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卖惨已经不再是新鲜话题,但招骂的效果倒是越发显著。
这次被骂得狗血淋头的,是十八线小爱豆胡春杨。
当然,这个十八线,参照标准是普通吃瓜路人。
放进爱豆圈子,胡春杨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幸运儿。
顶着当年的热潮,他进了乐华娱乐,一家在选秀圈自带 buff 的经纪公司;
刚刚训练了三个月,又被公司打包送去参加《青春有你》;
节目开播前,他就靠着一张公式照引来了不少粉丝;
至于正片里,他又靠着呆萌性格和团宠剧本圈粉,而非实力;
最后作为 UNINE 的一员顺利出道。
大众层面的糊,并不耽误他跑通告,然后走上绝大多数爱豆的归宿:
台词都说不顺就开始演戏。
有人大概奇怪:光看外貌也没到神颜的程度吧?
但一个并没有特别美丽的 " 美丽废物 ",在选秀苗子紧缺的关口,绰绰有余。
不说大红大紫,胡春杨一路顺风顺水,也就凭借着一点颜值和很多幸运。
偏偏,这个幸运儿选择浪费一切——
最近一个采访视频,他以一滩烂泥的姿态面对粉丝和大众。
出道三年一共发了 20 条视频,最近一年平均每个月发 3 条微博。
这种和粉丝互动的营业方式,基本都靠经纪人要求。
说自己想做演员,也承认处女作演得挺垃圾,但也仅仅就这样了。
被问到适合什么样角色,他磕磕巴巴回了句 " 就像我自己吧 "。
没有过硬的唱跳实力,没有继续学习的上进心,没有对粉丝应该有的重视。
就连仅剩的那张脸带来的单身幻想,也被胡春杨主动剥下了——
和同剧演员因戏生情,他表示:谈恋爱是对自己这个孤独者的救赎。
胡春杨觉得自己状况很糟糕,但也想不清楚,更别提努力。
最后便自暴自弃,直接躺平。
——倘若这篇采访出现在前两年,大众或许在唏嘘之间还带点怜爱。
但如今,日薪 208 万就像一座大山,压在普通人的心头:
内娱来钱有多容易,十八线艺人照样买房买车、生活滋润,银行卡存款 " 只有 " 一百万也能拿来哀嚎。
你要真不想干了,大不了退圈打工去呗。
也是被这种情绪影响着,名为《爱豆卖惨失败实例》的场景在各处上演——
前有挺进《青 2》决赛圈的上官喜爱:
九个月没收入,倒欠公司 79 万,如今靠贷款生活。
她说自己不想一炮而红,只要有一点工作就可以了。
但聊到对未来的具体期待,队友脱口而出:" 哪怕几万块就好 ……"
而后上官喜爱反驳,并表示自个儿的诉求不大:
北漂七年,二十六七的年纪,月薪能到一两万。
但采访完不久,她就接到了新工作。
距离山穷水尽的搬砖人还远着呢。
后有接连参加选秀的 " 回锅肉 " 陆定昊:
在直播间里要求粉丝花 498 来看自己的生日会,怪粉丝不给自己花钱。
粉丝劝他不要急功近利吧,这哥直接回怼 " 别管我 "。
直播间疑似被封的结果,也叫看客大快人心。
不过当事人否认,表示手机没电了,那些狂言不过是失败的幽默。
当然,幽默确实是有点,他还贡献了名场面《大哥安慰二哥》:
这回胡春杨挨骂,陆定昊第一时间跑去底下安慰,祝他早日找回自信。
看客有的尊重祝福锁死,有的建议不妨一同打包退圈。
我倒是觉得,这种惺惺相惜的背后是一种共识——
这批因选秀而生的爱豆,不过是某一阵热潮下的流水线产物;
把他们当成接受怒火的靶子固然解气,对房间里的大象也不该避而不见。
正如下面这个有点讽刺的现状:
一无是处的胡春杨上了热搜;
而同一只采访视频里,积极的、乐观的、更需要关注的李俊毅,绝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他的存在。
这组对照,也像是新时代选秀 vs 老派选秀的参差。
以前的节目恨不得哐哐哐全是唱歌,关于性格的描摹也大多在舞台上完成;
对李俊毅来说,长相不佳是劣势,但有音乐系硕士、在韩练习 5 年的经验加持,未必不能靠作品逆袭。
但在真人秀比重加大的 101 系选秀呢?
一张与韩系偶像无关的脸庞,让他在第一轮观众投票就挥别舞台。
反过来,胡春杨这 " 人类早期驯化四肢 " 的舞台,不是问题;
他还是那个被各位哥哥宠溺的 " 天然呆奶团子 ",就够了。
如看客所见,真人秀靠的绝不仅仅是业务能力,还有人设和故事线。
换句话说," 胡春杨们 " 是资本和市场合力的产物。
彼时韩国选秀大获成功,咱们这边照搬,有了 " 偶像元年 " 一说。
但没有成熟的偶像工业,也就意味着没有足够的选手储备。
那些在地下室苦练多年、做错会惨遭体罚的真 · 练习生,不过百来人。也早就在前几季被收割殆尽。
可节目还得录,IP 不能丢。
确实,就 " 急在这一下 "。
人从哪里来?
这个热闹,嗅觉灵敏的资本自然不可能缺席。
在过去几年,多少公司成立又倒闭,多少练习生练了几个月就参赛。
多少回锅肉选手把节目当成通告在跑,多少新人演员又把这儿当成积累流量的跳台。
于是,越来越多的 " 偶像 " 被量产。
是强有力的背景资源,被挑中的真人故事,合谋的结果。
而艺人出道之后的第一件事,接商务,直播带货,生怕错过了这一波热度。
才不可能是沉淀,训练,创作。
再加上互联网数字流量的快车加持 ……
闯入决赛圈的上官喜爱,前后忙了一年半的时间,工作量 " 直逼一线 "。
摆烂到底的胡春杨,在当年粉丝的支持下,首支单曲也有百万销量。
哪怕是一轮游的选手,在机场也寸步难行。
——多的是看热闹的观众。
可,后续发展呢?
上综艺,且不提有没有综艺感消化,毕竟僧多粥少;
出唱片,华语音乐日薄西山都成了日经话题,一张专辑花了大价钱也溅不出个什么水花;
还得看演戏,在演员也以流量为王的时代,演个小甜剧,成本低廉还好赚。
不过,影视寒冬持续了几年,小爱豆想演戏,也没那么容易了。
最后,在清朗政策和资本退场下,毫无本钱与浪头搏击,自然被一波带走。
这才有了一批在家抠脚待业,快速拥有又快速失去的小爱豆。
19 岁就走红的胡春杨,开始对着镜头摆烂。
聊到现状和未来,只有 " 没有了解,没有概念,没有规划 "。
但这能意味着偶像摆烂无罪吗?
现实是,大多数人没有顶流命,就犯了顶流病。
脚下踩的不过是比普通人高一点的本钱,眼中望着的是行业顶端的璀璨大明星。
准时守时不罢工,本该是打工人的基本素养。但搁在贵圈,杨超越就凭借这一点 " 格格不入 ",成为频频被表扬的好学生。
反观爱豆们的低潮,又是和什么对比?
风光之时,《创造 101》的高秋梓出道 6 个月赚到手 70 万,工作时间不超过 20 天。
难怪小偶像会说出一句 " 几万块就好 ":
入账确实不稳定,但只要接到一个商务,收入就可能瞬间提升。
哪怕是(表现出)丧到极致的胡春杨,不也还是拍着新戏,继续混着吗?
说白了,只要摆烂还能赚钱,谁愿意花费精力奋斗,和舒服过不去呢 …
如今看来,舆论的严格,事业的滑坡,对爱豆本人可能有点残忍,但对观众来说是刚刚好。
等狂风停息,风口上的猪会坠落;
待潮水褪去,没有救生衣的人大概早已被淹没。
但,起飞这件事,于某些人来说,本就是一个梦幻而易碎的泡泡,是与资质和努力并不匹配的限定享乐。
早该重新回归到本来的面貌——
凭实力说话,用作品给自己一个笃定的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