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的天,说翻风就翻风。
喜报。
易烊千玺,还有他的两个同学胡先煦和罗一舟考入了国家话剧院。
这微博热搜可太正能量了。
粉丝也热烈庆祝,有了 " 体制内男友 "。

但没人能料到,舆论节奏开始崩坏,一发不可收拾——
体制内?
公平吗?
" 已经是日入 208w 了,还来抢普通人的铁饭碗。"
" 普通人考编考公有多难,你们轻轻松松靠明星特权上岸。"

甚至,有多年老粉表示已经失望脱粉。

巨大舆论压力下,逼得国家话剧院不得不出来回应,说三个人尚未录取,还处于公示阶段。

这是一场普通人的胜利,舆论的胜利,公平的胜利?

恐怕。
还有很多一言难尽。
01
我的体制内男友
年轻明星考编,这两年不是啥新鲜事了。
刘昊然加入中国煤矿文工团,关晓彤和张艺兴通过 " 高端人才引进 " 进入国家话剧院。
在本次翻车之前,还是几乎一边倒的正面风向。
当穿着板正的西装,戴着金丝边眼镜,别着红色证件,一副老干部架势的刘昊然,引发了更多追捧。

一时间,流行起" 我的体制内男友 "" 厅局风穿搭 "。
前段时间热播的《梦华录》,男主顾千帆的古代公务员人设也让相当吸粉。
身份保障下,能给女主提供各种梦幻般的保护和便利。

顺带,这份追捧还从角色延伸到了戏外演员身上。

显然,年轻人追星的口味在发生转变。
在这个动辄 " 流量 "" 鲜肉 " 与负面批评挂钩的时代。
" 体制内男友 ",则是新的香饽饽人设。
一方面," 体制内 " 携带着一种隐形的光环。
它代表了一种权威的认可。
不然,大家怎么总是爱把 " 国家队 " 这种说法当成最高水平的代名词?
一方面,体制用人的严格筛选模式,某种程度上保障着入选的明星没劣迹,口碑不错,塌房概率小。
毕竟在大家挑问题之前,它先帮你挑了一遍,发了 " 金水 "。
所以。
很多粉丝喜欢宣传自己的爱豆有了编制,上了央视,成了某代表。
同时,在他们遭遇网络攻击时,这些头衔和体制的认可,往往会被搬出来作为还击武器。

本瞅着是选了一条又安全又讨巧的路。
可大家对 " 体制男友 " 爱了没两天,怎么说翻脸就翻脸。
02
从下海到上岸
其实放眼娱乐圈,除了这两年进入体制内的年轻人们,有编制的明星很多。
包括和刘昊然同在中国煤矿文工团的靳东,在综艺上训人的北京人艺宋台柱丹丹,还有上影厂的宁静 ……
其实早年明星有编制很正常,因为那时候演艺人员还不是一个市场化的职业。
能够生产文艺作品的机构都是公家单位,比如各大国营制片厂,剧团,歌舞团,军队文工团 ……
没有身份,就没有舞台。
随着市场化的发展,才出现了另一种舞台,并且逐渐成为明星的主要栖息地。
早期,登上那样的舞台被称之为 " 走穴 "。
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顶流杨钰莹,曾是江西歌舞团的一名成员。
九十年代初,她南下广州,与当时刚刚出现的内地唱片公司签约,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代签约歌手之一。

1990 年,刘奕君从北电毕业后被分回西安电影制片厂,天天坐办公室拿工资。
可一年时间不到,他就待不住了,跑到了南方,又辗转各地寻找机会。
就算是朝不保夕,他也心甘情愿。

文艺,是了解一个社会时期风貌最醒目的窗口。
那时候,全社会流行的是下海,在一片未知的领域里寻找更多可能的机会。
要安稳,年轻人反而不愿意。
在文化娱乐领域,伴随着市场化改革出现的,除了可以赚更多钱。
更具有诱惑力的东西,是挣脱束缚。
在 1992 年梁晓声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年轮》里,就反映了当时一位打工妹,如何在文艺市场化的大潮中,成为了一名" 个体户演员 "。
而且一个现象是,越是个体的越红。
创作自由嘛。
- 你是演员啦?
- 不过是个体的
- 现在哪行都行个体
特别是演员
越是个体的越红



然而明星,也是社会的一面广告牌。
在 " 宇宙的尽头是考公 " 的今天,年轻人涌入体制内。
叛逆的时代结束了,越来越多人拼尽所能,只为了获得一份安全感。
在这一点上。
Idol 与粉丝同频了。
可是却没有多少 " 与有荣焉 " 可言,他们不再是追随与被追随的关系,而是被推上了内卷的对立面。
明星似乎已经获得了比普通人多太多的东西。
但他们的诉求,却是和普通人一致的——
安全感。
动辄翻车、崩塌、社会性死亡的娱乐圈里,比起一两个代言或者通告,他们更在意的是给自身叠上体制内的 buff。
就说一点吧。
对比从前摆在演员们面前的选择。
现在最好的电影资源是什么?
主旋律大制作。

那么,什么人将是主旋律大制作的优先选项?
年轻明星想抱紧体制的大腿,而许多单位对于明星的吸纳,本质上也是一种双向选择。
道理很简单。
明星能带来流量,能带来收益。
更重要的是,带来认同。
拍一部扶贫攻坚剧,有明星和没明星,宣传效果注定是不同的。
办一场文艺座谈会,有刘昊然和没刘昊然,得到的关注度也会不同。
这种情况下。
明星和编制,其实是一种双向奔赴。
03
谁的公平?
关于明星考公,其实也并不见得要一刀切。
话剧院招的是演员,是能创造价值的明星,那么易烊千玺完全可以考。
当然,国家话剧院在这次招人中,是否都遵循了程序的正当合规,还需要等待进一步回应。
这或许才是更应该关注地方。
而在这件事上,Sir 理解普通年轻人的委屈。
考编考公这条赛道上,太苦太卷了。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做题做到昏天黑地,考了一年又一年。
2021 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 200 万,2020 年国考最热岗位报录比达 3000 比 1。
2021 年,我国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人数突破 1000 万人,而 5 年前只有 200 多万。
《十三邀》一期,许知远采访一位二本大学的老师。
她看着自己现在的学生纷纷去考公、考编。
回忆起自己二十年前大学生毕业时,同学们好像有那么多的选择。
考公,一定是排在最末的。

环境变了。
当下的普通年轻人开始恐惧未知的海域,上岸端起铁饭碗,才是最有安全感的选择。
大家今天如此愤怒地声讨易烊千玺,也并非是偶然。
如今在明星是否运用了特权这件事上,年轻人变得愈发敏感。
前段时间《梦华录》热播,伴随着刘亦菲的爆红,是铺天盖地质疑她 20 年前入学北电是否有猫腻。

这一次,还有人扒到易烊千玺中考,举报他疑似违规入学。

本质上,大家反对的不是明星。
而是不满激烈竞争中的特殊化与不公平。
为什么有人 996 背着 20 年房贷,有人日入 208 万?
为什么有人几百个人抢一个岗位,有人不用笔试只用面试?
这种对比,往往能够引起直观的破防与愤怒。
人是趋利动物。
三十年前流行下海,三十年后流行上岸,本质都是趋利。
既然当下普通人看的到编制带来的好处,明星自然也看得到。
关键问题在于,他们具有更多普通人没有的优势来获得资源。
但同时,这也是他们唯一看得见,唯一能瞄准的靶子。
大家抱怨明星在内卷中,卷走了自己的机会,报以怨怼。
明星无辜吗?
体制内一直是演艺人员的保留选项。
那网友错了?
好像也不,当他们都被欠一个公平时,又怎么有余力去给明星一个公允的舆论。
骂与被骂,今天难以理清一个对错。
唯一确定的是,互相面红耳赤的,都是挤到了一起的人。
那些你永远也挤不到,产生不了交集,也无法被聚光灯显形的。
好像相安无事,好像从来与这骂声无关。
