
更严重的是,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会对良性的影视创作氛围造成伤害。
如今的国产剧制作,本就容易扎堆跟风。
迷信爆款,追求热度,恨不得用最少的钱,最短的时间,换来最大价值,导致做出来的作品,噱头大于内容。
比如这几年兴起的,对镜头审美过度追捧,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当初《琅琊榜》的爆火,使得 " 画面绝美 " 上了热搜,被更多观众讨论。

从此,更多的作品开始宣传自己的滤镜多么高级,调色多么舒服,构图多么完美。
一批摄影出身的导演也逐渐成为了影视圈的中坚力量。
前面提到的张开宙,原本是正午阳光的摄影。
广受好评的《琅琊榜》的镜头,正是出自他手。
可这类导演存在一个共性是,画面精良,叙事拉胯。
比如《清平乐》,就是典型。

而拍出了《东宫》、《司藤》的导演李木戈,他的镜头也特别擅长捕捉美人和美景。

可同样的,叙事也是他作品的短板。

当然,飘不是说摄影出身就当不了好导演。
而是,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这些年国产剧对镜头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故事的重视。
作为一剧核心的剧本,甚至因为在预告片中没什么展现机会而被刻意忽略。

来源 | 娱理《< 回廊亭 >" 预告片诈骗 " 背后,在预警着什么?》
故事性强不强不重要,素材够剪出好看的预告片,就完成任务了。
所以猛一看,国产剧似乎越做越精美。
但从预告到正片,质量一致,且故事扎实的片子,却越来越少。
观众或许能被预告片骗上一次两次。
但骗得多了,信任被打破之后,从业者往往需要付出更多时间、精力以及金钱,才能重新说服观众——
海上牧云记是让我第一次上当受骗的剧
从此以后再也不信还没播就营销班底质感服化道的所谓大制作

用电影预告片举个例。
自从沈腾成为国内喜剧一哥后,开心麻花的电影便一次次地把他剪进预告片里。
这些电影在预告片中,都给了沈腾主演的待遇。

《李茶的姑妈》

《日不落酒店》
可直到看正片才发现,这些电影的 " 含腾量 ",一部比一部低。
从《羞羞的铁拳》里短短的十多分钟,到《李茶的姑妈》里几分钟的简单客串,再到更过分的《日不落酒店》,仅仅以人形立牌的形式出现。
这些预告片一次次把沈腾当做宣传噱头,利用他的票房号召力,将观众骗进影院。
代价却是损伤了观众对开心麻花团队作品的信任。
如今,观众对待开心麻花以及任何打着沈腾名义宣传的电影的态度,都是慎之又慎。

在开心麻花新片的微博评论区,大家都对影片的质量持观望状态。
甚至,有沈腾的电影不得不出来再三保证 " 含腾量 "。
出现如此讽刺的情况——
说明预告片最终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和意义。
这还只是个例。
一旦 " 国产预告片不可信 " 的念头成为一种思维定势。
一旦观众被骗怕了,不肯再给国产片投去一丝关注。
这场游戏,你想玩,观众却是没有胆量,也没有耐心再奉陪下去了。
长此以往,造成损伤的,其实是整个市场。
还记得前几年各家影视平台盲目迷信大 IP 和大流量的情形吗?
钱倒是砸了一堆,好作品一部都没留下。
只想着走捷径,大把资金砸在不重要之处的资本,最终赔得血本无归。

来源 | 三联生活周刊《流量时代,为何资本也挡不住影视寒冬?》
资本全军覆没,影视行业由此元气大伤。
前车之鉴,值得我们警醒。
作为从小看电视长大的一代,飘始终对国产剧始终有着深切的情怀。
因为,我最早的审美启蒙,从国产剧而来;
最初对世界产生复杂深刻的认知,也从国产剧而来;
哪怕长大后接触到了很多来自其他国家的优秀影视作品,国产剧在飘心中的地位,也始终不可撼动。
这十多年来,国剧的发展称得上一句艰难。
对我们这些观众来说,看剧就像抽奖,日常 " 谢谢参与 ",偶才有那么一两回才能中几个小钱。
所以,原谅飘今天的 " 小题大做 "。
正因为爱之愈深,所以才总是责之愈切。
毕竟——
当一个行业,需要观众一次次 " 给机会 ";
当一个行业,仅仅是做到 " 合格 " 都值得大加赞赏;
当一个行业,将真正有能力有才华的人拒之门外,只留下些投机之辈;
这如何能称得上健康?
而我们作为观众又究竟要容忍到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