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断、理还乱的,
除了离愁,
充电线绝对数得上。
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数码相机、
耳机和耳麦、便携游戏机
和便携音箱等电子设备,
多想像大饼卷一切那样,
一根线充一切,
如今,梦想已经不遥远了。
欧盟将统一充电接口,
USB Type-C 的机会来了!
近日,
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代表达成一致,
同意到 2024 年,
统一欧盟区域内所有便携式电子设备
充电接口为 USB Type-C。
USB Type-C 接口
根据新规定,
消费者每次购买新的电子产品时,
将不再需要不同的充电器和充电线,
同一套充电器和线材可用于
不同的中小型便携电子设备。
无论制造商是哪家,
都必须配备 USB Type-C 充电接口。
欧洲议会当天发布的公报说,
这项临时协议为一些电子设备
确立了单一的充电解决方案,
旨在使产品更具可持续性,减少电子垃圾,
并让消费者的生活更便利。
该协议可使更多充电器得以重复利用,
从而每年节省高达 2.5 亿欧元
(约合 2.7 亿美元)。
据欧盟委员会估计,
废弃和未使用的充电器
每年会产生约 1.1 万吨电子垃圾。
苹果封闭生态遭遇挑战,
妥协还是坚持自我?
对于这一新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受到影响最大的,
将是依然在使用 Lightning 接口的苹果公司。
苹果公司的 Lightning 接口
和 USB Type-C 接口
欧盟立法者之所以选择 USB-C 接口
而不是苹果专有的 Lightning 生态系统,
主要是因为它的开放性。
苹果拥有一个成熟但受控的
iPhone 配件网络。
根据其 MFi(全称为 Made for iPhone/iPod/iPad)认证计划,
配件制造商的硬件必须获得苹果的批准。
这一认证计划使苹果的配件销售
赚得盆满钵满。
去年 11 月,苹果致信欧盟委员会,
表达了对这一要求的反对。
该公司表示:" 我们仍然担心,
仅强制一种类型充电器的严格监管
会扼杀而不是鼓励技术创新,
这反过来会为欧洲和世界各地的消费者
带来不利影响。"
欧盟否认这种情况,
并表示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更新立法。
不过,苹果的态度正在逐渐软化。
此前一段时间,
该公司已经在部分 Mac 和 iPad 型号中
使用了 USB-C 标准,
并且正在测试更换 Lightning 接口的
iPhone 机型。
此外,欧洲议会公报还指出,
对支持快速充电的设备充电速度也要统一,
让用户可使用任何兼容的充电器
以相同的速度为设备充电。
国内手机厂商推出的主流机型
均已切换为 Type-C 接口
说了这么多,
欧洲的事儿,跟咱们有关系吗?
先来介绍一个词:布鲁塞尔效应。
指欧盟凭借市场力量
将欧盟标准变成全球标准。
分析人士认为,
如果苹果和类似的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
向单一类型的充电连接器迈进,
这将又是 " 布鲁塞尔效应 " 的
另一个有力例证。
事实上,
截至目前,
国内手机厂商推出的主流机型
均已切换为 Type-C 接口。
标准统一不论是从使用便利性上
还是环保上,
都是大势所趋。
2022 年 1 月 6 日,
工信部答复全国政协委员
" 统一智能电子设备充电器标准端口 " 提案称,
随着充电 / 数据接口以及充电技术的
快速迭代,
当前智能终端市场形成了
以 USB-C 接口为主,
多种接口及充电技术并存的格局。
正如提案中所述,用户更换设备后,
原有充电器、数据线大多闲置,
造成巨大浪费。
大力推进充电接口、技术融合,
有利于降低电子垃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答复介绍了已经开展的工作,
包括研制相关标准,
为规范电子设备充电接口提供标准支撑,
从充电器的接口类型、性能、安全方面
对充电器提出规范要求。
推动废弃电器电子回收利用等。
我国或率先实现
快充领域充电标准的统一
我国的手机快充技术标准化
也在不断推进。
近几年来,国产手机厂商在推出新机时,
都会配备最新的快充充电器和线材,
快充效率也成为手机的重要卖点之一。
然而,
不同厂家的快充充电器
都设定了特定的私有协议,
无法为其他品牌的手机进行快充,
只能慢充。
这就导致消费者手头上的充电器越来越多,
快充体验却常常打折扣。
为了解决各企业快充技术互不兼容的问题,
由工信部指导制定的
《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技术规范》
《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测试方法》
两项标准先后出台,
多家手机企业、芯片企业共同参与,
为后续相关国家标准研制奠定基础。
业内人士认为,
相较 Lightning 和 Micro USB 等接口
只能支持 20w-30w 左右的快充方案,
目前国内手机厂商通用的 Type-C 接口,
按照相关协议,能够支持更高的快充效率,
最快可达 240w 左右,
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快充体验。
华安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胡杨:
" 安卓系 " 的这些快充,
未来充电协议标准的统一会是大势所趋。
消费者也会对新的体验功能
持更开放的态度,
如果可以让充电体验提升一个台阶,
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会更高。
未来,
我国或在快充领域
率先实现充电标准的统一。
(编辑 陈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